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晚清洋泾浜文本《英话注解》语言文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英话注解》简介

一、《英话注解》的版本

因《英话注解》为晚清时期的读本,尽管当时流传甚广,出版甚多,但是遗留下来的文本为数极少。本书在研究过程中得到相对完整的《英话注解》PDF版两本。一本为1865年(同治乙丑年)版,另一本为1901年(光绪辛丑年)版。其他版本的《英话注解》主要获悉于孔夫子旧书网以及周振鹤和王耀成等学者的著作和论文。目前已发现八个版本。

1.《英话注解》已知版本

(1)1860年(咸丰庚申年)守拙轩藏版,藏于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检索名称为《英语注解》)。

(2)1865年(同治乙丑年)守拙轩藏版重刻本,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

(3)1881年(光绪辛巳年)扫叶山房重刻本,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由复旦大学周振鹤教授发现,在《鬼话·华英通语及其他》一文中提及周振鹤.鬼话·华英通语及其他 [J].读书,1996(3):134.

(4)1886年(光绪丙戌年)上海棋盘街著昌堂所刻重刻本,中山大学吴义雄教授在《“广州英语”与19世纪中叶以前的中西交往》一文的脚注中曾有提及吴义雄.“广州英语”与19世纪中叶以前的中西交往 [J].近代史研究,2001(3):191.

(5)1901年(光绪辛丑年)上海北市棋盘街文渊山房书庄发兑,沪城周月记书局代影照印的重刻本。此版本为沈裕民所藏,后该书捐赠给温岭图书馆。

2.孔夫子旧书网上发现的其他版本

笔者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搜索《英话注解》,在已售书目中发现了以下几个版本的《英话注解》和样页。

(1)1894年(光绪甲午年)的铅印本,由上海锦文堂书坊重修出版。(见图1-1)

图1-1 1894年版《英话注解》书影

(2)1920年(民国九年)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见图1-2)

图1-2 1920年版《英话注解》书影

(3)1921年(民国十年)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见图1-3)

图1-3 1921年版《英话注解》书影

3.本书用于研究的版本

(1)1865年(同治乙丑年)影印版。本书所采用的版本之一是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的同治乙丑年的影印版。不过,1865年的版本,应该是1860年版本的原版翻印本,因为在该书的第二页,就有“咸丰庚申年(1860年)镌《英话注解》,守拙轩藏”字样,说明1865年版的《英话注解》应该是由1860年的版本直接翻印而来。笔者将所收集到的1865年版《英话注解》与南京图书馆所藏的1860年版相对照,发现二者除了出版时间不一致外,其他内容基本一致。(见图1-4)

(2)1901年(光绪辛丑年)影印版,由温岭图书馆提供。该版本由上海北市棋盘街文渊山房书庄发兑,是沪城周月记书局代影照印的重刻本。(见图1-5)

比对孔夫子旧书网所列部分页码内容,1920年和192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铅印版《英话注解》与1894年和1901年版本所列内容一致。由此,大概可以推断出1901年、1920年和1921年版本源于1894年的铅印版或是未知的更早的铅印版。同时,比较笔者手头已有的1901年版与1865年版《英话注解》,前者较后者在内容和英文翻译上均有改进(具体可参考第六章)。

图1-4 1865年版《英话注解》书影

图1-5 1901年版《英话注解》书影

二、《英话注解》序言、箴言、凡例和正文简介

本书所用1865年和1901年版本的《英话注解》在序言和凡例上内容一致,皆为1860年初版的复制版。而1865年的为刻印本,1901年的为铅印本。正文内容有一定区别,两个版本相差三十余年,后者内容有所增加,两个版本的具体词条数目和门类见下文介绍。

1.《英话注解》的序言

《英话注解》的第一部分是序言。抄录如下:


窃维中外通商,始于乾隆年间,广东之香港斯时皆用粤人为通事,以通其言语,即我帮业广号者,均与十三行交易,不知外国之商情也。至道光壬寅年,奉旨五口通商,贸易日盛,而以上海为大宗。初通之际,通事者仍系粤人居多,迩年以来,两江所属府县亦不乏人,而吾邑惟尹紫芳、郑久也、姜敦五诸君而已。兹奉谕旨,准于各口通商,中外交易,自必更加蕃盛,但言语不通,虽善于经营者,未免龃龉。吾邑藉(籍)于此者十居七八,自宜互相习学,然亟欲习学英话者,亦苦无门可入耳。向有《英话》一书,所注均系广音,好学者仍无把握,今余会商宝楚张君、对山冯君、紫芳尹君、久也郑君、敦五姜君等,巨资著《英话注解》一书,注以勾章乡音,分门别类,使初学者便于记诵,其中细微曲折,虽不能悉载其辞,而英商之方言已具大略。是书也或亦吾邑懋迁之一助云尔。咸丰庚申仲冬勾章泽夫冯祖宪撰。冯泽夫,等.英话注解 [M].守拙轩藏版,1865:1.


从冯泽夫所作的序中,我们可以了解此书出版的初衷。五口通商之后,上海成为贸易中心。两江一带(指江苏、安徽与江西三省)通事(翻译人才)乏人,无法应付日益发展的中外贸易之需。宁波人学习英语无门可入,而序中所提《英话》(至今未见,也未有考证论及,尚待发掘),用粵方言注音,为宁波人学习英语带来不便。基于此,冯泽夫等人集资出版《英话注解》,用“勾章乡音”标注英语发音。该书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懋迁之一助”,即希望该书在中外贸易交往中能够发挥作用。一方面,用宁波话标注英语发音的《英话注解》的出版反映了中国的对外经济中心由广州移至上海;另一方面,不管是《英话注解》,还是粤语注音的《华英通语》子卿.华英通语 [M].约1855.《华英通语》的具体信息和原本已不可得,仅可从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增订华英通语》中得知有《华英通语》一书,从序推知该书作者为子卿,作序时间为咸丰乙卬年(1855年),作序者为何紫庭。,这类英语词语集的文本所关注的主要内容与对外贸易紧密相关。其出版的目的,并不在于指导读者如何认真地把英语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来学习,如进行语音的练习、语法的讲解、阅读能力与技巧的操练,而是列出一些与日常生活和外贸密切相关的词语及句子,使学习者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快速掌握这些语句,达到与外商交流的目的。因此,《英话注解》强调的是语言工具的实用性。

另外,从序中可知,《英话注解》的编者和出版者共有六人,他们是:冯泽夫、张宝楚、冯对山、尹紫芳、郑久也和姜敦五。其中,冯泽夫,名祖宪,是第一作者。冯泽夫为“勾章慈水镇”(即现今宁波江北慈城)人,望族冯氏后人,是晚清上海钱业界领袖。张宝楚也是上海钱业公会的董事。至于尹紫芳、郑久也和姜敦五三人,则是宁波帮商人中仅有的几个翻译,其中郑久也是镇海郑氏十七房人,六个人中只有冯对山的具体情况不清楚,但可以推断,他也是一个宁波帮商人。

2.《英话注解》的箴言

在序之后,还有一篇箴言。这篇箴言的撰者为“武林高阳不才子”。但“武林高阳不才子”为何人,则无从考证。这篇箴言如下:


是书之作,原为学习英话,与外国贸易之便,特以开导吾邑之后学也。切思洋商进出较大,入其门者,得亦易,失亦易,吾不敢谓读是书者尽皆得利也,亦不敢谓读是书者尽皆失利也。要之,眼界既宽,挥霍不免。我乡风气向崇节俭,恐一与洋商交易,顿易其节俭之操,饮食之旨甘,服御之华美,犹其小焉者也,甚且呼卢喝雉,一掷千金也。问柳评花,一笑千金也,始则夸长夜之欢,继遂擅专房之宠,初则不过倾囊之戏,终则赔荡产之悲。习俗移人,贤者所惑,况其下者乎?犹有甚者,莫如鸦片之害,吸之精神渐衰,志气旋颓,一日只为半日之人,无病常带有病之容,费虽有限,实无穷,全不思作客为商,父母倚闾而望,妻子孤帏而守,背井离乡,所为何事。不在得意之时,成家立业,乃在失意之时徒然悔叹也哉。书成恐无以益后人,而反以误后人也,复志数言于篇末云。武林高阳不才子书。冯泽夫,等.英话注解 [M].守拙轩藏版,1865:3.


这篇箴言很有劝诫的意味。其宗旨为,学习英语就能在上海的洋场中获得丰厚的利益。因其利益相对来说来得太过容易,可能会使人堕落,陷入不堪之境。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在当时的上海,一个熟练掌握英语知识的人是可以很容易地获得经济利益的。英语水平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3.《英话注解》的凡例

《英话注解》的第二部分“凡例”介绍了中英文不同的阅读顺序、英文的书写方式,以及用宁波话标注英文时的发音要领。此则凡例如下:


读汉字从右至左读,英字从左至右读。英字纲领惟二十六字而已,然正体有二,草体有二,于第首页书明便览拼成话音,不及备刊详细,惟学者自揣摩之。所注之音,字大者音响,字小者音低;逢圈者音宜断,无圈者音宜长;字之大小均匀者,音之仝声也;逢点者,即句之读断矣。冯泽夫,等.英话注解 [M].守拙轩藏版,1865:6.


《英话注解》中关于读音方法的凡例写得非常简单,只是说“所注之音,字大者音响,字小者音低;逢圈者音宜断,无圈者音宜长;字之大小均匀者,音之仝声也;逢点者,即句之读断矣”,不若早期罗伯聃在《华英通用杂话》罗伯聃.华英通用杂话 [M].1843.中写得明白、细致。但是又比子卿的《华英通语》子卿.华英通语 [M].约1855.要更多地关注英语发音的方法,有一定的进步和完善。

“凡例”之后的一页是英语字母的楷书大小写和行书大小写。

4.《英话注解》的正文

现就笔者手头所有的1865年版和1901年版《英话注解》的正文介绍如下。

(1)1865年版《英话注解》正文

1865年版《英话注解》正文采用中文、英文均横排的方式。如凡例所说,中文从右至左读,英文从左至右读。每词分三部分:第一行为中文,第二行为英文,第三行为用宁波话标注的英文发音(见图1-6)。这本《英话注解》篇幅并不长,正文有92页,总条目为2291项,共39个门类(见表1-1)。

图1-6 1865年版《英话注解》例词排版

表1-1 1865年版《英话注解》门类及词条数

从表1-1的统计可以得知,1865年版《英话注解》所收词条及句子共2291项。其中分类词语有1313项;常用语,即从“一字语门”至“长句语门”共收录978项。在各词语分类中,涉及商业的内容占了很大的比重。如进出口货物的词就有210个,其余的几个门类,如“银数目门”“洋数目门”“五金门”“颜色门”等,也都与外贸活动有关。这充分表现了该书为商业服务的目的和宗旨。

(2)1901年版《英话注解》正文

温岭图书馆提供的1901年版《英话注解》为铅印版。该版本《英话注解》入藏该图书馆时,末页已缺页(据笔者推断缺页1~2页,缺页内容为“长句语门”的部分词汇),所以实际页码应该多于现有的页码,为62+页。1901年版同样采用“凡例”所说格式,中文从右至左读,英文从左至右读。每词分三部分:第一行为中文,第二行为英文,第三行为用中文标注的英文发音(见图1-7)。因为其为铅印版,所以排版比较有规律。基本每页为24个词或短语。且大多数门类为2~4页词或短语,满页;总条目为2934+项,共38个门类(1901年版《英话注解》把1865年版的“银数目门”和“洋数目门”合并成了“银洋数目门”)。各类分类词条共1944项,一字语门至长句语门共990+项。总词条数量明显多于1865年版本(见表1-2)。

图1-7 1901年版《英话注解》例词排版

表1-2 1901年版《英话注解》门类及词条数

以上两个版本的《英话注解》存在着不少常识性的错误。如在“各国镇头门”中,“印度”被译成“Indian”,而“小西洋”被译成“India”,“America”被译成“花旗”,而“United States”被译成“合众”。这些有关国家名称方面的错误,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世界地理的不了解。但随着中外交往的增加、人们见识的增长,在后来的《英话注解》版本中,这些问题得到了部分修正。如,孔夫子旧书网所见的1921年版《英话注解》各国镇头门样页中没有这些问题。可见,在版本升级过程中,原版本中的一些错误也逐步得到了修正。

另外,1901年版《英话注解》首页还有一段文字,具体如下:


《英话注解》一书,久已脍炙人口,厥后续出《英字指南》《英语集全》《英字入门》等书,八纮四夷,于语言文字可谓搜罗大备,抉尽精微,诚为学者必不可少之书也。


这一小段说明了《英话注解》在当时非常受欢迎。在《英话注解》的影响下,《英语集全》(1862)、《英字入门》(1874)和《英字指南》(1879)等洋泾浜英语读本先后出版。《英话注解》所收词条范围甚广,可谓是必备工具书。这段文字相当于如今的书籍再版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