AI无法超越的优势
智能机器AlphaGo战胜人类后,AI这个日趋火爆的关键词,持续牵动着我们的关注点和恐慌情绪——当AI拥有人类难以匹敌的学习能力,我们还有没有立足之本?我们的工作是否终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人类社会是否会被AI摧毁?
就在今年夏天的高考期间,AI再次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一次,AI走进了高考数学考场,在全封闭的环境中,在公证人员的监考下,与人类进行了一场智商大比拼。
你也许会说,会做数学题有什么了不起,有本事挑战阅读理解啊!那么对AI而言,文学创作是否真的不可实现呢,理性思考就一定比人类占据优势吗?
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开始琢磨一个有趣的话题:如果让AI参加高考,它每个科目分别能拿多少分呢?
数学-考核能力:逻辑思维(预估分数:135分)
数学考试的核心,就是逻辑思维能力。而《考试说明》中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定义,是“会对问题或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会用演绎、归纳和类比进行判断与推理;能准确、清晰、有条理地进行表述”。就是“读题”“解题”“表达”。
这些能力对应到AI身上,就分别为“解码翻译”“选择解题路径”“转换语言”。人类虽然省去了来回转换语言两个步骤的操作,却在“解题”这一部分惨烈败北。AI可以在脑中储备海量试题素材,并参考人类的思维模式编码出条条公式,在极短的时间内生成多条解题途径,然后选择最优的一种进行完美解答。而人类考生在这一环节的唯一优势,大概就是能写出更漂亮的“解”字了。
对数据的识别和处理能力上,AI可以打败全国98%的考生。就在6月7日,一只名叫Aidam的高考机器人仅用10分钟的时间,就考出了高考数学134分的佳绩,实力与同台状元考生持平。所以,保守估计AI在数学考场上能考到135分,而且这个分数只少不多。
英语-考核能力:听说读写(预估分数:110分)
就目前来看,英文考试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核并不多,主要还是考察语言能力,如词汇、语法、造句、行文。所以仅看语言能力,AI还是如鱼得水的。
但这门考试在AI眼中的难点,恰恰隐藏在广大考生熟视无睹的地方——一些感性化的元素。听力考试的语境题,人类可以从句子的语调节奏判断主人公的情绪;做完型填空题,人类可以在解题过程中摸清剧情梗概来分析意思。而这种复杂多元的、社会性的逻辑推理过程,在技术尚未成熟普及的环境下,对思维模式完全理性的AI无疑是无法完成的。
其实,感性化元素贯穿在英语考试的整套试卷中。如果完全去除人类的社会性,阅读理解题绝对会难度倍增。也就是考时态、考词句之类的常规题,或者考查学生素材积累的作文题,AI可以凭借庞大的数据库扳回一局。因此,估计AI英语考试只能得110。
对人类社会的全面掌握,以及适当的感性化思考,是人类考生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一点,在处于主打逻辑的数学和主打理解的语文之间的英语考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语文-考核能力:理解与创造(预估分数:90分)
我们都知道,大脑处理文字和处理数字的思维体系是大相径庭的。因此,大家可能会认为,AI语文考试肯定要跪,因为它没有创造力。
然而,一本由人工智能创造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像坠落于平静湖面的石子,打破了我们的固有认知。而且这些诗歌绝非简单的辞藻堆砌,其中的美感、韵律和哲学性,甚至远超一些实体诗人。
也许这听上去有些骇人听闻,但我们转换一下思路就能理解了。首先,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所谓的创造力,真的是无法拆解的吗?
其实在我看来,一切感性的表象都由无数理性的零部件组成。
我们都相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实这正揭示了AI可以拥有创造性的原理。采集足够大的素材库,将其中不同属性的元素分门别类,并彼此建立联系,如此,便形成了一种外观玄妙内在简单的逻辑链条。
譬如意象的使用,看到“雪”就联想到“凄凉”或“纯洁”,又引申到烈士的牺牲或少女的贞洁;再譬如通感,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融会贯通,再调谐以语境的情感基调。
文学境界表象背后,其实都是再简易不过的算法。而这种寄情于物的能力,意识跨界的能力,被理解为情感细腻丰富的能力,AI只会比人类做得更好。
再回到高考语文。即使AI拥有创造性,我仍然不觉得它可以考好高考语文。
首先,高考语文考查的远不止“创造性”,而是联系文本,加入自身理解,再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比文学创作的过程要复杂得多,再加上有时还要融入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旁征博引的历史典故,千回百转的情节设计,精巧瑰丽的遣词造句,至少目前来看,AI还是很难掌握如此庞杂的体系的。
过来人都明白,如果一篇文章不扣题、没有核心,那么即使它再华美再讲究再有文学性,也只能被收录至《高考零分作文选》。而这对目前的AI来说,大概是一场难以挣脱的宿命。
综上所述,估计AI的语文高考不会超过90分。放到2017年,要是让AI看到浙江语文阅读题《一种美味》,恐怕要表演原地爆炸了吧。
理综-考核能力:知识加推理(预估分数:270分)
理综应该是AI比较拿手的一门。物理、化学与生物,都是非常典型的逻辑思维类科目,可以完全剥离于感性思维模式之外。它和高考语文的算法设计难度之间,恐怕相差了无数个高考英语。
理综考试可以分为两部分:知识和推理。知识指各种定律和公式的常规题目,推理指需要加入情境或实验设计的题目。对AI来说,后者略显复杂,但由于其知识体系的全面性和思维的敏捷性,这些还是构不成威胁的。所以不出意外的话,AI理综这三门都可以考到90分上下。
值得一提的是,同一道题,普通考生只能用逆向逻辑推理,而AI可以凭借庞大的知识储备,调取出全部题目的相关数据,用“流氓式”的手段进行正向解题。
毕竟,整个出题组的老师的知识储备加起来也许都不如一个AI多。
把以上成绩加起来,AI的总分数可能并不比一般的考生低。
但就算它的成绩超过了全国99%的用户,即使某一天它可以轻轻松松考上最高等学府,它也不会欣喜若狂,像人类一样嘶吼咆哮,拥抱亲人,流下激动的两行热泪。
人类的感性是融入血脉之中的,理性的能力却要通过后天培养。AI的代码中写入了理性,感性对它们来说,反而是一种永远无法奢望的技能。
AI擅长的,是我们的短板;同样,我们拥有的,恰恰是AI没有的。AI拥有智慧,却缺乏意识,至少现在看来,它缺少情绪和感染力,缺乏人类繁复的思维模式,因而缺乏迎合人类社会的能力。
也许它并不需要去迎合,在未来的某一天,它甚至可能突破人类的社群架构,形成自己独立的文明体系。但那又怎样?我们必须明白,我们不屑一顾的正是我们赖以为生的。我们身上感性的、情绪化的软肋,也许恰恰是令我们强壮的、无可替代的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