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本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创新思维的相关因素

创新思维并不单纯由主体的聪慧程度所决定,还与许多因素相关联。

一、社会需求是创新的动力

社会实践发展,对人类思想成果不断产生新需求,这种需求是人类思想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文明史上,大量发明和发现都是顺应这种需求而产生的。

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但是,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却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当时,枪炮弹道计算和火力表测试日趋重要,各种参数计算非常复杂,人工计算已经难以承受,迫切需要生产出一种有计算功能的机器,于是,计算机应运而生。

又如:在19世纪后期,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长时间、大面积流行疟疾,使百姓不能生产,国力日渐衰落。疟疾危害如此之巨大,研究疟疾发病原因和传播机理成了人类的迫切需求。法国军医拉弗朗经过仔细研究,终于在1880年认定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但这种原虫是怎样进入红细胞里去的,这种疾病又是如何由一个病人传给另一个病人的,尚不清楚,这个研究的接力棒传到了英国医生罗纳德·罗斯手里。罗斯首先把疟疾与蚊子联系起来,他捕捉、解剖、观察,做了无数实验,于1897年在一种“按蚊”的胃里找到了拉弗朗报告里所描述的那种疟原虫,并且证实只有雌性按蚊才会传播疟疾。后来一群意大利医生证实蚊子在吸吮疟疾患者时,把疟原虫吸到胃里,在叮咬健康人时,又把疟原虫注入健康人的血液中,使健康人患上疟疾。诺贝尔基金会为了表彰拉弗朗、罗斯所做的杰出贡献,分别在1907年、1902年授予了他们诺贝尔生理奖与医学奖。尽管疟疾起因与蚊子相关的秘密被揭开,但怎样治疗及预防的问题还未解决。1930年,疟疾再次使1000万人患病,300万人丧生。消灭蚊子、控制疟疾仍是紧迫的需求,后来瑞士化学家米勒博士发明了DDT杀灭蚊子,在1948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11)

二、实践和实验深化人的认知

人类思想为什么能逐步发展?因为人不仅有探索未知的天性,而且具有推进探索的基础和手段,其中,实践是基础,实验是手段。实践不仅产生了对思想发展的需求,并且为思想发展创造了条件。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离开了实践,认识就成为无源之水。实验是实践最为典型集中的体现,实验直接以探索规律、验证结论为目的。人类科学思想的发展离不开实验。实践推动认识步步深入,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实践揭开和展示自然和社会的各种规律,为人们认识和研究提供材料。没有实践,许多规律不可能自动展现在人的面前。其二,实践的过程就是认识深化的过程。人们总是从事物发展过程中认识和掌握其变化规律的。人的认识由浅入深,逐步发展,因而,必须反复实践。其三,实践检验人的认识。人们对规律的认识,不是必定正确的,必须经受实践检验。经反复检验被证明是正确的认识方可视为真理。

实践发展与思想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者之间依靠思维联系。实践和实验只是展示事实,其中深刻道理还需依靠人脑思考。因此,联系实践与认识的中间纽带是思维。另一方面,新一轮实践,或实践发展当以思想为引领,这就是认识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

三、思维材料获取和实践体悟的三个层次

人脑思维必须要有材料,这些材料就是来自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又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们的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思想,实践是人类创新之源。

人们要深化对实践第一观点的理解,就必须了解实践的几个层次和形式:

第一,亲身经历,直接实践。有许多客观规律的认识、理解和掌握是离不开亲身经历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直接投身社会实践,经历真切的人生体验,才能获得深刻感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诚如毛泽东所说,“一切真知都从直接经验发源”。

第二,调查研究,了解实践。人类的实践活动广泛无比,一个人无论怎么勤奋也不可能事事亲为。但是,在某一领域要想获得正确认识,形成正确思想就必须真正了解该事物。这就必须调查研究,要去看、去听、去问,拜第一线的实践者为师,虚心向他们学习。了解他们的实践体验,汇总他们的感受和发现,并加以归纳、总结和提炼,才产生新观点和新思想,然后,进行系统化和理论化的表述。有时,没有作调查研究也可以提出一些想法,但是,往往不能了解变化情况和认清事物本质。故而,毛泽东强调,“一切结论,来自调查研究的末尾,而不是之前”,“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第三,研究材料,总结实践。专家学者尤其是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未能亲力亲为搞生产,走到一线调查研究也有限,但他们能创造许多思想成果。他们的头脑所加工的材料,表面看是来自书籍、杂志、网络及人际交流,但实质还是来源于实践。人类不是一人实践,而是全社会的人在实践。人类也不是一时实践,而是成千上万年的长期实践。况且,这些实践都有不同形式材料所反映和记录。亲身实践往往只处于一个岗位,调查研究通常只有几个点,局限性均很大。而学者们的研究却可以超越任何时空界限,可以从中国到外国,从古代到现代,从宏观到微观,从全局到局部,统观社会各界别和行业。他们从历史和全局的视野出发,对大量的实践材料进行去粗取精的筛选,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进行抽象概括和理论提炼,从而,产生一些系统化的学术思想。

总之,思想产生和理论创造,离不开实践材料和实践检验。然而,实践材料的获取和利用具有多种途径和方式,思想产生和理论研究具有相对独立性。唯其存在相对独立性,才使在书斋中的学者也能从间接材料中概括提炼出思想和理论。

四、思想创造的必要环境

当人们懂得思维是人类劳动的本质,思想是一切价值的发端和源泉后,就更应保证思想自由,珍惜思想成果。应当从政策、法律和制度等方面鼓励和促进国民解放思想和自由创造,使国民的创新精神充分张扬,创造能力充分发挥。

第一,营造研究的宽松氛围

“学术,是人类对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真谛的探求与认识。按梁漱溟先生的观点,学术是人类在不同时代关于‘人对物的问题’‘人对人的问题’和‘人对自己的问题’在认识领域所达到的最高境界。……学术活动以探究性、自由性、自主性的特点,有其独特的内部逻辑。这意味着学术活动可以‘对任何事物进行无条件追问,对任何真理进行无条件的质疑,对任何权威进行无条件的反抗’(德里达)。”(12)学术的这些特性和学术界的这些特殊要求应当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学术界切不可仿照组织管理原则“下级服从上级”,也不宜实行市场化的等价交换。要使学术繁荣,须让学术界保持应有的清高和相对独立性。若实施学术专制,必然损害学术发展,严重时会使学界成为寸草不生的大漠荒野。

学界不只有自己的尊严,还需有自己的涵量与秩序。人的解放,首先是思想解放。打破旧体制旧观念的束缚,营造宽松的环境与氛围,新思想、新事物才会出人意料地涌现出来。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放言无忌,新说风起、学派林立。欧洲文艺复兴,不仅带来文艺大繁荣,而且推动科技大发展。当年大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坚持“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理念,为北大的学术繁荣提供了优良的治学环境与学术氛围,陈独秀、鲁迅、胡适、刘半农等风格迥异的大家各领风骚,一时俊才如云,个性飞扬,群星灿烂。(13)

第二,倡导学者自由思想

学者的使命和责任是探求真理,既需要有奉献精神,也需要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倘若与功利性事务相牵连,就必然利欲熏心,心浮气躁,从而,动摇学术信仰,丧失学术气节。一切强权和暴力的影响,甚或喝令和驯化,都是对学术人格的施暴和对学术自由的剥夺。一些学人就只能随波逐流而苟且偷生。或者冷眼相看,笑而不言;或者保持沉默,无声对抗。利欲熏心和高压环境均不利于学术发展。

尊重学人,应当倡导思想自由,容许个性张扬。学术价值在于创新,要有创新就必须有鲜明个性和充分自由。如果摧毁个性,剥夺自由,学者成了强权的奴仆和附庸,那么,最有才华的学者也产生不了有价值的新思想。思维活动的探索性,要求包容各种不同观点。学术研究中不同观点的存在不仅是正常现象,而且是学术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推动力量。正因为如此,世纪伟人毛泽东才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动学术的繁荣和发展。“对立物的存在是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这是哲学的一条基本原理。在动物世界,天敌存在才使相克物不致退化。在学术领域,也只有对立观点存在,才使学术思想不断深化和发展。对立观点是一种挑战,一种鞭策,一种激励。依靠特殊保护生存的学术必定没有生命力。当年爱因斯坦和普朗克围绕光是粒子还是波的问题作了长时间的激烈争论,唯其争论,才促进量子理论的完善。思想探索和科学研究也有失败,但是失败了的研究也有价值,因为它验证了该研究方向行不通,同样是对人类学术事业的贡献。

尊重学者,需在管理上保持其自由空间。学者的劳动是脑力劳动,分不清上班与下班,分不清在岗与工余。学术成果价值也不能用字数衡量,难以进行泰勒管理的定量考核。重大学术成果的产生周期较长,有的需要十年,有的需要二十年、三十年,有的甚至需要一辈子。马克思研究著述《资本论》历时四十年,第二卷、第三卷还由恩格斯整理完成;曹雪芹毕生创作《红楼梦》,后四十回也由高鹗续写。世界上许多学术大家的经验是“悠着点”。一些单位进行学期考、年度考,并以字数计报酬,只能逼研究人员搞短平快,甚至制造学术垃圾。由于思想价值的恒久和宝贵,国家本应花钱养一批专心学术的人,让他们衣食无忧地“胡思乱想”。

第三,珍惜一切文明成果

学者的劳动产品是学术成果。一个充分珍惜思想成果的社会,才能充分发挥思想者的创造积极性。

一要允许发表和表达个性化的思想。就是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切不可强求一律。荷花纯洁、梅花抗寒、牡丹富贵,各有优点,各有所值。思想领域要鼓励标新立异,先有求异,才有求真求是。要充分肯定一切新思想的价值。

二是政府要加大基础性研究的投入。基础研究影响和决定着整个学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基础性研究需要大量的设施和材料,需要大量的尖端学术人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创造的是巨大的社会共享价值,但又不是立即转换成市场上的商业价值,因此,没有企业愿为埋单,又不能申请专利进行拍卖。基础性研究关联性指导性强,通常经学术发布,让全社会来共享其思想成果。基础性研究一般由专业研究机构或高校来承担。因此,国家要给研究机构和高校拨发必要的研究经费。

三是应用性研究要与市场需求紧密衔接。科技领域的应用性研究一般较快转化成新工艺、新产品,转换成为现实生产力。所以,企业应当成为应用技术研究的重要主体。这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把握应用性研究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便于解决应用性研究的经费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使科研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文学艺术和部分社科领域,可实行产业化经营,如电影、电视、报刊、网站、出版等,虽然使学术和文化减少了几分纯粹与清高,但这种以文养文、以学养学、以智养智的制度设计,却承认了思想成果的应有价值,可以依靠市场力量推动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专利技术成果与资本相结合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取得巨额利润,这些利润多数为投资经营者所获取。倘若制度安排不合理,一味强调知识分子奉献,使专利成果创造者报酬过低,就会使技术成果创造者的积极性大为下降。更有甚者,使智力成果创造者所得报酬,不足以补偿其所消耗的智能体能成本,就会造成其创造能力的严重退化和萎缩。一些一流的专家学者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是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损失。因此,为了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应善待、厚待创造型人才。使脑力劳动者得到应有的报酬和爱护,使其智力体力付出得到充分的价值补偿,这是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四是应当健全智力成果创造、保护、利用的相关制度。日本是在二战废墟上崛起的经济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中叶,他们就尝到了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的甜头。2002年7月3日,日本颁布《智慧财产战略大纲》,2002年12月4日颁布《智慧财产基本法》并于2003年3月实施。2003年7月8日通过《与智慧财产的创造、保护以及利用相关的推进计划》(14)。其立法目的就是为了有力推进创造新的智慧财产,并通过有效利用这些智慧财产而产出巨额附加值,进而增强国际竞争力。这里所讲的智慧财产就是思想成果。他们制定的有关智慧财产创造、保护、利用的计划、方略和规定,主要目的是维护智慧财产生产者的应有权益,保护他们从事智慧财产创造的积极性,保证对智慧财产的有序有效利用。从制度上保证思想成果创造者的权益,并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2016年11月,中国政府发布《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旨在进一步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