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一、选择题
1.以社区学院、电视大学、开放大学等多元化的高教形式为显著特点的国家是( )。
A.法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答案】C
【解析】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比较灵活多样,不仅有正规的公立大学,还有大量的私立大学,同时还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高等教育形式,包括社区学院,具有继续教育和成人高教性质的电视大学、开放大学、网络大学等形式。目前,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形式最具多元化的国家。
2.现代学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德国柏林大学创设的( )。
A.文学博士学位
B.医学博士学位
C.理学博士学位
D.哲学博士学位
【答案】D
【解析】德国哲学博士学位的设立,丰富了学位的内涵,体现了学位的学术价值和水准,其严格的学位授予程序又推动了学位授予过程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标志着现代学位制度的建立。因此,答案为D。
3.我国学位授予的权利机构是( )。
A.国家教育部
B.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C.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
D.各省市自治区的学位办公室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办法》规定:学位授予权利机构为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因此,答案为C。
4.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高等学校招生主要实行( )。
A.统一考试制度
B.单独考试制度
C.推荐入学制度
D.高中证书制度
【答案】A
【解析】在亚洲地区,实行统一的考试来录取新生的做法被普遍采用,在东南亚的泰国和菲律宾等国家也都实行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制度。因此,答案选A。
5.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 )。
A.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分配制度
B.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相结合的制度
C.统一分配制度
D.自主择业制度
【答案】D
【解析】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除极少数由国家分配外,其他所有高校毕业生都是自主择业。因此,答案为D。
6.在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置包括( )级。
A.三
B.四
C.五
D.六
【答案】B
【解析】在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置包括讲师、助教、副教授、教授四个等级。因此,正确答案为B。
7.最早的研究生教育出现在19世纪的( )。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答案】A
【解析】19世纪,在德国新型大学中,由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备受重视,哲学博士应运而生,研究生教育也由此产生。因此,答案为A。
8.高等教育主要由地方举办,且不同程度上受中央政府的影响,这种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是( )。
A.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
B.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C.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D.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答案】C
【解析】美国学者伯顿根据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不同特点,从举办者角度将其概括为四种基本类型,其中“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是指高等教育主要由地方举办,且不同程度上受中央政府的影响。因此,答案为C。
9.我国教师聘任的主要形式有招聘、续聘、解聘及( )。
A.缓聘
B.辞聘
C.拒聘
D.受聘
【答案】A
【解析】我国自1986年开始逐步推行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教师聘任的主要形式有招聘、续聘、解聘及缓聘。辞聘、拒聘、受聘都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的。因此,答案为A。
10.我国高校教师的聘用期限一般为( )年。
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我国高校教师的聘用期限一般为2年,聘任期内工资应与职务挂钩,并享受相应职务的其他待遇。因此,答案为B。
11.法国的( )的培养对象是各种技术人才,其生源既可以是高中应届毕业生,也可以是在职工人。
A.短期大学
B.初级学院
C.社区学院
D.短期技术大学
【答案】D
【解析】法国的短期技术大学的培养对象是各种技术人才,其生源既可以是高中应届毕业生,也可以是在职工人。短期大学是对日本的一种大学的称呼,初级学院和社区学院都是对美国一种大学的称呼。因此,答案为D。
12.( )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为“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意大利
【答案】C
【解析】根据美国学者伯顿对各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分类,美国和日本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为“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分”;德国属于“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法国属于“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意大利则属于“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因此,答案为C。
13.普通高等学校的夜大学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答案】B
【解析】普通高等学校的夜大学,招生对象主要是社会企事业部门的职工,以专科教育为主,部分为本科,夜大学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因此,答案为B。
14.15世纪末,硕士一般授予( )学生。
A.文科
B.神科
C.法科
D.医科
【答案】A
【解析】学位产生之初并没有高下之分,直到15世纪末,博士和硕士头衔所代表的资格就出现较大差异,硕士一般授予低级科,也就是文科学生,博士科则授予高级科,即神、法、医科的学生。因此,答案为A。
15.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形成于( )。
A.建国初期
B.民国时期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答案】B
【解析】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形成于民国时期,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学位授予法》,教育部颁布了《学位分级细则》,规定学位分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因此,答案为B。
16.下列哪项不属于博士学位的学术标准?( )
A.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B.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C.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D.具备相应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
【答案】D
【解析】博士学位的学术标准有: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而具备相应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则属于高校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 )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答案】学制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是确定各级各类学校分段以及学生入学年龄、修业年限的( ),它体现了统一性的原则。
【答案】基本依据
3.大多数国家的高等学校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 )、大学和专门学院、( )。
【答案】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研究生院
4.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 ),明确高等教育是作为教育基础上的更高层次教育。
【答案】《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5.( )是我国高等学校系统的基本层次,主要包括部分综合性大学和大量的分别以工、农、林、医、师范、财经、体育、艺术等科目为主的大学或学院。
【答案】大学和专门学院
6.( )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学术水平高低的一种标准。
【答案】学位
7.现代学位制度主要起源于( )。
【答案】中世纪大学
8.我国目前的学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1980年( )的颁布。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9.实行统一的考试制度,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不同的高等学校学生入学水准的相对统一性,实行( )。
【答案】择优录取
10.统一考试的组织者既可以是( ),也可以是社会中的民间组织。
【答案】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
11.( )是对部分品学兼优或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实行免试录取的招生制度。
【答案】保送生制度
12.自1986年我国开始逐步推行高等学校( ),一定程度打破了高校教师铁饭碗的局面,有利于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
【答案】教师聘任制
13.( )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先决条件,成立高校教师权益的仲裁机构已势在必行。
【答案】教师的合法权益
14.所有高校都由政府来举办,并统一接受政府的某一主管部门的垂直领导,这种办学模式为( )。
【答案】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
15.( )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最高层次,( )已成为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答案】研究生院;研究生教育
16.在当今世界各国,成人高等教育作为与普通高等教育并行的教育形式也在逐步( )和( )。
【答案】体系化;机构化
17.广播电视大学主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远距离教育,招生对象为社会上具有高中毕业程度的人员以及( )。
【答案】应届高中毕业生
18.现代学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德国( )学位的设立。
【答案】哲学博士
19.美国比较正式的学位层次通常有:( )、学士学位、( )以及博士学位。
【答案】副学士或协士学位;硕士学位
20.实行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模式的典型代表国家是( )和( )。
【答案】日本;美国
三、名词解释
1.学制
答: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亦称“学校系统”。它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学校教育制度内容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各种专业学校、大学和业余学校等。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学校教育制度。按教育程度来划分,有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机构;按教育类型划分,有普通教育、专业教育等教育机构;按受教育的时间来划分,有全日制、半日制、业余教育等机构;按主要教育手段和场所划分,有面授、函授、巡回、广播、电视等教育机构;按教育对象的年龄划分,有学龄期教育、成人教育机构;按主办单位划分,有国家办、地方办、企事业办和私人办的教育机构,组成了一个纵横交叉的学校教育网。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它的建立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①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②社会制度的制约;③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④吸取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2.教师聘任制度
答:教师聘任制度是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工作岗位,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制度。其特点是任职条件因需要而定,聘任双方均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双向选择,地位平等,任职期限固定,任务与酬金明确,聘任期满后根据本人表现、工作能力、单位工作岗位需要,决定去留。其基本内容包括:①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设置相应的教师职务岗位,并规定其明确的职责;②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确定各级教师职务的合理结构比例;③由学校校长在具有相应教师任职资格的教师中择优聘任;④学校和教师双方遵循地位平等的原则,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⑤教师职务有一定的任期,教师在任职期间,领取相应的职务工资。
3.教育经费管理体制
答:教育经费管理体制是指教育经费来源、分配、使用和管理的系统和制度。教育管理体制的组成部分。目前国际上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分三种类型或三种模式:①分权制管理体制,如美国、印度和南斯拉夫等。以美国为例,教育经费管理以地方州政府为主,实行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三级管理体制。②分权制与集权制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如日本、英国等。以日本为例,教育经费由中央文部省和地方政府共同管理。中央文部省负责各国立学校教育经费,对地方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教育经费实施补助。地方设立都道府县和市町村两级教育委员会,负责本级教育经费分配管理。③集权制管理体制,如法国、苏联、智利等。以法国为例,国家国民教育部负责80%以上的教育经费和管理。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学制?学制建立的依据有哪些?
答:(1)学制的概念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高等学校的学制即指各类各层次高等学校的系统。
(2)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
①学制的建立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近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方式开始出现,它不仅要求拥有大量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工人,而且还急需一批拥有各种专门科学知识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就客观上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至此,在一些欧洲国家如德国、法国等,一个贯穿初、中、高等教育的完整体系率先形成,随后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在几乎所有现代国家都建立了现代学制系统。
②学制的建立要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学制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制度,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应该向什么人敞开大门,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内容特别是思想教育内容上如何衔接,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方向是否保持一致等,所以它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志。
③学制的建立要适应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是确定各级各类学校分段以及学生入学年龄、修业年限的基本依据,它体现了统一性的原则。在目前世界各国,尽管学制基本稳定,但围绕着关于学制中如何更合理地划分阶段,各阶段的修业年限如何确定等问题,还在不断进行探索和尝试。
2.简析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系统的宏观总特征和微观特征。
答:(1)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系统的宏观特征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系统的宏观总体特征是:以多重公立系统为主,即大多高校由各省(市、区)举办和管理,部分由教育部负责;与此同时私立系统尚处于逐步形成之中。高等教育部门体现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
(2)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系统的微观特征
①层次结构轮廓清晰,各层次间基本能够保持衔接,相互连贯,但培养规格上还有些模糊,特别是专科教育的定位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②由于高等教育在我国目前依然是稀缺资源,进入各层次高等学校都有比较严格的入学条件限制,实行严格、规范而统一的或比较统一的考试制度,是我国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做法。
③在学习方式和修业年限上,近些年来我国各高校尝试作了一些改革,试图增加灵活性,但总体上说,比较刻板、划一的现状无多大改变。
3.简述我国学位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方向。
答:自从1980年我国建立学位制度以来,它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培养了大批人才。但是,我国学位制度在近20年的实施过程中,也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亟需加以完善。
(1)我国学位制度存在的问题
①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需求间不相协调,硕士、博士学位的授权学科、专业存在口径偏窄,基础学科和传统学科的比例过大,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应用学科所占比重过小等问题。
②研究生学位以学术性学位为主,有重学轻术之嫌,社会所迫切需要的应用性专业学位还明显不足。
③学位管理中评估制度不够健全,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远未能得以发挥。研究生学位的授权学科、专业点和博士生导师的评审权过于集中,应适当下放到地方和部分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以顺应我国高等教育权力下放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
(2)我国学位制度改革的方向
教育部就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提出了“立足国内、适度发展、优化结构、相对集中、推进改革、提高质量”的24字方针,指出了我国学位制度今后改革的基本方向。
4.简述世界各国几种常见的招生制度。
答:招生制度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着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等学校在人才选拔中所拥有的权限、人才选拔的标准,形式和范围等。各国常见的招生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统一的入学考试形式
统一的入学考试形式是由国家或者地方政府,或者是社会中的考试机构,对整个国家或局部区域的考生,进行统一的考试,并把考试成绩作为高校录取学生的基本参照依据的考试方式。实行统一的考试制度,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不同的高等学校学生入学水准的相对统一性,实行择优录取。它的前提条件是现有教育资源不足以满足全部申请入学者的需要,而通过统一考试则起到一个有效而合理的筛选作用。统一考试的组织者既可以是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可以是社会中的民间组织。在亚洲地区,实行统一的考试来录取新生的作法被普遍采用。我国的台湾地区,目前仍实行大学联考制度。在东南亚的泰国和菲律宾等国家也都实行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制度。
(2)由高校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形式
这种招生制度由高校自主决定考试方式、自己命题、自主录取新生。一些实行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国家,为保证部分顶尖大学的学术水平,以体现大众化高等教育中的精英教育特征,允许一些高校依旧采取竞争性的严格选拔的单独考试制度。
(3)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的形式
这种招生制度是在相对统一的考试基础之上,高校或高校内部具体教学单位再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要求,举办一次笔试或面试,并将两者结合起来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方式。 实行统一考试与大学的单独考试相结合,其根本目的在于更准确地把握考生的详细情况,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弊病。实行该形式招生制度的国家主要是日本的国立、公立大学。同时,在许多国家高校的招生制度中也采取了推荐入学的方式,为具有卓越才华和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提供特殊的机会。
5.简析招生并轨改革,实行招生并轨改革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1)招生并轨改革简析
招生并轨改革属于招生制度改革的范畴。我国的招生制度包括招生计划、招生政策、选拔形式、入学考试、录取办法等方面内容,招生并轨改革属于招生计划形式和录取办法的改革。这项改革在招生计划形式的执行方面主要体现在:将按国家任务招生计划和调节性招生计划(含委托培养和自费生)形式分别划定两条录取分数线(双轨)来选拔新生的办法,改为按总的招生计划划定一条分数线(单轨)进行录取,在同一地区实行同一录取标准。将执行招生计划的“双轨”变为“单轨”即为招生“并轨”,这是招生中的一项改革。
(2)实行招生并轨改革要注意的问题
①收费制度的改革。要建立科学的收费制度,招生并轨这项改革是高教改革中的头一项,成功与否关系到高考的整体改革,也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高教其他方面相应的改革能否跟上。这些改革主要有:合理的收费标准。在双轨制条件下,国家任务招生计划与调节性招生计划之间的收费标准悬殊很大,随着招生录取中两种计划形式的并轨,收费本身也有一个并轨的问题。由于收费标准是影响考生填报志愿的一个因素,因此需要在招生时向考生明确收费办法和收费标准。收费制度的建立是高校转换机制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收费标准的制定既要考虑到实际培养费用,又要考虑到学生家庭的承受能力。各地、各校、各专业的收费标准可以不同。对学校而言,收费标准的确定还要考虑到并轨前收取学杂费的总量,按国家有关规定合理确定收费标准。
②奖学金和贷学金制度的改革。除原已设置的优秀奖学金外,高等学校要设立与就业挂钩的专项奖学金,以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艰苦地区和艰苦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否则,原来国家任务计划所要保证的用人岗位就补充不到毕业生。设立专项奖学金的比例和专业范围由国家根据需要确定。
③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除上述建立与就业挂钩的专项奖学金以外,还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通过提供就业信息、开展就业咨询等措施,引导毕业生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同时,要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引导毕业生到国家需要的单位去工作,发挥毕业生专业所长,人尽其才。
④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的改革。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适应他们毕业后自主择业。通过推行符合我国国情的学分制、主辅修、双学位、德智体综合测评等学籍管理制度,用更灵活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毕业后适应社会的需求。
6.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系统原则
在考虑一个岗位的设置是否合理时,应把这个岗位放在整个教师队伍的全局之中,从总体上分析它在系统中的作用。
(2)整体效应原则
每一岗位的设置,都要以教师队伍的整体工作目标为中心,并且所有岗位彼此间要保证能有效合作,以保证实现工作目标和任务。
(3)最低岗位数量原则
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岗位的数量应限制在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最低数。
(4)动态性原则
岗位的设置还要从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如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的调整,以及学校的长远发展的角度来予以综合考虑,以保证教师队伍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四、论述题
1.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现状如何?如何改革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
答:高校扩大招生后,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迅速增加。由于思想观念、体制和工作等原因,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社会用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具体来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快调整人才培养结构
高校要加快调整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提高教学质量,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实际需要。要进一步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而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过低的学校和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为了适应就业需要,要加强对高等专科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深化用人制度改革,逐步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劳动保障、教育和人事部门要积极研究探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具体办法。
(2)拓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
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就业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各级人民政府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小城镇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拓宽渠道,引导并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
(3)切实解决非公有制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的有关问题
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公安机关要积极放宽建立集体户口的审批条件,及时、便捷地办理落户手续。用人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所聘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缴纳社会保险费,保障其合法权益。从事个体经营和自由职业的高校毕业生要按当地政府的规定,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交纳社会保险费。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商和税收部门要简化审批手续,积极给予支持。上述人员的档案管理,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4)制订鼓励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
制订鼓励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具体包括:
①落实企业用人自主权的规定,鼓励用人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多招聘高校毕业生。
②取消对接收高校毕业生收取的城市增容费、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费、出系统费和其他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政策。
③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放开对吸收高校毕业生落户的限制。省会以上城市也要根据需要,积极放宽高校毕业生就业落户规定,简化有关手续。
(5)进一步整顿和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秩序
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应主要在高校内举办。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须经当地省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并接受其监督。要采取措施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相互贯通,实现网上信息资源共享,更好地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
(6)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
加强对高校毕业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教育,使高校毕业生树立交费上学、自主择业、勤奋创业、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根据社会需要就业,到基层建功立业的思想,主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干一番事业。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提高就业率为中心,加强就业指导,全面提高服务水平。新闻媒体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宣传报道,提高用人单位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宣传在基层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校毕业生的典型事迹,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特别是到基层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2.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中存在哪些突出问题?该如何解决?
答:(1)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①聘任制流于形式。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必须有明确的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和聘任期限,必须确立平等的聘任关系,实现聘任关系契约化,聘任过程社会化,形成竞争和择优机制。但由于与高校用人制度相应的配套措施严重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人才流动渠道不畅通,加之执行过程中的种种偏差,造成聘任制难以落到实处,聘任制的实质无法得以体现。
②评价体系不健全。当前,建立在现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基础之上的教师评价机制很不完善。评价理念混乱,要么过分注重管理目标,忽视教师个体的特殊性和主观能动性;要么片面理解以人为本,不能对教师业绩进行有效管理。评价内容简单,局限于对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业绩的定量考核,缺乏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定性分析;评价标准单一,过于强调教学、科研成果的数量,不重视甚至忽视质量。评价导向偏差,重科研业绩,轻教学成果。在目前的这种评价体系下,学术必然要为个人利益所驱动,而丧失其独立性、创新性和前瞻性。
③过多强调短期效益。现行聘任制下形成的某些效益观在人才引进、使用、培养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短视行为,缺乏战略性科学规划,政策不具有连续性,忽略了教师劳动的特点和职业的特性,不注意对教师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放松了教师队伍的能力建设,未能建立教师管理制度的长效机制。
④管理工作不够到位。在实施聘任制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未能深入细致地把握学科特点,在聘任条件、考核标准等方面采取一刀切的办法,严重违背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对教师队伍中有违职业道德和学术精神的现象不想管、不敢管、不会管,严重涣散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管理部门尚未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行政干预学术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2)改革与完善教师聘任制的措施与建议
①科学设岗,实现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地设置教师岗位是搞好教师聘任制的关键环节和首要问题,也是解决当前高校教师队伍中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问题的根本措施。各个高校应该根据其自身的办学目标和条件,切实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和长远要求出发,科学地规划教师岗位、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②健全教师职业准入制度,探索新型用人方式。在改革与完善教师聘任制的过程中,各高校必须把教师资格制度落到实处,同时,创造条件,建立、健全教师职业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
③建立科学全面的绩效考核机制。在考核方法上,应根据学科类别与学科层次、岗位类别与教师职级的具体情况,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重点考核与全面考核相结合,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并要注意考核的频率和节奏。在考核指标的设计上,既要考核专业能力,又要考核师德学风;既要考核科研,又要考核教学;既要考核学术工作,又要考核社会工作;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体现人文关怀。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上,关键是要处理好教师个体发展与学校建设目标之间的关系。
④加强聘后管理、培养和服务,建立学术信用制度。要克服重聘任、轻管理的做法,根据聘任合同的约定和绩效考核的结果,严格对教师的管理;要彻底打破终身制,真正建立起“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要改变重使用、轻培养的做法,不断提高师资水平。要克服重考核、轻服务的观念,关心教师,积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他们安心教学科研工作。
⑤形成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教师发展制度。优秀的教师应当具有突出的教学科研能力。在改革与完善教师聘任制的过程中,要始终重视教师队伍的能力建设问题。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对教师培训进行制度创新。
⑥争取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要依法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按照《教育法》的规定,在用人制度、人事任免制度、分配制度、评审制度等方面赋予高校更多自主决定的权利。
3.试述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答:教师聘任制度是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工作岗位,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制度。当前,我国教师聘任制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如下:
(1)在保证学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和流动的教师编制相结合,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不能把聘任制度简单地理解为评聘合一,也不能把评聘结合机械地理解为任职资格与职务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否则,一旦评聘了教师职务,就形成了实际上的职务终身制。
(2)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的资源配置。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激励机制,尤其是工资激励机制,各级政府及高校主管部门要切实提高高校教师待遇。
(3)适当下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权,建立科学的高校评聘工作的评价和监督制度。评聘工作必须坚持公开的原则,评审要岗位公开,申报人述职公开,申报材料公开,评审条件、办法、程序公开,评审结构公开。聘任工作要做到岗位公开,聘任条件、办法、程序公开,申报人考核成绩公开,聘任结果公开。切实做到公平竞争,保证评聘质量。
(4)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先决条件,成立高校教师权益的仲裁机构已势在必行。对评审中出现的不公正现象应提请高评委员会仲裁。通过加强对评审、聘任工作的监督、调控,通畅民主监督渠道,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师聘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