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网络环境下地方政府危机公关评估的内容
政府危机公关评估内容是按照既定的标准,通过系统方法,评估政府危机公关的各个环节,并制定评估报告。按照政府危机公关的进程,评估内容可以分为政府危机公关状况评估与政府危机公关的效果评估两部分。
1.地方政府危机公关状况评估
(1)应对危机速度的评估
急难险重是危机事件最突出的特点,往往对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换言之,地方政府必须要有能力在危机出现前或爆发后最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决策、调动资源开展对危机的信息调查与研究,了解危机爆发的原因、危机的发展走向等。唯有如此,地方政府才有可能迅速把握公关要点,减少危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一阶段,对地方政府网络环境下的危机公关评估主要集中在:
首先,通过危机风险信息预判危机爆发或爆发后发展走向的能力。是否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判断出危机风险的存在,及时开展网络环境下危机公关工作。其次,地方政府在危机爆发后,综合各方信息制订危机公关方案和做出危机决策的速度。对于地方政府在网络环境下的危机公关,唯有在最短时间内设计出多个可选公关方案并做出决策,才能够迅速实施危机公关。
(2)地方政府处置危机的评估
地方政府在网络环境下的危机公关是一项整体性工作,与不同的职能部门相关,危机涉及面越广泛,牵扯到的地方政府部门就越多。作为信息资源最丰富的基层行政机关,地方政府是网络环境下危机公关工作的主导主体,更应该做好各机构、人员配置以及物资调配,凝聚力量共抗危机。网络环境下的危机公关工作,是对地方政府综合工作能力的考验。
首先是对物资配置调节的要求。危机往往出人意料,地方政府需要迅速调整各方面的物资配置。其次是信息发布及时更新的要求。危机事态发展迅速,险情不断变化,地方政府必须具备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证实、整合及时发布的能力,以便控制舆情。再次是组织与决断的要求。体现在地方政府是否能够在危机事态下及时做出正确决策、制订多个可供选择可行性方案。最后是协调合作的要求。主要考验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环境下危机公关的能力,是否有能力调配好各职能部门工作的能力、是否有有效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网络环境下危机公关工作的能力。
(3)地方政府信息水平的评估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网络环境下的危机公关是从信息工作开始的。从情报角度来看,不管是对职能部门、社会力量的组织协调,还是实践决策,事实上都是对危机信息的整理与使用。改善危机信息的处理与研究、传播能力,是地方政府网络环境下危机公关评估的重要项目。具体评估内容有:首先是收集的信息是否真实。信息的真实性,不仅影响地方政府危机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还影响地方政府危机公关的效果。失真信息不仅无法让地方政府在网络上争取到主动权,还会伤害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其次是信息的翔实程度。含糊不清的信息同样无法赢得公众的信任,只有翔实、清晰的信息,才能够争取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满足公众的知情需求。最后是信息传播的畅通性。地方政府是否能够通过微博、微信和门户网站等互联网新媒体及时对外发布信息,决定了地方政府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沟通能力。只有足够畅通的信息传播,才能避免因时效性等造成信息失真,使公众能够从地方政府获得最新、最权威的信息。
(4)地方政府权力行使的评估
危机事态下,完全参照常规的行政程序开展公共关系工作并不能够满足地方政府的实际需求,尤其是网络环境下的危机公关工作,更需要特事特办、灵活变通。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开展危机公关工作过程中可以无视法律法规与行政制度、党性原则。特事特办的尺度到哪里?边界在哪里?需要通过合法性评估来判断。该项评估的主要内容有:根据职能部门的行政层级、职能范围,评估其在危机公关实践中是否存在越位或违法问题?
2.对网络环境下地方政府危机公关的效果评估
对地方政府网络环境下危机公关情况的评估,主要是对其实践状况进行研究。对效果的评估,是指研究者对地方政府在网络环境下的危机公关活动完成情况,按照一定的指标对其进行研究和评判。地方政府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危机公关的目标为:一是减少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二是在网络中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初衷与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公共价值、避免公共价值受损。所以,在对地方政府网络环境下的危机公关进行评估时,需要围绕公众展开工作,以公众满意度作为主要指标。首先是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程度,是否展现了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其次是公众的知情情况,地方政府是否真正遵循了“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原则,是否真正尊重了公众的知情权力。最后是公众的危机意识。地方政府对公众的危机宣传教育是否到位,是否让公众具备了最基本的危机应对与自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