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等教育学考研题库(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一、选择题

1.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结构属于地方分权制的国家是(  )。

A.法国

B.俄罗斯

C.美国

D.英国

【答案】C

【解析】高等教育管理的中央集权制的类型,以前苏联及东欧各国、西方的法国及东亚朝鲜最为代表。高等教育管理的地方分权制,是以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为代表。

2.政府对高校的管理和领导应通过立法、经费调配等手段进行间接控制,其主要目的是(   )。

A.增强高等教育的办学自主权  

B.建立新的高等教育投资体制

C.形成新的教育教学体制  

D.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和工作效率

【答案】D

【解析】政府强调和大学管理的分离,要求大学进行自我管理,政府只是通过立法、经费调配等方式,对大学进行间接的管理和控制。同时,也让大学的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相互脱离,进一步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和工作效率。

3.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  )。

A.中央集权制  

B.权力分散型  

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 

D.以上都不是

【答案】B

【解析】美国高等教育实行的是典型的权力分散管理体制,联邦政府对高等学校没有直接的管理权,只是作为一个一般的指导和咨询机构。各州政府下辖的高等教育管理委员会或高等教育协调委员会是各州公立高等教育的权力决策机构。因此,该题选B。

4.1989年以法律的形式确定的我国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是(   )。

A.校长负责制

B.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校长负责制并存

C.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D.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答案】D

【解析】1989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基本确立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教法》对此作了明确规定。因此,答案为D。

5.我国目前形成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是(  )。

A.集权模式  

B.集权与分权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C.分权模式  

D.并重模式

【答案】B

【解析】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是“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也就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模式。因此,答案为B。

6.(  )最早产生于美国,后成为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高校管理制度的一大特色。

A.教授治校 

B.委员会制 

C.大学董事会制度 

D.校长负责制

【答案】C

【解析】大学董事会制度最早产生于美国(1663年),后成为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高校管理制度的一大特色。目前国外高校几乎都有自己的董事会,是大学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资产管理、资金筹集、校长任免等权力。因此,答案为C。

7.我国高等学校在1950~1955年期间实行的是(  )。

A.校长负责制 

B.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C.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D.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答案】A

【解析】我国高等学校在1950~1955年实行校长负责制,强调由校长负责高校内部全部工作,并对党和国家负责。因此,答案为A。

8.(  )是欧美各国普遍采用的大学管理模式。

A.教授治校 

B.委员会制 

C.大学董事会制度 

D.校长负责制

【答案】B

【解析】由于现代大学使命重大,影响大学事务的内外因素越来越复杂,单靠个人或少数人的知识、能力和精力难以应付,实行委员会制能够保证科学决策并使之落实。在欧美,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大学管理模式。因此,答案为B。

9.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学校,由上级首长对下级下达命令的组织形式为(   )。

A.职能制组织结构 

B.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C.矩阵式组织结构 

D.直线制组织结构

【答案】D

【解析】直线制组织结构是一种由上级首长对下级下达命令的组织形式,组织结构中各个阶层的指挥和管理职能都由校长自己执行,只有个别的职能人员协助校长工作,不设职能机构,这种组织结构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学校。因此,答案选D。

10.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在结构上基本分为(  )个层次。

A.2 

B.3 

C.4 

D.5

【答案】B

【解析】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在结构上基本分为三个层次:校、学院和系。因此,答案选B。

11.以一种以学术权力为主,高校内部权力重心明显倾向于基层教学和研究单位,并深刻体现了学术权威影响的高校管理模式是(  )。

A.美国模式 

B.英国模式 

C.欧洲大陆模式 

D.并重模式

【答案】C

【解析】根据各国高校在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间存在的差异,其内部权力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欧洲大陆模式、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其中欧洲大陆模式是以一种以学术权力为主,高校内部权力重心明显倾向于基层教学和研究单位,并深刻体现了学术权威影响的高校管理模式。美国模式是一种行政权力相对强大,强调规范,实行相对严格的等级制度,下级对商机负责的高校管理模式。英国模式是一种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对平衡,两者相互制约的高校管理模式。因此,答案选C。

12.以下不属于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是(  )。

A.一定的招生权

B.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权力

C.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评聘权

D.教学、科研和行政职能部门等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事配备权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做出了较明确的规定,它们包括:一定的招生权;学科、专业的自主设置和调整权;教学计划制定、教材选编和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自主权;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权力;内部教学、科研和行政职能部门等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事配备权;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评聘权、津贴调整和丁资分配权等。D项“教学、科研和行政职能部门等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事配备权”描述不准确。因此,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  )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的职责、权限的划分等。

【答案】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2.高等教育的(  )主要体现了一个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间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

【答案】宏观管理体制

3.在法国,高等教育基本属于国有,法国政府的(  )是最高的权力决策机构。

【答案】国民教育部

4.法国高等教育的地方管理机构是(  ),但大学区总长由(  )任命,并代表教育部长履行职责。

【答案】大学区;总统

5.(  )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一般指高等教育的决策权力主要在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来独立行使高等教育决策、立法、财政拨款等职能的管理体制。

【答案】权力分散型

6.美国高等教育实行的是典型的(  ),它是形成美国高等教育(  )的基础。

【答案】权力分散管理体制;多样化

7.(  )对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做出了较明确的规定。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8.高校学校管理包括(  )和(  )。

【答案】学术管理;行政管理

9.高等学校管理模式中的欧洲大陆模式即一种以(  )为主,高校内部权力重心明显倾向于基层教学和研究单位,并深刻体现了学术权威影响的高校管理模式。

【答案】学术权力

10.(  )即一种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对平衡,两者相互制约的高校管理模式。

【答案】英国模式

11.1984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基本确立了(   )的领导体制。

【答案】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2.校长在代表国家依法行使高校自主办学权力的同时,还必须接受教职员工的(   )。

【答案】民主监督

13.我国高校的(  )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力、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

【答案】教职工代表大会

14.目前我国高校领导体制改革的一大趋势是建立由高校党委、(  )和(  )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的机制。

【答案】行政系统;学术系统

15.(  )是全校行政工作的统筹部门,它以(  )为核心。

【答案】校级行政管理机构;校长

16.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是“(  )”。

【答案】分级管理,省级统筹

三、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体制

答:高等教育体制是根据国体形式和社会发展需求确定的一种以高等教育的管理领导制度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和领导机构制定的,相对稳定的高等教育体系结构模式。它包括三个子系统:由高等学校这个实施机构与相应规范相结合而形成的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处理好各级各类高等学校之间的关系;由高等教育行政机构与相应规范相结合而形成的高等教育行政体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处理好中央办高等教育与地方办高等教育、政府与高等学校、高等学校与高等学校之间的关系;由高等学校内部的管理机构与相应规范相结合而形成的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涉及的是高等学校内部领导体制、执行体制、咨询体制和监督反馈体制的问题。

2.高校办学自主权

答:高校办学自主权是指高等学校按照自身的任务和特点,为保障办学活动正常、有效和合乎规律地开展,充分发挥其功能所必须具有的自主决策权、自主执行权、自主监督权等。高校办学自主权具有以下特点:相对性。这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相对于政府的必要控制而言。政府是对全社会各方面的活动进行协调与控制的机构,作为社会生活有机组成部分的高等教育,不可能完全摆脱政府的控制而追求绝对自主权。其次,是相对“多元控制”而言。虽然高等教育有其内在客观规律,有其独立性的一面,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高等教育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社会参与影响高等教育办学的因素也越来越多,从而形成对大学的“多元控制”。发展性。这是指由于历史时期的不同,国情、省情、市情不同,国民文化传统、习俗等不同,使得自主权这一概念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同时期高校自主权有着不同的特定内涵,在机构设置和层次上的表现也不尽完全相同。多层次。这是指高校自主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高校与政府的关系, 高校与市场主体的关系,高校与校内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关系,高校与民办公助独立设置二级学院之间的关系等,这种多层次关系,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

3.办学体制

答:办学体制是关于教育事业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职责、权益划分的体系和制度,是一个国家设立学校,进行教育的具体办学的体系、制度。办学体制是教育体制的一部分,包括办学主体的确定、办学的具体要求,规定等。其重点是由谁来办学,即办学主体的问题。我国实行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办学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校类型、资金来源等问题,因此,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4.校长负责制

答:校长负责制是中国学校管理的一种领导体制。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领导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包括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掌管学校的人事工作,加强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队伍建设,合理安排教职工的工作等。校长对学校工作有决策权和指挥权。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是审议机构,协助校长进行决策;学校党委对学校行政工作实行保证监督,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对学校工作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校长负责制必须建立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党组织必须发挥监督保证作用。

5.教育集权制

答:教育集权制是指把教育领导权集中在中央政府的一种教育管理体制。一般设教育部或教育委员会,其职能是管理全国所有的教育机构,确立学校教育方针和原则,编制教育经费计划和管理教育经费,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考试的时间和内容,管理学校教职员人事,制定学校规则,监督检查和指导全面的教育工作。地方教育行政机构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规划。法国教育管理属此类型。有些国家为补充教育集权制的不足,在教育行政机构之外设立由各方面代表组成的各种咨询审议机构,回答行政当局的咨询,行使有关教育的各种诉讼、惩罚案件的预审或终审等职权。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

答: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是高等学校在管理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总称。建国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管理体制不断变迁和完善,呈现出以下趋势:

(1)健全和发挥大学董事会的作用

大学董事会制度最早产生于美国,后成为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高校管理制度的一大特色。目前国外高校几乎都有自己的董事会,是大学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资产管理、资金筹集、校长任免等权力。我国高校将健全和发挥董事会的监督、咨询、协调、指导作用。

(2)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我国大学实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特色的集体领导制,这已在《高等教育法》中得到肯定。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制定实施细则,明确职责权利。尽快组织制定“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准确界定“领导”和“负责”的涵义,明确办学的政治方向和学校重大问题由党委集体决策,对重大问题应有明确的界定,并在制度中落实保障。在此基础上,校长依法治校,保证校长治校权力和责任的统一。

均衡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重点要保障教授治学的权力。要从制度上明确学术委员会的职责和组成条件,设立教授为主体的各类委员会,充分发挥教授在治学中的作用。

(3)扩大高等学校自主权

健全法人制度,落实自主办学。政府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举办者,负有出资兴学的责任,并确保“三个增长”,以改善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政府对公立学校拥有归属意义上的财产所有权,但不直接参与办学,也不把大学当作行政机构来管理。因此,政府应领导和统筹高等教育事业,制定国家或地区的中长期高等教育发展计划;针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实践,适时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实现依法治教。

(4)建立中国现代大学制度

中国现代大学制度是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大学外部关系、内部组织结构及全体相关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体系。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应是:政府宏观调控,大学依法自主办学、民主管理,社会评估监督;行政管理者、举办者、办学者、学习者责、权、利分明。

2.简述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几个模式。

答: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主要体现了一个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间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现今世界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这种体制主要是指高等教育由国家举办,高等教育管理的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政府,中央政府通过一定的计划、法律、行政命令、拨款和监督等手段来直接调节高等教育活动的管理体制。政府和高校间表现出一种完全的上下级关系,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高校很大程度上处于依附地位。高校的经费几乎完全由国家划拨,因此高校必须面向政府承担责任。在利益关系上国家作为社会各个利益集团的代表,统筹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活动,履行全面的职责。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如法国、意大利和瑞典等大致可归为该模式,其中以法国尤为典型。

(2)权力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这种体制一般指高等教育的决策权力主要在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来独立行使高等教育决策、立法、财政拨款等职能的管理体制。在这一体制下,地方政府一般是作为地方公立高等教育的举办者,承担着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和协调的权力,但其管理的方式一般具有宏观指导、服务和监督的性质,高等学校作为法人实体在地方政府大的政策框架之下,依法独立办学。社会的广泛参与,是分权制的一个典型特征。社会中的各种利益集团,如政治组织、学生家长群体、实业界人士,以及教育界各种团体等可通过种种途径将自己的意志渗透到高等教育的决策活动中。一般来说,美国实行的是典型的权力分散管理体制。

(3)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这种体制主要是指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或政府与高等教育部门共同承担高等教育管理职能的管理体制。结合型管理体制体现了国家、地方和高校分享高等教育管理权力,各自在不同层次行使不同职能,并满足各方利益需要的宏观管理特征。由于在政治体制、文化背景特别是高等教育观念上的差异,属于该模式的不同国家的宏观管理具备不同的特征。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中央政府一般发挥宏观指导和协调职能,并与地方政府和高校共同行使一定的决策权力。

3.我国现行高等学校领导体制有何特点?

答:我国现行高等学校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种领导体制充分体现了下列特点:

(1)实行党委领导,体现民主集中制

实行党委领导,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办学特色,它是保证我国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本措施。高校党委的主要职能是:“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讨论决定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人的人选,讨论决定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基本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项,保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完成。”

(2)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全权负责行政事务

校长是高校的法人代表,校长有权对学校的发展规划、重大的改革措施、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机构的设置等重大问题,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方案,由党委集体讨论,校长统一组织实施。此外,校长在代表国家依法行使高校自主办学权力的同时,还必须接受教职员工的民主监督。

(3)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

高校党委作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方针的基层组织,它承担着监督学校各项活动,把握高校政治方向的重要职能,它有权对学校的各项政策实施监控;而行政系统则确定学校的发展规划、资源分配方案以及校长的人选等,校长作为行政首脑有权全面裁决高校内部各项事务,或者通过实行一长制树立校长的行政管理权威。

4.简述我国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系统的层级结构。

答:高校的行政管理系统,主要是指由高校内相互联系的不同权力和职责主体所共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我国高校大多是校—系两级结构,部分规模较大的学校是校—学院—系三级结构。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如下:

(1)我国高校校级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校级行政管理机构是全校行政工作的统筹部门,它以校长为核心,由校长根据高校决策机构确定的政策和方向,制定具体的落实计划,确定有关部门的负责人选,组织内部有关职能部门和人员,最大程度实现预期目标。

(2)我国高校学院级行政管理机构和职能

学院置于大学之下,它是大学的管理中心,院长一般由校长委任并对校长负责。基本职能是协助校长管理校务;协调所属各系所的关系;制定学院发展规划和开展学科建设,组织跨学科的联合攻关;统筹全院人、财、物等资源的调配等。

(3)系级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系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基层学术单位,它设立于学院之下或直属校部管理,由系主任负责,它一般由上级部门如学院院长或校长任命。系级行政管理机构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具体负责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落实上级意图,并接受监督和考核。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方向。

答: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是高等学校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工作的目标,依靠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效的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现阶段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亟待改进和完善,具体分析如下:

(1)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机构膨胀,人员臃肿。我国的高校行政机构和人员的设置,基本是按照政府机关的机构和人员的编制建立起来的。因此,与政府机关存在的问题有着相似之处。两者都经历了设立—膨胀—精简—再膨胀的非良性的循环。机构在行政分工中越设越多,功能越分越细,编制内人员和辅助人员也就随之增加。

部门间缺乏密切配合。高校机关内部由于功能的条块分割以及越来越细的划分,使得各机关在具体行政的过程中,虽然做到了各司其职,但各自又只是完成了其中一小部分,由此造成了行政管理工作中部门间办事效率低下,外来人员或高校内的教师、学生往往得跑遍各个部门才能完成一项工作。

缺乏开拓进取精神。由于在高校的行政管理中,制度是明确的,流程是清晰的,由此形成了工作人员的思想惰性就是办事墨守成规,人浮于事,不钻研业务,由此造成了行政管理观念日渐陈旧,有些已渐渐不适应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行政权利挤占学术权利。这是高校独有的,也是愈来愈突出的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高等教育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权力的泛化导致学术权力缩减,进而形成了学术权利日渐服务于行政权力的局面。具体表现在一线教师的业务诉求无法得到满足,或者是学术专家的合理意见无法有效地被采纳,“官本位”而不是教学、科研本位的观念普遍存在。

(2)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方向

要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适当实行权力中心的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

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同时,要转变校机关职能,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

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及考核等人事制度的改革,努力建立富有竞争和活力特征的高校人事制度。

实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转变后勤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实行后勤服务部门的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使之成为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

2.试述高等学校的管理模式。

答:高等学校管理包括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根据各国高校在两者间存在重心上的差异,其内部权力结构可大致归为以下几种类型:

(1)欧洲大陆模式

欧洲大陆模式是一种以学术权力为主,高校内部权力重心明显倾向于基层教学和研究单位,并深刻体现了学术权威影响的高校管理模式。

由于欧洲大陆国家如法国、意大利等大多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制,德国则倾向于州政府管理,高校在校级层次上校长的权力很有限,其工作多为事务性,他可以就高校有关的重大问题提出建议,由校务委员会一类的机构讨论决定。在基层,讲座教授的权力很大,操纵着基  层包括经费使用、人员安排等大权,中央政府或州政府一般与基层间直接发生联系。在学部和学校层次上,主要由教授组成的学部委员会、大学评议会(德国)、学部理事会、大学理事会(法国)来行使决策和协调的权力。因此在该模式中,教授和教授群体处于学校的权力中心,而行政部门几乎没有什么权威。

(2)美国模式

美国模式是一种行政权力相对强大,强调规范,实行相对严格的等级制度,下级对上级负责的高校管理模式。

在美国大多高校特别是研究性大学中,董事会和院校的行政官员的权力地位比较显赫,董事会多由政府官员、企业首脑、社会名流等组成,它负责制订政策,审批设备购置、财政预算,选拔和委任校长等。校长受董事会委托,全权负责学校内部具体的管理事务,包括确   定学校发展目标和重点、建立或调整组织机构、筹集和分配经费、处理董事会与外界各种组织的关系等等。校长一般有一套包括多名副校长在内的助手班子协助管理,学校下属的分校、学院负责人由校长委任,他们必须向校长负责。系作为基本的教学和科研单元,由系主任主持。但系行政机构处于学校组织矩阵结构中的交叉点,系主任既要面向校长、院长负责,又要在决策上与系所有教学人员协商。

(3)英国模式

英国模式是一种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对平衡,两者相互制约的高校管理模式。

在英国传统大学中,校务委员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构,但在具体的管理上,主要由校外人士组成的理事会是实质性的行政权力部门,由教授组成的评议会全权负责大学的学术管理。由于校长是荣誉性职位,所以在英国副校长才是大学的首席行政和学术领袖。副校长人选是理事会和评议会协商的结果,同时又是它们中间的主要联系人。在学部和系的层次上,由各方面包括教学和非教学人员组成的学部委员会和系委员会是各自的决策机构,决策过程相对比较民主。

3.试述我国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答: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曾几经变革,经历很多发展阶段。1995年7月,国务院转发了国家教委《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在未来若干年内,我国高等教育领导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中央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为主”的体制,即“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的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基本方向具体如下:

(1)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当地高校的统筹权

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当地高校的统筹权。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下放的关键是首先要转变政府的职能,实现中央政府由过去的统一集中管理,向以规划、立法、财政资助、评估、监督和信息服务等为手段的宏观调控过渡,中央政府除负责管理少数代表国家水平的高校和极少数特殊行业高校以外,其他具体方面如高校的招生计划、财政拨款、地方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和专业结构调整、专科院校与民办高校的设置权应逐步下放由地方负责管理,从而形成一个两级管理、分级负责、以省级统筹为主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2)建立一个广泛的社会参与的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

社会的广泛参与是许多市场经济国家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的一个主要特征。要正确引导和充分发挥社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就必须从体制改革着手,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参与办学管理运行机制。为此,应实现政府高等教育决策活动的民主化,由中央政府组织建立一些由各界人士共同组成的高等教育决策咨询和审议机构。同时,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作为介于政府、社会和高校间,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中介性机构,中介组织不仅具有协调政府、高校和社会间关系的功能,而且在吸引社会人士参与高等教育管理,提高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加强社会对高等教育的监控等方面,扮演着极好的角色。

(3)更新大学由国家办的观念,形成新的办学体制

办学体制即是关于办学者的法律地位、办学者在办学过程中所拥有的权力、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管理制度体系。为促进社会各种资源向高等教育流动,加快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就必须破除大学由国家办的观念,积极支持和正确引导社会团体、民间机构和私人,通过采取如纯粹民办、国有民办、民办公助和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的办学活动,实行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化。

(4)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的活力,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就是指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它在不受其他组织或个人非法干扰和阻碍的前提下,依法行使教育决策、教育活动组织的权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简称《高教法》)对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做出了较明确的规定,它们包括:一定的招生权;学科、专业的自主设置和调整权;教学计划制定、教材选编和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自主权;“高校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的权力;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权力;内部教学、科研和行政职能部门等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事配备权;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评聘权、津贴调整和丁资分配权;“高等学校对举办者提供的财产、国家财政性资助、受捐助财产依法自主管理和使用”的权力等。《高教法》的颁布,使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自建国以来第一次得到了法律的保障。当然,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所代表的权力限度和范围必须受到一定的约束,这种约束力来自国家的法律、政策、管理制度,以及社会利益集团力量的控制等。我国高校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国家的法律为依据,并服从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