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金溪
金溪,位于蓬安西北约15千米处的嘉陵江左岸。商周时期,金溪一带属于巴国领地,秦时为巴郡辖地,西汉至南朝时期为安汉县属,后为相如县属。元明时期,相如县与蓬州同治。清乾隆时设北路金溪场,为顺庆府蓬州属。清道光三年(1823年),金溪场属蓬州北乡十五团。民国二年(1913年)设金溪乡,为蓬安县属。1950年,设金溪区(第三区)驻地金溪场,后来金溪乡又先后改设为五星人民公社、金溪人民公社、向阳人民公社、金溪乡。1986年,金溪建制为镇。
金溪场位于蓬安、营山、仪陇、南部四县交界处,又是嘉陵江上的码头场,自古这里就是上下商船停靠和物资集散的重要地。从这里,顺江上溯,可至仪陇、南部、阆中、广元等地,顺江下流,可达蓬安、南充、武胜、重庆等地;陆路则可东去西通至广袤的乡地。早在清初,金溪码头场就是商客逗留和乡人聚居的大场。
明末清初,旷日持久的战乱,导致了四川人口锐减与土地荒芜。为稳固政权和保障民生,清政府于顺治六年(1649年)颁发了《垦荒令》,以保证田赋收入和尽快恢复元气,清康熙和乾隆年间又对《垦荒令》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在优厚的垦荒与征税政策下,外省多地移民纷至沓来,在四川各地乡村插占落业。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开始,湖广、江西、福建、广东等多地移民辗转千里,陆续来到蓬州各地乡村垦荒拓土、开基立业。依山傍水、物产丰富,占尽地理优势的金溪码头场,自然是移民们经商从业的上选之地。来到金溪的移民以湖广省的为多,包括黄州府、武昌府、永州府等地。移民们在这里依靠码头船运和陆路转运之优越条件,带动当地的农商经济发展,与此同时,街市与镇场规模也逐渐扩大。清中晚期时,金溪场成为蓬州北乡之首场。
清光绪《蓬安县志》载:“金溪场,在城北三十里嘉陵水之阳,斜溪水之外,昔在下游之喻家坝。”喻家坝老街因洪水而毁,清乾隆初于现址设新场,时名斜溪场。斜溪之名,因于当地一条小溪斜向汇入嘉陵江而得,溪流穿绕林野田园,景致迷人,故另有“芳溪”之美称。据《旧唐书·元稹传》记载,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曾路过此地,留有诗句:“十月初二日,我行蓬州西。三十里有馆,其馆名芳溪。”后人根据“五行相生”之“金生水”理论,即有金的地方必伴有水的说法,改斜溪场名为金溪场。天遂人愿,很快金溪场就发展成当地的农乡大场。半边街与大石桥街间金溪河上的石桥,修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就是当年码头场兴盛发达、街镇扩展的实物见证。该桥将金溪河南北两岸连接在一起,极大地方便了两岸住民间的来往,以及金溪与鲜店、石梁等地农商产品的贸易和运输。该桥整体石砌,为单拱平桥,拱高约15米,桥身长约20米,宽约7米,桥上两侧有石栏杆。从溪边仰望,石桥很有气势,极具艺术美感。
清晚民国时期,金溪场发展至鼎盛,形成了有正街、河街、后街和七星街等多条街巷的镇场规模。仪陇与南部产的井盐通过船运发往下游蓬安、营山等地乡村,金溪码头是重要的经停地和集散地,本地所产的粮食、水果、蚕丝、花生等农副产品也在这里上船运往外地。当时,站在场头望出去,江面上各类船只密布,码头上货物堆积如山,人喊马嘶,十分热闹。依山顺势、高低错落、栉比相邻,场上民居建筑分列于各街巷两侧。正街和下河街,最是商业气氛浓厚,各类商号、店铺,一家挨着一家。赶场天里,四边乡人涌进金溪场,车水马龙,那场景犹如《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一样,草市里人山人海,各家店铺,顾客盈门、生意兴隆。金溪场有一个大坝子,当地人称“唐老爷坝坝”,这名字也不知是何时因何人而起的,一直是买卖人聚集的地方。一直到20世纪晚期,这个坝子仍是乡场集会和放映露天电影的地方。
山清水秀、地灵人杰,清晚时期,场上就有多家私塾、乡学,还设立了“金溪高等小学堂”,引入新学课程,培养乡中子弟,前后有很多才俊从这里走出,树功立业,光宗耀祖。场上还开设有“金溪国医讲习所”,培养传统医学专业人才。名扬四方的才俊时有萧毅肃、张怡荪、万钧、魏时珍等。
萧毅肃,生于1898年,幼时就读于金溪高等小学堂,1920年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在川军内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34年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1936年被国民政府授陆军少将衔,1938年升任第四十三军副军长,1941年任军事委员会驻滇参谋团参谋,1943年任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参谋长,1944年底任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1945年2月晋升陆军中将。1945年8月,萧毅肃襄助何应钦处理日军受降即“芷江洽降”事宜,参加了中国战区受降仪式。战后,萧毅肃先后任重庆行营参谋长、重庆行辕副主任兼参谋长、重庆警备司令、国防部次长、参谋次长、重庆绥靖公署参谋长、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参谋长等职。
张怡荪,原名张煦,生于1893年,幼时就读于家中私塾,1915年毕业于四川省高等学堂,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任教,其间著述颇丰。后专事西藏文化研究,组织成立了西陲文化院并担任院长。1935年以后,先后翻译了《宗轮晶鉴》等藏文典籍,编著了《藏文书牍轨范》《汉藏语汇》《汉藏译名大辞汇》《西康通志》《西康省分县地图集》《藏汉大辞典》等书作。《藏汉大辞典》一书,为我国首部供阅读藏文典籍、研究藏学课题等使用的大型工具书。张怡荪被誉为著名的藏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
万钧,生于1898年,幼时就读于乡学,后入读蓬安玉环书院,1906年考入顺庆联中,1910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读书期间,万钧加入同盟会并任同盟会四川支部负责人,积极参加当时的民主革命活动,后又被选任同盟会总部外事秘书。毕业后,万钧被选赴朝鲜考察,归国后任职于法制局。讨袁运动中,万钧先后约集同盟会川北籍会员,商议回乡举义、讨伐袁世凯事宜,后在金溪组织民团武装,约期与他地同盟会友并举,不料期间病重去世。
魏时珍,生于1895年,其祖父魏鼎曾任大竹县教谕、蓬安玉环书院山长(书院讲学授业者)、成都锦江书院教授。魏时珍幼承庭训,聪敏好学,1908年考入四川高等学府分设中学,与王光祈、李劼人、郭沫若、周太玄、蒙文通、胡少襄、曾琦等人为同学,毕业后赴上海同济大学电机科预科读书。1919年,魏时珍参加了由李大钊等人发起成立的“少年中国学会”,后又加入李大钊、蔡元培等人组织的“工读互助团”。1920年,魏时珍与几位老同学一道赴德国哥廷根大学读书,学习期间曾与朱德等老乡亲密交往。1924年,魏时珍获得数学博士学位。归国后,魏时珍先后在上海同济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川康农工学院、国立成都理学院任教,期间发表很多著述。
来到金溪,不能不品尝一下当地的美酒。清光绪《蓬安县志》载:此地,“池有泉源于酿宜”。早在清初,就有移民先祖在金溪开设工坊,以当地高粱和糯米为原料,加以多种中药材配伍,酿制曲酒。此酒色泽略红,醇厚甘香,口感极佳。金溪所产的“金溪夏酒”,曾作为蓬州之特产贡酒,远送京城,此酒也是嘉陵江上下游城乡好酒之徒的上选佳酿。民国时期,金溪大小酒坊就有30余家,所产曲酒行销周边各地,还在蓬安、南充等地设酒行专卖。笔者于2013年6月游览金溪时,老街上一家酒坊老板赠送笔者一行三人各自一瓶原浆酒,放置车里,一路酒香,让人好生欢喜。
金溪一带,有山有水,景色迷人。金溪与大泥乡交界处嘉陵江边的“红崖子”,尤其值得一看。此处崖璧陡峭,红色页岩经长期风化后呈鳞片状,在霞光映照下,炫光点点,红彩烂漫,真是美不胜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