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失 业

一、名词解释

1.结构性失业(中央财经大学2018研;厦门大学2014研;财政部财科所2012、2006研;北邮2010研;南京大学2009研;北师大2008研;北大2007研;浙江大学2004研;北京工商大学2004研)

答: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根据凯恩斯的观点,结构性失业既有失业,也有职位空缺,两者并存,但不匹配。结构性失业经常被认为是摩擦性失业的极端形式,它不能通过扩大总需求予以解决。一般认为对就业有严重影响的比较重要的结构变化有:消费者趣味的变化、技术水平的变化、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以及政府政策的变化。消费者趣味和技术水平的长期变化会新产生一些行业,也会淘汰一些行业,从而造成失业。人口的增长由于既能影响生产又能影响劳动力供给,所以也会影响失业。随着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政府的开支和税收政策对失业影响也在增加。

2.摩擦性失业(浙江理工大学2015研;南京大学2014、2011研;深圳大学2007研;山东大学2007研;南航2006研;大连理工大学2005研;中山大学2005、2002研)

答: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引起摩擦性失业的原因有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因为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种转换困难。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劳动需求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即使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由于人们从学校毕业或搬到新城市而要寻找工作,总是会有一些人的周转。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由于在动态经济中,劳动力的流动是正常的,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

3.自然失业率(东北财经大学2018研;中央民族大学2018研;暨南大学2017研;西北大学2017研;北师大2015研;南航2015研;南京财经大学2012研;北大2011、2007研;中山大学2009研;北航2008研;厦门大学2007研;华中科大2006研;武汉大学2006研;人大2003研;东北大学2003研)

答: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它是经济围绕其波动的平均失业率,是经济在长期中趋近的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仍然保持的失业水平。

自然失业率是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率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自然失业率决定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

任何把失业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是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发展的一种观点,他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它可以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

4.充分就业(湖南大学2018研;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研;财政部财科所2016研;昆明理工大学2010研;华东理工大学2006研;上海理工大学2006研)

答: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况。充分就业是由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范畴,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如果有效需求不足,从而造成非自愿性失业,社会即不能实现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与某些失业现象的存在并不矛盾,如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这两种失业都是正常的。只有非自愿性失业消失,社会才算实现了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也可广义地理解为各种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5.非自愿失业(厦门大学2009研)

答:非自愿失业是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货币工资水平而仍得不到工作。这一概念是由凯恩斯提出的。凯恩斯对非自愿失业的解释是,当所消费的商品的价格较之货币工资发生了轻微上涨,而此时愿意按现行的货币工资提供劳动的劳动力总供给仍然大于现在实际的就业量,那么就存在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从另一个方面讲,指有可能被总需求的提高所消除的那种失业。因为总需求的提高必将导致较高的物价和较低的实际工资。

二、简答题

1.简要说明为什么自然失业率不为0?(南开大学2015研)

答: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因此,自然失业率应等于某一时点上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率之和。形成自然失业率的原因在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如劳动力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自然失业率不为0的原因有:

(1)存在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劳动需求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即使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由于人们从学校毕业或搬到新城市而要寻找工作,总是会有一些人的周转。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由于在动态经济中,劳动力的流动是正常的,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

(2)存在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因为对某种劳动的需求增加,而对另一种劳动的需求减少,与此同时,供给没有迅速作出调整而造成的劳动力供求不一致时产生的失业。当某些部门相对于其他部门出现增长时,可以经常看到各种职业或地区之间供求的不平衡。这种情况下,往往“失业与空位”并存,即一方面存在着有工作无人做的“空位”,而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有人无工作的“失业”,这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点造成的。

2.说明当不利的供给冲击导致通货膨胀时,为什么不能实行工资指数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研)

答:工资指数化是指工人的货币工资随物价指数浮动,按照价格指数自动调节收入的一种工资制度。工资指数化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波动对员工工资水平的影响,对工资制度实行物价补偿的原则,根据物价指数的变动而相应调整工资,使工资的增长高于或至少不低于物价的上涨。

当总需求既定不变,经济遭遇不利的供给冲击时,厂商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导致消费品价格上升。在工资指数化制度下,工资也会随之上升。而这将引发价格、原材料成本和工资的进一步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工资指数化反而助长了通货膨胀的螺旋式上升。

3.经济中达到一般均衡是否意味着充分就业?为什么追求高就业目标会导致通货膨胀?(清华大学2004研)

答:(1)经济中达到一般均衡意味着充分就业。失业分为自然性失业和经济性失业,充分就业就是指不存在经济性失业的就业状态。当经济达到一般均衡的时候,意味着工人在愿意接受的工资水平下可以找到工作。这个时候可能还存在自然性失业,但是这并不影响充分就业。

(2)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即要使失业率降低就必然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当追求高的就业目标,即要实现低的失业率时,通货膨胀率就会上升。根据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因为成本是决定价格的基础,在短期中,工资和价格存在固定比例关系,故可用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增长率。因而,高的就业目标会导致通货膨胀。

4.简述失业的三种类型。(浙江大学2003研)

答:宏观经济学通常将失业分为三种类型,即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引起摩擦性失业的原因有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因为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种转换困难。摩擦性失业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是短期的局部的,是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的失业。

(2)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性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变化导致的,这些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

(3)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它是超过摩擦性失业以上的失业部分,它发生于产出低于其充分就业水平的时候,会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较普遍的失业。

通常用自然失业率来衡量失业的程度,用奥肯定律来估计失业对整个经济的影响。自然失业率是整个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下的失业率,如果失业率超过或低于自然失业率,整个经济都没有达到潜在水平。奥肯定律表示失业率的增加会使产出水平下降,失业率的减少会使产出水平增加,经济进入繁荣。

5.简述经济社会总有些人是失业者的原因,失业的主要代价何在?(武汉大学2010研)

答:(1)经济社会中存在自然失业的原因

经济社会中总有些人是失业者,这是因为经济中存在着自然失业。自然失业率是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均衡状态的失业率。自然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因为对某种劳动的需求增加,而对另一种劳动的需求减少,与此同时,供给没有迅速作出调整而造成的劳动力供求不一致时产生的失业。

(2)失业的代价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是自愿失业,则会给他带来闲暇的享受;但如果是非自愿失业,则会使他的收入减少,从而生活水平下降。

对社会来说,失业增加了社会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同时,失业率过高又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带来其他社会问题。

从整个经济看,失业在经济上最大的损失就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减少。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研究了失业率变动对实际国民收入的影响,提出了奥肯定理。其主要内容:失业率如果超过充分就业的界限(通常以4%的失业率为标准)时,失业率每减少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2%;反之,失业率每增加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2%。

三、计算题

1.假设企业的成本利润率为2%,工资决定函数是W=P(1-u+z),其中u是失业率,z=0.04,求:

(1)求实际工资和自然失业率。

(2)若高于成本价格的成本利润率增至5%,同时由于政府提高失业救济,z下降为0.01,求此时的实际工资和自然失业率。(复旦大学2015研)

解:(1)由于企业的成本利润率为2%,即(P-W)/W=2%。则实际工资为:W/P=1/1.02≈0.98。

由工资决定方程W=P(1-u+z)得自然失业率:u=1-0.98+0.04=0.06。

(2)假设高于成本价格的成本利润率增至5%,并有一个失业补助金的减少使得z由0.04降到0.01,此时真实工资:W/P=1/1.05≈0.95。

自然失业率为:u=1-0.95+0.01=0.06。

2.假定产出是根据含有失业率的生产函数Y=Ka[(1-u*)L]1a来表示的。在上式中,K为资本,L为劳动力,u*为自然失业率。国民储蓄率为s,劳动力增长率为n,资本折旧率为δ。

(1)请把人均产出(y=Y/L)表示为人均资本(k=K/L)和自然失业率的函数。

(2)计算该经济的稳态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

(3)失业通过哪两种途径影响稳态的产出水平?(人大2014研)

解:(1)由生产函数Y=Ka[(1-u*)L]1a两边同时除以劳动力L则有:

记y=Y/L,k=K/L,则有:y=f(k)=ka(1-u*1a

其中,y表示人均产出,k表示人均资本,u*表示自然失业率。

(2)稳态时有sf(k)=(n+δ)k,即:ska(1-u*1a=(n+δ)k。

解得稳态人均资本为:

从而稳态的人均产出为:

(3)由(2)可知,稳态时人均产出水平为

可知失业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影响稳态的产出水平:

失业通过影响自然失业率u*进而影响稳态产出水平y*。由

可知,失业持续增加,导致u*上升,从而会使得稳态人均产出y*减少。

失业通过影响劳动力增长率n进而影响稳态人均产出y*。由

可知,失业增加,会导致劳动供给减少,劳动增长率n下降,稳态产出y*增加。

四、论述题

1.什么是自然失业率?影响自然失业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自然失业率有上升的趋势。就此谈谈你的看法。(西南财大2013研)

答:(1)自然失业率的含义

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自然失业率为摩擦性失业率与结构性失业率加总之和。

(2)自然失业率变化的影响因素

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具体而言:

劳动者结构的变化。一般说来,青年和妇女的自然失业率高,从而这些人在劳动力中所占比重上升时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

政府政策的影响。例如,失业救济制度可能使一些人宁可失业也不愿去从事工资低、条件差的职业,这就会使自然失业率上升;又如,最低工资立法使企业尽量少雇佣人,特别是技术差的工人,同时也会加强用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

技术进步的因素。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必然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尤其会使一些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工人不断被淘汰。

劳动市场组织状况,如劳动供求信息状况、职业介绍与指导状况等都会影响自然失业率变化。

劳动市场或行业差别性的增长会提高自然失业率,包括厂商、行业和地区的兴衰,劳动者需要时间来适应形势变化,这些都会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变化。

(3)对我国自然失业率上升趋势的看法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使用技术、设备、机器的不断提高,同时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就业结构调整,导致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大幅增加,同时我国面临大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而新增的劳动岗位供给逐渐萎缩,因而我国的自然失业率有上升的趋势是必然的。但是由于失业无论对失业者或社会成本都是巨大的,所以要想方设法减少失业。

对于我国来说,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信息的发达程度、交通运输状况、个人心理(如频繁跳槽、对外地打工的不偏好等)、户籍制度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都是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可能因素。为降低我国的自然失业率,可采取以下措施:

搭建就业信息公众服务平台。即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形成集就业登记、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缴纳、社保关系转移等为一体的公众信息服务网络。将信息系统向有条件的社区和乡镇延伸,提供劳动保障的个人信息查询。利用现代信息及网络技术,加大网络就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从而减少摩擦性失业。

加强就业服务载体建设。加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就业训练中心等就业服务机构的建设,为因经济结构调整而失业的公民提供职业培训,减少结构性失业。

推进户籍改革,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

2.在中国如何度量失业?中国可否采用财政政策治理失业?如果可以,则应该如何治理,在治理中将面临哪些挑战?(中山大学2009研)

答:(1)中国如何度量失业

失业是有劳动能力的人想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根据这一定义,失业者要符合三个条件: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愿望、没有工作。

要度量失业,首先要度量一个经济体总人口中适合劳动的人口。世界各国一般根据年龄来界定,通常是把14周岁~65周岁界定为劳动年龄人口。在我国,男性16周岁~60周岁、女性16周岁~55周岁为劳动年龄人口。但并不是所有的劳动年龄人口都是劳动力人口,不包括在其中的主要有在校学生、家务劳动力者、因病、伤残和服刑等不能工作的人员以及不愿工作的人员等。从劳动年龄人口中减去不在劳动力人口就是劳动力人口。就业者和失业者总和就是劳动力,失业者占劳动力的百分比称为失业率。

因此,可以总结如下:

劳动力人口=劳动年龄人口-不在劳动力人口

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口/劳动年龄人口

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

不同的国家,测量失业率的方法和口径有所差异。其中,我国一直使用城镇登记失业率这一指标来测量。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在报告期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期末城镇从业人员总数与期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在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不包括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外方人员。我国政府决定,从2011年(十二五期间)开始,我国不再使用“城镇登记失业率”这一指标,而采用“调查失业率”这一指标。

(2)中国可否采用财政政策治理失业

就失业的类型来看,主要有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需求不足型失业、结构性失业、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等。宏观经济主要调整的是周期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总需求,从而调整周期性失业,供给政策调整结构性失业。所以,财政政策可以治理一部分失业,但是不能解决所有的失业问题,需要更多的手段和措施一同治理。

(3)我国如何治理失业以及治理失业面临的挑战

我国的劳动市场供求结构比较特殊。在高级复杂劳动市场上,高级人才比较稀缺;在中级劳动市场上,存在着结构性失业;在低级劳动市场上,存在着总体上供给过多,但在有些局部地区却严重缺乏。

根据凯恩斯的分析,就业水平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而国民收入水平又取决于总需求。通过财政政策,可以调整社会总需求水平,从而调整周期性失业,比如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用举债的方式扩大政府开支。主张政府承担公共事业投资,承担社会福利责任。政府还应对私人进行订货和贷款,通过国家直接进行投资或消费来弥补私人消费和投资的不足,以便提高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

政府还应对各个产业和地区进行宏观调控,使各个产业和地区平稳发展,避免产生大波动从而减小更大范围的结构性失业的可能性。如果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幅度和速度较快,就可能比较经常和较大幅度地引发自然失业。政府也可以通过增加劳动力的流动性来缓解结构性失业。

总之,对于处于转轨过程中的我国经济来说,劳动力市场乃至整个经济体制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特别是近年来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加快,劳动力市场改革力度加大,都会导致自然失业率的提高。总体而言,中国经济具有较高的并且继续升高的自然失业率,表明单纯依靠宏观反周期政策不能完全消除或缓解失业现象,扩大就业和治理失业,要求综合以下一系列政策手段:

改变劳动力供给状况减少失业。失业的存在首先表现为劳动力供给总量大于需求总量,另外就是劳动力的结构与需求不对称。其治理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控制和减少劳动力的供给,延长每个劳动者接受教育年限、控制人口的增长;为失业者或易受失业威胁的劳动者提供帮助,比如可通过大力培育劳动力市场,为劳动力要素供求双方提供信息,通过政策和舆论手段,使全社会关心失业职工;广泛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相适应。

提高经济活动水平,扩大就业岗位。寻找多元化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活动水平,既是治理失业的战略选择,也是使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是:a.通过直接增加政府投资刺激经济增长。一方面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搞建设项目,另一方面通过银行贷款投资建设项目。但后者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应严格控制其规模和比例。b.通过民间投资,刺激经济的增长。民间投资是指资金所有者用自有资金上项目、买股票债券等。国家应鼓励提倡民间投资,尤其是鼓励支持失业人员自筹资金兴办实业,创办个体私营合伙企业,广开就业渠道。c.通过大量吸引外资刺激经济增长。为了使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使其优化配置,应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

建立适度的失业保障体制。根据自然失业率理论,就业水平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水平所决定的。从现代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进程中不难发现,充分的社会保障起到了社会“减震器”的作用,缓解了社会矛盾,保证了市场的正常运行。建立多层次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是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与稳定的重要任务,也是规避风险、减少社会震荡、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