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该怎么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保证孩子健康饮食的“六不”原则

“饮食贵有节,切切勿使过”,辩证地阐述了孩子日常饮食原则,是保证健康的关键。《黄帝内经·素问》开篇就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食饮有节”就是饮食要有节制,遵照“食饮有节”的古训,针对儿童饮食失当带来的健康问题,归纳了儿童健康饮食的“六不原则”:一是不贪食,二是不挑食、不偏食,三是不要“口重”,即勿过咸,四是不嗜甜食,五是不迷恋营养偏颇的加工食品,六是不乱服保健品。
1.不饱食、不贪食,食宜细缓
孩子过量饱食,摄入过多肉食和高糖、高脂肪食物,不仅影响智力发育,还导致血脂异常、血管过早老化。 “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再好的食物,过量食用都会导致背离初衷的后果。 “饱生众疾”,孩子过量饱食会造成细胞膜增厚,吞噬细胞与淋巴细胞敏感性降低,免疫功能下降。唐代中医名著《千金要方·道林养性》指出: “须知一日之忌,暮无饱食”,“饱食即卧,乃生百 病”。民谚道晚餐“少吃一口,舒服一宿”,“晚餐少一口,活到九十九”。奥地利抗衰老专家认为,晚饭吃得太饱会加重消化道负担,使“睡眠激素”——褪黑素的分泌减少,而正是褪黑素能够保证良好的睡眠,并使免疫功能正常。
咀嚼食物是消化吸收的重要环节, “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成人唾液腺每天分泌约1~2升,中医称之为“津液”的唾液中含球蛋白、黏蛋白、氨基酸、溶菌酶、淀粉酶、生长激素、钾、钠、钙与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唾液能帮助消化、抗菌、抗衰老、消炎,其所含溶菌酶和分泌性抗体可杀菌解毒。进餐时细嚼慢咽,唾液将食物充分浸泡、拌匀后咽下,可有效预防胃肠道疾病。缓慢进食,能使胃、胰、胆等消化腺受到和缓的刺激。细嚼慢咽还能控制进食量,因为唾液中的淀粉酶将淀粉降解为葡萄糖,其吸收后引起血糖水平升高,而血糖到达一定水平后,大脑就会发出“吃饱了”的指令,从而停止进餐。
2.不挑食不偏食,食物来源多样化
中国传统膳食强调“食不厌杂”的原则,古代先贤告诫我们: “杂食者 美食也,广食者营养也”。从人类进化史看,生物来源丰富的食物才能保证膳食平衡。不同基因型的植物,可使土壤中更多的营养成分进入食物链。众多长寿老人以素食为主,食物品种多而杂,就很有说服力。美国通用食品公司调查发现,一日三餐吃全谷物的人最不容易发胖。夏威夷大学对1万名男女的进食情况调查发现,食物种类越多,摄取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就越容易达标。有杂食习惯的孩子能从食物中摄取各种营养,比偏食的孩子更健康。
季节不同,孩子饮食也要有所变化。夏天应选择食性平凉的食物,冬季则相反。夏天的应季蔬菜一般食性偏凉,冬季的应季蔬菜则食性偏热,水果也是如此。暖棚里生长的蔬菜,其季节性已不明显,但食物的四性五味等属性仍旧能够基本保留。配餐的季节时令原则是个总体的概念,虽然是冬天,但一周食谱均搭配热性食物,对孩子的健康也不利。较好的做法是适当调整早、中、晚餐或一周的食谱安排,使食物的属性趋于平衡,这样也符合食物多样性的原则。
小儿体质是由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决定的,与孩子的生活环境、季节、气候、食物、锻炼等因素有关,饮食营养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出生时体质较好的孩子,可因喂养不当而身体变弱。而先天不足的小儿,喂养得当却能使其体质增强。因此根据体质进行饮食调养,“辨证用膳”才科学合理。
3.切忌“口重”的坏习惯
“口重”会使食盐摄入过量,要预防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病,从儿童时期就要养成“口轻”的习惯。“五味入口,各有所归”,食物的甘、酸、苦、辛、咸五味调配得当,才能保持健康。2500年前,中医古籍《黄帝内经》就阐述了过量食盐的危害,指出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20世纪80年代全国高血压抽样普查发现,与“南甜、北咸”的饮食习惯相对应,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自北至南呈现逐步下降趋势。高血压患病率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北京高血压患病率是广州的4.4倍。不难看出,改变“口重”的饮食习惯,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1977年,美国参议院营养特别委员会发表了旨在预防与膳食相关疾病的饮食指标,要求每日摄取食盐控制在5克左右;同年,联邦德国规定成年人食盐需求量为每日5~8克;世界卫生组织则建议每天摄取食盐不要超过5克;我国食盐推荐量为每日6克,根据我们对北京市居民膳食调查的结果,平均在10克左右。对食盐的味觉感受是潜移默化养成的,“口重”的习惯可以改变,要教育孩子弃咸求淡,从小养成“口轻”的习惯。
温馨提示
由于味精和鸡精都含有钠盐,使用味精 和鸡精时,要减少食盐的用量。
4.不要嗜甜食过量
嗜甜食过度,造成 “纯热能食物”白糖大量摄入,既抑制食欲、影响正常进餐,又干扰钙的吸收,还会诱生孩子龋齿发生。从过去100年美国食品消费与居民健康状况的变化可发现,精制白糖与精米白面消费量与美国居民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增长完全同步。英国医生认为“糖会使人变得孤僻与放肆,以糖果形式出现的糖是健康的大敌”;明代中医药大师李时珍也发出了过量食糖 “徒取其适口”“阴受其害”的警告。
吃糖过多是儿童容易骨折的原因之一。若孩子大量吃糖又贪食油炸食物,就会发胖,许多性格怪僻、浮躁好动、很难与同学相处的孩子都喜欢吃糖,进食量超过所需糖量的3~4倍。《饮食、犯罪与不正常行为》一书中,曾提到一个从小多动、以调皮捣蛋闻名,9岁就被管教,11岁就因犯罪被法庭传讯的孩子。他也是平时食用甜食惊人,但控制吃糖一个月后,性格就发生明显好转。
有些孩子饿了就用糖果、甜品与饮料充饥,空腹吃糖会诱发蛋白质聚糖作用发生,白内障的发生率会比正常人高出5倍。空腹吃白糖还会刺激结肠上皮细胞,诱发肠道疾病。糖在肠道内异常发酵会造成胀气,并且为有害细菌的繁殖创造条件。口腔中的细菌还可将淀粉与糖类转化为乳酸,腐蚀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从而出现龋齿。大量摄入白糖还可能使胰腺功能失调,出现“胰岛素抵抗”。此外,体内过剩的糖会转化成脂肪,吃糖多的孩子面部容易长粉刺和青春痘。
2014年3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了最新的糖摄入量标准:每天每人吃白糖的量只能占摄入总热量的5%,比该组织过去的建议量(10%)降低了一半。经过对9000项研究进行评估后,世卫组织专家小组认为,把糖摄入量降低到5%以下,可有效预防肥胖和龋齿。这包括了加工食物中添加的糖,蜂蜜、糖浆及饮料与果汁里的糖;但不包括天然食物(如水果)中的糖分。
专家提示
很多糖分都隐藏在加工食品中, 尤其是休闲小食品。
5.不要迷恋营养偏颇的加工食品
加工食品与快餐食品因追求口感,而忽视营养需求。伴随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化学添加剂的使用日益广泛,化学甜味剂的滥用不容忽视。由于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不是百分之百,不合理使用就会危害健康。西式面包中不仅含有2.5%~3%的食盐,还添加了面团改良剂、膨松剂、保湿剂等。据统计,每年每个德国居民仅从市售面包中,就要摄入3公斤食品化学添加剂。所以德国人提出,要吃没有化学添加剂的、用酸面团发酵的“祖母的面包”。
20世纪70年代,中国食品行业只使用碱面、小苏打、味精等约65种食品添加剂;1990年,我国食品添加剂仅20类,共178种;而现在,批准使用的食品化学添加剂有35类,超过了2300种。根据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提供的数据:2007年,全国食品添加剂的总产量为524万吨,年销售收入529亿元。而到了2012年,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主要品种的总产量已达827万吨,销售额高达829亿元人民币。
人们一般认为带“奶”字的食品与饮料都含鲜奶,有“果”字的食品就含鲜水果成分。所以“洋快餐”的“草莓奶昔”颇受追捧。但英国《卫报》揭露:洋快餐店的所谓“草莓奶昔”既不含草莓,也没有鲜奶。中国农大食品学院范志红也指出,中国洋快餐店卖的草莓奶昔也是如此。化学配料有如下4类:
一是香精:
要用40多种化合物精妙调配出草莓味,如茴香脑、麦芽醇等;
二是色素:
为了获得草莓的颜色,加入化学合成红色素;
三是稳定剂和增稠剂:
为了口感爽滑细腻,加入瓜尔豆胶、卡拉胶和磷酸盐等;
四是甜味剂:
为了配出凉爽的甜味加入果葡糖浆等;
所谓“草莓奶昔”,竟然是用50多种化学原料调配出来的。
此外,还要高度关注含“反式脂肪酸”的加工食品,以及油炸和膨化食品中所含的变性脂肪酸衍生物,其对大脑发育、心血管系统、肝脏,母亲、胎儿、婴儿和免疫系统都会带来危害。特别是经常食用“洋快餐”,会导致儿童肥胖,影响智力发育。
温馨提示
应尽量让孩子食用天然食物,远离加工 食品。警惕烧烤、油炸食品(特别是炸薯条 和炸薯片),尤其要远离人造黄油这类含“反 式脂肪酸”的食品。
6.不要让孩子滥用保健品
当前,营养过剩和盲目进补的孩子比较多。不少家长喜欢给孩子吃些能增强食欲、益智健脑的保健品。殊不知某些补品中常含类似激素的成分,会导致儿童性早熟。人的成熟跟寿命长短有关,成熟得越快生命越短。盲目服用营养品与保健品,完全违背中医养生理论,造成男孩子脑垂体后叶脂肪化,导致垂体功能减退,不能有效释放男性激素,出现睾丸缩小、阴茎发育不正常。女性娃娃乳房过早发育,出现性早熟。因此,保持均衡饮食,远离保健品,是保证孩子正常发育的重要举措。
特别要强调指出的是: 不需要靠吃蛋白粉来提高孩子免疫力:少年儿童肾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势必会增加肾脏负担。特别是某些大豆分离蛋白粉是用转基因大豆生产的,更不应该给孩子吃。
每天靠吃药片补充维生素也没有必要:2007年,《美国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由多国科学家完成的研究,发现过量服用维生素E的人群死亡率增加了4%;长期服用β-胡萝卜素人群,死亡率增加了7%;服用维生素A的人群,死亡率增加了16%;并且没有证据表明服用维生素C能够延年益寿。2013年,《内科学年鉴》发表了题为《服用维生素片对健康无益》的文章,文章认为,要彻底打破对维生素的盲目崇拜,服用维生素几乎无一例外都在浪费金钱。如果能够保持平衡的膳食,并且每日在阳光下晒30分钟,就能获取充足的维生素。每天靠吃药片补充维生素,摄入过量维生素后机体无法吸收,最终通过尿液排出,还会增加肾脏负担。维生素在天然食物中广泛存在,如果真缺乏,那同时也会伴随出现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的缺乏。所以,应当注意孩子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单纯依靠服用营养素来保持健康是根本做不到的。
专家提示
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不仅能获得安全 剂量的番茄红素、大豆异黄酮、多酚等生物 活性物质,还能保证膳食纤维、钾、镁、钙 及各种维生素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