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害怕”——孩子有恐惧心理
豆豆今年刚满4岁,是一个特别胆小的小女孩。有一次,妈妈带她去游乐园玩,看到其他小朋友玩得很开心,豆豆的脸上流露出渴望的神情,但无论妈妈怎么鼓励,她都摇摇头说:“我害怕。”
豆豆还特别怕黑,每天晚上妈妈都在她的卧室里开一盏小灯,可是,早上一睁开眼,豆豆还是会捂着眼睛,哭着闹着找妈妈。看到别人家的小姑娘都勇敢、坚强,豆豆妈很苦恼:豆豆怎么这么胆小呢?怎样才能让她变得勇敢起来呢?
因为胆小,孩子不敢在公共场合发言;因为胆小,孩子在面对陌生人时,往往会显得不知所措。可以说,胆小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大障碍。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形成胆小的性格呢?
1.父母恐吓
有些孩子本来就敏感、胆小,遇事往往退缩不前,如果父母再过度夸大或恐吓,孩子就会变得更胆小。比如,父母为了让孩子乖乖睡觉,就吓唬孩子说:“赶紧睡觉,不睡觉的话,大老虎就来把你抓走。”这样,虽然孩子可能立马安静下来睡觉,但是内心埋下了恐惧的种子。
2.认知偏差
孩子认知能力不强,很容易将电视中看到的一些虚幻现象与现实生活混淆在一起。比如,在孩子看到阴影或者突然听到响声时,会想到这是不是怪物出现的前兆,从而产生恐惧。另一方面,碍于认知不全,这个世界对她们来说比较陌生,因而,她们比较害怕小动物,怕突然的异响,怕雷电等自然界的事物。
3.过度保护
很多父母护子心切,害怕孩子出现意外,不让孩子轻易尝试新鲜事物。比如,担心碎石头扎着脚而禁止孩子在沙滩上光脚行走,害怕孩子跌倒而不让她尝试溜冰,这样,孩子的内心就会变得非常惶恐,觉得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危险性,变得胆小多疑。
那么,父母该如何教育、引导胆小的孩子呢?
1.找到孩子胆小的原因
父母要承认孩子恐惧感的存在,因为孩子的感受是真实的。父母可以多与孩子聊一聊,问一问孩子害怕什么。如果孩子害怕小偷,父母就告诉孩子门窗已经锁好,家里面很安全。如果孩子晚上做噩梦梦到怪物,父母就可以打开灯,让孩子看一看其实没有怪物,让孩子逐渐改变看法,克服恐惧心理。
2.让孩子多多尝试
平日里,父母害怕孩子受到伤害,往往会过多地限制孩子。比如,当孩子自己盛汤时,父母会说:“快放下,别烫伤了!”这样,孩子更不敢尝试新鲜事物,胆子也越来越小。因此,父母不妨让孩子从小事中多多锻炼,提高她们的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
3.教会孩子处理问题的办法
面对胆小的孩子,父母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孩子才能慢慢地学会处理各种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害怕飞虫,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当飞虫飞过来时,用手轻轻一扇或者动一动身体,就可以把飞虫赶跑。在孩子掌握了方法后,再遇到令自己害怕的情况时,她们应对起来就会游刃有余了。
父母不要当面议论孩子的胆小,也不要急于改变孩子,这些都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压力。父母可以从孩子某次细微的改变着手,给予孩子引导和鼓励,这样,通过反复的强化和训练,逐渐帮孩子纠正胆小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