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MPA教育发展报告(2011-2016)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应运而生 乘势而起——有感于中国MPA教育发展

姚先国

中国MPA教育是进入新世纪后正式启动的。2001年全国单证录取人数共4287人,到2015年单双证累积共录取156316人,授予学位超8.3万人,在读MPA约7万人。短短15年,中国迅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MPA教育大国。前几年,我去迪拜参加美国公共管理教育协会的年会,代表中国MPA教指委发言,介绍了中国MPA教育情况,许多与会代表都对中国MPA教育的飞速发展感到惊讶和羡慕。

MPA教育的长足发展。归根到底源自中国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内生需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经济发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经济奇迹,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生态和社会代价。可持续发展压力不断加大,社会管理成本不断攀升,行政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运行机理的冲突不断加剧,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对政府转型形成了倒逼机制。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公共部门的改革与创新,加强公务员队伍的能力建设成为普遍共识。因此,MPA教育项目一经推出,便受到广大公务员和公共部门管理人员的热烈欢迎,受到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MPA教育不仅为广大公务员提供了学习深造的机会,也为办学单位与政府管理部门构造了交流合作的平台。许多具有理论素养和管理经验的领导干部成为客座教授和合作导师,共同指导MPA研究生。许多高校教师担任政府部门的咨询委员、顾问、参事,或挂职锻炼,共同研究政策议题,相互学习,增强共识,为新型智库建设创造了条件。

MPA教育对培养单位的学科建设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浙江大学就是一个例子。作为MPA教育的首批试点单位之一,浙大当时还没有公共管理学院,依托经济学院下属的公共管理系,成立了MPA教育中心,以此为纽带整合全校学科资源共同参与MPA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增进了学科的了解,形成了共同的办学理念和合作机制,也认识到了公共管理学科的使命和责任。正是在此基础上,浙大于2005年组建了公共管理学院。十年来,浙大公共管理学院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项指标在学校人文社科学院中迅速上升并占据领先地位,科研经费和奖励、发表的高层次论文稳居前列,承担的国家重大攻关课题占到全校文科的1/3。成绩的取得,有赖于学院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得益于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更要感谢国务院学位办、全国MPA教指委和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作为首任院长,我每每想起当初学院成立典礼暨全国首届公共管理院长论坛的盛况,都抑制不住心头的激动。全国137位院长、副院长,MPA中心主任云集浙大,共同商讨公共管理学科和MPA教育的发展。薛澜、蓝志勇、丁学良等演讲嘉宾都是专程从国外赶来,充分展现了对浙大公管的厚爱与支持。在今年10月18日举行的浙大公共管理学院成立10周年庆典暨公共管理高峰论坛上,全国MPA教指委杨士秋主任、薛澜副主任和各位委员亲临祝贺,公共管理学界30多位知名学者发表精彩演讲、贡献智慧,一百多家兄弟单位领导亲临祝贺或发来贺电,让我们再次沉浸在感激和感动之中。

本人有幸连续参加三届全国MPA教指委工作。在此期间,有机会及时了解国家的相关战略与政策,更多地接触高层次学术信息,把握学科发展动向和学术前沿,了解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使自己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收获很大,而且与同仁们结下了深厚友情,收获了真正的友谊和信任。在此,谨向国务院学位办、教指委的领导和各位同仁、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三大描绘了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宏伟蓝图。最近召开的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十三五规划的战略构思。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中国梦的有效保障。MPA教育要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其本身也需要不断创新。作为本届教指委战略发展组的负责人,本人对讨论已久的公共管理专业博士(DPA)项目迟迟不能推出感到遗憾。期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MPA教育的规模、结构和办学质量不断优化,创新项目不断推出,以适应培养高层次治国理政人才、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现实需要。

2015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