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川萰子 附:苦萰子
[歌括]
川楝子苦药性寒 1,行气止痛疏肝胆 2。
杀得诸虫毒理见 3,化却淋浊下焦安 4。
[歌解]
1.川楝子为楝科乔木川楝的果实,《神农本草经》称楝实,因果实形似弹丸,外皮金黄色,又名金铃子。产于四川者个大而饱满,质地优良,故本草书籍多称之为川楝子。同属植物苦楝,各地多有生长,果实虽小质差,但部分地区亦供药用,缺货时常充作川楝代用品。苦楝的树皮及根皮,却是驱虫灭癣的有效良药。传统经验入肝、胃、小肠、膀胱经。
2.《珍珠囊》称川楝子“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非此药不能除”。故上自脘腹胁肋,下至肠疝坠痛,常取其行气止痛之功而应用不衰。《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之金铃子散,即以本品配元胡,用治热厥心痛、肝胃气痛、郁而化热之脘胁疼痛。若脘胁疼痛日久,肝郁热化,损及阴血者,又宜与生地、当归、枸杞子等同用,方如一贯煎。据报道,曾彤云用金铃子散治愈各种类型胃痛,其中有火郁、酒伤内滞、饥饱失常等病因所致之胸痞脘痛,均用本方加味,大多一剂痛止,二剂痊愈(广东医学,1965.3)。李方跃用金铃子散1g加醋酸洗必泰0.2g,混合后装胶囊为一次量,每日3次,饭前口服,4日1疗程。治疗消化性溃疡20例,全部愈合;治疗慢性胃炎40例,全部有效(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3)。全国急性胃痛协作组用川楝子配合四逆散制成口服液治疗急性胃痛571例,包括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各种胃炎、十二指肠炎、胃神经官能症,有效率为87.4%,疗效高于西药654-2治疗组,显示其卓著的解痉止痛作用(中国医药学报,1988.2)。
川楝子还是历来治疝气专药,常与小茴香、木香、吴茱萸等同用,方如《医方集解》导气汤。据报道,本品对情志抑郁引发乳腺增生及其他乳房疾病亦很有效。郝天恩经治乳腺炎未化脓者34例,用苦楝子连皮带仁捣碎晒干,微炒后研细末,每服9g,加红糖60g,开水冲服,每日1~2次,均在3天内治愈(中级医刊,1965.7)。赵云芝以川楝子20g,水煎后加红糖50g溶化,每日分3次服用。治疗乳痈30例,治愈27例,好转2例(中医杂志,1999.1)。
药理研究表明,内服川楝子水煎剂能松弛奥迪括约肌,收缩胆囊,促进胆汁分泌。杨文华以自拟金铃子汤(川楝子、槟榔、白芍、吴茱萸、甘草)为基本方治疗脘腹疼痛实证如急、慢性胆囊炎、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等肝胆疾患,经临床反复应用,确有良好止痛效果(新中医,1978.1)。
3.体外试验表明,苦楝子对动物寄生虫有较强杀灭功效,对人体阴道滴虫亦有轻度抑杀作用;本品所含川楝素,能使肠壁产生痉挛性收缩,驱虫时有利于虫体从肠内排出。据报道,取苦楝子1枚,开水泡软,去皮后塞入肛门,每晚1次,连用5天,治蛲虫病大都有效(新中医,1987.9)。有人以川楝子配乌梅丸治疗血吸虫病,其中急性期133例,全部治愈;慢性期347例,治愈226例,显效23例,好转18例;晚期20例,治愈8例,显效4例,进步4例。若为蛔虫病,可用川楝子和苦楝皮制片,服药后不必加服泻药。治疗本病312例,总有效率为90.37%(中医杂志,1956.5)。兰友明等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共60例,均以川楝子100g加水3000ml,武火煎30分钟,每次坐浴半小时,结果治愈者59例(中医杂志,1999.1)。
本品还是杀虫灭癣的理想良药,凡头癣、秃疮、甲癣、手足癣等均可应用。据报道,胡天放治疗头癣3217人,均用苦楝子烤黄研成细末,以熟猪油调成50%油膏,患者清理头发后涂上,每日1次,有效率在90%以上(中药通报,1959.3)。钟文春治疗手足癣,用苦楝子去皮,加水泡软,捣成糊状后浸泡患指(趾),疗效亦佳(中医函授通讯,1990.6)。廖玉春治疗灰指甲,以川楝子加水捣膏,用凡士林调匀,厚涂于患指(趾),2天1换,直至痊愈(浙江中医杂志,1987.8)。
从《神农本草经》始,楝实即被列为“杀三虫,疥,疡”之品。既对肠虫疥癣有杀灭威力,自有其毒理在,故本品又被定性有小毒药材。在临床应用中,川楝子毒性较低,一般无严重反应,偶见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但苦楝子因误食或用量过大引起中毒的临床报道较多,并有中毒死亡的例数,故入药供内服时,苦楝子尽量少用或慎用。
4.张锡纯说,川楝子“能引肝胆之热下行自小便出”。《本草求真》用以治“淋病茎痛”。迟钝《民间方》载有治小儿尿闭之方。《太平圣惠方》更具体提出治“肾消膏淋,病在下焦,配等量茴香为末”内服。上述记载都说明川楝子有通淋化浊,治疗泌尿系感染等作用。据报道,吴树忠治疗淋证38例,以川楝子30g,捣碎,水煎2次,早晚分服,总有效率为94%(中国中医急症,1994.2)。李庆用此法治疗泌尿系感染20例,收效亦满意。并指出川楝子善于清肝,泄小肠、膀胱之火,导湿热下行,使下焦得安(浙江中医杂志,198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