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在提前实现学校本世纪初确定的“固本强基、重塑形象”的阶段性目标,全面启动“十年腾飞”战略规划的关键时期,按照中央和部属高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和安排,2009年3—9月,中国人民大学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校紧密结合实际,科学谋划,广泛动员,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工作进展顺利,各项任务圆满完成,成效显著。
一、学习实践活动基本情况
根据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开展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意见》和《部属高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精神,学校结合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凝练了“内涵提高谋发展,特色强校创一流”的学习实践活动载体,确定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习实践活动期间,全校32个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587个基层党支部,10923名党员参加活动。学校学习实践活动分为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分学习调研、解放思想讨论、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六个环节进行。
在学习调研阶段,学校要求每位党员做到“四个一”,即参加一次动员大会、听一次专题辅导、过一次组织生活、参加一次主题讨论会,确保学习效果。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和学科优势,精心组织学习宣讲活动,先后邀请校外重要领导和著名专家如戴相龙、李君如、赵启正、郑新立、袁振国等,校领导纪宝成、程天权以及知名教授秦宣、金灿荣、张宇等为广大教职员工作辅导报告。
在分析检查阶段,学校组织召开校级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学习调研、解放思想讨论、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成果,认真查摆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剖析问题形成原因,形成学校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并予以公示。师生员工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了评议,“满意”和“比较满意”比例为98.65%。
在整改落实阶段,学校立足工作实际,把分析检查报告提出的整改思路和措施进一步具体化、目标化、责任化,制定了符合“四明确、一承诺”的整改落实方案,重点完善保证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重点解决和着手解决了一批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重点解决了一些师生员工迫切希望解决的具体问题,切实让师生员工得到实惠,切实取得了一批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
二、学习实践活动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和肯定
中央和教育部、北京市有关领导同志对中国人民大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肯定。5月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等领导同志的陪同下,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学校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和学校办学情况。习近平同志参观了中国人民大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就展,高度肯定了学校提出的十八字发展真经,勉励学校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结合实际进一步探讨办学方向、办学思路,进一步积极推动工作,进一步取得新的更大发展。考察结束后,习近平同志在世纪馆北大厅主持召开高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座谈会,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代表学校党委汇报了学校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
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同志专程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听取学校发展情况以及为“人文奥运”、“人文北京”所做工作的汇报,对学校近年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首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的积极努力给予高度赞扬,并希望学校为提升首都文化软实力、建设“人文北京”作出更大贡献。
5月15日,部属高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袁贵仁出席中国人民大学校级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听取学校领导班子每位同志的发言,认为学校党委对这次学习实践活动高度重视,凝练了好的实践载体,活动扎实有序,效果明显,并要求学校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据不完全统计,学习实践活动期间,先后到校出席学习实践相关活动的部属高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以上机构领导同志18人次。《求是》杂志2009年第13期、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建》杂志2009年第6期分别发表文章,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和经验,人民网、中国党建网等网络媒体进行转载。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也相继报道了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实践活动相关情况。活动期间,近30万人次浏览了中国人民大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网站。
三、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学校立足学校和院系工作实际,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针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开展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工作,并且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目标、具体措施、方式方法和时限要求,明确分管领导、分管单位。经多次修改,7月10日学校提出了“六五四三”的整改落实方案,即“抓好关系学校科学发展的六个全局问题,解决好保障学校长远发展的五个基础问题,处理好关系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四个实际问题,办好当前亟须及时完成的三个具体问题”,发全校各单位征求意见。7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方案》最终定稿,并报送部属高校学习实践活动第三指导检查组。
在学习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学校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学习实践活动总体要求,聚焦事业发展,就未来事业发展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通过认真查摆问题,深刻分析原因,进一步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学校事业发展的目标和思路;通过大力加强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建设,健全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了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坚持边学边改,分清轻重缓急,集中解决了一批师生关心的问题。
9月4日,学校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学校全体校领导、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校务委员会委员、民主党派代表、教代会主席团成员、全体副处级以上中层干部、教工及学生党支部书记代表等295人参加会议,并填写《中国人民大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群众满意度测评表》,其中对学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评价“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98.98%。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简报》第6、7、12、19、21、22、25、26、27、30期整理。)
附1: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来校调研 勉励中国人民大学为“人文北京”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讯(记者 毛燕 降瑞峰 学生记者 程祝华 罗明夫 张浣珺 白冰 吴振宇)
春风和煦,百花争妍。4月2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来到我校调研。刘淇同志代表北京市委、市政府对中国人民大学近年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为首都的建设发展作出的积极努力给予高度肯定和赞扬,希望中国人民大学为“人文北京”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并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向全校师生员工表示诚挚问候和崇高敬意。
随同刘淇同志来校调研的有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北京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士祥,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赵凤桐,副市长黄卫,以及北京市有关部门负责人。
我校校长纪宝成、党委书记程天权陪同刘淇同志一行先后视察了校史馆、中国人民大学支持“人文北京”建设成果展、新闻学院思科网真实验室和非线性编辑室(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
刘淇同志主持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师生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我校领导袁卫、牛维麟、林岗、冯惠玲、马俊杰、陈一兵、王利明、杨慧林、薛浣白及学校有关学院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座谈会,教授代表吴易风、张立文、刘大椿、郑保卫等和学生代表王铖冲、陈爱琳参加座谈。座谈会在明德主楼第一会议室举行。
刘淇同志在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建校以来为我国革命、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排头兵,近年来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说,多年来,中国人民大学为北京市的发展发挥了“人才库”的作用,为北京市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中国人民大学的专家学者深入研究,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和各项社会建设提供了有益建议,体现了“智囊团”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为奥运会在北京的举办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人文奥运”研究、相关咨询和志愿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刘淇同志介绍了北京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目标,北京市由中等发达城市向发达城市迈进的阶段需要这三大理念的支持。刘淇同志着重阐释了“人文北京”的内涵: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建设首善之区,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来共享”;第二,加强城市文明水平和市民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健康素质的提高,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三,要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有深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应该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第四,关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要协调好各方面、各层次的利益关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刘淇同志指出,“人文北京”理念为北京市与中国人民大学的合作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希望北京市政府能和人民大学一起合作,进一步阐述“人文北京”的理念,制定“人文北京行动计划”,为提升首都文化软实力、建设“人文北京”作出更大贡献。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代表教育部向刘淇同志、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各位领导和同志在百忙之中前来中国人民大学调研表示衷心感谢。她指出,北京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对人民大学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领导同志前来学校视察不仅是对人民大学全体师生员工的巨大鼓舞,也是对高校系统、对教育部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进程中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杰出成绩。当前,全国高校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人民大学应该认真回顾、总结新世纪以来能够取得快速、健康、平稳发展的原因所在。李卫红副部长表示,相信此次刘淇同志视察和指导工作,会给中国人民大学实现新的发展带来一个很好的机遇,希望人民大学珍惜这个机遇,克服困难,按照“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目标,艰苦奋斗,不断攀登新的高峰,相信人民大学一定会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创造出更加骄人的业绩。
在座谈会开始,纪宝成校长汇报了学校发展情况。他表示,学校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刘淇同志前来学校调研,这对人民大学今后的科学发展是很大的动力。新世纪以来,学校坚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启动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进程,围绕教学、科研两个中心,狠抓学科建设、队伍建设、校园建设、制度建设和学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人民大学也成为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排头兵,弘扬和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排头兵,坚守大学使命、守护大学精神、营造宁静校园的排头兵。纪宝成校长还对学校坚持立足北京,在人才培养、决策咨询、课题研究、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为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作了汇报。他恳切希望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制约学校发展的办学空间等问题给予更多的帮助。
座谈会上,我校副校长、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主任冯惠玲就我校坚持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特色和优势,立足北京、服务北京,积极参与“人文奥运”、“人文北京”的研究和普及工作作了汇报。
我校财政金融学院2005级本科生、奥运志愿者王铖冲代表全校学生发言。
在座谈会最后,程天权书记表示,刘淇同志一行和教育部领导前来调研、看望大家,我们备受鼓舞。学校会尽快把刘淇同志的讲话精神传达给全校师生员工,这将推动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使学校朝着“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目标更好地迈进。
(原载《中国人民大学校报》第1306期。)
附2:学校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出席并讲话
本报讯(记者 毛燕)
5月15日上午,我校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部属高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讲话。全体校领导参加民主生活会,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校党委书记程天权主持会议。
程天权书记介绍了我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前期征求意见、问题聚焦总体情况。程天权书记、纪宝成校长从发展战略、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校园规划与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作风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查找了自身工作存在的不足。校领导袁卫、牛维麟、林岗、冯惠玲、马俊杰、陈一兵、王利明、杨慧林、薛浣白也分别发言,提出了各自分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听取学校领导班子每一位同志的发言后,袁贵仁副部长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布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人大师生发扬“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精神,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对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人民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凝练了一个好的实践载体,活动扎实有序,效果明显。
袁贵仁副部长强调,分析检查阶段要继续深化学习、提高认识。在深化学习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改进学习方法,丰富学习形式,创新学习载体。要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在深入查找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上下工夫,在深入分析原因上下工夫,在科学制定对策上下工夫。要进一步突出实践特色、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实践特色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最鲜明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是突出实践特色的关键所在,也是赢得群众满意的必然要求。要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魏士强,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李军,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协调二组成员、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局干部林剑,部属高校学习实践活动第三指导检查组组长贺美英,副组长冯瑞龙、娄晶,成员刘建丰、王芹,北京市教育工委联络员、原北京市教育纪工委书记高云华等出席会议。我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列席会议。
(原载《中国人民大学校报》第1308期。)
附3:内涵提高谋发展 特色强校创一流——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程天权(2009年3月16日)
尊敬的贺美英组长、尊敬的教育部指导检查组的各位同志,老师们、同学们:
根据中央和教育部的安排部署,学校党委决定从3月上旬至7月下旬在全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和教育部党组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关精神,动员和组织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学习实践活动,深刻领会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抓好学习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教育部党组十分重视我校的学习实践活动,特派以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贺美英同志为组长的指导检查工作组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检查指导组的同志也出席了今天的动员大会,贺美英组长将作重要讲话,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对指导检查组的全体同志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下面,我代表学校党委,就我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活动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中国人民大学开展深入学习实践活动是学校实现内涵提高、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和难得机遇,全校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正确认识、深刻领会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活动,是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的重大举措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坚定践行者,这是我校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重大举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最重要的是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把先进的思想理论转化为强大的实践动力,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形成科学发展共识,创新科学发展思路,不断开创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二)开展深入学习实践活动,是高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
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校能不能科学发展,直接关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总体上讲,高等教育还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突出表现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还存在差距,人才培养质量亟待提高;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还没有很好地得到贯彻落实;学术大师和领军人物缺少,教师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有的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还不鲜明,盲目追求规模扩张现象仍然存在;等等。高校要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必须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办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才有可能办好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等教育。
(三)开展深入学习实践活动,是我校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迫切需要
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是党和国家赋予人民大学的重大任务,也是人民大学师生员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实践目标。新世纪以来,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人民大学取得了快速发展,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影响力大幅提升,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日新月异的高等教育发展形势,面对兄弟高校争先进位的发展态势,面对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殷切期待,我们还需解决发展中的一系列矛盾,比如:遵循教育规律与遵循市场规律的矛盾,办学规模与办学质量的矛盾,外延扩张与内涵提升的矛盾,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现有师资作用与加大引进高水平师资力度的矛盾,干部素质与岗位要求的矛盾,行政与学术协调配合支持方面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都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的科学发展。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我们破解这些矛盾和难题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契机,我们一定要从政治的高度、战略的高度、全局的高度,周密部署学习实践活动,深刻剖析原因,科学谋划对策,把学校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难题解决好,把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性引导好,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二、明确目标,把握关键,扎实有效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准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和方法步骤是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基本保证。根据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开展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部属高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精神,学校党委制定了《中国人民大学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并得到教育部党组指派的指导检查工作组同意。《实施方案》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方法步骤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校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
(一)要准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全校党员特别是校和院系领导班子、党员领导干部以及党员骨干教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学校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稳定的能力,积极探索我校“内涵提高谋发展,特色强校创一流”发展途径,努力实现“明确发展思路、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活动目标。
(二)要准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是以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同时,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开展讨论、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积极实践,学习实践活动的政策性和实践性很强。为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健康顺利进行,必须着重把握好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及时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更加符合学校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工作实际,进一步增强推进改革创新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形成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强大思想共识。
二是突出实践特色。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人民大学在实践科学发展观、“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成功经验,不断探索推动“内涵提高谋发展,特色强校创一流”的有效途径。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推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全方位工作结合起来,与全面提升国际性、谋划学校未来发展结合起来,与切实加强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治校理教能力结合起来,与切实改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环境结合起来,确保取得师生员工能够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实在效果。
三是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吸收师生员工全程参与,认真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真诚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把师生员工的满意度作为评价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让师生员工亲身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变化和取得的实效。
四是坚持正面教育。组织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实事求是地查找学校和本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
五是解决突出问题。在推动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下工夫,在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下工夫。解决问题要从实际出发,确保取得实效。
(三)要准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
学习实践活动重在深入学习,贵在认真实践,关键在于取得实效。根据教育部党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学校党委明确提出学习实践活动要努力实现“明确发展思路、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
一是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意识。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进一步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牢固树立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意识,对事关学校科学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形成共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思路。要进一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以科学发展观审视过去、研究现在、规划未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办学定位,更加明确“内涵提高、特色强校”的发展思路。
三是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能力。要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动力,着力使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改革创新、领导科学发展、建设和谐校园的能力有新的提升,努力使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切实改善领导干部的自身素质,解决好我校一些干部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与岗位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解决好部分干部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提高校、院两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统筹协调、科学决策、领导发展的能力。
四是进一步破解科学发展难题。要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围绕《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八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重点问题,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找准影响和制约我校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广大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相关利益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真正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提出破解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举措,并逐步加以解决,让广大师生员工切实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
五是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继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从干部人事制度、资源配置制度、校院管理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入手,探索构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把解决现实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针对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科学发展不适应的地方,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加快构建更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更加符合学校的实际和师生员工的意愿,更加符合国情和学校实际的现代大学制度。
(四)要着力解决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按照胡锦涛同志对人民大学“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重要指示和刘延东同志对人民大学建成“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实验区、培养创新人才的试验田和推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排头兵”的殷切希望,通过我校“内涵提高谋发展,特色强校创一流”的学习实践活动载体,准确查找并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办学思路、办学举措、办学质量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师生员工和社会反映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领导干部在党纪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围绕我校在本世纪20年代初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战略目标,进一步谋划和完善未来10年的发展战略。重点是紧密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审视过去、研究现在、规划未来,进一步完善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学科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以及学校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国际性等方面的战略规划;进一步提升全校师生对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树立“一流意识”、“基地意识”、“特色意识”的自信心和紧迫感。
二是按照“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民共和国的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重点是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解决学校在育人环节中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不相适应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问题;坚持质量第一,深化教学改革,着力解决我校在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秩序等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完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格局。
三是进一步狠抓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是牢牢把握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契机,重新深入审视下一步学科发展的思路和重点。结合“985工程”二期结项三期启动、“211工程”三期启动的契机,进一步巩固传统优势学科,发展社会应用学科,扶持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进一步促进和推动学科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着力解决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四是发挥学科优势,加强科学研究,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结合国计民生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加大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的转化力度,提高为国家和地方服务的能力;继续弘扬传统文化,努力呼吁和改善人文社会科学的内部和外部发展环境;密切关注科学研究中的意识形态领域问题,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品质,进一步完善我校全面、齐备,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
五是继续加强校园规划与建设,建设“绿化、美化、人文化、数字化”校园。推进实施“东北区改造工程”;采取周边拓展和内部置换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拓展学校办学空间,着力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空间的瓶颈问题;充分吸收利用各类社会资源,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六是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认真梳理学校现行体制和机制,逐步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探索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学校行政及学术管理体制、业绩评价机制、人事分配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
七是着力构建“平安校园”和“和谐校园”。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广大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相关利益问题;进一步改善校风、教风和学风,营造更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维护校园的平安稳定。
八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学校党的建设。重点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及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后备干部培养,着力解决部分领导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增强宗旨观念,提高党员干部的实践能力,强化服务意识;按照中央对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继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三、坚持标准,严格要求,抓实抓好学习实践活动各个环节的工作
根据中央和教育部党组的部署要求,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安排三个阶段、六个环节,即学习调研、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阶段,每个阶段分两个环节。我们一定要统筹考虑,精心组织,抓实抓好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工作。
第一阶段,深入开展学习调研,夯实学习实践基础。
学习调研是定调、定位的阶段,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广泛调研,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重点抓好学习调研、解放思想讨论两个环节。要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辅导、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各种指定的学习材料和有关辅导材料。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调研总结学校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找准影响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形成有内容、有见解、有对策的高质量调研报告。要结合学习和调研成果,以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认识问题为目标,广泛开展解放思想讨论。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研讨交流,营造勇于思考、畅所欲言的良好氛围。通过研讨交流,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在如何确立科学发展目标、怎样推动科学发展和我为科学发展做什么等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学习调研阶段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邀请专家学者作报告,讲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又邀请领导作报告,介绍实际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经验和思路;坚持学习和研讨相结合,既组织大家听课,强化理论学习,又组织大家开展研讨,在交流中提高认识;坚持学习培训和查摆问题相结合,既要求大家认真学习,掌握知识,又要求大家联系工作实际深入思考、查摆问题。
第二阶段,深刻分析检查,找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分析检查是加强沟通交流、取得广泛共识、从思想层面进入实践层面的阶段,是把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的核心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明确思路。要重点抓好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两个环节。要在广泛征求师生员工意见、领导班子成员相互谈心、认真撰写发言材料的基础上,召开校院两级专题民主生活会,准确查摆在思想认识、精神状态、工作作风、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专题民主生活会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重在分析问题、重在总结经验、重在明确方向,不纠缠个人责任,形成民主团结、敢讲真话、务实创新的良好氛围。要充分运用学习调研阶段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成果,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针对学校的实际,汇总梳理学校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深刻、实事求是地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做到总结成绩实事求是不夸大,查找问题全面深入不回避,工作措施明确具体不含糊。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起草工作,使撰写分析检查报告过程成为解放思想、查找问题、集思广益、谋划发展的过程,使分析检查报告成为指导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文件。
第三阶段,抓好整改落实,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出成果,见成效。
整改落实是解决实际问题、建立长效机制的关键所在,是学习实践活动见成效的阶段。整改落实阶段也是广大师生员工高度关注的阶段,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取得实效。这一阶段的重点任务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切实取得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要重点抓好制定整改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两个环节的工作。要认真制定整改方案,立足学校和院系工作实际,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针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制定切合实际的整改落实方案,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目标、具体措施、方式方法和时限要求,明确分管领导、分管单位。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公布,公开承诺,接受监督。围绕制定、落实整改落实方案,要组织广大党员开展建言献策活动,让党员能落实、师生能监督、组织能检查;整改方案要突出重点,把推进学校科学发展亟须做的事情,师生最希望办、当前能办好的事情作为整改提高的重点;整改方案要求真务实,充分考虑问题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具备条件的,要立即解决;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限期解决;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解决不了的,向师生说明情况,积极采取措施逐步解决,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师生。要集中解决突出问题。要在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的基础上,集中力量解决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能够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机关部门和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突出问题。解决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尽力而为,突出重点。在整改落实的过程中,要本着“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巩固扩大活动成果。围绕完善保障和推进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按照“废、改、立”分类,对现有政策、制度、办法进行系统清理,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成效、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切实取得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制度成果。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际成效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学校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此次活动实践性强,覆盖面广,任务重,要求高,学校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认真完成“三个阶段、六个环节”的“规定动作”,并结合学校改革发展和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工作、学习和思想实际,精心设计“自选动作”,确保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了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学校党委成立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制,校长和我担任组长,负责学习实践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等工作。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立了综合协调、材料文秘、学习宣传、学生工作、离退休工作、联络检查六个工作组,明确了分工和工作职责。作为党委书记,我对全校学习实践活动负总责,是第一责任人。学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按照分工,要经常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学院、部处和直附属单位学习实践活动每个阶段的督查指导。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党员领导干部要严肃工作纪律,无特殊原因不得请假外出。动员大会后,各学院、部处和直附属单位要成立本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小组,书记和党员院长任组长,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参照学校的实施方案制定本单位的活动方案,书记、院长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要亲自抓、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预期效果。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要列入年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重点考核内容,对成效显著的通报表扬,对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得力的通报批评。
(二)区别情况,分类指导
针对党员领导干部、教职工党员、学生党员、离退休党员等不同群体,分别提出不同要求,分类指导,使每一名党员都能受到一次深刻的科学发展观教育,都能明确改进工作的方向和目标,都能焕发新的精神面貌,迸发参与学校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每一位党员都要做到“四个一”,即参加一次动员大会、听一次专题辅导、过一次组织生活、参加一次主题讨论会。党员领导干部重在解决问题、提升能力、推动工作;教职工党员重在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做好本职工作;离退休党员重在积极参与,为学校科学发展建言献策;学生党员重在学习理论、提高认识,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三)求真务实,力求实效
学习实践活动要落到实处,要见实效,就必须与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结合起来,与加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结合起来,与做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要在加强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上下工夫,在提升推动学校科学发展能力上下工夫,在破解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难题上下工夫。学院、部处和直附属单位要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开展活动,坚决杜绝形式主义、本本主义,切实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不避重就轻,不无事生非,真正让师生员工切实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实在效果。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围绕活动主题,认真制定宣传计划,利用专题网站、校园广播电视、校报专栏、专题论坛等宣传阵地,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现实紧迫性讲清楚,把中央和教育部党组的部署和要求讲清楚,把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和突出特点讲清楚,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学习实践活动。要及时总结、大力宣传典型经验,注意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采取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努力形成学习实践的良好氛围,推动学习实践活动健康顺利开展。要充分发挥我校学科的优势,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理论研讨,力争推出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
(五)统筹安排,搞好结合
各单位要正确处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当前工作的关系,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学习实践活动,使学习实践活动三个阶段的各项工作有机衔接、前后呼应,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始终,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始终,把解决问题、完善体制机制贯穿始终,把依靠师生、发扬民主贯穿始终。学习实践活动要融入各项工作中去,各项工作要结合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以学习实践活动促各项工作发展,以学校发展来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真正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学校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同志们,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中央和教育部党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也是我校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和良好契机。搞好学习实践活动,既是对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的一次深刻教育和考验,也是对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治校理教能力的有力促进和提升。我们一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扎实开展、顺利推进、取得实效,努力使学校各项工作更上新台阶,使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为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坚强保证!
附4:解放思想 科学发展 再上新台阶——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三次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纪宝成(2009年4月10日)
各位老师,
同志们、同学们:
学校正在按照中央部署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我们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相信,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之下,广大员工一定会认真地学习,深入地思考,一定会结合我们学校改革发展的实际,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学校党委要我作个报告,实际上是联系学校实际,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体会。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胡锦涛总书记是从国家的层面来讲的,我想也适合于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学校。一个学校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发展的结果会很不相同。人民大学是我们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一直是在党的阳光雨露之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作出过不同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人民大学有了很大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
新世纪以来人民大学的发展就是学校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历程。大家知道,胡锦涛总书记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是2003年10月份,但是这个思想并不是从2003年才开始出现。“发展”的思想在毛泽东时代就有,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同志非常鲜明地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根本的是发展先进生产力,让人民富裕起来。到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江泽民同志提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对于“发展”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人民大学新世纪以来的发展是在科学发展观正确提出的过程中进行的。我们提出要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开启了新的历史进程。学校高举“发展、创新、和谐”三面旗帜,科学定位,科学发展,按照“人民、人本、人文”的办学理念,“大师、大楼、大气”的办学思路,在“真情、真想、真干”的实践当中,紧紧围绕教学、科研这两个中心,紧紧把握“内涵提高、特色强校、质量第一”三个要点构成的发展模式,狠抓学科建设、队伍建设、校园建设、制度建设四项建设,正式启动并且不断推进创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进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第一,学科建设卓有成效。在上一次国家二级重点学科评选中,人民大学有25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这一次人民大学有33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增加了8个,成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最多的高校。而且由此认定的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有8个,也是全国高校最多的。更为重要的是,最近教育部学位评估中心公布了81个一级学科评估的结果,人民大学7个一级学科排名第一,2个一级学科排名第二,1个一级学科排名第三,排名第四、第五的各有1个。我们总共14个一级学科授予权,进入前五名的多达12个,在全国来讲,是比例最高的大学之一。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总共只有21个一级学科,人民大学取得了7个第一,也就是三分之一的第一在人民大学,这个数字在全国位居第一。这两次评审都是教育部主持的,都具有很强的公信力、很高的权威性,都从不同角度凸显出人民大学学科建设的巨大成就。就人文社会科学发表的论文来讲,在教育部委托南京大学主持的CSSCI检索,也是现在衡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表文章最权威的排行中,人民大学2000年的时候是全国第三,2001年、2002年、2003年都是第二,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一直是全国第一。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取得的成就。所有这些都表明,人民大学作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面旗帜”,作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的地位更加牢固。
第二,学生规模大幅扩大,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数比2000年增长将近一倍,并且通过适当控制规模,本科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比例基本保持在1∶ 1。人民大学二十多年前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是1∶2.6,当时就是中国研究生比例最高的高校。二十多年里,我们学校的研究生发展规模很稳健,并没有扩招多少研究生,在2003年、2004年还控制了研究生招生规模,避免比例过高,这也是一种科学发展。另外有网络教育学生4万多人。我们的网络教育学院一开始举办就严格按照质量要求,没有出任何问题,非常平稳,而且现代化程度很高,丝毫不逊于美国、法国的网络教育机构。学生培养的质量也很不错,在连续十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人民大学有24篇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占总数的七分之一,居全国第一位。除了教学事业外,人大培训、人大后勤、人大科技园等各方面事业都在蓬勃发展。
第三,队伍建设成就卓著,尤其是教师队伍建设明显优化。在职教职工当中,专任教师数量比2000年增长将近50%,其中教授人数增长了73%,教授和副教授继续保持占教师总数70%以上的比重,保持了合理的梯队结构。学校拥有17名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5名教授入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人数居于全国高校前列。有25位专家入选中央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的首席专家或者主要成员,是全国入选人数最多的高等学校。我们的教师队伍拥有一批学术带头人,有的正在成长为学术大师。
第四,学校科研产出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以文科为主的大学,2009年,人民大学科研经费达到1.5亿元,一年的科研经费相当于过去五年、十年的科研经费,这是空前的。人民大学连续五年保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第一的位置,连续五年保持教育部重大社科项目第一的位置,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第五,学校资产大幅度增长,硬件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当前学校固定资产总额已经达到26.2亿元,2000年只有4.6亿元。学校固定资产总额八年时间增长了近五倍,校舍面积比2000年增长了75%,教学科研设备总值比2000年增长了五倍还多,硬件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第六,师生员工切实得到实惠。新世纪以来的近九年时间是人民大学师生员工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师生员工的生活、工作、教学条件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困扰学校数十年的办学、教学、生活条件过于局促、过于简陋甚至破烂不堪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以前人民大学教师人均住房面积是教育部直属院校倒数第一,学校人均教学用房、人均土地面积等指标排名都很靠后,条件很差。现在我们每一位教授拥有一间工作间,两位副教授拥有一间;学生住房比2000年有了大幅度的改善;我们通过商品化、社会化、货币化的办法实施校园置换,教师住房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
第七,学校的精神风貌良好,学校社会声誉日隆。人民大学保持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学校风清气正,昂扬向上,对内凝聚力、对外影响力都大幅、持续攀升,在人民大学校园里,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氛围很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很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氛围很浓,团结、和谐的氛围也很浓。
这几个方面表明人民大学新世纪以来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民大学亲切关怀的结果。江泽民同志2002年4月28日专程视察人民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3月15日到人民大学出席“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开幕式”活动,也对人民大学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李鹏等领导同志多次来过人民大学,这两年温家宝总理三次到人民大学。正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教育部、北京市的正确领导之下,学校才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当然,一代又一代人大人艰苦奋斗给我们打下很好的基础,我们取得的成绩也是全体师生员工团结奋斗的结果。
刚才我简要地回顾了一下这几年的工作。我们当年确定的“1231”的工作思路,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内涵提高、特色强校、质量第一”的发展模式,“人民、人本、人文”, “大师、大楼、大气”, “真情、真想、真干”的十八字发展真经,实践证明都是正确的。学校原来确定的本世纪前十年要完成“固本强基、重塑形象”的任务,我们觉得校园建设以明德楼建成为标志,学科建设以七个一级学科排名第一为标志,学校“固本强基、重塑形象”这八个字的任务已经提前完成,这个阶段性目标已经提前实现。我们用了不到九年的时间,使两个五年的目标圆满提前实现。在我们取得了重大成就,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研究怎么办的时候,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始,对人民大学来讲这是一场甘露、一场及时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全国来讲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绝不能骄傲自满,绝不能停滞不前,更不能夜郎自大。我看完全适用于人民大学现在的情况。应当说我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领导同志有表扬,社会舆论有赞扬,师生员工也有赞扬,但是我们绝不能骄傲自满,绝不能停滞不前,更不能夜郎自大。胡锦涛总书记要我们牢记“两个务必”,要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状态,所以我们还要继续高举“发展是硬道理”这个旗帜投入到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当中来。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个人的理解有两个层面:一是站在国家的立场上来讲,就是把人民大学办好,作为国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一支力量,哪怕是微小的力量。以人为本的根本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保障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大学是服务全国人民的大学,以“中国人民”命名,要为全中国人民服务,那就是要把人民大学办好,办成“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第二个层面是从学校内部来讲,要维护好、保护好、实现好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所以我们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学术要以教师为本,工作要以教职员工为本,使他们的各种利益、权益都得到保护、发展和实现。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对人民大学来讲也有丰富的工作内容。对照分析“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我们既有很多成绩,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学科之间的统筹发展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民大学社会科学有强大的实力,但人文学科相对还弱一点。如何巩固优势学科,发展应用学科,扶持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发展思路我们都提出来了,但统筹学科发展这个任务很艰巨。再比如统筹教学和科研。教学和科研本来是统一的,但有人把它们对立起来,重视科研,轻视教学,这说明我们在评价体系上、制度设计上存在问题。我们还要统筹学科建设、校园建设和行政建设,这几者之间关系很重大。还要考虑如何统筹好师生员工不同群体各种利益的诉求,也还要统筹好学校与外部的关系、学校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关系。所以说,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绝不是纸上翻一翻、看一下就行了,它有丰富的内涵。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面对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研究解决办法,取得新发展。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或者说最大的“瓶颈”就是土地。现在人民大学土地空间在中国名牌大学当中恐怕是最小的一个,这些年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这个事情绝不仅是为学校想,也是站在国家立场上想。人民大学的精神是“立学为民、治学报国”,在中国应当有这样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重要大学。人民大学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对整个发展应该重新思考,要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争取再上新台阶,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又好又快地迈进。
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都曾讲过,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把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人大自身发展来讲,我们需要注意并解决这样的问题。不解放思想,不破除迷信,不从各种各样的教条当中解放出来,人民大学要继续发展就可能有障碍。过去讲过,“不进则退,缓进也是退”,所以我们要“居安思危”、“居危思危”。这依然是极其重要的观念上的法宝。
怎么解放思想?我想,解放思想首先来自于干事业的社会责任感。人民大学一直是要做“时代的先锋”的一所大学。我们总结过人民大学的优良传统,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站在时代最前列”。所以我认为,解放思想来自于干事业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来自于人民大学“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人大精神。第二条,解放思想来自于不畏艰难困苦的勇气。解放思想是需要勇气的,没有勇气,思想根本不可能解放。解放思想就意味着创新。时代在发展,创新没有止境,解放思想没有止境。解放思想需要理论勇气,需要工作勇气,也需要生活勇气。孔子讲“大智大勇”,这个“勇”非常重要,但这个“勇”不是莽夫之勇。在学术上也一样,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要想有建树,没有理论勇气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创新。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乱想,它来自科学的方法论。从哲学上来讲,科学发展观就是指导发展的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没有科学的方法、辩证的方法、历史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这个解放思想很可能就是胡思乱想,很可能就是冒进。这要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认同和求异的关系等很多关系。人民大学不管是领导班子还是全体师生员工,在解放思想上还要进一步地深入思考。思想解放以后可能就有另外的境界、另外的思路。只要是科学发展,我们就要把过时的东西都抛弃,其中可能还包括我们取得成功的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只能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力量,而不能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桎梏。如果成为桎梏,我们就毫不犹豫地突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再上新台阶。
有了解放思想这种观念,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不是空中楼阁,不是纸上谈兵,一定是结合实际的,一定是有很明确目的性的。胡锦涛总书记讲科学发展观的时候多次强调,要正确地判断形势,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需要看清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是什么形势,也要看清人民大学的实际情况。我们人民大学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最大的“瓶颈”是土地、空间,再就是经费投入,还有就是人才。我们在队伍建设上虽然下了很大的工夫,有很大的成就,但是距离人大的目标来讲,人才依然是短缺的,主要短缺在高水平上、创新团队上、拔尖人才上。同时,我们的治理结构依然存在不顺的地方,没有完全统筹好。这就是我们的实际,这么多实际要想解决就得抓主要矛盾,就要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纲举目张。
第一,在学科统筹发展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大学,如果人文学科不是一流的,很难建成一流大学,所以我们专门召开人文学科调研工作会议,研究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学科,使我们的学科发展不够协调的状况能够变得比较协调。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进一步的科学的思想解放,再向前进步是比较困难的,这需要思想解放,仔细研究。
第二,在发展空间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周边拓展、校园置换,这是人民大学的经验之一,但这一经验不能成为束缚我们发展的桎梏。只要有机会,我们就要发展;只要有条件,一定要抓住机会,不要因为原来的定位把自己束缚住。在这个问题上只要精心设计,统筹安排,就能够解决新的矛盾、新的问题。一旦解决,人民大学一定会再上新台阶。
第三,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产学研结合方面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思路。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工学科,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规律,在各自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产学研相结合方面应该创造不同的模式,要敢于创新。国学院创造了“游学”的形式,效果很好。我们在苏州建立国际学院,各个学科既要为北京市服务,还要为苏州、为长三角服务。我们创造的干部、教授、博士生挂职这样的新方式,这几年很有成效,教授考察团到各省市考察也很有成效。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思路,把产学研搞得更好。
第四,教学质量、教学制度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要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中心把教学工作搞得更好,更生动活泼,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修养、社会责任感等诸多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提升。我们总结了本科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就是“12333”,并向刘延东同志作过汇报,这应该说是人民大学的经验。现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还需要创造新的方式。有一些课堂教学质量还不太高,教师的教育方法还存在问题,在这些问题上,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在评价体系,主要是学术评价、工作评价、业绩评价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要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校的发展得到更强有力的支持。我们的教师职称评审、各种评奖、考核,如何更加科学合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体现正确的价值导向,真正使大学成为学术本位的大学,在这些问题上,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高等学校是学术机构,应当始终坚持学术本位,各种各样的评价都应该有助于学术水平的提升。
第六,就是在学校治理结构方面也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我们要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完善工会、教代会、校务委员会制度,不断完善学术委员会、学风委员会等制度,不断完善高效运转、效率优良的行政管理体系。学校在治理结构方面要做的文章还很多,这方面探索还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地解放思想。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很好地解决,比如学风问题。总体来讲,人民大学是一个风清气正的地方,但也确实存在个别不规范的问题。一个学校的风气是这个学校文明程度的体现,是学校价值导向的体现。风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却是确确实实存在的。我们提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机制留人、正气留人”,没讲“待遇留人”。不要小看这几句话,这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观。我们的学风、校风建设要常抓不懈,既要继承也要创新,绝不能让任何腐朽、落后的东西来玷污人大的校风。
总而言之,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回顾八年来的工作,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形成和实践了很好的发展思路,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成效。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愿与同志们一起,“真抓实干”。用小平同志的一句话来讲就是:“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是落实在嘴上,也不是落实在纸上,而是落实在行动上,在工作中关注行动,关注结果。我们要继续拥戴科学发展观、实践科学发展观,把人民大学的事情办得更好。
谢谢大家!
附5:中国人民大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方案
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2009年7月)
根据中央和教育部有关工作要求和《中国人民大学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中国人民大学领导班子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在认真研究《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学习调研阶段和分析检查阶段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立足学校的当前工作实际和长远发展需要,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面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现实需求,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弘扬“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人大精神,高举“发展、创新、和谐”的旗帜,坚持“1231”的总体工作思路,念好十八字的发展真经,一心一意办教育,聚精会神谋发展,有力破解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学校事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进一步发挥好发展和繁荣人文社会科学的排头兵、弘扬和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排头兵、坚守大学使命和守护大学精神的排头兵作用,实现“十年腾飞”战略目标,加快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抓好关系学校科学发展的六个全局问题
(一)制定和完善“十年腾飞”跻身“世界一流”战略规划,加快推进“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
1.工作分工
负责领导:纪宝成、程天权、袁卫
主责单位:学校办公室、研究生院、发展规划处、人事处、高教研究室
配合单位:各部处、各学院(系)
2.工作内容
制定和完善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符合广大教职工期待的“十年腾飞”跻身“世界一流”的战略规划;按照“全面提升、重点突破、强化优势”的思路,提高办学质量,优化学科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影响力;加强对学校总体战略规划和举措的宣传和落实,促成共识,形成合力,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工作计划
2009年7月,召开院长工作会议,启动“十年腾飞”加快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有关工作。
2009年7—11月,各学院分别制定本学院“十年腾飞”发展规划。
2009年12月,制定完成《中国人民大学“十年腾飞”跻身“世界一流”事业发展总体规划》,逐步推进有关工作。
(二)加强学科建设,推动学科水平整体提升
1.工作分工
负责领导:袁卫、王利明
主责单位:研究生院、发展规划处
配合单位:所有学院(系)
2.工作内容
继续高举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旗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和中国文化学术的繁荣与前进等方面作出开创性、引领性的独特贡献。强化“一流意识”、“基地意识”、“特色意识”,加强对学科现状的分析,提出未来5~10年学科建设目标;制定学科发展规划,进一步巩固传统优势学科,大力发展应用学科,积极扶持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提升学科整体水平;建立学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实现学科资源共享,推动学科发展建设。
3.工作计划
2009年7月,确定学部设置方案,正式设置学部。
2009年7月,完成《中国人民大学一级学科建设与发展分析报告》。
2009年9月,启动“211工程”“基础学科基金”项目,加大对全校基础学科投入力度。
2009年10月,启动“十二五”期间学科建设预研究工作,年底完成《中国人民大学“十二五”期间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建议报告》。
2009年10月,出台加强理工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方案。
2009年10月,制定“十年腾飞”建设若干世界一流学科和世界一流学院的工作方案。
2009年11月,启动学位授予权审核工作。
(三)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工作分工
负责领导:袁卫、杨慧林、马俊杰
主责单位:研究生院、教务处、学生处
配合单位:机关各部处、各学院(系)
2.工作内容
完善教学方案,巩固通识教育成果,提升专业教育水平;进一步改革课程设置,狠抓课堂教学,加大教授、名师进本科生课堂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制度,改进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力度;进一步改进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方式,提高博士生研究能力;进一步加强针对性的就业择业指导,完善就业指导体系,拓展就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保障学生的高质量就业;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三班”建设和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和学生兼职辅导员工作。
3.工作计划
2009年7—12月,完成《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质量调查报告》、《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生源质量分析报告》,分析改革开放30年来我校研究生生源结构等状况,梳理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
2009年7月,完成《中国人民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修订2009级本科生教学方案。
2009年7—10月,全面评估留学生培养质量,制定相应工作方案,提高培养质量。
2009年7—12月,参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研究制定《中国人民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完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2009年9—12月,启动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立项工作,结合教改立项,重点加强课程建设及其教学团队建设,编制本科课程资源总汇;结合教育部、北京市“质量工程”项目,组织实施2009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加强实践教学;继续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2009年10—12月,全面总结各学院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行情况、研究生基本奖助金制度建设、“三助”岗位管理以及导师提供助研资助等工作情况,提出修改意见。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师素质和结构
1.工作分工
负责领导:林岗
主责单位:人事处
配合单位:研究生院、组织部、教务处、科研处及其他有关部处、各学院(系)
2.工作内容
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启动和抓好“双百工程”。以国家“千人计划”为契机,加大高水平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力度,特别是加大海外一流人才的招聘力度,改善师资结构;进一步完善教师聘用和考核制度,引导教师潜心学术,教书育人;总结“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继续加强教师培训培养,特别是出国研修、基层锻炼工作;进一步稳定学科的基础团队,大力搭建创新团队,注重后备力量培育,加强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梯队建设。
3.工作计划
2009年9—11月,制定“双百工程”的具体工作方案,“十年腾飞”期间引进100名左右海外副教授以上和国内教授以上优秀人才,培养100名左右校内优秀骨干教师。
2009年9—11月,依据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制定和完善队伍建设规划,调整和充实“985”人才工程,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使排名靠前的学科继续保持优势,排名居中的学科队伍实力得以提高,新建学科和冲击重点的学科队伍面貌快速改善。
2009年6—12月,广泛收集海内外优秀人才信息,加强政策研究,形成明确清晰的高层次人才政策体系,做好具体引进工作。
2009年9—12月,修订教师考核办法,继续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既避免过于量化,又进行必要约束,探索建立具有外部吸引力和内部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薪酬体系。
2009年12月,制定完成《中国人民大学教职工培训规划》,年内实现选派80名中青年优秀教师出国研修的目标。
(五)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推动科学研究上新台阶
1.工作分工
负责领导:冯惠玲
主责单位:科研处
配合单位:出版社、书报资料中心、各学院(系)
2.工作内容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密切关注和研究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问题;加大“史”、“论”基础研究和传统文化研究力度;加强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推进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跨院系研究机构等科研平台的建设,整合学科资源,推出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科研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引导教师多出成果,多出精品,多出力作;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加强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育,为科研的可持续发展积蓄后备力量。
3.工作计划
2009年5—9月,修订完善科研机构设置和管理办法,集中开展科研机构的清理和调整工作。
2009年6—12月,加大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中心等重点研究机构建设力度;推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具体项目和规划;组织好“人文北京”等10个左右重大跨学科研究项目;定期举办青年学术沙龙。
2009年11月,颁布实施新的《中国人民大学核心期刊目录》、《中国人民大学科研考核办法》、《中国人民大学申请专利暂行办法》、《中国人民大学跨院系科研机构工作用房管理办法》。
2009年11月,颁布实施《学术期刊质量提升计划》、《期刊国际化计划》。
(六)实施全面提升国际性行动规划,提升国际影响力
1.工作分工
负责领导:陈雨露、薛浣白
主责单位:国际交流处
配合单位:党委组织部、人事处、培训学院、各学院(系)
2.工作内容
全面提升学院的国际交流水平,加强国际发表;进一步提高国际学术会议质量,增加交流深度,提高合作研究和国际展示水平;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改善中外合作办学的局面;进一步拓展国际交往的渠道和平台,创造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提升教职工尤其是行政干部外语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
3.工作计划
2009年2—6月,办好管理职员英语强化培训班和中层管理干部英语强化培训班。
2009年7月,发布实施《中国人民大学全面提升国际性行动计划实施细则》。
2009年6—12月,深化与欧洲、美洲主要英语国家的合作,开拓与中东、中亚地区的高校合作。
2009年9—12月,组织实施行政干部国外培训。
2009年6—11月,继续在稳定留学生数量的前提下,提出提高留学生招生质量和优化留学生结构的方案。
二、解决好保障学校长远发展的五个基础问题
(一)千方百计做好筹措办学经费和拓展办学空间工作
1.工作分工
负责领导:全体校领导
主责单位:学校办公室、发展规划处、财务处、资产与后勤管理处、校园建设管理处
配合单位:相关部处和学院
2.工作内容
拓展办学空间,缓解影响学校长远发展的办学空间不足问题。加大筹款力度,拓展筹资渠道,千方百计筹措办学资金。
3.工作计划
2009年7—9月,分析梳理各领域重大项目,提出筹资方案,明确筹资方向。
2009年7—9月,培训学院、出版社、书报资料中心、文化科技园等单位分别制定各自筹资计划。
2009年7月—2010年7月,争取完成原首都师范大学海淀校区土地及校舍实际移交工作,着手制定该校区规划建设方案。
2009年7—12月,积极争取北京市的支持,推动解决有关历史遗留问题。
2009年7—12月,抓紧工作,争取形成拓展办学空间具体工作方案。
2009年9月起,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争取每年新增办学资金1亿元以上。
(二)全面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
1.工作分工
负责领导:牛维麟、王利明
主责单位:学校办公室、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
配合单位:各部处、各学院(系)
2.工作内容
切实加强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不断深化电子校务应用,积极推进信息资源共享,持续优化网上协同办公效能,逐步消除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体制和政策障碍,有效降低管理成本,着力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完善校务网上公开的有关制度,增加学校管理和决策的透明度。
3.工作计划
2009年7—9月,开展信息化建设情况有关调研。
2009年9月,调整充实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2009年9—11月,健全校务电子化公开制度,启动相关工作。
2009年10—11月,制定全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并开始组织实施。
(三)进一步理顺和健全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工作分工
负责领导:袁卫、牛维麟
主责单位:学校办公室、党委组织部、机关党委
配合单位:各部处、各学院(系)
2.工作内容
坚持“依法治校,民主办学”,进一步梳理现行体制机制,理顺校、院、系的关系,充分调动院(系)的主动性、积极性;积极推进教授治学,进一步发挥学术权力对教学科研的指导作用;进一步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学校管理体制和资源配置机制;进一步加强培训力度,提高管理干部和教辅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服务支撑与保障系统各项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一些与师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逐步建立“校令畅通,反应灵敏,运转规范,运作高效,服务优良”的学校管理体制。
3.工作计划
2009年5—7月,在学校各部处和院系管理部门探讨建立“首问负责制”工作办法。
2009年7—9月,围绕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开展相关学习交流活动。
2009年7—10月,制定和完善有关工作制度,进一步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和校务委员会的咨询议政作用。
2009年10月前,完成校内规章制度清理规范工作,编制《中国人民大学规章制度汇编2009》。
2009年12月,总结学部工作经验,构建有效机制,发挥学部的学术咨询和评议作用。
(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1.工作分工
负责领导:牛维麟、马俊杰、王利明
主责单位:党委组织部
配合单位:全校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2.工作内容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推进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实现党的工作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的有效融合;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教师党支部工作,发挥好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党员,统一思想认识,强化党员意识,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开创有人大特色的团学工作新格局;进一步加大对党建工作的经费投入,完善党费管理和使用办法,改善党建工作条件。
3.工作计划
2009年6月,梳理、规范部分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规章制度。
2009年6—7月,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建立帮扶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工作制度,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
2009年7月,召开全校分党委书记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形成进一步改进党建工作的做法,本年内取得实际成效。
2009年9月,启动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师党支部建设的课题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指导性意见。
2009年9月,研究完善我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2009年9—12月,健全完善符合新形势和新情况要求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规章制度体系。
(五)进一步加强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建设
1.工作分工
负责领导:程天权、纪宝成、牛维麟
主责单位:党委组织部、学校办公室
配合单位:各分党委(党总支)、机关各部处
2.工作内容
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和理论学习,加强沟通协调,健全民主集中制,提高治校理教能力;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学院领导班子建设,改进学院领导班子结构,加强梯队建设;加大公开选拔和轮岗交流力度,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力度;健全学院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改进考核方式,提高考核效果。
3.工作内容
2009年9月,修订完善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
2009年9—12月,修订和完善考核办法,全面推行学院领导班子中期考核和任期考核,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2009年9月,制定优秀年轻干部培养方案。
2009年9月,制定学院领导班子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意见。
2009年10月,制定和完善学院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
2009年10月,修订和完善中层领导干部任期制和轮岗制。
2009年10月,制定和完善后备干部培养规划。
三、处理好关系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四个实际问题
(一)加紧推进校园建设
1.工作分工
负责领导:牛维麟、陈一兵
主责单位:校园建设管理处、资产与后勤管理处
配合单位:后勤集团、机关有关部处
2.工作内容
抓好已开工工程建设,保证进度和质量;调整和完善校园建设规划,加大校园改造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绿化、美化、数字化、人文化、节能化”校园建设。
3.工作计划
2009年9月,确保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新学生公寓竣工并投入使用。
2009年9月,完成校医院规划和前期准备工作。
2009年9—12月,建立校园楼宇和设备维护、更新台账,构建良好的支持保障系统运行机制。
2009年12月,完成博物馆、校史馆等文化活动场所的使用改造规划方案,着手进行有关准备工作。
2010年7月—2010年8月,抓好施工管理,确保图书馆新馆和国学馆工程按时、按质竣工。
2011年9月,完成锅炉房改造和原址改造。
(二)进一步解决教职工住房问题
1.工作分工
负责领导:陈一兵
主责单位:资产与后勤管理处
配合单位:机关有关部处
2.工作内容
加强对现有住房的管理,积极解决2004年以来新进教职工住房问题,落实世纪城三期时雨园房产证办理问题。
3.工作计划
2009年3月,开展新入职的青年教职工住房情况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2009年6月,准备好办理房产证所需准备的材料、落实北京市优惠政策手续,做好集中办理时雨园房产证的各项准备工作。
2009年4—12月,争取北京市政策支持,努力解决青年教师住房问题。
2009年9—10月,集中清理和解决校内房屋非法出租、无照经营等问题。
2009年9—12月,建立和健全学校住宅和教职工住房情况数据库。
(三)推进“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建设
1.工作分工
负责领导:陈一兵、王利明
主责单位:党委保卫部(保卫处)、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
配合单位:各有关部处、各学院(系)
2.工作内容
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解决好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诉求,处理好学校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创建具有示范意义的和谐校园;完善校园管理的各项法规制度,进一步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创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和教学秩序;做好校园绿化、美化、人文化工作,加大校内文化设施建设,改善师生员工的文体活动场所。
3.时间安排与预期成果
2009年5—7月,成立建设节约型校园领导小组和“平安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并明确工作职责和相关议事制度。
2009年9月,研究并出台学校停车管理制度,进一步改善校园交通状况。
2009年9—11月,制定校园绿化、美化、人文化工作方案,并着手开展相关工作。
2009年9—12月,完善管理办法,清理、规范校内广告、标语、展板、横幅等宣传品的设置、张贴。
(四)进一步改善生活服务设施
1.工作分工
负责领导:陈一兵
主责单位:资产与后勤管理处、校医院、体育部
配合单位:后勤集团、机关有关部处
2.工作内容
落实以人为本,进一步改善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改善体育设施条件,增加运动场地面积,从根本上解决我校长期存在的运动场地面积过少、部分运动设施陈旧问题;改善教职工就餐环境,解决教职工尤其是教师用餐拥挤的问题;改善开水供应设施,解决学校公共区域喝水难的问题;改善教职工医疗和体检条件,解决医疗费用报销难的问题;改进学生住宿条件和住宿服务。
3.工作计划
2009年4—7月,对教职工饮水问题进行充分调研和排查,统一更换无法正常使用的开水器。
2009年4—5月,形成世纪馆屋面防水大修方案,并完成维修。
2009年6—7月,对校内运动场地与部分停车场用地进行整体调研与重新规划,形成小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门球场、附小体育场等改造方案,并组织实施。
2009年9月,启用“教授餐厅”,改善教授用餐环境。
2009年9—11月,制定明德楼下沉广场利用办法;增加校内商贸场所,丰富学校商品供应。
2009年9—12月,完成北京市市政水接入工作,完善学校供水系统;完成图书馆新馆、国学馆供电增容方案,完善学校供电系统。
2009年11月,制定完成浴室改造整体方案,启动有关工作。
四、办好当前亟须及时完成的三个具体问题
(一)确保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顺利运转
1.工作分工
负责领导:王利明
主责单位: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学校办公室
配合单位:相关部处
2.工作内容
全面做好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各项筹备工作,完成组织架构搭建、规章制度建设、教师队伍及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教学安排、校园建设等工作,今年9月份开学时实现设施到位、人员到位和管理到位,确保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的教学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
3.工作计划
2009年3月,组建联合办公室,全面启动开学前各项筹备工作。
2009年4—5月,组织2009年招生工作,推进校园建设等各项工作。
2009年6月,完成2009年招生工作,初步组建好教师队伍、管理干部队伍。
2009年7月,完成规章制度建设;完成教学各项准备工作。
2009年8月,认真组织国际学院一期工程验收工作;组织教师队伍培训、管理干部队伍到岗培训。
2009年9月,组织好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新生入学、开学典礼等工作。
(二)认真办好首期暑期学校(国际小学期)
1.工作分工
负责领导:杨慧林
主责单位:教务处、人事处、国际交流处
配合单位:相关部处、各学院(系)
2.工作内容
认真实施第一期“暑期学校(国际小学期)”试办方案,加紧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做好教学安排和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师生顺利完成有关教学和学习任务;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深入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期制度的改革思路,为学校提升国际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益参考。
3.工作计划
2009年6月,做好首期暑期学校的各项准备工作。
2009年6月29日—7月24日,完成第一期暑期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以及其他各项工作,力争试办成功。
2009年7月下旬—12月,深入分析和总结第一期暑期学校试办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提出2010年暑期学校运行方案。
(三)做好庆祝60周年国庆相关工作
1.工作分工
负责领导:程天权、马俊杰
主责单位:学生工作部、校团委
配合单位:相关部处、各学院(系)
2.工作内容
按照北京市有关工作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切实做好60周年国庆活动相关组织参与工作。积极组织开展体现我校特色的庆祝建国60周年的主题活动。确保校园安全稳定,为迎接60周年国庆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3.工作计划
2009年7月20日—9月,做好群众游行“北京奥运”方阵总队的组织和训练任务。
2009年8—9月,做好天安门广场合唱团、民乐团方阵总队的组织和训练任务。
2009年9月,做好广场联欢活动的组织和排练任务。
2009年9—10月,认真开展建国60周年纪念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整改落实工作,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和工作职责,坚持时间服从质量、形式服从效果,防止松懈情绪,防止走过场,确保取得实效。校级领导班子要加强集体研究和讨论,校长和党委书记带头落实整改措施,发挥表率作用,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结合分工认真抓好分管单位的整改落实工作。院系领导班子和校部机关要制定整改落实方案,解决内部存在的突出问题。
2.解决实际问题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既积极主动、奋发有为,又立足现实、突出实效;既防止畏难情绪、无所作为,又避免搞形式主义、短期行为,使整改落实的成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时间的检验。对于关系学校科学发展上水平的重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争取在活动期间取得一批实践成果;对于师生迫切希望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要区分轻重缓急,力争在活动期间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对于师生反映强烈、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要明确整改步骤,分解整改任务,突出整改实效;对于限于条件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加强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向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做好解释工作;对于需要一段时间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要跟踪问效,确保活动结束之后有人过问,有人抓实。
3.构建长效机制
要着眼长远建立制度保障,巩固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成果,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突出问题的解决。按照“废、改、立”分类,对现有政策、制度、办法进行全面清理,把解决问题中形成的办法和经验用制度的形式巩固下来,并研究制定科学发展迫切需要的新制度、新政策,特别是要及早研究制定或健全学校科学发展迫切需要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新制度、新政策,促进和保证学校事业长远发展。
4.注重督促检查
在整改落实阶段工作基本完成时,要及时进行“回头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做好“补课”工作、评估工作。整改落实工作要广泛倾听意见,扩大师生员工的参与面,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对群众发现的不足要加以整改。学习实践活动结束时,要及时做好总结工作,组织群众进行满意度测评。
附6:内涵提高 特色强校 加快“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程天权(2009年9月4日)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中国人民大学的发展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全校师生员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发展、和谐、创新”的旗帜,弘扬“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精神,坚持“1231”的工作思路和十八字的发展真经,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基本实现了学校在世纪初制定的“固本强基、重塑形象”的阶段性目标。在全面启动“十年腾飞、跻身一流”战略规划的关键时期,按照中央和部属高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和安排,从2009年3月至2009年8月,我校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部属高校第三指导检查组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学习实践活动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借此机会,衷心感谢中央和教育部领导,感谢部属高校第三指导检查组各位领导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全校党员干部的支持和配合。
下面,我代表学校对我校学习实践活动情况进行总结。
一、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
根据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开展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意见》和《部属高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校凝练了“内涵提高谋发展,特色强校创一流”的学习实践活动载体,确定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步骤和方法,成立了领导小组和组织实施体系。全校32个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587个基层党支部,10923名党员参加了学习实践活动。
按照中央和部属高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和安排,我校学习实践活动分为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分学习调研、解放思想讨论、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六个环节进行。我校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科学谋划,广泛动员,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在学习调研阶段,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和学科优势,精心组织学习宣讲活动。邀请校外重要领导和著名专家如戴相龙、李君如、赵启正、郑新立、袁振国等,学校领导纪宝成校长、程天权书记以及知名教授秦宣、金灿荣、张宇等为广大教职员工作辅导报告。为了保证学习取得实效,学校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提出了明确要求:普通党员自学不少于20小时,集中学习不少于10小时,参加一次专题组织生活;党员领导干部自学不少于40小时,集中学习不少于20小时,至少参加一次专题组织生活;校、院两级领导班子成员自学不少于40小时,集中学习不少于20小时,至少参加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为本单位党员讲一次学习体会。每一位党员都要做到“四个一”,即参加一次动员大会、听一次专题辅导、过一次组织生活、参加一次主题讨论会。这些要求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保证了学习效果。
在分析检查阶段,我们精心筹备和组织召开了校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分别发言,认真查找了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部属高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副部长袁贵仁同志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中组部、教育部、第三指导检查组和北京市教工委的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在书记和校长的主持下,充分运用学习调研、解放思想讨论、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成果,认真查摆了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剖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形成了高质量的学校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师生员工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了评议,“满意”和“比较满意”比例为98.65%。
在整改落实阶段,学校立足工作实际,把分析检查报告提出的整改思路和措施进一步具体化、目标化、责任化,制定了符合“四明确一承诺”的整改落实方案,重点完善了保证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重点解决和着手解决了一批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重点解决了一些师生员工迫切希望解决的具体问题,切实让师生员工得到实惠,切实取得了一批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7月29日,学校召开校领导班子党风、党性、党纪建设专题会议,结合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推进了有关整改落实的工作。
学习实践活动期间,学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先后召开20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具体工作。建立了信息报送机制和意见征求渠道,开通了学习实践活动专题网站。编印了《工作简报》29期,各分党委、党支部编印本单位工作简报近200期,报送动态信息近500条,营造了浓厚的学习实践活动氛围。因此,我校的学习实践活动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据统计,先后到学校出席学习实践相关活动的部属高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以上机构领导有18人次;学校学习实践活动网站访问量近30万人次;《求是》杂志2009年第13期、中央宣传部《党建》杂志2009年第6期分别发表文章,介绍了我校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和经验,人民网、中国党建网等网络媒体进行了转载;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也相继报道了我校的学习实践活动。
中央领导同志对我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也给予了高度肯定。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同志专程到我校考察,代表北京市委、市政府对我校近年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首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的积极努力给予高度赞扬。5月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同志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等领导同志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了解学校办学情况。习近平同志参观了我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就展,听取了学校新世纪以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所取得成绩的汇报,对我校在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迈出的坚实步伐给予高度肯定。随后,习近平同志在世纪馆北大厅主持召开高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座谈会,我代表学校党委汇报了我校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习近平同志在会上特别肯定了我校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强调指出这几年每次来人大都发现有新变化,肯定了人大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中有自己的路子。他高度肯定人大提出的十八字发展真经:“三人”、“三大”、“三真”,勉励我校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结合实际进一步探讨办学方向、办学思路,进一步积极推动工作,进一步取得新的更大发展。
二、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我校认真按照中央和部属高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根据“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围绕“内涵提高谋发展,特色强校创一流”这一载体,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1.聚焦科学发展,凝练活动载体。
2009年是人民大学由“固本强基”阶段迈向“十年腾飞”阶段的关键一年,学校领导班子认为学习实践活动是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契机,是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治校理教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可以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人民大学在实践科学发展观、“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内涵提高、特色强校”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和成功经验。学校强调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推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工作结合起来,与全面提升国际性、谋划学校未来发展结合起来,与切实加强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治校理教能力结合起来,与切实改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结合起来,确保“看得见、感受到”的效果。
经过认真研究,学校提出了“内涵提高谋发展,特色强校创一流”的学习实践活动载体。这一载体是对我校新世纪以来不断探索科学发展之路的经验总结,在我校广大党员干部中有着广泛的共识,在师生员工中有着较高的认可度。以此为实践活动载体,有力保证了我校的学习实践活动始终围绕“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活动目标展开,有力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学生党员学习实践活动中,提出了“三促进”、“四达标”、“五带头”的载体。机关党员干部学习实践活动中,提出“三创建”、“三促进”的实践载体。各学院和直附属单位也积极凝练学习实践活动的载体,都很有新意,符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
2.坚持解放思想,深入调查研究。
注重解放思想是我校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法宝。新世纪初,我校就曾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学校近年来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在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学校要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及时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增强推进改革创新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形成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强大共识,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更加符合学校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工作实际。为有效组织解放思想讨论,纪宝成校长和我本人就广大教职员工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作了专题辅导和动员。学校层面由校领导主持召开了6次解放思想专题讨论会,各学院和机关部处、各基层党组织也积极开展解放思想讨论,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尤其是在联系实际、查摆问题、提出对策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为了掌握一手情况,围绕“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两个根本问题,学校制定了详细的调研方案,分10个专题由学校领导领题带队深入学院和部处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全校23个学院和大部分直附属单位及机关部处的负责人、师生党员代表600多人参加了调研活动,与校领导进行了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在深入分析、科学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10个高质量的调研分报告。配合学校层面的调研活动,各学院和直附属单位围绕改进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办学效率、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改善办学条件也精心组织了调研活动,并向学校提交了调研报告,为学校和本单位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3.贯彻群众路线,广泛征求意见。
学校坚持把群众路线贯穿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始终,注重发扬民主,吸收师生员工全程参与,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把师生员工的满意度作为评价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通过设立征求意见箱、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组织专题调研、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学校专门召开了以校务委员会、中层干部、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离退休代表、民主党派代表为主体的6次征求意见的主题座谈会。经统计,共征集意见1650余条次,其中针对学院层面650余条次,针对学校层面近1000条次,学校层面意见经整理提炼后形成100多条。这些围绕学校建设和发展提出的意见十分中肯,为开好学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形成分析检查报告和整改落实方案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
学校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整改落实方案充分吸纳了师生员工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意见。学校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十易其稿、整改落实方案八易其稿,并通过网络公示、书面评议、设置意见箱等形式征求了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教师学生,尤其是熟悉情况、有较强议政能力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校教代会代表、民主党派成员和专家学者的意见。
4.加强分类指导,积极创新形式。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校注重结合人大特点,坚持以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和处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区别教工党员、学生党员、离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等不同群体的特点,分别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或分类指导意见,明确相应的标准和方法。校院两级领导班子以提高引领科学发展的素质能力为重点;中层以上干部以审视分析学校和本单位工作落实及规划为重点;普通教工党员以提高认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重点;学生党员结合个人成长、党支部建设开展活动;离退休党员根据身体条件以自学为主,重在建言献策。针对学生党员多的实际情况,学校注重将学生党员的学习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增强学生创业和就业能力相结合,与班级建设和学风建设相结合。学校鼓励各级党组织积极创新活动形式,加强交流合作。部分基层党组织与校外有关单位和高校建立了伙伴关系,互相学习促进。
总结我校学习实践活动,我们认为有四个特点:
一是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切实做到“真”。
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之初,校党委便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全校师生员工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认识,深刻理解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我校实现内涵提高、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学校一开始就高度重视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部署,强调要以学习实践活动促各项工作发展,以学校发展来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真正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良好契机,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始终,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始终,把解决问题、完善体制机制贯穿始终,把依靠师生、发扬民主贯穿始终,切实做到了真学、真懂、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三个阶段的工作有机衔接、前后呼应,做到了“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二是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真正做到“抓”。
为了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学校成立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和综合协调、材料文秘、学习宣传、学生工作、离退休工作、联络检查六个工作组。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对全校学习实践活动负总责。校领导按照分工,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各学院、部处和直附属单位也成立了本单位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书记和党员院长担任组长,参照学校的实施方案详细制定了本单位的活动方案。各级领导干部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领导班子带头研讨交流,营造了勇于思考、畅所欲言的良好氛围。领导干部亲自抓,以身作则,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激发了全体党员参与活动的热情。
三是深入分析,不避问题,尽力做到“实”。
学习实践活动重在深入学习,贵在认真实践,关键在于取得实效。学校党委明确提出学习实践活动要努力实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校领导以多种方式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明确思路,取得共识,努力将学习实践活动从思想层面引入实践层面。通过认真筹备专题民主生活会,准确查摆在思想认识、精神状态、工作作风、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了民主团结、敢讲真话、务实创新的良好氛围。各学院、部处和直附属单位也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务实开展活动,坚决杜绝形式主义、本本主义,切实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不避重就轻,不无事生非,真正让师生员工切实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实在效果。
四是围绕中心,契合实际,踏实做到“干”。
学习实践活动关键在于踏踏实实干实事。邓小平同志讲:“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因此,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在“干实事”上下工夫,对通过广泛调研、征求意见、分析研究等渠道反映出的实际问题,学校认真加以研究并根据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进行了汇总和分类,学校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和整改落实方案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都逐一进行了回应。学校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原则,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和发展实际,着重准确查找并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办学思路、办学举措、办学质量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师生员工和社会反映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领导干部在党纪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学习实践活动的工作成效
(一)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聚焦事业发展,全校就未来事业发展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
1.坚持科学定位,把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科学定位、准确定位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学校领导班子全面审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入思考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发展战略,把学校的改革发展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全局中加以思考,放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全局中加以思考与谋划。在深入思考“什么是科学发展”和“怎样实现科学发展”、“办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办大学”等重大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坚定了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发展目标。这是中国人民大学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2.坚持特色强校,把巩固和强化人文社会科学排头兵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点。
特色是水平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的高等学校都应当办出自己的特色,每所高校都应在学科领域、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目标上找准自己的位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人文社会科学排头兵”是社会对人民大学的角色认可和期望,“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鲜明特色,应当成为我们新时期发展的根基。学校要始终坚持“一流意识、基地意识、特色意识”,更加巩固和强化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整体优势,努力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3.坚持内涵提高,把提高办学质量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重点。
当前,提高教育质量成为高等教育最主要的任务,学校要紧扣提高质量这个主题,按照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发展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研究方法创新,实现科学研究从重数量到“数量质量并重、质量为主”的转变;优化学科总体布局和学科结构,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4.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落脚点。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学校要始终坚持育人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维护好、实现好、保护好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培养、使用和凝聚高层次人才作为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根本战略任务。完善管理制度,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最大程度地调动和激励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通过认真查摆问题,深刻分析原因,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学校事业发展的目标和思路
1.提出“十年腾飞、跻身一流”的战略规划。
7月,我校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在北戴河召开了2009年院长工作会和书记工作会,系统回顾了新世纪以来学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取得的巨大成就,学校办学条件和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学校在引领社会、贡献社会、服务社会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在“固本强基、重塑形象”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为实现“十年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并提出要充分利用当前“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吹响“十年腾飞”的号角,用十年左右时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学校正在制定《中国人民大学“十年腾飞”跻身“世界一流”事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全面提升、重点突破、强化优势”的工作思路。各学院也开始着手制定本学院“十年腾飞”的具体发展规划。
2.继续加强学科建设,推动学科水平整体提升。
学校提出在学科建设上做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巩固优势、强化特色”,继续高举繁荣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旗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和中国文化学术的繁荣与进步等方面作出开创性、引领性的独特贡献,继续加强制度建设和学风建设,强化“一流意识”、“基地意识”、“特色意识”,进一步巩固传统优势学科,大力发展应用学科,积极扶持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提升学科整体水平。目前,学校完成了《中国人民大学一级学科建设与发展分析报告》,明确了未来5~10年学科建设目标,正着手制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设置学部,以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实现学科资源共享,推动学科发展建设。
3.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学科研”,不断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学校推进教学制度改革,创办国际小学期,拓宽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完成《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质量调查报告》、《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生源质量分析报告》,分析改革开放30年来我校研究生生源结构等状况,梳理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提出提升培养质量的举措;全面总结各学院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行情况、研究生基本奖助金制度建设、“三助”岗位管理以及导师提供助研资助的情况,提出完善意见。完成《中国人民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修订2009级本科生教学方案;研究制定《中国人民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完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启动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立项工作,结合教改立项,重点加强课程建设及其教学团队建设,编制本科课程资源总汇;结合教育部、北京市“质量工程”项目,组织实施2009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加强实践教学;继续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全面评估留学生培养质量,制定相应工作方案,提高培养质量。
4.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师素质和结构。
学校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率先开展一级教授聘任的试点工作,首次聘任14名一级教授并授予9位教授荣誉一级教授称号,这一创新做法有助于教师聘任工作的更加规范化。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启动和抓好“双百工程”,制定了“十年腾飞”期间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和培养优秀骨干教师的计划。学校以国家“千人计划”为契机,加大高水平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力度,特别是加大海外一流人才的招聘力度,改善师资结构;进一步完善教师聘用和考核制度,引导教师潜心学术,涵养精神,教书育人,既避免过于量化,又进行必要约束,探索建立具有外部吸引力和内部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薪酬体系;总结“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继续加强教师培训培养,今年将选派80名中青年优秀教师出国研修,组织了6次教授考察团赴江苏、贵州、安徽、内蒙古等地调研。
5.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推动科学研究上新台阶。
学校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颁布实施新的《中国人民大学核心期刊目录》、《中国人民大学科研考核办法》、《中国人民大学申请专利暂行办法》、《中国人民大学跨院系科研机构工作用房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学术期刊质量提升计划》、《期刊国际化计划》,进一步推进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跨院系研究机构等科研平台的建设,继续加大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中心等重点研究机构建设力度,整合学科资源,推出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科研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树立精品意识,引导教师多出成果,多出精品,多出力作;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加强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育,为科研的可持续发展积蓄后备力量。
6.实施全面提升国际性行动规划,提升国际影响力。
提升国际性是我校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狠抓的一项基础工作。4月,学校举办了亚太国际教育协会(APAIE)2009年年会,来自33个国家的345所大学和教育机构的684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是亚太国际教育协会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年会,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学校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教育会议之一。学校开设的国际小学期无论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对象方面,都体现了国际性的特点,开设的课程除个别课程用中英文双语授课外,其他均采用全英文授课,而且均由国内、国际一流大学的教授、学者授课。为了提升教职工尤其是行政干部外语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学校还专门举办了管理职员英语强化培训班和中层管理干部英语强化培训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通过大力加强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建设,健全体制机制,完善保障体系,学校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1.进一步提高了校院两级领导班子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学校各级领导班子、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普遍接受了一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深刻教育,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学习更加深入,理解更加深刻,把握更加全面。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干部考核办法,全面推行学院领导班子中期考核和任期考核,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制定优秀年轻干部培养方案,制定学院领导班子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意见,制定和完善学院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修订和完善中层领导干部任期制和轮岗制,制定和完善后备干部培养规划。干部队伍特别是学院领导班子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和加强。
2.进一步理顺和健全了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民主办学”,进一步梳理现行体制机制,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健全“校令畅通,反应灵敏,运转规范,运作高效,服务优良”的学校管理体制。在学校各部处和院系管理部门推动建立“首问负责制”工作办法,围绕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开展相关学习交流活动;积极推进教授治学,进一步发挥学术权力对教学科研的指导作用;进一步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学校管理体制和资源配置机制,开展校内规章制度清理规范工作,编制《中国人民大学规章制度汇编2009》,完善校务网上公开的有关制度,增加学校管理和决策的透明度;进一步加强培训力度,提高管理干部和教辅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服务支撑与保障系统各项工作。
3.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各级党组织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讲团结、讲大局、讲奉献的风气,通过组织集中学习、解放思想讨论,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外出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等,大大增强了凝聚力。党员进一步强化了党员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进一步强化了战斗堡垒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对于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推进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实现党的工作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的相互促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4.拓展办学空间获得重要进展。
为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服务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我校在苏州建立了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目前,国际学院已圆满完成了校园一期建设和2009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将于9月6日举行开学典礼。国际学院是我校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载体和基地,主要开展普通研究生学历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国际合作项目及高端培训,将成为我校在华东地区的科研教学基地、国际合作平台、创新研发园区、高端培训中心。此外,学校积极争取北京市支持,推动解决有关历史遗留问题和拓展办学空间问题,目前大华衬衫厂遗留问题已提上日程。学校领导多次赴房山区、海淀区考察调研,想方设法拓展办学空间。
5.积极推进校园教学科研运行支撑体系的建设。
学校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调研,调整充实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健全校务电子化公开制度,推进全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的制定实施,在整合学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进一步完善了图书馆功能,在增加馆藏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服务师生的能力和水平。
(四)坚持边学边改,理清轻重缓急,集中解决了一批师生关切的问题
1.采取多种方式保证学生就业质量。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学校进一步加强针对性的就业择业指导,完善就业指导体系,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创业中心”,设立校友基金,举办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坛、招聘会,搭建毕业生就业创业平台,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经过努力,我校2009届毕业生落实率达到94%,毕业生人数与需求岗位之比与往年同期持平。
2.校园建设获得新的进展,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新学生公寓竣工并投入使用,进一步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今年年底前,学校将建立校园楼宇和设备维护、更新台账,构建良好的支持保障系统运行机制。完成了博物馆、校史馆等文化活动场所的使用改造方案,并已着手有关准备工作。抓好施工管理,确保图书馆新馆和国学馆工程于2010年8月如期、按质竣工。计划于2011年9月前完成锅炉房改造和原址改造。
3.着力解决教工住房问题。
学校通过多方努力,落实了北京市关于世纪城教工住房的优惠政策,为时雨园住户集中办理了房产证,解决了这一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开展了新入职的青年教职工住房情况调查,通过“两限房”等工作解决了一部分青年教工的住房问题。今年内将继续争取北京市政策支持,努力解决青年教师住房问题。学校还将集中清理和解决校内房屋非法出租、无照经营等问题,建立和健全学校住宅和教职工住房情况数据库。
4.进一步整治校园环境。
学校完善校园管理的各项法规制度,进一步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创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和教学秩序,加大校内文化设施建设,改善师生员工的文体活动场所。学校成立了建设节约型校园领导小组和“平安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并明确工作职责和相关议事制度。正在修订学校车辆停放管理制度,进一步改善校园交通状况,拟定了校园绿化、美化、人文化工作方案,清理、规范校内广告、标语、展板、横幅等宣传品的设置、张贴,进一步加强“绿化、美化、数字化、人文化、节能化”校园建设。
5.解决关系师生员工学习、生活的实际问题。
针对师生反映校内部分体育设施陈旧,开展体育锻炼不便的问题,我校拨出专款修缮体育设施,重新规划校内运动场地和部分停车场用地,实施了小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门球场、附小体育场的改造方案。针对离退休教职工反映强烈的医疗费用报销难的问题,学校制定了新的《医疗费用报销方法试行方案》,实施3个月来,已帮助600余位离退休教职工解决了医疗费用报销问题。学校对全校楼宇中的开水器进行了统一维修和更换,解决了个别楼宇饮水困难的问题。针对学生看病难、洗澡不便等问题,新的学生浴室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新的校医院规划和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启用“教授餐厅”,改善教授用餐环境;制定明德楼地下广场利用办法,增加了校内文化活动场所,为学生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同志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体现。中国人民大学在新世纪的发展历程,是在党的领导下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历程。集中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任务并没有结束,特别是我们的工作中还有不少地方有待进一步改进。我们将认真总结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凝练出的宝贵经验,巩固、扩大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各项成果,继续完善长效机制,继续走“内涵提高、特色强校、科学发展”之路,加快“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7: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部属高校学习实践活动第三指导检查组组长 贺美英(2009年9月4日)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按照中央的统一安排,中国人民大学作为第二批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从3月起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刚才,程天权书记对学校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特点和成效作了全面回顾和总结,对今后继续做好相关工作提出了要求,我们觉得很好。近半年来,我们指导检查组参与了学校相关工作,我们认为学校党委对学习实践活动高度重视,书记校长带头,全校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精心组织,认真谋划,狠抓落实,深入学习,广泛宣传,目标明确,制定了活动的载体。通过学习调研、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三个阶段、六个重要环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和查找突出问题,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创新体制机制,边学习、边实践、边整改,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的科学发展,圆满完成了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取得了明显实效。通过此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国人民大学广大党员干部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查找了不足,明确了方向,制定了措施,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突出的、当前可以解决的问题,推进了工作。各级领导班子通过分析检查报告破解了制约科学发展的难题,通过整改落实方案确立了进一步努力的目标,提高了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达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的。此次学习实践活动形成的共识和成果得到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群众评议的满意率为98.65%。充分说明了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实践活动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师生的高度认同,凝聚了思想,形成了共识,为建立学校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改革创新,实现更高的战略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应充分肯定。
下面,我就今后的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要进一步深化学习,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
学习实践活动结束以后,希望学校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继续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继续大力创新学习的有效形式,深入持久地学习科学发展的相关理论、文件和重要讲话,要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体党员干部和师生的头脑,进一步在实践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常学、常思、常用的科学理论,作为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指导方针,紧密结合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高等学校实际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
今后学校各级领导干部要继续深化学习,在理论武装上下工夫,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在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增强科学发展信心、凝聚科学发展共识上取得新进步。
二、进一步抓好整改落实后续工作,把学习实践活动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学校领导班子要充分认识做好整改落实后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要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以校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和整改落实方案为抓手,确保整改的各项工作得以落实,向师生员工作出的公开承诺得以兑现,使整改落实的成效经得起群众的评判和时间的检验。
要建立健全整改责任制和督办制度,明确做好整改落实后续工作的具体要求,认真抓好督促检查,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断完善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各项体制和机制,把学习实践活动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三、进一步丰富科学发展思路,建立学校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仅靠一次集中学习实践活动远远不够,希望学校党委把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紧抓好。学校这段时期以来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也充分证明,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对学校工作同样具有根本性的指导作用。因此,希望学校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衡量学校发展定位、改革举措和工作实效,在认真总结学习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科学发展的思路,不断增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积极探索建立学习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把学习实践活动的认识成果、实践成果上升为制度成果、发展成果,在更大范围和更长时间内发挥作用。
四、进一步抓好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做好整改落实“回头看”的准备工作
学校领导班子要充分利用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性党风党纪建设专题会议的成果,加强领导班子自身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切实提高领导班子保障和促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战略规划、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切实推进学校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接下来,学校党委还要继续保持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半年后整改落实“回头看”的各项准备工作。学校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认真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广泛开展自查,比照整改落实方案,看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理想信念是否更加坚定,推进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的决心是否更加明确;看分析检查报告和整改落实方案中的具体举措是否已经或正在得到落实;看影响和制约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否已经或正在得到解决;看体制机制创新是否已经或正在取得重大成果,从而使学习实践活动真正取得实效,推动发展。
同志们,在整个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第三指导检查工作组同志按照中央精神及部属高校学习实践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通过集体或分散的方式,多次参加学校的相关活动,努力做好政策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认真履行部属高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与高校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完成了所交给的任务。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第三指导检查工作组全体同志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工作中如有不当之处也请同志们提出批评和建议。最后,我们诚挚祝愿中国人民大学不断创新,科学发展,早日实现学校的奋斗目标,建成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大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