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九 院校办学经验汇编
北京大学 MPA教育发展报告(2011—2015)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自2001年创办至今,中国MPA专业学位教育,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体现了MPA专业学位教育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MPA教育符合我国公共管理和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需要,符合我国专业学位研究教育发展和学位制度完善的需要,既填补了我国公共管理领域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一个空白,又开创了公务员能力建设的新途径。
一、北大MPA发展历程概况
北京大学作为首批MPA专业学位试办院校之一,底蕴深厚、学科门类齐全、综合优势明显,为开展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的教育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持,也为北京大学MPA教育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多学科的优势,把政治学、行政管理、应用经济学等多元专业学科联合组建为全国高等院校中的首家政府管理学院。学院以创建世界一流的政府管理学院和相关公共政策学科为发展目标。按照这个目标学院将建设成为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的重要研究基地,高素质人才培养和教育的重要基地,党和政府决策的咨询基地,一流学术研究成果的产生基地,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基地。目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拥有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应用经济学三个一级学科,拥有四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七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一个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点(MPA)和三个博士后流动站,学科布局和发展规模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二、北大MPA的办学特点
近五年来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不断加强对MPA专业学位教育的各方面投入,为MPA专业学位教育的顺利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和人力支持。同时,我们严格把控招生和毕业环节,在保证招生质量的同时,明确MPA专业设置方向,搞好MPA课程建设,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我们始终重视论文指导和答辩这一最终环节,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在保证毕业生质量的同时,制定了较为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在教师的资格、聘任、培训方面和教学标准、教学管理、教学评估等方面都作了严格规范的制度建设。除此之外,在教材建设、师资培训、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也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北京大学MPA教育始终本着“培养一流的公共管理人才、推进我国公共管理现代化”的教育目标,贯彻“创设国际一流的课程体系、运用国际通行的教育方法、坚持中国特色的价值取向、贯彻立足本土的培养宗旨”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教育的根本、以质量为教育的生命、以师资为教育的保障、以科研为教育的基础”的教育原则,逐渐形成了具有北大特色的MPA培养理念和发展特色。
北大MPA教育着重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知、能、体四个方面得到发展与提高,这是北大MPA教育的根本要求。
首先,从“德”来看,公务员职业品德直接体现着国家意志。因此,公务员代表国家和政府执行公务,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者,担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服务的重要责任。因此,对主要以公务员为最大构成比例的MPA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也是保证专业人才的政治素质的需要。我们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特别强调“品德”培育,突出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同时也重视将“德育”贯穿在其他相关课程,诸如政治学、法学、政策科学等的讲授中。
其次,从“知”来看,北大MPA教育积极给予学生三方面的知识:一是从事公共管理工作所需的公共基础知识,包括政治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的相关基础理论、方法和工具;二是不同专业领域(公共管理细分后形成的领域)所需的专业知识;三是通过论坛、讲座、拓展训练等方式为进一步扩充知识面加深知识厚度所需的知识。我们将这三个方面的知识逐渐和整个MPA教育的教学体系融合起来,基础理论知识主要通过学位课程体现出来,这也是整个课程计划中的基础与核心。第二方面的知识体现在北大MPA专业方向课程中。第三方面的知识主要从选修课的设置和教学中得以实现。
再次,从“能”来看,我们认为能力应该包括综合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两个方面。结合北大MPA教育的高层次、全方位的特点,我们对其学员的培养主要侧重于综合能力方面。通过各类案例分析、MPA专业学习,北大MPA的广大学员在以下几方面得到提高:一是洞察力。洞察力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工作中能看出问题,我们积极倡导学生思考时能以问题为导向;二是归纳力。学员在发现问题之后,我们要求能够迅速认清问题的含义,并且利用已经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对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抓住问题的要害与本质,而且能够高度凝练地表达出来。三是决策力。这是驾驭局面的气概与决断能力,特指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能够决策果断,大胆行动,而且“科学决策、心中有数”;四是协调力。公共管理工作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协调,因此如何应付复杂的局面,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也是未来高素质人才关键的能力要素。
最后,从“体”来看,MPA研究生大多处于中青年阶段,工作繁忙,压力很大,常常造成身体透支,因此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也非常重视加强同学们保持身心健康的意识,组织各种跨年级、跨学校、跨省区的体育活动或者联谊活动,促进学员在“体”方面也得到较好地提高。
以上这些“德”“知”“能”“体”的培养,体现在课程体系中各学科的应用性特色,以及教学环节中重研讨、重实践的教育价值取向上。
三、北大MPA教学经验
目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若干课程如政治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博弈论与公共政策等课程都处于国内前沿水平,有些课程具有鲜明的特色。在此基础上,北京大学的MPA教育根据专业学位训练的特点和要求,以实际政策问题为导向,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教学课题兼具现实重要性和学科前沿性。
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设置方案的要求,北京大学MPA教育的课程结构分为专业必修课、方向必修课和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为MPA的核心课程,方向必修课为各研究方向的主干课程,选修课主要由公共管理不同方向的课程和相关纵深专题构成。MPA的课程设置,关系到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以及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依据,它在专业建设中举足轻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北大MPA的办学理念以及MPA专业学位的知识需要,我们的课程设置还遵循了以下原则:
(一)强基础
我们认为,只有在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谈得上专业水平的提高,扎实的基础知识是提高能力的保证,同时也能够发挥北大政治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等学科在基础理论方面的独特优势。
(二)跨学科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要求其学员具有宽口径、复合型的知识和技能结构,这就需要通过多学科交叉渗透来达到。北京大学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教育优势,因此在MPA的培养中,配置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承担各类教学任务,而且很多教师本身就是多专业、跨学科的复合人才。
(三)宽知识
对不同的人才,有不同的知识要求。一般来说,MPA教育培养的是领导者、管理者、政策分析者。无论从特殊性还是一般性的角度,都要求学员必须具备较宽的知识面,方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领导水平。
(四)高能力
所谓能力,包括应用所学知识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以及具体的操作技术等,也就是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也正如我们在办学理念内阐述的洞察力、归纳力、决策力以及协调力四个方面的能力。
根据以上教育理念,我们把MPA课程系统划分为专业必修课、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实践参与课四个层次。
其中,专业必修课是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头戏。它由不同性质的多门学科组成,体现出公共管理作为一级学科的特点,也体现出MPA专业学位造就复合型、应用型、通用型人才的特点。通过该类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方向必修课一般是按照公共管理的二级学科或公共管理的不同领域来设立。我们在这类课程的设置中,不仅考虑本专业中概论总论性质的课程,而且考虑本专业中的经济学、政治学类课程,以及本专业中的管理学和法律类课程。此外,北大MPA还考虑再增加能体现本专业特点的课程。我们力图满足北大MPA学习者的不同兴趣与需要,同时也使课程系统具有了一定的弹性。在我们的教学设置中,实践参与课包括北京大学公共政策讲坛、研讨班、拓展训练与研究设计等几个部分。学术论坛和研讨班的学习是为了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公共管理中的问题。拓展训练是为了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感性认识。研究设计则是针对学生撰写学位论文进行一次综合研究能力的辅导训练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的检验。
四、北大MPA未来发展趋势
MPA教育在中国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总体上是一个粗放型扩张的发展阶段。目前,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浪潮的迅猛发展,中国MPA的发展正面临着一个崭新的历史性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原则应当是大力推进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步伐。
围绕这一核心原则,我们将以建设世界一流院校为宗旨,推进北大MPA教育项目与国际接轨,更加重视公开竞争程序下的MPA生源质量评价,着重突出北大MPA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和发挥,在实际教学中更多地使用和强调国际案例研究的重要作用,努力塑造出具有引领风气、改变社会和推动社会发展能力的北大MPA教育新模式,发挥引领、示范的龙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