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的故事(中华文化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人尽可夫

张爱玲曾在她的一部小说中,借一个待嫁女子之口,说了一番挺让人震撼的话,她说:“任何人……当然这‘人’字是代表某一阶级与年龄范围内的未婚者……在这范围内,我是‘人尽可夫’的!”“人尽可夫”,从字面上来看就是说任何一个男人都可以做丈夫。按照一般的理解,但凡说一个女人“人尽可夫”,那就等于说她水性杨花,有严重的生活作风问题。可事实上,这个词原本毫无贬义,而且还充满了浓浓的亲情。

“人尽可夫”最早出自《左传》,它的背后有一个交织着政治阴谋、亲情与爱情的真实故事。话说春秋时期郑国的大夫祭足掌握着朝政大权,郑国的国君郑厉公害怕他篡权,就想要将他暗暗除掉。郑厉公将刺杀祭足的任务交给了一个叫雍纠的人。说起雍纠,他和祭足的关系非同寻常,他是祭足的女婿。要说郑厉公这招真毒,他知道堡垒要从内部攻破。女婿虽说是“半子”,但到底没有血缘关系,又加上郑厉公许诺了高官厚禄,这个雍纠立马拍着胸脯表示:祭足是我老丈人没错,但我首先要忠于国君您,甭管上刀山下火海,我在所不辞。他还设了一个局,要在郊外宴请自个儿的岳父,趁其不备将他干掉。

大概是因为心里有鬼,这天晚上雍纠回家见到妻子,也就是祭足的女儿的时候,表情就特别不自然。祭氏是个很精明的女人,她觉察出丈夫的异样,就甜言蜜语地跟他说:我既然嫁了你,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夫妻嘛,就应当坦诚相待,有任何难处说出来,我与你一同承担。这雍纠一昏头,还真的把所有的阴谋向妻子和盘托出。祭氏一听,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了,这家伙居然要杀我父亲,我得赶紧回去告密。古时候的女人除了一些重要的日子,一般是不能随便回娘家的,祭氏就找了个理由跟雍纠说:父亲狡猾多变,行踪不定,这样吧,我替你回去探听一下虚实。

祭氏回到了娘家,她的心里其实很纠结:一边是与自己同床共枕的丈夫,一边是与自己血脉相连的父亲,左右为难哪。祭氏只好去问她母亲:“父与夫孰亲?”父亲和丈夫谁比较亲?她母亲估计是跟她父亲相处久了,政治敏锐性很高,立马觉得女儿的问题很蹊跷,于是毫不犹豫地告诉她:“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意思就是:任何一个人,张三、李四、王五都有可能成为你的丈夫,但父亲只有一个,谁更亲不是明摆着的么!

听了母亲的一番开导之后,祭氏豁然开朗,便将丈夫的阴谋透露给了父亲。祭足是个老辣的政治家,他先下手为强,杀了女婿,并将他的尸体扔在水塘里,向郑厉公示威。郑厉公给雍纠收了尸,同时忿忿地说了一句:“谋及妇人,宜其死也。”大事跟女人商量,死得活该!

“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这根本就是句大实话。每个孝顺的女儿都可以在父亲节那天,拿这句话去跟老爸表白一下,估计父亲们都会挺受用。张爱玲说的“人尽可夫”与女人的淫荡完全无关,反倒是一种豁达态度:爱情固然要专一,但那是指在拥有了之后;而在寻觅的过程中,“唯一”的信念有时很害人,天涯何处无芳草,茫茫人海中能与你携手的并不只有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