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体育教育中生命教育实施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邓陈亮 唐照华 罗力

(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 四川成都610054)

摘要:生命教育成为体育教育发展的一个全新的命题。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观。由于工具理性的教育理念和教师素质的不同,在生命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生命教育的理念出发,探求我国生命教育实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体育教育;生命教育;实施现状;问题;对策

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最早提出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的思想。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青年频繁发生吸毒、自杀、性混乱等危害自身生命的现象,该思想的提出即出于对这种现象的忧虑,希望通过社会教育实现青少年对自身生命的珍视。生命教育思想提出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影响力也不断扩大,目前在全世界的教育界拥有广泛的影响力。所谓生命教育,其核心是“人”这一生命个体。每个个体是不同的,个体具有能动性和差异性,生命教育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差异。事实上,生命教育内在的本质是一种敬畏生命、倡导生命关注、实现生命价值、尊重个体生命、强调生命尊严,最终使生命品质得到提升的教育实践活动。

每个生命都是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同时,每个生命是自由的,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和创造力。生命教育,就是将“生命”和“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其核心是通过尊重个体的教育方式、方法,使被教育个体实现对生命过程、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体验,从而挖掘每个受教育个体的生命潜能,进而提升受教育个体的生命素养,最终使受教育个体成为具有独特创造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生命个体。生命教育具有体验生命、解放生命、尊重生命、重视人文关怀的特征。

在我国漫长的体育发展历史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争由来已久,随着近年来对体育成绩的重视,工具理性已经开始渐占上风。在体育成绩至上的发展现状之下,生命教育自身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出来,并且将会在学校的体育教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生命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把握生命教育与体育教学的关系,从中发现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1 体育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关系

生命教育已经成为体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以人为本越来越成为各项事业的指导核心,体育教育事业也不例外。体育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体育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实践基地

每当我们谈论起体育教育,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体育成绩。随着生命教育方法的普及、发展,我们越来越强调对于人的关怀。体育教育是生命教育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自然身体是生命教育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只有良好的自然身体条件,才能保证生命教育的顺利实施。如果一个个体连健康的身体都无法保证,何以保证生命教育的实现?体育教育作为增强个体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良好的体育锻炼能够保证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饱满,能提高身体素质,是进行良好品性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体育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

生命教育的一个特征是重视个体的差异性和可塑性。学校体育教育通过传授科学的运动技能来塑造灵活、健美的自然生命;每个个体通过在体育运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超越极限,实现对激扬生命精神的礼赞;通过场上比赛的团结协作、通过团队意识来实现每一生命个体的社会价值和生命存在感。由此不难发现,学校体育教育是塑造复杂社会关系中健康、快乐的个体的重要实践基地。学校体育教育提升了每一个个体的生命质量。自然生命个体在对于生命的歌颂和礼赞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意义,所以,体育教育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

1.2 生命教育是体育教育的本性回归

从体育的产生来看,自从人类定居之后,生产的粮食可以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狩猎等活动不再仅仅为了满足食用需要而带有娱乐性质之后,体育就产生了。人类早期维系生命的存在和发展的各种身体活动成为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的前身。

体育从产生开始就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强身健体的需要。但是近代以来,随着竞技体育的出现,体育不再仅仅作为强身健体的手段,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争取荣誉的手段,尤其是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因此,体育教育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偏差,带有功利主义的目的在里面,体育作为一种争取荣誉的工具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在争取荣誉的驱使之下,体育离原来的本性越走越远。现代体育教育越来越重视竞技体育的教育,忽视了人作为主体的存在意义。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推行,生命教育越来越成为教育界的普遍共识。以现代教育观点来看,生命教育不仅是教育的落脚点,更是教育的终极追求。在体育教育中推行生命教育,可以在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传授基本运动技能的同时,极大地弥补体育教育中人本教育的缺失,通过生命教育,实现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在体质、身体健康的同时可以完善青少年的品格,实现生命个体质量的提高,实现生命的价值。学校体育教育最终是为了培养每个生命个体品格健全、身心健康、个性完善,“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灵魂”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和追求的生动写照万国华,戴永冠,孙健,吕秋壮.体育教育的生命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7).

1.3 体育教育和生命教育都是人本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所谓人本主义教育,即强调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要做到以人文本,注重人作为生命个体的意义的发展,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差异性,激发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潜能。体育教育作为学校学生日常学习的重要组成课程,它既强调团结协作和团队精神,又注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差异性,每位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从而实现了个体的充分发展。生命教育在人本主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本主义教育与生命教育所倡导的在实质上是一致的。生命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人本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强调每个个体生命的价值,是实现人本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体育教育和生命教育一样,倡导发展每个个体,挖掘个体的内在精神,实现对生命精神的弘扬,这成为人本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2 体育教育中生命教育实施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随着体育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生命教育逐渐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却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2.1 相关教育部门对生命教育缺乏关注,体育教师对生命教育重视不足

有什么样的理论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向,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先后曾贯彻过不同的理论,分别是“体质论”、“技术论”、“全面论”和当今新课程模式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健康论”梁平安.生命教育:学校体育的现实观照和本原回归[J].现代企业教育,2012(3).。新颁布的体育课程标准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以前单纯的体育锻炼、不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等的偏差。但是,纵观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没有引起相关教育部门的关注,许多学生的体质测评仍然不合格。学校在设置体育课时单单只设置了运动内容,并且,由于体育老师的整体素质仍然偏低,普遍认为所谓的体育教育就是运动,由此便导致了对于生命教育关注、重视不够,学生很难得到全面发展。

2.2 学校体育教育将升学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目前,我国各级学校体育课的设置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目的,为了考试而存在,为了加分而奋斗不仅成为各个学校体育课的执行理念,更是深入学生的内心。各个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时间、项目等完全都是为了考试服务,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有的学校为了获得高考加分,便只设置部分项目,使学生严重偏离了正确接受体育教育的轨道。更有部分学校,为了中考、高考,直接将体育从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删除,在中考、高考的巨大压力下,因为体育不占多少分数甚至根本就不占分数,所以学校、学生都将重心放在了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等文化课上,完全忽视了体育锻炼。殊不知,一定的体育教育、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们的体质,让学生有充足的精神进行文化课的学习,而且还可以缓解学生们的紧张情绪、松弛身心,让学生们在舒缓的心理状况下学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体育教育投入经费不足,生命教育的配套设施不完善

受到传统以升学为主、忽视身体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目前许多学校体育教育缺乏必要的经费投入,生命教育的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在发达地区,物质设施比较好,学校在生命教育的投入上还算可以,但是碍于教学理念的滞后,众多的生命教育设施并没有得到很好利用,学生得不到全面、有效的健康发展,而且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在一些欠发达地区,许多学校现在的体育投入就是一个操场,没有丰富的体育运动项目,更缺乏对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的生命教育设施,如心理疏导室、素质教育基地等;再加上教育理念的落后,学生难以全面、健康发展。

2.4 体育教学中对生命教育的理念理解不全面,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文关怀

在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有着严肃的课堂纪律、动作标准,学生上课完全跟随者老师做固定的动作,造就了严肃的课堂氛围。学生们无法发挥自身的创造性、自主性,缺乏独立性。学校在日常体育教学活动中没有重视每个个体的差异性,一概而论、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扼杀了部分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过程中的简单化,让学生的身心无法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传统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重视体育的功利性、重视各项体育技能的传递,但是却忽视了体育对于生命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忽视了体育的生命特性,不重视每一个个体之间的差异和个性需求;忽视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生命品质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生命的创造性,没有充分展现生命的关怀和尊重。

因此,学校的体育教育事业必须要重视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的理念深入到每一次教学中,让每一个个体都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进而回归到体育的本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性、独特性,弘扬生命个性,彰显生命价值,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 体育教育中生命教育实施的对策

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事业中生命教育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这些不足将会在以后对青年一代的健康发展造成长远影响,因此,积极采取措施弥补这些不足将对我国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其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体育课程目标要充分表达生命教育内容

目标决定发展的方向,因此,要想推动体育教育事业中生命教育理念的贯彻实施,首先要将生命教育内容纳入到体育教学课程的目标中来。在体育课程目标中设置生命教育的内容,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可以将生命教育的内涵贯彻到每一个个体中,让每一个个体生命都能够产生关注生命、珍爱生命、超越生命的责任感,让生命的意义铭记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3.2 体育教学内容要与生命教育紧密联系

我国当前体育教育课堂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很少,无法满足广大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需要。我们要将生命教育的内容与体育教学的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构建生命教育课堂,宣传生命价值,让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展示,让每一个个体的潜力都能够迸发,让每一个个体的能力都能够充分应用。通过心理疏导室等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工作,完善学生的心理疏导课程,缓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压力,让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够健康发展。在关注体质的同时,也应关注心理的健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全面健康发展。

3.3 加大体育教育事业的投入,构建实施生命教育的“硬件”保障

要加大体育教育事业的投入,首先各方面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又要根据不同地域进行不同的投资规划。在进行教育投资时,既要重视区域差异,根据不同地域的发展程度进行相应的投资倾斜;同时,也要看到各个地区的学生在身体素质、特长、爱好方面的不同,因地制宜,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贯彻到各个不同的教学环境中,让生命教育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

3.4 落实生命教育的实施,保证生命教育实施的效果

在设立了目标、完善了内容、构建了硬件设施之后,接下来需要重点考虑的就是实施环节了。首先,需要克服以升学为目的的教学理念,保证学生的体育教育时间,只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习体育教育课程,才能将生命教育的效果发挥出来。如果硬件设施很好,课程设置也很全面,但是学生却没有体育教育时间,那就无法将生命教育落实到实处。其次,要提高体育教师的生命教育意识。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的体育教育课程不受重视,一些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并不是很高,要实施生命教育,要想让生命教育的理念得到贯彻,就应该提高体育教师的生命教育意识。要对现有的体育教师进行专门的生命教育培训,让他们掌握生命教育的基本方式方法。高校要抓紧开设专业课程,讲授生命教育,加紧培养生命教育人才;要加快进行人才输血,从专业院校招聘新一代体育教育人才进入一线教学队伍,为广大青少年的生命教育进行引路、把关。

3.5 课程评价要充分体现生命教育

现在,许多学校都引入了课程评价体系,良好的课程评价体系能够极大推进教学事业的发展。将生命教育的评价体系纳入到体育教学评价中,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生命教育的实施。在学生的考核中,需要增加生命教育方面的相关内容,通过考核提高学生对于生命教育知识的理解。同时,在评教中也要加强对教师实施生命教育的手段、方式方法等的测评,通过评教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贯彻下去。评教系统的运用还可以督促教师时刻将学生的需求、将生命教育置于心中,最终形成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我国体育教育事业中的生命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从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是远远不够的。究其原因,不仅有决策者的责任,也有一线体育教师的责任,更有社会的责任。面对我国体育教育事业中生命教育的发展现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将生命教育落到实处,需要各方面不懈努力。作为决策者,要深刻认识到生命教育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融入到体育发展事业中;作为一线体育教师,要时刻将生命教育的观念放在心中,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力、创造力,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体育课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社会其他方面的人员要转变观念,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作为第一目标,不以成绩论人才。唯有此,生命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出全面健康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万国华,戴永冠,孙健,吕秋壮.体育教育的生命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7).

[2]梁平安.生命教育:学校体育的现实观照和本源回归[J].现代企业教育,2012(3).

[3]孙卫星,吴军霞,孙乳波.生命教育——体育的本质体现[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8).

[4]于文谦,荆雯.回归生命教育语境下的体育[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4).

[5]但燕芳,李新科,陈晴.体育教育:生命教育的本源回归[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

[6]戴红云,董永利,李晓明.生命教育视域下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