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本书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FDI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的研究,论证高新技术产业集聚、FDI技术溢出对城市经济的影响,提出高新技术产业、高新区与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本书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传统的高新区中占比最大的8个高新技术产业内外资的整体溢出效应和对内资企业的溢出效应问题,并从“资本溢出”和“技术溢出”两个方面同时验证其存在性。二是研究高新技术产业间的溢出效应问题,通过构建产业相似度矩阵,确定产业间技术溢出指标,通过对8个高新技术从产业间的溢出估计确定其存在性,并进一步验证相似度较高的产业间溢出效应的促进性,为本书的研究主题提供实证参考。三是研究高新产业集聚效应存在性及差异性问题。以我国55个高新区和所在城市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集聚和FDI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通过对高新区集聚度进行划分,分组检验不同集聚度的高新区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四是研究产业集聚和FDI技术溢出基于技术差距的门槛效应问题。通过静态和动态估计,利用整体样本和分组样本,估计不同技术水平城市受产业集聚与技术溢出效应影响的不同。五是研究高新技术产业、高新区、城市技术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通过前面实证的结论和高新技术产业、高新区以及城市发展的实际,提出可行的长期发展建议,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1.3.2 相关概念界定

(1)高技术

高技术——High Technology,简称“High-Tech”,源自美国,是一个历史、动态、发展的概念。目前,国际上对高技术比较权威的定义是: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和最新的工艺技术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能够为当代社会带来巨大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技术。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发明,标志着高技术时代的到来。

(2)高新技术产业

目前国际上关于高新技术产业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用研究与开发的强度定义和划分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指研究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额的比例远超于各个产业平均水平的产业。1994年国际上选用R&D总费用占总产值比重、直接R&D经费占产值比重和直接R&D占增加值比重这3个指标,重新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分类,并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具体将高新技术产业分为医药、航空航天、计算机与办公设备、电子与通信设备等四大制造业。欧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是指那些生产和应用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和劳务企业。美国商务部以研发与开发强度达到3.5%以上、研发人员(包括工程师、技术工人、科学家)占劳动力的比重在25%以上作为界定高新技术产业的两个主要指标,将其划分为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三大类。

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战略的需求,并综合衡量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将高新技术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就是从事高新技术生产与研究的产业部门,并提出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4个指标:一是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应占企业总人数的30%以上且科技人员要占到总人数的10%;二是必须是技术和知识密集的经济实体;三是研发经费要占到总收入的30%以上;四是总收入中应该有50%以上是技术性收入和高技术产品产值。我国国家统计局2002年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统计为医药制造业、航天航空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五大类。

(3)国家级高新区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以来,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创新型的高科技产业,以及推进新经济发展的进程发挥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国家级高新区,全称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1988年我国“火炬计划”正式实施,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作为我国新型产业发展的指导思路框架,在全国选择多个智力密集区,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空间产业战略布局。199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批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有关政策规定的通知》,标志着国家高新区正式开始创立,国家在1991年批准了27家高新区,并给予这些高新区一系列的优惠政策。1992年再次向全国范围覆盖,批准了25家国家级高新区。至此,共有52家高新区成立,这些高新区大多属于工业技术领域。为了更好地鼓励其他领域高新技术成果的推进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1997年,批准成立了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7年,将宁波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9年,湘潭高新区和泰州医药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2010年,我国开启大规模高新区升级工程,国务院分两批批准了27家国家级高新区,高新区规模达到83家;2011年、2012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将5家和17家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高新区规模达到105家;2013年再次批复9家国家高新区;截至2014年8月,高新区数量达到114家,我国高新区整体格局已基本形成,具体分布如表1-4所示。

表1-4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

续表

数据来源:根据高新区相关资料整理得到

1.3.3 研究方法

本书涉及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OLS)、固定效应法(Fix-effect)、随机效应法(Random-effect)、门槛回归(Threshold Regression)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GMM-SYS)等。

(1)随机效应法(Random-effect)。第四、第五章,通过Hausman检验后,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实证检验FDI对高新技术产业和其内资企业的“资本效应”与“溢出效应”,实证检验高新技术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问题。

(2)固定效应法(Fix-effect)。第五、第六章,通过Hausman检验后,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FDI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

(3)最小二乘法(OLS)。第七章采用OLS方法研究了技术差距处于4个不同区间范围内、产业集聚与FDI对城市经济的溢出效应问题。检验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效应,检验FDI对城市经济增长效应,检验FDI与技术差距交叉项的相互作用,检验产业集聚与技术差距交叉项的相互作用。

(4)门槛回归(Threshold Regression)模型。第七章,利用Hansen提出的门槛回归(Threshold Regression)模型,估计基于技术差距的产业集聚与FDI对城市经济增长存在的门槛值,进行LM检验得出存在3个门槛值,并以此将55个城市划分为4个区间,分组验证不同技术差距下产业集聚和FDI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

(5)系统广义矩估计(GMM-SYS)。第七章,为了更好地排除模型存在的单位根和内生性问题,采用GMM-SYS方法,对整体样本进行估计,检验产业集聚和FDI在动态环境下对城市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