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社会环境
一、社会环境的含义和特点
(一)社会环境的含义
1.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的生存相关的社会因素,以及与人的生物遗传、心理状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系统。
2.社会环境分类
(1)人造物质环境:包括房屋、道路、活动空间和各种服务设施,它们对使用者构成了行动的外部环境。
(2)纯社会环境:可简称为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子系统。
(二)社会环境的特点
1.多样性:微观、中观、宏观环境;物质环境、软环境。
2.复杂性:复杂的子系统,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
3.层次性:直接、间接;影响巨大与微弱;差序格局。
4.稳定性:微观看,如家庭环境、社区的文化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相对稳定的;宏观看,制度、社会结构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5.变动性:社会环境的变化速度日益加剧。
二、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1.家庭
家庭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影响主要来自家庭背景和家庭中过去的事件对当今家庭成员行为的影响,横向影响主要是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不同的家庭教养模式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同的。
2.朋辈群体
朋辈群体是由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的人所组成的非正式群体。
(1)它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行为塑造、情绪表达、精神追求及支持系统均有直接影响;
(2)朋辈群体往往有一套自己的价值标准,当这些标准与社会主流的价值标准一致时,会有利于群体成员形成积极的行为,当这些标准与社会主流的价值标准不一致时,会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起消极影响;
(3)伴随着个体的成长,朋辈群体在不同的社会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种角色的多样化对群体成员来说具有多种意义。
3.学校
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专门为社会成员,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而设立的正规化的学习机构。学校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学校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长期的和系统的正规教育,传授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文化和复杂的科学技术知识;
(2)社会化。向儿童和青少年灌输特定社会的价值规范,教育他们学会遵守规章和制度,并按照行为规范的要求学习扮演各种社会角色。
4.工作单位
工作单位是个人在社会中从事一定职业时所归属的正式社会组织。工作单位对其成员的影响主要有:
(1)促使个人学习和实践专门的职业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
(2)指导个人建立各种社会关系,正确调适自我行为,以适应相应的工作需求与社会需求。
5.社区
社区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它强化了人类的群体意识和共同体意识,并拥有社区成员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社区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成员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如相似的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文化和风俗习惯等。
(2)社区成员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社会交往关系,在交往中彼此发生影响。
(3)社区本身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本身的社会规范,对社区成员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
(4)社区成员对社区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认同感也会影响社区成员的行为。
6.文化
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精神体系,是所有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文化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社会环境。文化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通过对人的个性心理及行为模式的影响(内化和软约束)表现出来的。
7.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书籍、互联网等)对人的行为和社会事件的影响越来越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为受众提供支持其固有立场、观点和行为的有关情况,从而增强受众的固有观念和行为。
(2)在争议不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大众传媒只要重复传播内容,就能直接改变受众的行为。
(3)大众传媒可以使受众改变其原有的立场。
(4)可以提供信息引导人们的行为。
(5)为受众提供行为规范,供他们选择。
三、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
1.人们要适应社会环境
任何人都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所以人们需要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环境的要求,学习社会环境所允许和要求的行为。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社会环境影响着人们行为的大致方向。各年龄段的人行为都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但受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儿童和青少年的行为受环境的影响较大,成年人受环境的影响较弱。
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
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能脱离生物遗传因素的制约,同样,良好的遗传特性也需要依托适当的社会环境才能发挥作用。
4.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由于人具有很强的能动性,所以人类可以改变自然环境,也可以改变社会环境。
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是平衡的,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要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