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堂集林·敦煌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敦煌出土鎮墓文所見解除慣語考釋
——《魏晉南北朝敦煌文獻編年》序

王素、李方伉儷著《魏晉南北朝敦煌文獻編年》,共收錄該地區出土文獻,有年代可繫者四百七十事,起蜀漢章武元年(221),訖於六朝季歲(589)。凡舉簡牘,文書,鏡、錢、磚、塔銘記,碑誌,石窟題記,古籍、寫經題識與陶瓶、朱墨書鎮墓文,無不網羅甄集,囊括無遺。手此一編,此時期之地下記載,可免鉤索之勞,譬諸探驪得珠,有裨於史學者多矣。

出土資料,往往於文獻寡徵,理董非易,必待集中整比,原委次第,庶幾大明。以鎮墓文一項而論,吳榮曾初作研究(1),其時河洛關隴發掘品總數三十餘件,以東漢和、順、桓、靈及獻帝為多。本編鳩集,起於甘露(257),以迄玄始(421),共六十九件。姜伯勤〈道釋相激:道教在敦煌〉,曾列詳表,加以詮釋。(2)為死者解適,為生者除殃,西陲亦流行此俗,殆古代解除術之遺。《淮南子·修務訓》云:「禹之為水,以身解於陽盱之河。」高誘注:「『解』讀解除之解。」《莊子·人間世》記荊氏之木,「故解之以牛之白顙者與豚之亢鼻者」,是解除亦用牲。陽盱之山為河宗氏之所居,禹行解祠於其地,其由來遠矣。《論衡·解除篇》謂:「解逐之法,緣古逐疫之禮」;又謂「解除之法,眾多非一」,其中「解謝土神,名曰解土,為土偶人,以像鬼形,令巫祝延以解土神」。「祝延」一詞,見《漢書·外戚傳》「酹地皆祝延之」。《論衡·言毒篇》:「南郡極熱之地,其人祝樹樹枯,唾鳥鳥墜,巫咸能以祝延□(去)人疾。」黃暉《校釋》讀「延」為「涎」,引《淮南子·淑真訓》高注「唾祝」連文為證。按馬王堆《五十二病方》屢言「涶(唾)之,賁(噴)」,而繼以「古(辜)曰、祝曰」,當即唾祝之俗。「祝延」為古祝疣(由)科之一法,解除時亦行之。

循覽諸鎮墓文之慣語,有若干須說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