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该怎么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同在,贫困病与富裕文明病并存

由于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少年儿童营养状况呈现“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同在,贫困病与富裕文明病并存”的局面。贫困地区儿童营养不良人数达2400万,佝偻病与贫血等仍是重要的营养缺乏病,同时营养不良又是传染病流行的重要因素;经济发达地区膳食结构“西化”日益严重,“洋快餐”无孔不入,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平衡诱发“文明病”,肥胖已成为威胁少年儿童和国民健康的严重问题。1985~2005年,7~18岁儿童和青少年中体重超标与肥胖人群增加了28倍,这一代儿童成人后其健康形势非常严峻:2010年,我国18岁以上居民体重超重率为30.6%、肥胖率为12.0%。目前,我国城市少年儿童出现营养不良症状的约20%,体重超重和肥胖患者约20%,体魄健康的孩子不足60%。
1.贫困地区营养不良状况有所改善
维生素A缺乏、缺铁性贫血、缺钙(佝偻病)、蛋白质-能量不足,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世界四大营养缺乏病。我国为中度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国家,城市为轻度缺乏,农村为中度缺乏,西部地区农村为重点缺乏。全国4~5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8%,6个月以下婴儿维生素A缺乏率高达33.4%(城市为21.2%,农村为39.4%)。维生素A缺乏的儿童,其发热、急性呼吸道感染及腹泻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维生素A缺乏还会导致佝偻病。小儿佝偻病发病缓慢,不容易引起重视,婴儿期较为常见。佝偻病会使小儿抵抗力降低,容易合并肺炎及腹泻等疾病,影响生长发育。因此,必须积极防治。
目前,营养缺乏性疾病主要是指5岁以下儿童的生长迟缓率,以及人群贫血发生率两个指标。小儿缺铁性贫血容易影响智力发育,或引起发育迟缓。近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的患病率明显下降,2000~2010年,城市儿童生长迟缓率已控制在5%以下,但2010年调查发现,农村5岁以下儿童的生长迟缓率仍高达12.1%。针对贫困地区的现状,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建议要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的温饱、实现脱贫作为首要任务;要创新食物营养改善的方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利用当地天然食物资源;同时采取营养干预措施,提高农村居民、特别是孩子的食物消费水平;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
2.发达地区少年儿童营养失衡形势严峻
饮食营养质量的优劣,对儿童的成长发育影响极大。小孩子太瘦,去医院一检查,医生说:营养不良。胖孩子看起来好像比瘦孩子健康,可也一样总是生病,到医院一检查,小小年纪,竟然血脂、胆固醇都高。医生告诉胖孩子的父母:这也是营养不良。好多小孩子爱哭闹、好冲动、又任性,大人都以为是娇惯、溺爱或者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的,实际上,过多食用肉、蛋、糖这类酸性食物就有可能使参与大脑正常发育和维持大脑生理功能的钾、钙、镁、锌等元素大量消耗掉,而丙酮酸、乳酸等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特别是在脑组织内蓄积过多,导致孩子的行为异常。我国18岁以下青少年超重及肥胖人群已达1.2亿,5岁以下城市儿童的肥胖率从2005年的5.3%上升到现在的近10%。值得注意的是,在城市营养过剩的人群中,存在营养不平衡的问题:蛋白质、脂肪摄入过多,而大量微营养素,即维生素及必需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存在营养“隐性饥饿”的少年儿童。
“病从口入”过去是指吃了不干净的食物致病,现在含义更广,即因膳食结构不合理而诱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包括在内。 “饱生众疾”是古代先贤的教诲,孩子饮食经常过量、饱腹时,因营养过剩、细胞膜会增厚,血液和组织中吞噬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敏感性降低,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文明病”又称为 “五病综合征”,即以肥胖为核心,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都是与营养过剩密切相关的疾病。这些疾病进程缓慢,不易察觉,后果却非常严重。《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指出,少年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从1991年的7.1%上升到2009年的13.8%。所以控制体重、预防肥胖一定要从娃娃抓起,做到“管住嘴、迈开腿”,通过节制饮食、调整膳食结构,控制和调节孩子能量及营养素摄入水平;在坚持平衡膳食的同时注意加强体育锻炼,科学合理地控制孩子体重,才能实现营养与健康的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