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本的“香道”
中国盛唐时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长安成了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心舞台,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衣、食、住、行都讲究享受,琴棋书画成为时尚,吃的文化、酒的文化、茶的文化等相继发展起来,熏香也成了艺术。达官贵人、文人骚客、才子佳人、富裕人家经常性地聚会,吟诗作画、歌舞欢宴、争奇斗香,使得熏香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当时公认焚香“极品”为佳楠;次为沉香,沉香又分四等,即沉水香、栈香、黄熟香、马蹄香;再次为檀香等,可见当时评香水平之高超。
鉴真和尚(见图34)东渡,不仅把佛教传到了日本,同时也传入了熏香,寺院日日香烟弥漫,朝廷举行典礼时也要焚香。平安时代以后,香料开始脱离宗教用于“美”的目的。贵族们学起“唐人”的样子,经常举行“香会”或称之为“赛香”的熏香鉴赏会,这也是鉴真和尚带入日本又经“和风”熏陶而形成的一种风习。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就多次提到这种熏香盛会。
图34 鉴真和尚
香料在日本的记载古已有之,《香药抄》成书于永万时代(平安时代,二条天皇的年号),另有源平时代的《香字抄》。
当时佛事或者贵族中衣服需熏香便产生了关于香料的用法,种类也不限于沉香、白檀,还包括兰、其他香草、麝香之类的动物性的东西。当时还没有产生闻香即香道这类名堂。闻香之法兴起之初,只限于南洋香木,研究、赏玩,后来才渐成风气,《香药抄》、《香字抄》关于香的知识十分广泛,涉及汉籍佛书,但并未直接注明产地,尚未根据产地鉴别香的种类。香道这个名称在江户时代才开始。
闻香之流行于何时呢?根据大枝流芳在江户中世写的许多有关香料的著述记载,南北朝时期的佐佐木道誉是元祖,其后东山将军足利义政也喜好香料。志野流香道之祖宗信随御家流之祖三条西实隆研究香道奥义,仕于义政,从此,香道便正规化了。
据志野祟信的日记记载,此前就由去中国的僧侣取回了香料,不知何时才对香料的产地有明确的知识。其后室町末时代建部隆胜有一本天正初年的笔记,其中明确地记载了香料的产地。伽罗、新伽罗、罗国、真那班、真那贺还有佐尊罗和寸门多罗被称为名香产地,合称六国之香。大枝流芳在他的《香道千代之秋》中写着:罗国、满剌加、苏门答腊、伽罗四国均见于《唐书》。佐尊罗、真那班两国未可考。他的《香道深韵》中也写着:新伽罗当为后来之伽罗。伽罗、罗懈、满剌加、真蛮都为南方海外国名,后加苏门答腊、差咀罗两香称为六国,其余又为太泥之香。
大枝流芳对香料产地做了很详细的考证,但还是稍有错误的。其实伽罗作为国名是不对的,伽罗完全是香名。后来,大抵知道产地在苏门答腊和马六甲附近,此乃南洋香也。此外,还有印度西部和斯巴特啦岛也是产地之一。
大枝流芳出版了《香志》作为其著述的附录。该书还请汉学造诣很高的人岩信来主编,这本《香志》广泛提到了很多中国的典籍,有明代田芸蘅的《留青日札》、黄衷的《海语》、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方以智的《通雅》和《物理小识》、马欢的《瀛涯胜览》、唐代冯贽的《南部烟花记》等等,他在香道发明做出的贡献可以说是非常巨大的。
有意思的是,古代传下来的香的名目,现在看非常费解。比如传至法隆寺便冠以太子之名,大内家从九州法华寺中探得的香木便称法华。最有名的当属东大寺正仓院秘藏的南洋黄熟香,就是兰奢待(这其实是兰麝袋的笔误,不过后来因为兰奢待这三个字太有名,兰麝袋反而无人所知了)。如果不询问其来历,几乎无法辨别它是何种香木。
关于香的品名,三条西实隆所传御家香木有六十多种,而佐佐木道誉所有竟达170多种,可谓复杂之极。被称之为北畠玄慧法印的《游学往来》中所道:“传说之名香,不时可见。伽罗木、忠春容、宇治、山阴、奥山、初时雨、叶山、深山、松风、武藏野、罗汉木、橘花、伊势海、疏竹、寒草、老梅、熏远、水蓼、山蓼、芒、朝霞、薄霞、薄云、武藏野、异波、合香、龙涎、白檀、熏露草、八煎、紫云等等,稀之又少,难以得到,新进之香尚未闻其名。”
又有虎关禅师所做之《异制庭训往来》中也写道:
“本朝天平年中从百济国始贡献之。自此以降,代代御门玩之,家家豪奢赏之,其名虽多,伽罗木、宇治、山阴此为甲科也。此外,叶山、深山、奥山、武藏野、富士峰、橘花、薄霞、薄云、薄露、龙涎、白檀、水蓼、胃皮、茶烟、熏陆、八精等,各争其美,各驰其誉。”
看来这两本书似乎为同时代所做,其中香名也大抵相同。而有名的一条禅阁兼良所做之《尺素往来》中,则有以下记载:
“名香诸品为:宇治、药殿、山阴、沼水、无名、名越、林钟、初秋、神乐、逍遥、手枕、中白、端黑、早梅、疏柳、岸桃、江桂、菖蒲、艾、富士根、香粉风、兰麝袋、伽罗木等。手中之物不论新旧均应分赐。尤其好色之家号之为熏物而深藏之。沉香、丁子香、贝香、熏陆、白檀、麝香等六种,每方合之而捣,加詹唐,命名为梅花,加郁金,命名为花橘,加甘松,命名为荷叶,加藿香,命名为菊花,加零陵,命名为侍从,加乳香,命名为黑方。此皆发檀,沈水之气,吐麝脐,龙涎之熏者。”
此外,还有一本《新札往来》中也记载道:“新输入之名香以拜领。庭梅、岸松、香粉风、初秋、神乐、新无名、名越、林钟等,此种种已非稀有。近来听有赏玩三吉野、逍遥、沼水等。另有中比、山阴、御枕、药殿、清水、红阿、思忍、一二三、五文字、兰奢待、伽罗木等世之皆少也。”
以上很多香名都一致,药殿、山阴、无名、初秋、神乐、逍遥、香粉风、兰奢待、伽罗木等等。合香方面,郁金、甘松、藿香、零陵、乳香、沉香、丁子香、贝香、熏陆、白檀、麝香都是从《香字抄》和《香药抄》上来的名目。这里又要提一下兰奢待,兰奢待真正名扬天下是因为足利义政得到天皇钦准从东大寺正仓院的大块黄熟香上截取下来的。在这之前,也只有赖朝公得以拜领。
说香道之起源,由《香字抄》和《香药抄》时代作为熏物合香的应用和玩赏,转入道誉所开创的闻香时代,成为香的本质性玩赏,这是因为出现了新发现的最好的香料伽罗木。伽罗木的出现在中国和日本同时引起了有关香的赏玩的变化,这是一种有趣的共通现象。而日本人关于香木的知识不是依赖中国的再输出,而是来自原产地,这可由中国从不使用伽罗木这一名称而得到印证。一条禅阁时代也就是东山足利义政执着于香道之时,也是黄熟香(兰奢待)以其珍奇而与香木之最上品伽罗木并称之时。《新札往来》成书于天文十五年,可以说是代表天文六年仙逝的三条西实隆和志野宗信时代香的记录。这时香道已开创二百余年,已在回顾香品的盛衰沿革。
日本人对传统文化珍爱有加,久而久之便上升为“道”。茶文化进入日本产生了“茶道”,香文化随佛教东传产生了“香道”。那么,“香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是东京的日本香道活动过程。
客人们到达时,5位身穿和服的妇女已做好演示的准备,铺着榻榻米的教室内挂着“和敬(静)清寂”、“静妙求真”、“心安自健康”的条幅,弥漫着一种文化的氛围。
家元(即宗师)向客人们介绍说,日本的香文化是由中国唐代的鉴真大师传到日本的。香道是以“乐香”为基本的艺道,与茶道、花道一起构成日本传统的“雅道”。从香烟缭绕升腾而消失于无形中,感悟世事的无常,通过闻香创造各自心中的景象,以求得精神的安宁。按照香道的规矩,出席香会时要“静坐而不私语”,就是不能随便说话(见图35)。
图35 香道用品
香道演示的第一项内容是香具和香灰演示——演示者手持香具列队缓步而行,香具端至胸前,有仪仗之风。落座榻榻米时则举案齐眉,以示敬重。装香灰的器具很精巧,青色的瓷香炉与镇灰用具都很讲究,精美的香灰造型给人以美感。炉内的香灰是热的,要在上面放置“练香”——又称“合香”,用沉香木、药草等植物香和麝香等动物香加蜂蜜、木炭混合而成。焚香时的火候调节是一门技术,关键是要让香木发出最浓的香味。随着香烟从香炉内升腾,室内弥漫着清香之气。除了放置“练香”,有时也放“香木”(沉香木),焚沉香木在平安时代就是日本王朝文化的一种形式。家元说这与一般的线香不同,香是间接热,不出烟,只让香的成分升腾。日本每年从东南亚进口约30吨沉香木。据说5毫米见方的沉香木薄片就要1000日元(见图36)。
图36 日本香道演示
第二项演示是对和服熏香——日本用香熏衣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起初是为了防止恶臭和防虫,后来又产生了香袋等装饰物。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混合香,在日本平安时代发展成6种香,即梅花、荷叶、菊花、落叶、侍从、黑方,通称“6种熏香”。对和服熏香也有一定程式。当熏香点燃之后,先将可开合的支架置于炉上,然后由数名演习者将和服托起,再由主持人将和服覆盖其上,让香气移于和服之上。如何在一定程式下把和服充分伸展,给人以美感,这也需要多次演练,通常还以折扇置于一旁起装饰作用。
第三项演示是“闻香”——闻香就是鉴赏香木的微妙不同,是香道之极致。香木按质分为“六国五味”,“六国”指伽罗、罗国等6个产地,“五味”分辛、甘、酸、苦、咸,习香者要在数种不同香中准确闻出香的种类是需要功力的。为了让客人们理解闻香,香道师范(师范即老师之意)先取出两种香让客人们闻,然后端出盛香的两种香炉请参加者辨别,再把结果记在纸上。闻香也有规矩,先是右手取香炉置放在左手,然后反时针旋转,右手盖于香炉之上闻3次,与最初的感觉相比,由于两种香味明显不同,参加者一般全都能猜中,皆大欢喜。
光是“闻香”就要练一年——日本的香道有100多个流派,大体分为“御家流”与“志野流”。前者是贵族流派,图风雅,重气氛,香具豪华,程式繁中求柔;后者是武家(士)流派,重精神修养,香具简朴,程式简中有刚。
习练香道,最初一年专门闻香,第二年练香灰造型,第三年进入综合练习,经过4年才给“初传”证书,晋级到师范“皆传”级需要15年,升到“奥传”一级则需要25~30年。
北宋诗人黄庭坚所作的《香之十德》中说香的好处是:“感格鬼神、清净身心、能拂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碍。”现代社会既需要“动”也需要“静”。迎客的玄关、待客的居室焚香一炷能拂去污秽;香能醒脑安神,读书、入浴、鉴赏音乐或就寝则是静中之友。
在古时中国,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同为贵族精神生活追求的极致,这是一种结合了财富和学养的文化生活方式。然而,中国大陆古香道的传统已经断去了200年,现代人罕有知晓。台湾倒是有所保留,但是“在台湾也不过十来个人算得上香道研究者,其他人不过是烧钱”。
香道的定义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有关“香气的艺术”。如果要进一步说明,就是从香料的熏点、涂抹、喷洒所产生的香气、烟形,令人愉快、舒适、安详、兴奋、感伤等的气氛之中,配合富于艺术性的香道具、香道生活环境的布置、香道知识的充实,再加上典雅清丽的点香、闻香手法,经由以上种种引发回忆或联想,创造出相关的文学、哲学、艺术的作品,使人们的生活更丰富、更有情趣的一种修行法门,就叫做香道。
香道究竟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理想目标呢?
我国早在记载夏、商、周三代历史的《尚书》之中,就已谈到“香的精神层面”,所谓“至治馨香,感于神明。”又说“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古人董说(若雨)所著《非烟香记》,提到所谓的“振灵之香”。他说﹕“……振灵香屑,是能熏蒸草木,发扬芬芳……振灵之香成,则四海内外百草木之有香气者,皆可以入蒸香之鬲矣!振草木之灵,化而为香,故曰振灵。”由此可知古人对于香气的阐释,已经不只是物质、官能层面的东西而已。
中国民间用香始于春秋之前,至唐代已发展到鼎盛。鉴真和尚东渡,不仅把佛教传到日本,同时也带去了与佛教有密切关系的熏香文化。从此“香会”变成了日本的风尚,逐渐形成了日本的“香道”。而中国的一炉香,倒是在清末慢慢成为灰烬了。
事实上,类似日本“香道”这种香文化除了中国、日本以外,其他文明古国也曾出现过。古代雅典的香料商店实际上成为各阶层人士的集会场所,政治家、哲学家、艺术家以及社交界的知名人物频繁出入,成为热闹的社交活动中心。这些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为了表现他们的“天才”,在香气方面大做文章,香的知识成为每个到此场所的人所必备的,他们谈论香就像今人谈论奥林匹克运动会一样。“香气鉴赏会”逐渐演化成各种各样的“香道”。古罗马也有相似的情形,只是都没有像中国和日本那样普及并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