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心灵枷锁:强迫及焦虑的疏导整合疗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心理疏导疗法简介

心理治疗如同登山,疗法如同登山的拐杖。要想爬山,要对这个工具有所了解。比如,这个拐杖什么样的构造,如何使用,了解以后,使用起来,才会比较顺手。

疏导疗法由鲁龙光教授(图1)创立。1954年,鲁龙光教授从大连医学院毕业,分配到南京脑科医院工作,直至81岁才离休。这个医院以前叫南京神经精神病防治院。从1954年到1980年左右,他都在精神科工作。业余时间,他开始接触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后来,该院成立医学心理科,他专职从事心理治疗。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鲁教授于1983年创立了心理疏导疗法,1984年,通过了全国九名权威专家的鉴定。1987年,心理疏导疗法获得部委级科技进步奖,1988年被评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成果。迄今为止,国内心理疗法获奖的还很少。

图1 鲁龙光 教授

心理治疗有很多的流派,心理疏导疗法相对偏向于认知行为流派,不过整合性要更好一些。疏导治疗系统包括一个完整的疏导治疗模型,涵盖了“三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只要是对克服症状、深化自我认识有帮助的理论和方法都可以“拿来”,整合到疏导治疗系统中来(图2)。为什么叫大家写反馈呢?是为了搜集大家的“信息”,便于“控制”大家前进的方向,完善“人”这个“系统”。比如,我们从南京要向纽约发射一枚洲际导弹。“南京”代表着有症状困扰,有很多病理性的条件反射,“纽约”代表着什么呢?症状很少了。南京就是“1”,纽约就是“2”。在导弹发射的过程中,导弹所到达的位置,要通过卫星随时定位,位置信息就要不断地反馈给南京的指挥基地,基地收到信号后,知道你走对了还是走偏了,如果走偏了,基地就要重新输入调控信号,帮你纠正。接下来,导弹重新反馈信息,基地再次输入信号,再调整。通过不断的“走偏、调整、走偏、调整”,直到击中目标,这个在控制论上叫做负反馈。心理疏导就是一系列负反馈的过程。那什么叫正反馈呢?正反馈就是越调控距离目标越远。比如小C刚开始学自行车的时候,刚会骑车,上了马路,对面来了一辆汽车,他很紧张,车有点偏,他一看到偏了,就比较紧张,试图调整方向,但越调偏得越厉害,最后就摔倒了,这叫正反馈。

图2 心理疏导及治疗程序示意图

K1——求助者对治疗信息变换(加工处理):[理解(深、透)→联系(自我)→转化(认知结构优化)→反思(总结、记录)]

K2——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反馈信息变换(校正):设计新的方案,预输出新的治疗信息

——综合器:提取诊断参数,预计新的治疗信息输出。

以上治疗程序反复循环,不断优化认知结构,直至痊愈。

心理疏导疗法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具有中国文化背景。

鲁教授的心理疏导疗法不是闭门造车,它的很多理念与方法均来自于临床实践。他的前30年,一直在精神科工作。工作中,他感觉有一些患者和其他精神障碍者不一样,自己知道自己心理有问题,但就是摆脱不了痛苦。实际上,这类病人有自知力,属于心理障碍,而不是精神障碍。所以,他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就利用工作间隙跟这类病人接触,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几年下来,感觉这些人很聪明,也很正常,对他们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系统化的整理后,慢慢就有了疏导疗法的雏形,比如,心理障碍的树的模型、疏导治疗的三个阶段等。

第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疗效不是看疏导班七天的效果,而是看疏导班过后一到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效果。从2007年至今,我举办了近20次疏导班,虽然没有做过精确统计,但从一两年后随访的总体情况看,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求助者显著进步或接近痊愈。其余的百分之二三十原地踏步,要么逃避严重,要么具有人格问题。逃避表现为:什么都知道,就是不行动。比如天天在家睡大觉,不出门,跟父母闹矛盾。这样逃避,那怎么能好起来呢?疗效不但要看你自己是否感觉良好,还要看你的社会功能是否恢复,比如该上学的上学没有,该工作的工作没有。人格问题表现为:从小就那样,不是特别痛苦,求助欲望也不太强,在半推半就中被家属要求前来咨询,这样当然很难取得疗效。

第三,广泛的适用性。

前面已经介绍了疏导疗法的适应证,除了上述心理问题之外,疏导疗法还适用于大部分行为问题和情绪问题。

第四,要求自我认识,目标长远。

大家要求最强烈的是如何克服症状,不要急,只要不放弃,克服症状只是一个相对短期的过程。能短到什么程度?有的人可能一两个月就不在乎了。但是一般来讲,一两年是比较常见的。只要你不逃避,慢慢就上去了。我们将来最大的任务是症状克服之后的“改造性格”,这是我们一生的主题。生命不息,改造不止,这与你的幸福是息息相关的,难道不够长远吗?

第五,强调认识和实践相结合。

认识了以后要实践,就是前面所说的螺旋式上升的模式。为了帮助大家实践,从2014年7月这一期开始,我们增加了中午分小组实践和挑战的活动。比如对于社交恐惧的,大家一块去明故宫公园锻炼,当着游客的面,大声朗读一些诗歌,喊一些口号。通过小组锻炼,一来大家会更加熟悉;二来,挑战和实践,是克服内心恐惧非常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