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
一、名词解释
1.菲利普斯曲线(厦门大学2018研;四川大学2018研;东北大学2018研;东南大学2017、2014研;中南大学2016研;北师大2016研;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研;中国社科院2014研;浙江大学2011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研;中央财大2009、2007研;北京理工大学2008研;东北财大2007研;北大2007研)
答: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得出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反比例关系,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后来的学者用物价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涨率,以表示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也有对应关系:物价上涨率增加时,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经过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如图6-1所示。
图6-1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提供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为实施政府干预、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了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它意味着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当失业率过高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以获得较低的失业率。
对于菲利普斯曲线具体的形状,不同学派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在短期内,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
2.奥肯定律(北邮2018、2010研;山东大学2017研;中国社科院2017研;南京财经大学2015研;中央财大2015、2010、2007研;厦门大学2013、2006研;西南大学2012研;对外经贸大学2007研;东北财大2007、2006研;南京大学2007、2006研)
答:奥肯定律说明的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该定律是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在研究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发现的一种规律,奥肯利用美国55个季度(从1947年第二季度到1960年第四季度)中失业率变化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资料,通过简单的回归方程,估算出反映两者变化之间关系的一个数值。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 2个百分点。奥肯定律用公式表示为:(Y-Y*)/Y*=-ω(u-u*)。其中,Y为实际产出,Y*为潜在产出,u为实际失业率,u*为自然失业率,ω为大于零的参数。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也就是说,GDP必须不断增长才能保证失业率留在原地,如果想让失业率下降,实际GDP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奥肯定律所揭示的数量关系未必适用于所有国家,但它毕竟说明了经济增长与就业或失业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
3.附加预期的总供给函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研)
答:附加预期的总供给函数是指加入预期价格后表示产出与价格变动关系的总供给函数,又称卢卡斯总供给曲线,用公式一般表示为:
Y=Y*+γ(P-P(∧))
式中,Y为总产出,P为价格水平,Y*为经济的潜在产量,参数γ>0,P(∧)为预期价格。
附加预期的总供给函数表明,经济的总产出与未被预期到的价格上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预期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偏离会导致实际产出与经济正常产出的偏离,如果价格水平等于人们预期的值,则总供给等于自然率的产出水平。否则,随着现实价格水平超出预期的价格水平,产出增加到自然率水平之上。
4.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暨南大学2017研;西北大学2017研;东北财大2014研;湖南大学2014研;中央财大2011研)
答: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即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是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其典型的特征是存在着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替代关系。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为:π=πe-ε(u-u*)。其中,πe为预期通货膨胀率,整理得π-πe=-ε(u-u*)。可见,当实际通货膨胀率等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时,失业率处于自然失业率状态。
5.遗憾指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研;武汉大学2007研;北师大2006研)
答:遗憾指数又称痛苦指数,是指把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加在一起所计算出的指数。例如,通货膨胀率为5%,失业率为5%,则遗憾指数为10%。
遗憾指数说明人们对宏观经济状况的感觉,这个指数越大,人们会感觉到越遗憾或越痛苦。人们会对宏观经济状况越不满。一般来说,各个社会有一个临界点,在遗憾指数低于这个临界点时,社会是安定的,越过这个临界点则会引起各种社会问题。
二、简答题
1.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它有哪几种类型,其各自的政策含义是什么?(华中科大2016研;人大2015、2007研;中山大学2001研)
答:(1)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如图6-2所示。
图6-2 菲利普斯曲线
图6-2中,横轴代表失业率u,纵轴代表通货膨胀率π,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PC即为菲利普斯曲线。若设u*代表自然失业率,则可以将简单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为:π=-ε(u-u*)。
(2)按经济中调整时间的长短,菲利普斯曲线可以分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两者有着不同的经济政策含义。
①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弗里德曼指出,企业和工人关注的不是名义工资,而是实际工资。当劳资双方谈判新工资协议时,他们都会对新协议期的通货膨胀进行预期,并根据预期的通货膨胀相应地调整名义工资水平。根据这种说法,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率越高,名义工资增加越快。由此,弗里德曼等人提出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这里所说的“短期”,是指从预期到需要根据通货膨胀作出调整的时间间隔。
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的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仍存在着替换关系。由此,向右下方倾斜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就是,在短期中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是可以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的。换句话说,调节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是有效的。
②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在长期中,工人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迟早会一致,这时工人会要求改变名义工资,以使实际工资不变,从而较高的通货膨胀就不会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因此在以失业率为横坐标,通货膨胀率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而且,在长期中,经济社会能够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社会的失业率将处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是,从长期来看,政府运用扩张性政策不但不能降低失业率,还会使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
2.试论述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南开大学2014研)
答:(1)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在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现的是在一定的通货膨胀率预期水平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货币主义者认为,在工资谈判中,工人们关心的是实际工资而不是货币工资。当通货膨胀率不太高,工人还没有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的时候,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的替代关系就被称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2)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在长期,工人们发觉他们的实际工资随着物价的上涨而下降,就会要求雇主相应地增加货币工资,以补偿通货膨胀给自己造成的损失。由于工人不断地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使换取一定失业率的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一条条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向右上方移动,最终演变成为一条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这就是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3)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
可以用图6-3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不断移动,进而形成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过程。
图6-3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形成
图6-3中,假定某一经济处于自然失业率u*通货膨胀率为π1的A点。若这时政府采取扩张性政策,以使失业率降低到u1。由于扩张性政策的实施,总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水平上升,使通货膨胀率上升为π2。由于在A点处,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为π1,而现在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为π2,高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使实际工资下降,从而增加生产,增加就业,失业率减少为u1。于是就会发生图中短期菲利普斯曲线PC1(πe=π1)所示的情况,失业率由u*下降为u1,而通货膨胀率则从π1上升到π2。
但这种情况只能是短期的。经过一段时间,工人们会发现价格水平的上升和实际工资的下降,这时他们便要求提高货币工资。与此同时,工人们会相应地调整其预期,即从原来的π1调整到现在的π2。伴随着这种调整,实际工资回到了原有的水平。相应地,企业生产和就业也都回到了原有的水平。失业率又回到原来的u*,但此时经济已处于具有较高通货膨胀率预期(即π2)的B点。
将以上过程重复下去,可以想象,在短期,由于工人不能及时改变预期,存在着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替换关系,表现在图形上,便有诸如PC1,PC2…的各条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随着工人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不断上升。
从长期来看,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与实际通货膨胀是一致的。因此,企业不会增加生产和就业,失业率也就不会下降,从而便形成了一条与自然失业率重合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LPC。垂直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长期中,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换关系。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由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不断运动形成的。
3.结合图形从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推导短期和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西南财经大学2014研)
答:(1)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又称为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指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可以从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推导出来。如图6-4(a)所示,如果经济的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ADL右移到ADH,产出增加,价格上升。当企业生产更多物品与劳务时,它们会需要更多的工人,失业率下降。另一方面,根据(a)图,对应的通货膨胀率上升。因此,在图6-4(b)中,得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
图6-4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
(2)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于自然失业率的垂直线。在长期,工人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使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相一致。因此,从长期来看,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并不会降低失业率,即长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不存在替代关系。
如图6-5(a)中,如果经济的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AD0右移到AD1,产出增加,价格上升。由于在长期中,工人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使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相一致,使得工人要求提高货币工资以使实际工资保持不变,在此情况下,生产者生产成本提高,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最终使得经济体在E2点达到均衡,因此总需求的增加并不改变经济体均衡产出,但由于此时已出现物价上升,故长期中通货膨胀率会上升,对应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图6-5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
4.利用线形生产函数(Y=aL,其中Y是产出,L是就业,a是常数)、菲利普斯曲线和产品加成定价原理来推导总供给曲线,并以图形绘出长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形状。(中山大学2006研)
答:(1)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从菲利普斯曲线推导总供给曲线需要三个步骤:①通过奥肯定律,将失业率与产出联系起来;②通过成本加成公式,将工资和价格水平联系起来;③将前两步的工作代入菲利普斯曲线,即得到了总供给曲线。
令经济体中劳动力总人数为N,每一期的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分别其Lt、Ut。该经济体的产出函数为Yt=aLt,也即Yt=a(N-Ut)。充分就业时,经济体达到了潜在产出水平Y*并且此时有Y*=a(N-U*),于是产出缺口率为:
由于1/(1-u*)为一固定常数,设为φ,因此得
奥肯定律:(Yt-Y*)/Y*=-φ(ut-u*)①
根据生产函数可知,工资是唯一的成本,设劳动生产率为β,则单位劳动产品的生产成本就是W/β,厂商在劳动成本上附加加成比例z来确定价格:P=(1+z)W/β。令参数θ=(1+z)/β,则Pt=θWt,所以(Wt+1-Wt)/Wt=(Pt+1-Pt)/Pt,联立原始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可得:
②
联立公式①②可得:
所以最终得到总供给曲线方程:Pt+1=Pt[1+λ(Yt-Y*)]。
其中,λ=ε/(φY*)。
(2)从上面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方程可以看出,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而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充分产出水平的直线。长期总供给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如图6-6所示。
图6-6 长期总供给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
5.简述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的构成因素,及其与原始菲利普斯曲线的区别,并指出前者与总供给曲线的关系。(南开大学2009研)
答:(1)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的构成因素
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即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达式为:π=πe-ε(u-u*)。由公式可以看出,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的构成因素有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背离和供给冲击。
(2)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和原始菲利普斯曲线的区别
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和原始菲利普斯曲线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用物价上涨代替工资上涨。不过这种差别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物价上涨与工资上涨是密切相关的。在工资迅速上升的时期,物价上升也迅速。
②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包括了预期的通货膨胀。弗里德曼和菲尔普斯认为,简单菲利普斯曲线最大的问题在于忽略了预期到的或预料到的通货膨胀。事实上,失业并非取决于通货膨胀水平,而是取决于超过预期通货膨胀之上的过度通货膨胀。
③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包括供给冲击。20世纪60年代后期,一些国家出现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同时上升的滞胀现象。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上升,使得原始菲利普斯曲线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证研究上都受到了尖锐的批评,也使得经济学家更加认识到总供给冲击的重要性。
(3)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关系:
①表达式的互推
利用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π-πe=-ε(u-u*)以及奥肯定律(y-yf)/yf=-α(u-u*),并记λ=αyf/ε,可得出以下方程式:y=yf+λ(p-pe)。
上式即为总供给方程。其中,yf表示潜在产出;pe表示预期价格水平。这一方程可以同时代表古典的、凯恩斯的和常规的总供给曲线,而三者的差别在于参数λ的取值及对λ的解释。
②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二者反映的本质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对“价格水平变动是实物经济的实际产出、就业量由最初的偏离充分就业水平——通过工资—价格调整——回归充分就业水平”的过程的刻画。总供给曲线与菲利普斯曲线都对应着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凯恩斯主义本质相同的观点所决定的不同表现形式。
③两者的区别:总供给曲线侧重于“价格—产出”之间的关系,现代菲利浦斯曲线侧重于“价格的变动率—产出(就业)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前者是二者绝对水平的相依关系,后者是二者相对变化率的相依关系。前者是静态的,而后者开始涉及到动态问题。
三、计算题
假设经济由如下三个式子来描述:总需求状况为gyt=gmt-πt;菲利普斯曲线为πt-πt-1=-0.8(ut-4%);奥肯定律为ut-ut-1=-0.4(gyt-3%)。其中gyt为产出增长率,gmt为货币供给增长率,πt为通货膨胀率,ut为失业率。求:
(1)经济的自然失业率是多少?
(2)假设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为8%。产出增长率是多少?货币供给增长率是多少?
(3)假设政府要把通货膨胀率从第一年的8%降到第二年的4%,求第二年的实际失业率并计算牺牲率。(南开大学2011研)
解:(1)自然失业率就是通货膨胀率不变的失业率,因此根据菲利普斯曲线πt-πt-1=-0.8(ut-4%)易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是4%。
(2)当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根据奥肯定律ut-ut-1=-0.4(gyt-3%)易知产出增长率为3%。将πt=8%,gyt=3%代入到gyt=gmt-πt中可得货币供给增长率gmt=11%。
(3)将πt-1=8%,πt=4%代入到菲利普斯曲线πt-πt-1=-0.8(ut-4%)可得第二年的实际失业率为9%。根据牺牲率的公式(牺牲率=累计的失业率高出自然失业率的百分比/减少的通货膨胀)则可计算出牺牲率为5%÷4=1.25%。
四、论述题
1.近年来,预期通货膨胀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你所知道的宏观经济学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是预期通货膨胀?如何把其引入Phillips曲线?
(2)结合AS-AD分析框架说明,如果不进行任何宏观经济系管理,预期通货膨胀将会对经济体带来的影响;如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则应如何管理?将会达到什么效果?(中山大学2011研)
答:(1)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即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是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其典型的特征是存在着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替代关系。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为:π=πe-ε(u-u*)。其中,πe为预期通货膨胀率,整理得π-πe=-ε(u-u*)。可见,当实际通货膨胀率等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时,失业率处于自然失业率状态。
(2)一旦有了通货膨胀预期,民众为了保持实际工资水平不下降,会要求涨工资,工资的提高就导致成本提高,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反映到图形中体现为AS曲线向左移动,如图6-7所示。结合AS-AD分析框架可以看出,如果不进行任何宏观经济管理,预期通货膨胀将演化成事实的通货膨胀,且产出水平下降。
图6-7 预期通货膨胀对经济体带来的影响及宏观经济管理
一旦有了通货膨胀预期,如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将采用需求管理政策,即采取紧缩性的政策,使得AD曲线向左移动。移动的结果是物价水平有所下降,但产出水平进一步下降。或者,政府为了防止产出水平的下降,采取扩张性的政策,使得AD曲线向右移动,此时产出水平得到一定的恢复,但物价水平进一步上涨。从分析可以看出,需求管理政策无效,无法应对由通货膨胀预期所引起的经济问题。
2.Solow模型为什么存在稳态?请画出经济体处于稳态时的Phillips曲线。(中山大学2010研)
答:(1)Solow模型存在稳态的原因
Solow模型之所以存在稳态,原因在于假定要素边际生产率递减,规模报酬不变。
图6-8 索洛模型
如图6-8所示,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资本边际产出递减,对应的生产函数斜率递减,导致储蓄曲线肯定与投资需求曲线有一个交点,从而确定一个稳态。图6-8中,在C点,与人均资本比率k*相关联的储蓄恰好与必需的投资相一致,此时经济达到了稳态。如果储蓄sy超过(n+d)k,导致人均资本上升,人均收入上升;反之,如果sy不足以补充(n+d)k,则人均资本下降,人均收入下降。
(2)经济体处于稳态时的Phillips曲线
经济体处于稳态意味着经济体达到均衡,保持稳定的状态运行,此时失业率也将固定不变。如图6-9所示,经济体处于稳态时,Phillips曲线为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为一条垂直线。
图6-9 经济体处于稳态时的Phillips曲线
3.下图是美国1964~2010年间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散点图。根据图形和你所知道的相关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根据Phillips(1958),最初的Phillips曲线刻画的是工资增长速度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而现在版的Phillips曲线刻画的往往是通货膨胀与预期通货膨胀、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请问最初版的Phillips曲线是如何演进到现在版的Phillips曲线?
(2)根据图形大致描述美国2010年的宏观经济形势。
(3)从图形上看,在1964~2010年间,美国通货膨胀与失业率走势符合Phillips曲线的理论预测吗?给出你的判断及理由。(中山大学2012研)
答:(1)Phillips曲线的演进过程
经济学家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经济学》杂志发表论文《1861~1957年间英国货币工资变化与失业之间的关系》,论文中详细说明一种基本关系: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权衡取舍关系。
后凯恩斯主义代表萨缪尔森等人利用美国的经济资料进行类似的研究,但用物价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涨率,得出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为:π=-ε(u-u*),以表示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也有对应关系:物价上涨率增加时,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经过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一些国家出现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同时上升的滞胀现象。弗里德曼和菲尔普斯认为,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长期权衡取舍关系。简单菲利普斯曲线最大的问题在于忽略了预期到的或预料到的通货膨胀。事实上,失业并非取决于通货膨胀水平,而是取决于超过预期通货膨胀之上的过度通货膨胀。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可以表述为:π=πe-ε(u-u*)。
(2)2010年9月20日,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经济周期确定委员会发布公告,美国经济在2009年6月到达谷底,这个谷底标志着从2007年12月开始的经济衰退已经终结,新一轮的经济扩张正在开始。2010年美国经济至今增长仍持续稳固,但增速较慢。消费和出口的反弹对于经济的提振作用较为明显。与此同时,美国失业率仍然偏高,房地产市场没有出现明显好转迹象,宽松措施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有限。
(3)从图形上看,在1964~2010年间,美国通货膨胀与失业率走势符合Phillips曲线的理论预测。
图6-10 菲利普斯曲线
如图6-10所示,通过对散点图进行拟合,引入通货膨胀预期之后,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权衡关系依然存在。当经济体出现高通货膨胀预期时,对应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在高位。假定美国的自然失业率保持在6%的水平上,当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比较低时(比如π1e),美国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率就为π=π1e-b(u-u*)对应的菲利普斯曲线所刻画,反之,当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比较高时(比如π3e),美国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率就为π=π3e-b(u-u*)对应的菲利普斯曲线所刻画。这表明,菲利普斯曲线的具体位置,将随着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能够较好地刻画美国1964~2010年间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