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现代汉语考点归纳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一)填空

1现代汉语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包括各种方言,狭义的指的是______。[复旦大学2012年研]

【答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解析】狭义的现代汉语,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是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共同交际工具。

2现代汉语方言中,赣方言以______为代表。[复旦大学2012年研]

【答案】南昌话

【解析】赣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使用人口主要分布在赣江中下游、抚河流域、鄱阳湖流域以及湘东、闽西北、皖西南、鄂东南和湘西南等地区,以南昌话为代表。

3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中,词汇方面以______为基础。[复旦大学2012年研]

【答案】北方方言词汇

【解析】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是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共同交际工具。

4汉语方言的差异性表现在语音、______、______等各个方面。其中______的差异最大。[南开大学2012年研]

【答案】词汇;语法;语音

【解析】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方言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本身也有相对完整的系统,具有语音结构系统、词汇结构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以满足本地社会交际的需要。因此汉语方言的差异性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几个方面;其中,语音差异最大,词汇次之,语法差别比较小。

5汉语最明显的特征是缺乏形态变化,语言单位的组合注重______。[厦门大学2012年研]

【答案】语序

【解析】现代汉语的特点表现在语法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语序和虚词,不依赖于形态。例如,“来客人了”和“客人来了”因语序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______。”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门法是2000年10月制定的《______》。[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案】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在新时期里,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更加突出。2000年10月,根据我国《宪法》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它首次明确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为加强语言文字应用的管理和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法律依据。

7现代汉语普通话以______为基础方言。[南开大学2011年研]

【答案】北方话

【解析】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民族共同语。

8现代汉语方言中,上海话属于七大方言中的______。[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案】吴方言

【解析】吴方言分布在上海市及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括镇江)和南通的小部分、浙江的大部分,典型的吴方言包括苏州话、上海话等。

9古代汉语标准的书面语是______文,现代汉语标准的书面语是______文。[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案】文言;白话

【解析】汉民族共同的书面语在先秦时代就产生了,后来由于口语发展较快,逐渐出现了书面语和口语脱离的现象,这种书面语就被称为“文言”或“文言文”;唐宋时期产生了接近口语的书面语,即白话文;到了20世纪,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的“白话文运动”极大地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白话文最终在书面上取代文言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0______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方言

【解析】汉族方言俗称地方话,是指只通行于一定地域的现代汉语变体。方言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民族共同语在地域上的变异形式。

11现代汉语方言中,客家方言的代表话是______。[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广东梅县

【解析】客家话为汉语方言七大方言之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客家话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以及广西东南部为主。

12现代汉语的方言通常分为______大方言区,以上海话为代表的方言称为______。[南开大学2010年研]

【答案】七;吴方言

【解析】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官话)、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典型的吴方言以上海话和苏州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上海市和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以及南通的小部分、浙江的大部分。

13语言系统是发展的,凭借着______、亲属语言和文字这三个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到语言系统中语音是怎样变化的。

【答案】方言

【解析】我们之所以能够知道语音在变化,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知道语音是怎样变化的,主要是依靠方言、亲属语言、文字和古代借词。

14现代汉语普通话以______为语法规范。

【答案】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解析】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15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分别是北方方言、______方言、湘方言、赣方言、______方言、闽方言和______方言。

【答案】吴、客家、粤

【解析】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16现代汉语普通话以______为标准音。

【答案】北京语音

【解析】现代汉语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方话为基础语言、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在形成过程中北京话有着特殊的地位。金元以来,北京成为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话的影响日益扩大;20世纪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开展的“国语运动”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中国科学院于1955年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三项标准含义,其中就包括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17语言,就其结构而言,它以______为物质外壳,以______为建筑材料,以______为结构规律的一种音义结合的______。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其______功能。

【答案】语音;词汇;语法;符号系统;人际互动

【解析】语言的三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而语言本身也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的社会功能有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而作为交际工具,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人际互动功能。

(二)选择

1四川话属于七大方言区的(  )。[中山大学2012年研]

A.西南方言

B.湘方言

C.蜀方言

D.北方方言

【答案】D

【解析】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华北、东北方言,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西北方言,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此外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西南方言,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江淮方言,主要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除外)、镇江和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四川话属于北方方言里的西南次方言。

2安徽话属于(  )。[南开大学2010年研]

A.赣方言

B.闽方言

C.吴方言

D.北方方言

【答案】D

【解析】安徽话属于北方方言中的江淮次方言。江淮次方言主要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除外)、镇江和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3厦门话属于(  )。[中山大学2010年研]

A.粤方言

C.闽方言

B.吴方言

D.北方方言

【答案】C

【解析】闽方言可分为闽东、闽南、闽北、闽中、莆仙五个次方言,其中最重要的是闽东方言和闽南方言。闽东方言分布在福建东部闽江下游,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南方言分布在闽南二十四县、台湾、广东的潮汕地区和雷州半岛、海南省及浙江南部,以厦门话为代表。

4现代汉语(  )。

A.只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B.是现代汉民族的思维工具

C.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D.是现代汉民族的交际和思维工具

【答案】C

【解析】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

5贵阳话属于(  )。

A.粤方言

C.赣方言

B.吴方言

D.北方方言

【答案】D

【解析】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分布地域最广,可分为四个次方言: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其中西南次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A项,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东部、南部的约一百来个县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B项,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分布在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及南通的小部分、浙江的大部分。C项,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

(三)简答

1请以中国的历史举例说明“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究竟哪一种语言能够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并不决定于政治上是否处于统治地位”。[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

答:语言替换是语言接触的一种特殊现象,与一般的语言替换现象相比,语言替换是不同民族深度但不平衡接触的结果。

(1)从理论上来看

深度接触指在同一片区域内不同民族交错居住,属于同一个国家共同体或经济文化圈;不平衡接触是指所接触的诸民族中有一个民族在人口和文化上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这一优势民族一直保持有聚居的人口而其他民族的聚居人口逐渐减少以至消失。语言深度但不平衡接触的一般结果是优势语言排挤和替换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弱势语言则因被替换而停止使用。由此可见,当两个民族的关系日益密切而逐步发生融合的时候,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文化比较落后的民族,学习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高、文化比较发达的民族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显然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政治上是否处于统治地位,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2)从历史事实来看

魏晋以后,原来居住在我国西北、东北的一些少数民族相继入主中原、建立国家,把汉族置于它们的统治之下。这一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无疑占据着政治上的主动,但这些民族基本上还处于游牧时代,人数也比较少;为了巩固统治,他们开始学习汉民族先进的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力推行汉化政策,移风易俗,讲汉话、改汉姓、通汉婚,大大推进了北方民族融合的进程。又如辽、金这两个政权雄踞北方,在与宋朝的政治关系中占据主动,但其文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宋朝。契丹“其俗旧随畜牧,素无邑屋,得燕人所教,乃为城郭宫室之制于漠北……”(《旧五代史》第一三七卷);女真族到金世宗的时候还留恋原始社会的遗风,“女直(即女真)旧风最为纯直……汝辈当习学之,旧风不可忘也”(《金史·世宗本记》)。而最终仍是由于受统治的汉族在生产力和文化方面的巨大优势,汉语而非这些少数民族语言,成为了全社会的交际工具。

综上所述,这些经济、文化处于落后状态的民族都意识到,要建立并巩固其在汉民族地区的统治,就必须学习汉民族先进生产力和文化。正是这种客观的要求促使这些民族学习和使用汉语,这样一种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可抗拒的。

2为什么汉语普通话要以北京话的语音为标准音?[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

答:汉语普通话之所以以北京话的语音为标准音,是基于其独特的社会条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政治优势

长期以来,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是号令四方的心脏。中华民族古代生活的区域和活动的中心是北方的黄河流域;古代政权比较稳定的时期也大都建都于北方;从辽到清,历代主要政权都将北京作为首都。

(2)文化优势

北京是中国的文化中心。近一千多年,我国主要的文学作品,如宋代的话本小说、元代的戏曲、明清两代的白话小说等,都是用北方话写成的,有的甚至是用北京话写成的(如《红楼梦》),这些重要的文学作品是全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随着这些文学作品的广泛流传,北京话和北方话也就传播和影响到各地,从而造成了它在各种方言中占有优势地位的历史事实。

(3)使用人数优势

从汉族的方言使用情况看,使用北方方言的人数量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从方言分布的地域上看,北方方言的使用面积约占汉族居住地区的四分之三。北京话作为北方方言的重要分支,也具有北方话相对易懂的特点。

综上所述,北京话无论是在政治上、文化上还是使用人数上,都占有相当的优势,因此汉语普通话要以北京话的语音作为标准音。

3有人说不学“现代汉语”,文章照样可以写通。这种说法对不对?学现代汉语有什么用处?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原因如下: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现代汉语,因而对现代汉语的一般表达和习惯用语都比较熟悉,能够不自觉地运用现代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同时,通过日常生活中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学习,我们也能够不自觉地模仿这些文本撰写文章。

(2)但是,这样不自觉的运用和模仿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现代汉语。无论是日常交际的口语中,还是文学作品里,都存在着大量人们习焉不察的错误,如果不通过从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对现代汉语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就很难发现这些错误。学习现代汉语有利于让我们自觉地运用相关理论和规则指导自己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正确规范地使用词汇、习语和修辞,写出规范的现代汉语文章来。

4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规范化。在我国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语言规范化面临哪些新的问题?你是如何认识的?[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1)语言规范化概述

语言规范化的含义

语言的规范化是指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为语言的运用确定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并加以推广,使之广泛地为人们的交际服务;相反则将不符合规律的成分妥善处理。

我国的语言规范化

在我国这样一个存在着多种民族语言和存在着方言分歧的社会里,建立全民族甚至全社会通用的共同语和对作为共同语的现代汉语加以规范,是语言文字建设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国家有关部门要及时和科学地解决好社会语文生活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和新问题,从而使现代汉语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语言规范化在我国社会背景下所面临的问题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语言规范化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有很多都是在新的社会时期,特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网络传播日益广泛的情况下,出现的新的语言文字规范问题。这些问题从深层次上看,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规范的观念需要更新

目前学术界对现代汉语的“规范化”的观念还比较陈旧和保守,缺乏科学发展的眼光,不但不能适应当前丰富多彩的社会语文生活的现实,也跟不上当前语言文字应用的发展和变化速度。因此语言文字规范的观念也要与时俱进,有创新意识。

规范的对象需要梳理

目前现代汉语“规范化”主要应该针对哪些现象,其实在具体规范工作中还是不够明晰的,因此相关部门在面对语言文字现象的一团乱麻时往往显得手足无措。在当前形势下,应该紧紧抓住“语文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这个中心,把解决好语文生活中新出现的不规范现象,特别是“不健康的复旧媚洋心态、俗不可耐的言谈举止、标新立异的痞子语言”和“不健康、不文明的负面东西”作为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这不但直接关系到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也是建设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5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家制定的语言文字工作三大任务是什么?

答:国家有关部门于1955年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议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含义和标准。会后国务院根据会议精神决定以“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

6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是什么?

答:1986年1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规定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当时的主要任务。其基本精神就是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7为什么要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

答:之所以要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原因在于:

(1)语言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规范的现代汉语有助于消除不断产生的语言变异所带来的分歧,能够尽可能地发挥现代汉语作为全民族、全社会共同交际语的作用,促进社会的沟通与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潮流,规范的现代汉语能够使让汉语以一种严整规范的状态走出国门,随着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有利于外国学习者掌握统一、标准的与中国人进行交际的工具,更好地了解中国、学习中国文化。

(3)当前人类科技尤其是信息处理技术突飞猛进,积极推进现代汉语规范化有利于中文信息处理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从根本上推动我国信息化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贡献。

8怎样进行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

答:(1)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以及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2)当然,现代汉语规范化只是限定方言的使用范围,并不是要禁绝方言,也不是限制个人风格的发展。现代汉语规范化只是规定了不同风格出现的条件,去除汉语中多余、粗俗和不科学的成分,使汉语使用和理解起来更准确,学习和掌握起来更容易。

9请举例谈谈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特点。

答:现代汉语具有区别于印欧语系语言的许多特点,具体如下:

(1)语音方面的特点

现代汉语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没有复辅音。在一个音节内,无论开头还是结尾,都没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联在一起的现象。因此,汉语音节界限分明,音节的结构形式比较整齐。

元音占优势。汉语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一个音节可以只由一个单元音或者一个复元音构成。由于元音是乐音,因此现代汉语语音中乐音成分比例大。

有声调。每个音节都有若干声调,声调可以使音节和音节之间的界限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变化,造成了汉语音乐性强的特点。

(2)词汇方面的特点

汉语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这些单音节语素构成大量单音词和双音词。

双音节词占优势。汉语词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向双音节化,过去的单音节词有的被双音节词代替,如“目→眼睛”“石→石头”;有些多音节短语也被缩减为双音节词,如“外交部长→外长”“彩色电视机→彩电”;新创造的词也多为双音节,如“弱智”“离休”。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三音节词虽然也有所发展,但双音节词仍占多数。

新词的构成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由于汉语中单音节语素绝大多数都能充当词根语素,因此汉语合成词中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的情况很多,如“江河”“山峰”等;用词缀附加法构成新词的情况较少,如“袜子”“石头”等。

(3)语法方面的特点

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是语序和虚词,而不是形态。例如,“不很好”和“很不好”两种结构,因语序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不一样;在“我和弟弟”和“我的弟弟”中,“和”表示并列关系,“的”表示偏正关系,由于虚词“和”与“的”的不同,因此表示的语法关系和意义也不相同。

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无论语素组成合成词、词组成短语,还是词、短语形成句子,都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例如词“地震”、短语“地面震动”、句子“地面震动了。”都是有陈述关系的主谓结构。

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汉语里同一类词可以充当多种成分,词在语法方面呈现出多功能性;同时,同一种句法成分又可以由几类词充当。由于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比较复杂,因此汉语的兼类词(同形异类词)比较多。

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数词和名词结合时一般需要在数词后加个量词,而量词又随后面名词的不同而不同,例如“一个人、一头牛、一张纸、一粒米”等;语气词常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例如“是他吗?”“是他吧!”“是他呢。”等。

10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

答:(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定义

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军事要镇;辽、金、元、明、清各代,北京都是都城,北京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北京话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受到了北京话的影响。到了20世纪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的“白话文运动”极大地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国语运动”的开展则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这两个运动互相推动和影响,使得书面语和口语基本统一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11汉语方言分为哪几个大区?语言学界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对此你又什么看法?

答:(1)现代汉语方言分区的不同意见具体如下:

七分区:a.北方方言区,以北京话为代表;b.吴方言区,以苏州话为代表;c.湘方言区,以长沙话为代表;d.赣方言区,以南昌话为代表;e.客家方言区,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f.闽方言区,其中闽东、闽南、闽北分别以福州话、厦门话、建瓯话为代表;g.粤方言区,以广州话为代表。

十分区:a.官话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b.吴语,代表话是苏州话。c.闽语,代表话有两个:福州话和厦门话;d.粤语,代表话是广州话;e.客家话,代表话是广东的梅州话。f.赣语,代表话是南昌话;g.湘语:代表话是长沙话,老派是双峰话;h.晋语,代表话是太原话;i.徽语,代表话是歙县话;j.平话,是汉语方言分布地域最小使用人口最少的一支方言,分布在广西从桂林以北的灵川向南、沿铁路到南宁的广大农村,内部分桂南片、桂北片。

(2)对方言分区的看法:

对汉语方言分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

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连续性事物的分类具有较大的难度。从分类的逻辑起点来说,从整体出发向下逐层划分,其适用面要宽于从个体出发逐层向上归类;对于复杂事物来说,划分不仅比归类适用面更宽,而且更不易于操作。方言既是分布广的共时现象,又是绵延不断的历时现象,因而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都具有连续性。汉语是世界上母语人口最多的语言,也是方言最复杂的语言。汉语方言即便以县为个体单位,其数量也超过两千,其中还有不少地点的方言情况尚不清楚。综上所述,汉语方言分区作为一种语言的分类,具有极高的难度。

汉语方言分区的标准应该多样化

要对汉语方言进行分类,划分标准和分区类型就应该多样化。对任何事物的分类,其实都是有多种视角、多项标准的,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有在针对具体的目的时,才会有合适程度的差别。无论是对方言进行七分还是进行十分,都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和语言意义,因此每一种分法都应得到尊重。

12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共同语和方言的区别

共同语和方言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二者定义的不同:

方言是指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

共同语是指通用于一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

(2)共同语和方言的联系

共同语和方言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沟通力。

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到各方言中去。

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和规范的作用。

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

13简述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答:书面语与口语都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差别。具体表现为:

(1)联系

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对口语进行加工和提炼形成的书面形式。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但口语和书面语中基本的语言成分即基本语汇和语法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

书面语和口语有时也是相互交融的。书面语虽然产生于笔头,也可以见于口头,新闻广播就是书面语的口头形式;人们也常用“掉书袋”“文绉绉”“学生腔”“字儿话”等来形容用书面语说话的人。相反,通俗读物要求口语化,在剧本和小说的对话里,作家总是要努力写出口语来刻画人物性格;法庭上的供词、证言也要尽可能记录原话,这些又是书面使用口语的例子。

(2)区别

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是口语的加工形式,虽然两者的系统基本一致。但由于表达媒介的不同,两者有很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为:

用途不同

a.口语是听的

听和说连在一起,对效率有较高的要求,说话往往是随想随说,甚至是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说话的时候除了连词成句以外,还可以利用整句话的高低快慢的变化、各种特殊的语调、身势等伴随的动作以及说话时的情景表情达意,因此口语的用词范围一般比较狭窄,句子比较短,结构比较简单,还可以有重复、脱节、颠倒、补说等手段,也有起填空作用的“呃,呃”“这个,那个”之类的废话。

b.书面语是看的

看和写连在一起,可以从容推敲、仔细琢磨。和口语相比,语流的快慢高低变化、特殊语调、身势和说话场景在书面语中都不能起辅助表达的作用,只有标点符号能够起有限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书面语只能扩大用词的范围,使用比较复杂的句子结构,尽量排除废话,讲究篇章结构、连贯照应等。口语和书面语的这些差别是由表达媒介的不同决定的,它们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的风格变异。

发展速度不同

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与口语基本一致。但是,口语容易变,书面语比较保守,因而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书面语会落后于口语的发展,造成言文脱节的局面。汉语词语的读音虽然古今有别,但文字的写法却是一样的,这在客观上便于沟通古今;加上人们崇尚古代的典籍,古代的句式和词语用法通过师生传授代代相传,后代作者会把古代的词语和其后若干世纪产生的词语一起使用,口语中早就不用的旧词语仍旧可以在书面语中通行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