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一条大河
邸玉超
大凌河,一条古老的河。
大凌河到底形成于什么年代,没人能说得清。也许是一千五百万年前那次激烈的地壳运动,随着蒙古高原的隆起,在朝阳地区西北部和中部先后形成了努鲁儿虎山脉和黑山松岭,大凌河也随之孕育;也许是二三百万年前的更新世,大凌河随着朝阳地貌特征的确定而诞生。真正有文字记载,始于汉代。《汉书·地理志》载:
交黎,渝水首受塞外,南入海。
……
临渝,渝水首受白狼,东入塞外。
交黎县在营州(今朝阳)东南。汉置交黎县,后汉曰昌黎。《辽史》以和众县为临渝县地,属右北平郡。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对今天的大凌河有详细的记载。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学者顾炎武抗清失败后,往返河北诸关塞者且十载,出山海关至辽西,所至以驴马载书自随,观察山川形势,著《营平二州地名记》。顾炎武考据白狼水(今大凌河)曰:
《水经注》载,辽水右会白狼水,水出右北平白狼县东南,北流西北屈,径广成县故城南。又西北,石城川水注之,水出西南石城山,东流径石城县故城南。北屈径白鹿山西,即白狼山也。又东北入广成县,东注白狼水。白狼水北径白狼县故城东,又东,方城水注之,水发源西南山下,东流北屈,径一故城西,世谓之雀目城,东屈径方城北,东入白狼水。白狼水又东北径昌黎县故城西高平川水注之,水出西北平川,东流径倭城北,又东南径乳楼城北,盖径戎乡邑兼夷称也。又东南注白狼水。白狼水又东北,自鲁水注之,水导西北远山,东南注白狼水。白狼水又东北径龙山西,燕慕容皇以柳城之北、龙山之南(西),福地也,使阳裕筑城,改柳城为龙城县。白狼水又北径黄龙城东……
汉魏时期,大凌河西源称渝水,南源曰白狼水,隋唐时期统称为白狼水或白狼河,辽代称灵河,金、元代改为凌河,明代为与小凌河相区别,改称大凌河,沿用至今。清朝时蒙古语称敖木伦河。
关于大凌河源头问题,众说纷纭。
成书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的《塔子沟记略》载:
大凌河,发源于塔子沟正南土心塔二百二十里,共行一百一十里,至蟒牛营子,又行五十里,至喀喇沁贝子府;又行七十里至三台小营。又自水泉子发源,流十八里,至塔子沟厅署南。又自喀喇沁贝子旗三官营子发源,流十五里至塔子沟署南。二水会归一处,东流七十里,至大城子(又行七十里,至三台小营)三水汇入一处,流六十里,入土默特贝子旗木头城子。又行一百三十里,至三座塔西。又行一百八十里,至九关台门,入义州边界。其界,距塔子沟四百四十里。
编撰于民国年间的《凌源县志》:
大凌河,即古白狼河,源出土心塔(亦名土星塔,要路沟之村名也),东北流经大营子,射鹿沟水西来注之。抵喇嘛洞白土子岭南黑沟河南来注之。北趋鸭子窝崖,西受杨树湾子水屈曲东流二十五里出峡,南受陈仙沟水弯环北流,经章京营子(古白狼县)十里东受石佛沟水……屈迳朝阳县城东门外北流而折,贯义州境转而南,经锦州大凌河甸子入海,长约千里。
民国十九年《朝阳县志》载:
大凌河,源出凌源县东北境南宫营子,即俗称四灵宫。宫南有馒首山,山形似龟伏,下有数泉,一大泉腾涌而出,即大凌河之来源。
一说有南北二源,1960年编撰的朝阳地区《土壤志》:
大凌河,又叫白狼河,为本区最大河流。北源发源于凌源县的打鹿沟,南源发源于建昌县黑山北的水泉沟,在喀左县汇合后流向东北,流经六县二区,最后从锦县注入渤海。
2002年《朝阳年鉴》:
大凌河有西南两源。西源(大凌河西支)出于河北省平泉县宋营子乡水泉沟,于凌源市欺天乡段杖子村北进凌源市境内,经乌兰白乡入喀左县境,至喀左南哨镇山嘴子村汇入干流。
一说有北、西、南三源:
北源出于凌源市万元店镇热水汤村,西源自河北平泉县宋营子乡水泉沟,南源出于建昌县要路沟乡吴坤杖子村水泉屯。
《辞海》有权威解释:
大凌河在辽宁省西部。北源出凌源境努鲁儿虎山,南源出建昌县境黑山,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城子东汇合。东北流到北票县大板附近折向东南,经锦县入辽东湾,长三百九十七公里。
大凌河,孕育文明的河。
《世界上古史纲》认为:
现代人化石及文化遗址遍布世界各地,中国有山顶洞人、河套人、建平人等。中国东北鸽子洞文化等旧石器文化的存在,为人类文化由华北到西伯利亚,到美洲,初步找到了线索和脚印。
鸽子洞在喀左县水泉乡瓦房村附近的峭壁上,洞口面临大凌河。鸽子洞人生活在十多万年以前,那时,大凌河水美鱼肥,两岸覆盖森林和草原,成群的披毛犀、羚羊、肿骨鹿、沙狐等动物为我们的祖先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鸽子洞之火,照亮朝阳大地人类历史的进程。
五万年后,在大凌河流域出现了另一群原始人——“建平人”。他们仍然依靠渔猎和采集过日子。
时间到了距今五千五百年前,中华文明的曙光在大凌河畔升起——红山文化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年。龙出辽河源,龙腾大凌河。
大凌河,辽西第一大河。
《朝阳市志》载:
大凌河主源发自镜内,流经建昌、凌源、喀左、朝阳、北票县(市),境内流长二百九十四公里,流域面积一万四千二百六十二平方公里,是贯穿全境的最大河流,也是中国东北独流入海的较大河流之一。
大凌河是朝阳乃至辽西第一大河。是朝阳人民的母亲河。孕育广阔沃土,万顷良田。
大凌河桥——
据史料载,元至正九年(1349年),元奉训大夫兴中州达鲁花赤阿拉那失里创建通济桥,架在和龙山(今凤凰山)的凌江(今大凌河)上。桥早已荡然无存。1957年春,在朝阳街佑顺寺大门内屏墙中发现一石碑,朝阳县老中医林象贤老先生看到此碑,觉得对朝阳地名沿革与和龙山之位置有重要的考证价值,于是刷去碑上石灰,将碑文一字字抄录下。根据碑文记载和实际考证,通济桥当年就架在今天的龙凤大桥(原东大桥址)处。
大凌河城东段河床宽七百余米,每当夏季到来,河水暴涨,河床逐渐加宽。河东人进城,全赖秋搭春拆的木板桥和夏季的摆渡。1970年8月1日,朝阳东大桥开工建设,次年5月1日竣工。全长四百一十六米,跨径三十米,十二孔,净宽九米,两侧各设一点五米宽人行道。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预制双曲拱;下部为石砌重力式墩台。
大凌河儿女把爱倾注给了大凌河。
朝阳不乏自己的“徐霞客”。喀左一中教师王赤星,花甲之年自费徒步考察大凌河,考证大凌河源头。他撰写的《大凌河上游考察报告》被评为东北三省地理学会优秀论文。《朝阳日报》记者张万连,骑自行车考察大凌河,历时两载,途经河北、辽宁、内蒙古十几个县市,总行程约4000公里,写出20万字的考察记《凌河纪行》。真的是八千里路云和月,踏破铁鞋觅河源。
朝阳女画家车淑珍作国画百米长卷,描绘了大凌河全貌和两岸风光。
大凌河,喜怒无常的河。
古人描述大凌河:
河阔处九十丈,狭以五六十丈,若合洲渚堤滩,或三四百丈不定;深则四五尺或二三尺,其靠山石崖下每五六丈,深不等。水性猛悍,当淫雨涨发,境内山河,群流奔会,浊浪排空,洪波山起,渺不测其几何丈尺。夫既源流浩瀚,当兴舟楫之利。
朝阳八景之一:凌河雨涨。
清末朝阳文士沈芝写《大凌河怀古》曰:
西有狼山东凤山,凌河排奡出其间。
山至长坂忽一折,波涛与坂共回环。
忆昨雨涨奔如电,声同楚汉相攻战。
今朝涨退水依然,恍似澄江静如练。
……
遥看几曲白云湾,往来时有渔舟隐。
壮美中暗含危机,歌颂中不乏忧虑。
恩惠于朝阳人民的大凌河也时常施虐于朝阳大地。
据《朝阳市志》载——
历史上,大凌河水灾频发,水患不断,仅1949年至1985年,发生水灾就达三十七次,其中特大水灾三次。
1960年6月18日,朝阳市区降暴雨,洪水暴发,市区水深达一米。冲毁锦承铁路路基一千一百八十米,冲毁房屋二百二十五间。
1962年7月下旬,大凌河水暴涨,朝阳段超过警戒水位五至七米,漫出市区防洪坝一米左右,市区大部分被淹。
1984年8日月9至10日,全区普降大暴雨,山洪暴发,大凌河等河流出现特大洪峰。摧毁房屋一万九千六百三十一间,死亡四十四人。直接经济损失两亿元。
朝阳城区的一些老树,至今树干都向北倾斜,这是水患留下的印记。
哭泣的鱼——
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大凌河城区段环境没有根本性治理。不但污染严重,而且堤坝等多处含有隐患。一位政协委员在一篇文章中满怀忧虑地写道:从近几年环保部门调查掌握的情况看,大凌河已经是省内污染程度较重的河流之一,某些河段的污染已经连续几年超过IV类水质标准,河水的悬浮物、污染物的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已大大超过了它本身的承载量,朝阳的母亲河不再健康。尤其是东大桥附近,由于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河水浑浊,臭气熏天,游人不敢靠近。
早些年,大凌河里有鲤鱼、白鲦鱼、鲭鱼、鲶鱼、滑子鱼,有河蚌、河虾,还有甲鱼等,鱼长一二尺。随着近年来河水污染程度的加剧,鱼越来越少,越来越小,而且时常看到漂浮的死鱼。一些垂钓爱好者仅能钓到些小的青鱼、尖嘴鱼、浮鱼。
现实的神话——
河为天地之血脉,水为生命之源泉。
《易》称:天以一生水,故气微于北方,而为物之先也。《玄中记》曰: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水经注序》)
对于水,务在治理得法,去害为利。所以,古今中外,莫不以治水为经国大计。大禹治水,李冰筑都江偃,西门豹引漳灌邺,有关治水的美丽传说鼓舞着后人。
一千六百年前,也就是公元402年,慕容熙即后燕皇帝位后,“筑龙腾苑,广十余里,又凿天河渠,引水入宫。又为符昭仪建曲光海、清凉池”。据考证,龙腾苑遗址在凌北团山子。山下附近,有一长条形漫洼,南可与大凌河相通,很可能就是“天河渠”或“曲光海”的遗址。供皇帝、妃子们享受的宫殿已化为灰烬,那天河渠的水也早已随时间之水归流入海。
治理大凌河,改善城市环境,是朝阳市委、市政府几届领导班子的谋划,是几代朝阳人的夙愿。
1959年9月,朝阳市开始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其中就有:沿大凌河西岸形成滨河带状公园,远期在东大桥东规划全市规模最大的公园。
1960年,为防御大凌河洪水灾害,由旧城东北隔角起至靠山屯,沿河修建了七千三百米长的防洪大堤。此后又多次修复。
20世纪80年代初,朝阳政府领导在安排修筑防洪大堤时,再次想建滨河带状公园。
90年代中后期,水利部门再次对城区段防洪堤坝进行治理,将堤坝东移,环境有所改观,同时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当时的市长刘相荣曾提出:能不能在大凌河城区段形成水面?
1999年,朝阳市被省政府列为全省九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既是压力,也是机遇。
2001年1月12日,朝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治理工程。
2001年12月19日,朝阳市人大常委会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实施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整治工程的决议。
大幕徐徐拉开……
治理大凌河,让凌河两岸的辽西大地重新披上绿装,是朝阳几代人的梦想和追求。朝阳人民为了改善生存环境,付出了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努力。
而今,大凌河朝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不仅完成了朝阳城市的防洪体系建设,解决了朝阳城市的防洪安全,而且形成了三千余亩的人工湖水面和一千一百余亩的绿化带,城区段变成了面积达五点六平方公里的风景区,有效地改善了朝阳城区的环境。站在湖岸,近观坝上水流飞下,湖面水鸟翩跹,宛如西子;举目远眺,凤凰山层峦叠嶂,古塔悠悠,宛若寒山。朝霞中,晨练的人成群结队,动静有致;中午,游人如织,悠闲自乐;夜幕降临时,滨湖广场灯火辉煌,载歌载舞。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外是绿,城内亦是绿。如今的朝阳成为一座生态城市,宜居城市。
截至目前,朝阳市市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有近二十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七个,保护区总面积达到三十万三千零九十公顷,居全省首位。环境的优化,带来了动植物的可喜变化。朝阳现有维管束植物达一千二百多种,脊椎动物达四百三十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有五十三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在全省占有重要的位置。
现在,朝阳大凌河是全国最大的国家濒危物种黑鹳的栖息地,辽宁省唯一的黑鹳繁殖地。黑鹳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物种,珍稀程度相当于大熊猫。
美丽的大天鹅在朝阳大凌河流域长宝乡段成功地安全越冬。这标志着大凌河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成千上万只的天鹅聚集栖息在北票下府湿地、大凌河干流上的辽宁省第三大水库——白石水库,呈现百鸟同栖,千鸟竞翔的盛大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