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引论
“来叫克姆(come)去叫戈(go),一元洋钱混淘萝(one dollar),廿四铜板吞的福(twenty four),是叫也司(yes)勿叫拿(no),洋行买办讲白佗(comprador),小火轮叫司汀婆(steamboat)。”这是老一辈宁波人和上海人人尽皆知的洋泾浜歌谣。用地道的宁波话来念,音韵铿锵、朗朗上口。而这种洋泾浜英语的语言文化现象是如何发展而来,又是如何进行传播的,它对现代社会有何影响?这些问题至今很少有学者进行研究。在洋泾浜英语的发展过程中,用宁波话标注英语发音的《英话注解》(1860)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它继承了广东英语的标音文化,又对上海话标注英语发音的《英字入门》(1874)、吴语语音标注英语发音的《英字指南》(1879)乃至上海洋泾浜英语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吴义雄教授指出,《英话注解》的出版“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已预告了著名的洋泾浜英语的诞生”。而从历史文化的视角来看,《英话注解》在宁波乃至浙江的近代贸易史和跨文化交际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研究《英话注解》不仅可以为研究宁波乃至浙江的近代史、方言、中西方文化交流史、宁波帮等提供非常生动的例子和崭新的切入点,可以为将来中西语言文化接触发展的研究提供范例,还可以为语言教学、跨文化交际教学研究等带来很好的启示。《英话注解》是1860年由宁波商人冯泽夫联合张宝楚、冯对山、尹紫芳、郑久也和姜敦五等五位宁波籍商人共同出资出版的,用宁波话标注英语发音,在当时被认为是学习英语的速成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