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概述
(1)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这是人的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个体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①身体方面的积极变化是指个体有机体的各个组织系统(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健康发育和体质的增强;
②心理方面的积极变化是指个体有规律的心理变化,包括认知因素(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和各种非认知因素(情感、意志、兴趣、需要、个性等)两个方面的积极变化。
个体的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身体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身体的发展。
(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①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人是社会的人,在社会环境中发展。人只有参与社会实践,才能生存与发展。社会环境因素只有作为个体的活动对象时,才会映入个体主观意识,与个体的动机、需要、情感等发生交互作用,将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联系起来。如果离开了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再好的客观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也没有作用。
②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是指个体积极主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心理倾向和实际行动。人具有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力,还有认识和改造自己的能力。人的能动性能否较好地发挥,是一个人的发展能否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
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非等速、非直线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两方面:①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②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任何作为人的生命个体,其身心发展必然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在生理方面,躯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在心理发展上,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由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由喜怒哀乐等一般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高级情感。
(3)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现代心理学对人的发展的阶段划分主要有:①婴儿期(0~3岁);②幼儿期(3~6岁);③儿童期(6~11、12岁);④少年期(11、12~14、15岁);⑤青年期(14、15~17、18岁);⑥成年期(18岁以后),成年期又可分为青、壮年期和老年期。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从群体的角度看主要表现在:
①男女性别的差异
由性别带来的个体在生理机能、社会地位、角色和交往群体方面的区别,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个体身心发展的方面和水平上的差别。
②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
个体的差异性有些是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个体心理特征表现方式的差异。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不仅是由个人的先天素质、内在机能的差异造成的,还受到环境及发展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识的水平、自我选择的方向的影响。
在教育工作中发现和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对于做好因材施教工作、实现教育的丰富化和多样化是非常重要的。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主要表现为:①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②互补性存在于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之间。
二、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遗传素质的概念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又称遗传素质。
(2)遗传的意义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③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主要有: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③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真题链接】
【例1.4 单项选择题】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认为,人的发展有如白布放进染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墨子的这种观点属于( )。[2018年下半年真题]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主导论
D.主体能动论
【答案】B
【解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题干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青色染料里,就染成青色;在黄色染料里,就染成黄色。加到里面的染料变了,染的颜色也会跟着变化。”这句话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影响,符合环境决定论的特征。
3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1)从过程结构看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包括:①活动主体的需要与动机、指向的客体对象;②活动的目的、内容、手段和工具;③行为程序、结果;④调控机制等基本要素。
(2)从活动水平看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由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个体活动的最高层次,也是最富有综合性的活动。
4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有明确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内容与活动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这种特殊性使学校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等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价值和延时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5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主要任务
普通中学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阶段,分为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两个阶段,其教育对象分别处于人生的少年期和青年期。
(1)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①少年期的年龄特征
a.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属于个体发展中的少年期,这是一个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少年常常因为缺乏认识和准备,被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搞得惊慌失措。在这一时期,少年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
b.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c.少年期个体自身的变化,同时也改变了少年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包括与成人的关系。他不再愿意做被动的适应者、服从者、模仿者、执行者,而是力求成为生活中主动的探索者、发现者与选择者。这是人生过程中由单纯对外部生动形象的世界探究到关注内部精神世界变化的转折时期。
②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面对少年对独立的要求,教师应给予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
a.在身体发展方面,初中阶段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
b.在认知方面,初中阶段教育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c.在情感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d.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初中生自我认识能力的起始阶段。
(2)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①青年期的年龄特征
a.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b.“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在青年的理想中,最诱人的是事业、友谊、爱情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这使青年期成为人生最富有浪漫情调和锐气的时期,也是人生的定向时期,个性的定型时期是个体从准备投入社会生活向正式投入社会生活转变的时期。
c.青年期是个体内在力量充实的时期,随着心理能力的成熟,他们形成了对外部世界和自己内部世界的较清晰和较深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两种世界间建立起了具有个人发展意义的桥梁。
②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高中阶段是中学期间学习负担最重的时期,也是青年体质增强的时期,学校在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有重要的责任。紧张的学习和升学、择业的心理压力可能带来身体的疾病。为此,学校要注意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能力,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学生学会正确自主选择今后人生道路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