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MPA教育发展报告(2011-2016)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长安大学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教育的办学思路及特色

长安大学 王景荣

长安大学MPA教育中心在始终秉持学校“弘毅、明德、笃学、创新”的基础上,坚持“立足行业特色,面向国家需要,服务地方发展”的办学思路,以“领导者的摇篮,政府的思想库”为办学目标,以学校行业优势学科为基础,针对社会发展对公共管理人才的现实要求,以“错位发展”的人才培养为原则,系统设置专业课程,高度重视质量提升,致力于培育“尚德性、懂法律、精管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全方位打造我校MPA教育特色品牌。

一、办学思路

(一)立足行业特色

依托我校优势学科群,采用“交叉渗透”的路径,整合交通行业、地质行业、国土资源管理行业、建筑工程行业等领域教师资源和学科资源,积极打造“政府运作与管理”“公路交通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建筑与城市规划管理”等特色研究方向。

(二)面向国家需要

公共管理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人才培养工作必须立足国情,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为此,我校确立需求导向的生源战略,瞄准国家发展需要,把握社会需求脉搏,拓宽人才选拔渠道、改革人才选拔模式、修订培养计划,完善课程设置,丰富人才培养模式。

(三)服务地方发展

服务地方经济是国家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我校在MPA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源选择立足西部”“课程设置立足行业”“职业训练立足部门”的教育理念,从“生源进口”“培育过程”到“毕业出口”都紧紧围绕“服务地方发展”的基本理念展开,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二、办学目标

(一)领导者的摇篮

中心在人才培养中始终瞄准国家未来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注重“价值、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品质,主张以弘扬“公共精神”为德育核心,以传授“管理理念”为智育重点,以推进“能力提升”为培育目标,通过理论讲授与实践历练二维互动的教育模式,培育学生的公共精神和管理能力,为学生未来走上“善治中国”的领导岗位奠定基础。

(二)政府的思想库

中心长期以来始终坚持“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思路,实施“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开放式办学模式,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政府部门、企事业点位的决策咨询活动,成为相关部门“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重要智囊。同时,聘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领导担任MPA课程的兼职教师,让学生直观感受领导者的人格风范和管理艺术。

三、办学特色

(一)校外合作与校内整合的开放式办学机制

我校自2007年获得MPA办学资格以来,准确把握MPA办学思路和要求,以开放式办学为路径,逐渐形成“与地方政府合作的校政模式”“与兄弟院校合作的校校模式”“校内各部门合作的横向模式”等独具特色的多方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我校MPA已与河北省交通厅、安徽省交通运输管理局等多个行政部门与行业建立了长期的密切合作关系;与西安以及全国其他地区MPA院校进行共享学术资源、互聘教授等广泛而有效的合作;与校内管理部门和其他教学单位的横向合作,也使中心得到管理经验和学科理论的支持以及全校资源调动的便利。这种多方合作模式有效推动了MPA中心的全面发展,形成独具长安大学特色的MPA办学优势。

(二)夯实基础与参与课题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MPA学生学员结构和行业结构多样化的特征,MPA教育中心坚持“课程培养注重基础,课题研究凸显方向,双向拉动提升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面对MPA学生公共管理基础理论薄弱,职业结构难统一的现状,“以夯实学生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提升学生公共管理能力为导向”为原则,强化公共管理的通识教育,全面强化MPA学生对管理类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为提升学生的公共管理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在夯实理论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兴趣爱好、职业特征和基础知识为依据,要求学生自主性引入课题,在教师全面指导下,让学生介入性参与课题,在提升学生学术水平的同时,彰显学生的专业培养方向,通过这种二维联合互动的特色模式,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性,进而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

(三)制度规范与导师负责相结合的素质教育路径

MPA研究生的学风与素质教育工作对于提高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质量,适应政治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我校MPA依托学校研究生院“卓越研究生培养计划”,充分发挥规章制度在学风与素质教育中的规范作用,制定文件与规定,培育优良学风、提升人才质量。在制度规范之下,实行以导师负责制为基础的目标引领式素质教育,紧密围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的目标,以“职业、行业、地方公共管理需求”为导向,通过导师遴选、培训、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强化导师学风与素质教育中的责任制,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道德、科学伦理、实践能力、学风培养中的关键作用,辅之以学术和学生活动的合力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教书氛围和育人形式,构建MPA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培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