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学术思想
邓亚平教授步入医林至今从事眼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已60余年。邓教授是1962年为响应毛主席关于“发掘祖国医学关键是西医学中医”的号召,从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调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师承全国著名中医眼科专家陈达夫教授学习中医眼科,她在学用循环(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不断交替)中打下了深厚的中医和西医理论及临床的根底。邓教授始学西医、再学中医的学医行医经历,逐步形成了她融汇中西医的独有学术思想与诊疗特色。邓教授是我攻读硕士学位(1985.09—1988.07)的指导教师,2005年我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完成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及传承方法研究—邓亚平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2010年继续开展“全国名老中医邓亚平传承工作室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研究工作。邓教授最突出的学术思想是在中医眼科的病因病机方面倡导“万病皆瘀”学说。
一、“万病皆瘀”学说
邓亚平教授对眼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之所以强调“瘀”,提出“万病皆瘀”学说,其理论基础是:中医基础理论关于气血津液以及脏腑与眼的关系,尤其强调眼与血、眼与肝的关系密切,如《灵枢·五阅五使》谓:“五官者,五脏之阅也……目者,肝之官也。”《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则明言:“目为肝之外候”。《素问·五脏生成》有“肝受血而能视”之论。中医眼科将肝所受藏之血特称之为“真血”。明代眼科专著《审视瑶函·目为至宝论》阐释:“真血,即肝中升运于目,轻清之血,乃滋目经络之血也。此血非比肌肉间混浊易行之血,因其轻清上升于高而难得,故谓之真也。”对于血与目中之神水、神膏及瞳神的关系,以及血虚、血瘀与眼病发生的关系,该篇还论述到:“血养水,水养膏,膏护瞳神……夫目之有血为养血之源,充和则有发生长养之功,而且少病,少有亏滞目疾生矣”。清代医家唐容川在其所著《血证论》中明言:“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邓亚平教授的中医眼科启蒙老师—全国著名眼科医家陈达夫先生在他所著的《中医眼科六经法要》中也明确指出:“死血(即离经之血)障碍眼内血脉通调及闭塞目中窍道,而致视功能发生障碍”,强调眼内出血即瘀血能作为第二病因危害眼目功能。由此可见,中医眼科非常重视眼与血、眼与肝的关系,养目之血必须“充和”;若血虚、血瘀均可致目病的发生。为此,邓亚平教授提出“万病皆瘀”的眼病中医病因病机制论,强调在眼科临证必须注意活血化瘀的灵活运用。邓教授负责主持完成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的课题“活血化瘀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试验与临床研究”,其成果1992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负责主持完成的国家新药研究基金资助的课题“眼血康口服液治疗出血性眼病的新药开发研究”,其研究成果—眼血康口服液(后改名为丹红化瘀口服液)在1996年获得国家新药(中药、三类)证书,这是我国第一个获得国家卫生部颁发新药证书的眼科中药新药,1997年获国家医药管理局新药研究管理中心三等奖等研究成果,充分反映了她在中医眼科的病因病机方面倡导“万病皆瘀”的学术观点。
二、经典为基,学有专功
中医古籍众多,学术又有各家之说,如何认识和处理彼此不同的学术关系。邓教授认为要把中医的各种学说统一到经典理论上来,即首先要以经典为立说之本、为理论之纲,再将后世的各家学说作为经典理论的诞生、补充和发展,加以沟通融汇,这样才能既保证学术根基正宗稳固,又有利于学术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如中医眼科的“五轮学说”,虽然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认识,但是当今临床应用的还是宗《内经》之说;从中医学的发展史来看,在唐代,中医五官科即从内外科中划分出来,在北宋,中医眼科学又从中医五官科中独立出来,成为专科独立发展至今。可见,在学习中医经典的基础上,还应该根据自己所搞的学科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比如《目经大成》就是一本比较接近现代医书,是学习中医眼科的一本好书;《血证论》虽然不是眼科专著,但是它对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眼科临床的影响是很大的;现代医家陈达夫教授所著的《中医眼科六经法要》在中医眼科理论上是一个很大的创新,充分体现了中医眼科的整体观。因此,邓教授在中医以及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发展方面主张经典为基,学有专功。
三、中西结合,取长补短
邓教授认为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西医充分吸收应用现代科技成果,中医眼科虽然是伟大的宝库,历代医家留下了无数宝贵遗产。但是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古人缺乏裂隙灯、眼底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检查方法与手段而忽视了对眼部尤其是眼底细微改变的认识,也严重严重影响了中医眼科学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借鉴现代西医学的检查设备与手段,以促进中医眼科学的发展。邓教授的中医眼科启蒙老师—全国著名的陈达夫教授在其专著中将内眼组织与中医六经联系起来(如黄斑属足厥阴脾经),这一创新性的理论沿用至今,在发挥中医辨证论的优势上起了指导作用。邓教授在临床上熟练将现代西医检查设备与方法用于中医眼科临床,为中医辨证服务,在治疗上发挥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提高诊疗水平。在邓教授的主持下,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全国中医系统率先开展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觉电生理等新技术,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开展科研和临床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平台。
四、气血辨证,统领内障
邓教授在临床治疗眼底病时尤其重视气血辨证,认为气血理论不仅与人体系统密切相关,而且与眼底病变更是息息相关。邓教授认为气血失调是贯穿整个眼底病病程的基本矛盾,因此,眼底病的治疗不离调和气血的宗旨,对复杂多变的眼底疑难杂症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