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的宏观经济分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气候变化经济学的渊源

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不仅是一个观测到的事实,而且发生在仅仅百余年的时间跨度上。从地质年代的角度看,这个时间跨度犹如白驹过隙。辅以各个方面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判断出,是人类的活动导致了近期的全球变暖。IPCC的报告是一个庞大的综述。它详细介绍了有关气候变化的各个方面的研究。其中,仅仅是为了获得全球平均气温这个数值的估计,其难度远超出普通人的想象。从19世纪到20世纪80年代,历经百余年的争执,才形成一个共同认可的科学方式来获得全球平均气温的估计值。在其他方面,对冰川、陆地冰雪、海洋环流等的研究,气候变化对居民生活和各行业的影响研究,人们潜在的适应方式的研究,在IPCC报告的各个部分都有详尽的综述。这里并无必要展开介绍。本书的着眼点,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展开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在IPCC的报告里,这只是一个很小的领域,但其重要性却不容低估。也许是由于IPCC报告的写作者们主要来自于自然科学领域,所以在其报告里并未体现出对气候变化经济学的足够重视。然而,由于气候变化经济学考虑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向影响,所以在判断温室气体排放的拐点上,气候变化经济学比自然科学领域所用的方法更具优势。

基于经济学角度对气候变化展开的研究,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变迁过程。

这个过程的一个自然起点,是人们担心某些资源将会枯竭。那些需要经由开采才可使用且无法自然再生的资源,比如金属矿产、钻石、和田玉,都具有这种可耗竭的特征。鉴于地球只有这么大,开采一点就少一点,所以它们迟早有消耗殆尽的一天。届时,以它们作为原料投入的经济系统将何以为继?正是这种担心,才有了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的悲观论调(Meadows,et al.,1972)。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似乎提供了强有力的印证。油价的暴涨被视为资源日益稀缺的信号。这种忧虑触发了许多后续研究,推动了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乃至气候变化经济学的发展。

在这一发展历程中,人们经历了认识上的转变过程。早年是对石油、矿产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有限储量感到担忧,如今,人们渐渐认识到,自然生态系统容纳和消化污染排放这类经济活动副产品的能力,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由二氧化碳排放所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表明这一特殊的可再生资源正在经历着衰减的过程。本章对贯穿上述认识转变过程的经济学研究进行综述,对研究碳减排的主要分析工具——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以及前沿领域的现状加以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