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
(一)定义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Cash Coverage Ratio),是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对利息费用的倍数。
(二)计算公式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利息费用×100%
(三)指标分析
1.会计含义
在计算公式中,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通常采用企业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这一指标的数值。
这一指标最初是从美国会计准则中借鉴而来,一些学者根据中国与美国会计报表的差异性,提出了我国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计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美国会计准则下的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的公式为: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支出)/利息费用×100%
即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这一指标的计算思路为现金利息支出是税前发生的,所以分子也必须使用税前经营现金流量。而美国的经营现金流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营”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中还包括现金利息支出,因此为了从通常意义上来衡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就必须在计算出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基础上加回现金利息支出。如果不考虑对外投资收益收入现金,加上一个现金利息支出得到的经营现金流量就名副其实了,但是该现金流量却是税后的,这就与分母的税前利息费用口径不一致,所以还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上所得税付现。这样分子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税前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分母口径相同。
反观中国的现金流量表,其经营活动本身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没有必要再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基础上加上现金利息支出进行调整,这样在分子上,只需要将税后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加上所得税支出调整为税前口径即可。直接采用美国公式是不对的,因此在我国现金利息保障倍数正确的公式如下: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所得税支出)/利息费用×100%
举例说明,某企业营业现金收入1000元,支付货物现金支出600元,支付现金利息50元,则按我国会计准则,经营性现金净流量=1000-600=400(元),而按美国准则则营性现金净流量=1000-600-50=350(元),所以,在美国会计准则下计算现金利息保障倍数时,在计算“息前税前的现金净流量”需要加回50元;而在我国会计准则下计算现金利息保障倍数时,在计算“息前税前的现金净流量”则不需要加回50元。
2.指标意义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是在利息保障倍数的基础上变化得到的指标,是现金基础的利息倍数,表明每1元利息费用有多少倍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额作保障。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越大,说明企业可以用作支付现金利息的经营活动现金净额越多,即企业在长期债务期内本年度付息的能力越强,其长期偿债能力越大。
与简单的利息保障倍数相比,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是以现金作为计算基础的,而利息保障倍数以利润作为计算基础,因此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比利息保障倍数更可靠,因此实际用以支付利息的是现金,而不是利润。
(四)案例分析
某公司上年平均负债年利率为5%,现金流量比率(债务按平均数计算)为0.6,平均流动负债为800万元,占平均负债总额的60%,则上年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为( )。
A.3.6
B.2.8
C.7.2
D.4.5
解答: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利息总额;
其中,利息总额=平均负债总额×平均负债年利率
=平均流动负债/流动负债占比×平均负债年利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平均流动负债×现金流量比率
即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平均流动负债×现金流量比率)/(平均流动负债/流动负债占比×平均负债年利率)
=现金流量比率/平均负债年利率×流动负债占比
=0.6/0.05×0.6
=7.2
选项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