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宏观经济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总需求:建立IS-LM模型

一、名词解释

1.“凯恩斯革命”(西安交通大学2003研)

答:“凯恩斯革命”是指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一次革命。凯恩斯在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打破了此前100余年间在经济学界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古典均衡理论,创立了新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故学术界称之为“凯恩斯革命”。之所以称为革命,是因为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重大突破:

(1)否定了传统经济学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因而不存在经济危机的理论,明确承认经济危机的存在及严重破坏性。

(2)摒弃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机理,不相信市场机制的完善性和协调性,认为经济危机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而恢复均衡,坚决主张应采用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对严重的经济危机进行紧急抢救。

(3)否定了传统经济学在经济危机病因探索方面的“外因论”,转而寻找不稳定的内在结构,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主要原因,从考察生产、就业和收入的决定因素入手,创立了有效需求原理及三大心理定律。

(4)开创了现代宏观经济分析,研究总就业量、总生产量和国民收入及其变动的原因,以区别于单个商品、单个厂商、单个消费家庭之经济行为的微观经济分析。

(5)摒弃传统的健全财政原则,主张扩张性财政政策,主张扩大政府开支、赤字预算和举债支出。

总之,“凯恩斯革命”的实质在于:以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为时代背景,创建以需求管理的政府干预为中心思想的收入分析宏观经济学。它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对整个经济学的发展都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模型(东南大学2002研;北京师范大学2006研)

答:模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和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在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基础上概括出的一个经济分析模式,即“希克斯—汉森模型”,也称“希克斯—汉森综合”或“希克斯—汉森图形”。

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取决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

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即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的曲线。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时,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存在着同向变动关系的曲线。把曲线和曲线放在同一个图上,就可以得出说明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决定的模型。

3.货币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上海大学2009研)

答: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持有货币即流动偏好是由于存在着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

交易需求是指个人和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从而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大。

投机需求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投机动机所产生的货币需求量与利率成反比。

4.流动偏好理论(厦门大学2007、2010研)

答:流动偏好又称灵活偏好,也称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该理论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于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凯恩斯认为,流动偏好根源于以下三种货币需求动机:

(1)交易动机

交易动机是指个人和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从而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大。

(2)谨慎动机(预防性动机)

谨慎动机是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从全社会来看,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上也和收入成正比,是收入的函数。

(3)投机动机

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投机动机所产生的货币需求量与利率成反比。

5.乘数原理(西安交通大学2001、2003研)

答:凯恩斯在消费倾向的基础上,建立了乘数原理。乘数原理的经济含义可以归结为,投资变动给国民收入带来的影响,要比投资变动更大,这种变动往往是投资的变动的倍数。通过乘数原理,凯恩斯得到了国民收入()与投资量()之间的确切关系,将其经济理论导向经济政策,并指导经济实践。

所谓乘数,是指在一定的边际消费倾向条件下,投资的增加(或减少)可导致国民收入和就业量若干倍的增加(或减少)。收入增量与投资增量之比即为投资乘数。以公式表示为:

其中,表示乘数,表示收入增量,表示投资增量。同时,由于投资增加而引起的总收入增加中还包括由此而间接引起的消费增量()在内,即,这使投资乘数的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数学公式推导如下:

其中,为边际消费倾向。由上式可见,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越大,反之则投资乘数越小。

6.平衡预算乘数(华中科技大学2003、2005研)

答: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小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假设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各增加同一数量即时,

无论在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均为1。根据平衡预算乘数,可以把财政政策的作用归纳为三种情况: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减少税收将对国民收入有巨大促进作用;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增加税收,保持平衡,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较小;政府在减少支出的同时增加税收将会抑制国民收入的增长。

二、简答题

1.简述模型的内容和意义。(上海大学1998研;华中科技大学2002研)

答:(1)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2)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它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

(3)模型不仅可以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且还可以用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政策的相对有效性也称为政策的效果,是指政策手段(或工具)变化使(或)曲线变动,最终对收入变动的影响。它是西方经济学家对凯恩斯经济理论整个体系所做的标准阐释,而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奠定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因此,可以说,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2.什么是投资函数?政府的宏观政策如何影响投资?(华中科技大学2008研)

答:(1)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凯恩斯认为,在决定投资的诸因素中,实际利率是首要因素。可以发现,投资与利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投资函数可写成:

其中,表示自主投资,表示实际利率(大致等于名义利率减通货膨胀率),表示引致投资。

(2)如果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减少所得税、增加政府购买及转移支付)会导致利率升高,投资减少。相反,如果政府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会导致利率降低,投资增加。此外,如果政府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如扩大货币供给,会导致利率下降,从而投资上升。反之,如果政府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投资下降。

3.凯恩斯交叉图是考虑消费函数时的收入均衡分析工具,这种分析中的乘数如何在相应曲线上反映(画图显示)?(上海大学2009研)

答:如图10-1所示,投资支出从增加到,增加数量为。原来的均衡收入为,随着投资的增加,新的均衡收入为,增加数量为。因此,投资乘数为,显然投资乘数大于1,即投资的增加会引起收入若干倍的增加。

说明: 10-1

图10-1  乘数效应

4.为什么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位于曲线右上方时,反映产品市场上供过于求的情况?画图说明。(辽宁大学2005研)

答:曲线上的点都是能够实现产品市场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组合点。曲线右上方的任意一点都表示存在超额产品供给,曲线左下方的任意一点都表示存在超额产品需求。下面结合图10-2分析为什么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位于曲线右上方时,反映产品市场上供过于求的情况。

说明: 10-2

图10-2曲线右上方的点的经济含义

如图10-2所示,点位于曲线右上方,点与曲线上的点利率水平相同,A点与曲线上的点收入水平相同。点与点利率水平相同,则反映到图10-2下图中体现为对应的在同一条曲线上。将点所对应的收入水平垂直下拉到坐标系中,可见在该收入水平上,对应着曲线上的点。在点上,存在着,即过度的产品供给,产品市场上供过于求。

5.流动偏好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上海大学2003研)

答:流动偏好理论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基石。所谓流动性偏好是表示人们喜欢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的愿望或动机。对于流动性偏好的抉择,他分析了人们为什么不以其未消费的那部分收入全部用于购买有价证券获得利息,而要手持一部分不生息的货币,从而归纳了货币需求即流动性偏好的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1)交易动机。交易动机指个人生活上或厂商业务上为应付日常支出而对货币的需求。因为企业的收支活动并不完全一致,企业在收到销售货款后,为了支付日常成本开支,需要保持一定数量可随时支用的货币,以弥补业务收支的差额,可谓营业动机;从个人来说,收入一般是定期取得的,但对收入的花费则是经常进行的,因此为了满足日常支付的需要,也必须保持一定量的货币,可谓所得动机。

(2)预防动机。指人们为了预防意外紧急支出而须持有货币的需求,也即为了预防一些未曾遇到的,不确定的支出和购物机会,人们必须保持一定量的货币在手边。

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都注重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两者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大小,为收入的递增函数。凯恩斯以代表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以代表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所引起的流动性偏好函数,以代表收入,则函数关系如下:

(3)投机动机。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涉及人们转换资产组合的动机——人们改变持有两种资产的组合比例,以获得最大的利益。凯恩斯以代表为满足投机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以代表由投机所引起的流动性偏好函数,代表利率水平,则函数关系如下:

概括起来,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是指人们总是喜欢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的愿望和动机取决于交易、预防和投机三个动机。现以代表货币需求总量,则整个社会的货币需求可用下列函数关系表示:

6.根据模型,在下列情况下,利率、收入、消费和投资会发生什么变动?

(1)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

(2)政府增加税收;

(3)政府等量地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辽宁大学2004研)

答:(1)当货币需求不变时,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意味着货币市场上供过于求,这必然导致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使收入增加。

(2)政府增加税收会使总支出减少,反映到模型体现为曲线向左移动。总支出减少使生产和收入减少,总收入减少了,对货币交易需求减少。当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会下降。

(3)政府等量地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根据平衡预算乘数,此时国民收入会增加,增加幅度为与政府购买和税收变动相等的数量。增加政府购买会使总支出增加,反映到模型体现为曲线向右移动;增加税收会使总支出减少,反映到模型体现为曲线向左移动。由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所以最终会使曲线向右移动,导致利率上升、收入增加、消费增加和投资减少。

三、计算题

1.假定某经济中有:。试求:

(1)推导方程;

(2)求曲线的斜率;

(3)当时,是多少?如果充分就业收入,则应增加多少政府支出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4)当增加的政府支出时,收入增加多少?新的方程是什么?(西安交通大学2003研)

解:(1)由三部门经济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可得:

整理得:,此即为方程。

(2)由方程可得:,因此曲线的斜率为

(3)当时,。如果充分就业收入,要实现充分就业,则需要增加收入。政府购买乘数。因此,,即应增加32单位政府支出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4)政府购买乘数,当增加的政府支出时,收入增加为。新的方程为:

整理得:,此即为新的方程。

2.假定在某个三部门经济中,初始均衡状态时的已知变量为:税率,均衡收入万元,边际消费倾向为。现在设税率减至,政府减少购买10万元,即万元。求新的均衡收入,税收变化量和政府预算盈余变化。(上海交通大学2003研)

解:设自发消费为,投资为,政府购买为,则,整理可得:

时,代入可得:

时,有:,解得:

税收变化量,政府预算盈余变化

3.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性支出,政府转移支出,税收,净出口的函数

(1)求均衡的国民收入;

(2)求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转移乘数、税收乘数与平衡预算乘数。(上海大学1999研)

解:(1)国民经济均衡时有:

解得:均衡国民收入

(2)政府购买乘数:

政府转移乘数:

税收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

4.假设一国货币需求函数,消费函数为。如果政府支出增加10亿元,问货币供给量要增加多少才能使利率不变(假定价格水平为1)。(东南大学2006研)

解:假设不存在税收。

曲线方程推导为:

曲线方程推导为:

联立两个方程,可得:

即:

为使利率保持不变,等式右边的变动须为0,即:

已知,代入上式,可得,即货币供给量要增加25才能使利率不变。

5.假设某国政府当前预期赤字为75亿元,边际消费倾向为,边际税率为,如果政府减少支出500亿元,试问支出的这种变化能否最终消灭赤字?(东南大学2005研)

解: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收入的变化为

税收的变化为

政府收入的变化为

又因为,因此可以最终消灭赤字,还能有所剩余。

6.实际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2/3,经济增长4.5%,实际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0.1,利率从0.05增长到0.06,问为使下期通胀为1%,名义货币供给需增加多少?(北京大学2007研)

解: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即

两边同时取对数得:

………  ………………………………

式两边同时对时间求导得:

整理得:

………    ………

由题中已知条件可知: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

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

利率增长率为

经济增长率

把上述条件代入式得

即名义货币供给需要增加2%。

7.某两部门经济中,假定货币需求为,货币供给为200美元。消费函数为,投资

美元。

(1)求方程;

(2)求均衡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

(3)若货币供给增加20美元,而货币需求不变。收入、利率、投资和消费有何变化?

(4)为什么货币供给增加后收入不变而利率下降?(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

解:(1)根据总需求

可知……………………………………方程

根据

可知……………………………方程

(2)经济均衡时,联立方程和方程

解得:均衡收入,均衡利率

消费

(3)若货币供给增加20美元,即,此时方程为:,而方程不变,仍为。联立方程和方程可得:均衡收入,均衡利率。消费

(4)货币供给增加后收入不变而利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曲线是垂直的,当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的时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时收入不变,利率下降。

8.设某国经济可以用以下等式描述:

。求:

(1)曲线和曲线的表达式。

(2)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均衡利率水平为多少?

(3)私人消费及投资各为多少?政府有预算赤字还是盈余?其值为多少?(中央财经大学2007研)

解:(1)由

 ……………………方程

…………………方程

(2)联立方程,可知经济处于均衡时有

(3)私人消费

投资

税收

政府预算为。故政府预算为盈余,其值为56.7。

9.证明预算平衡乘数等于1。(上海财经大学2003研)

证明: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小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入变动的比率。在三部门经济中,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为:,下面求税收乘数

分别表示收入变化量、税收变化量、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税率,则有

因此,由于收入与税收变动方向相反,,当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变化时:

因为,所以:

因此,平衡预算乘数

10.假定经济在开始时产品和货币市场均处于均衡状态。方程为,其中为实际收入,为政府支出,为实际利率,为参数,且方程为,其中为实际货币供给余额,为参数,且

当中央银行增加实际货币供给10亿美元时,若要保持实际利率不变,政府支出必须增加多少?(厦门大学2007研)

解:由题目可知,产品和货币市场均处于均衡状态,则:

(1)

  (2)

将(1)代入(2)可得:  (3)

由题意知,若,则将代入(3)得:,由此可得政府支出必须增加10亿美元。

11.一个经济在宏观指标为:

(1)写出曲线的一般定义和表达式;

(2)写出曲线的一般定义和表达式;

(3)求出均衡水平的总产出和利率。(上海大学2000研)

解:(1)曲线是货币市场均衡时表示收入和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货币市场均衡时,有,即

,整理可得:,此即为曲线方程。

(2)曲线是产品市场均衡时表示收入和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产品市场均衡时有

,整理可得:,此即为曲线方程。

(3)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联合曲线方程曲线方程

,解得均衡产出,均衡利率

12.假设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投资函数为,净出口函数为

,货币需求函数为,政府支出,税收函数为,名义货币供给为,价格为。试求:

(1)曲线方程;

(2)曲线方程;

(3)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上海大学2002研)

解:(1)当产品市场均衡时有:

因此有,即……………方程

(2)当货币市场均衡时有:

……………………………………………方程

(3)联立方程方程,可得:均衡收入,均衡利率

四、论述题

1.“中央银行决定利率”与“借贷市场决定利率”两种说法,究竟何者正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08、2011研)

答:(1)“中央银行决定利率”属于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该理论用货币供求解释利率决定。凯恩斯认为货币是一种最具有流动性的特殊资产,利息是人们放弃流动性取得的报酬,而不是储蓄的报酬。因此,利息是货币现象,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由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决定的流动性偏好和由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定的货币供给量是利率决定的两大因素。同时,货币供给量表现为满足货币需求的供给量,即货币供给量等于货币需求量是均衡利率的决定条件。在货币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利率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并随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下降。但当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中央银行再增加货币供给量利率也不会下降,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无限大,形成“流动性陷阱”。凯恩斯把利率看成是货币现象,认为利率与实际经济变量无关。同时,他对利率的分析还是一种存量分析,因而属于货币利率理论或短期利率理论,如图10-3(a)所示。

(2)“借贷市场决定利率”。古典学派强调资本供求对利率的决定作用,认为在实物经济中,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利息是资本的价格。利率的高低由资本供给即储蓄水平和资本需求即投资水平决定;储蓄是利率的减函数,投资是利率的增函数,均衡利率取决于投资流量和储蓄流量的均衡,即储蓄等于投资为均衡利率条件。由于古典利率理论强调实际因素而非货币因素决定利率,同时该理论还是一种流量和长期分析;所以,又被称为长期实际利率理论,如图10-3(b)所示。

说明: 10-3

图10-3  利率的决定

(3)上述两种利率决定理论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都不全面,于是可贷资金理论便应运而生,可贷资金理论是上述两种理论的综合。可贷资金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剑桥学派的罗伯逊和瑞典学派的俄林。该理论试图在利率决定问题上把货币因素和实质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完善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和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在利率决定问题上,肯定储蓄和投资的交互作用是对的,但完全忽视货币因素是不当的,尤其在目前金融资产量相当庞大的今天。凯恩斯指出了货币因素对利率决定的影响是可取的,但完全否定实质性因素是错误的。可贷资金理论试图在古典利率理论的框架内,将货币供求变动等货币因素考虑进去,在利率决定问题上同时考虑货币因素和实质因素,以完善利率决定理论。利率是借贷资金的价格,借贷资金的价格取决于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

2.试用凯恩斯理论解释西方国家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原因。(华中科技大学2001研)

答: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是迄今为止资本主义发展中最为严重的一场灾难,对其成因的分析一直是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按照凯恩斯的经济理论,经济大萧条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大萧条的出现是由于总需求的急剧下降造成的

凯恩斯对大萧条的解释改变和影响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凯恩斯的解释强调了总需求的不稳定性,认为大萧条的出现是由于总需求的急剧下降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又是因为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的灵活偏好,以及心理上对资本未来收益预期的作用。总需求或有效需求不足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不足的结果,心理上的消费倾向使得消费的增长赶不上收入的增长,从而引起消费需求不足。灵活偏好及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使预期的利润率有降低的趋势,从而与利率水平不相适应,导致了投资需求不足。

(2)资本边际效率的作用尤为重要

凯恩斯认为,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即资本边际效率的作用尤为重要。凯恩斯十分强调投资支出的不稳定性,认为大萧条的主要原因在于资本效率的突然崩溃。在资本边际效率宣告崩溃时,人们对于未来的看法,亦随之而变得黯淡,于是灵活偏好大增,利率上涨。在资本边际效率崩溃时,常伴随着利率上涨,导致投资量减退得非常厉害。不仅如此,若资本边际效率降得很厉害,则消费倾向也受到不利影响。这是因为资本边际效率的崩溃,引起证券市场价格急剧下跌,而消费者决定其消费行为受其投资价值涨落的影响,从而对消费倾向产生不利影响。自发支出的下降反映了有效需求的不足。

(3)自发支出的下降加剧了萧条

自发支出的这些组成部分的下降通过乘数效应,导致实际收入和价格水平的下降。由于自发支出急剧持续下降,萧条变得十分严重。

凯恩斯是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猛烈冲击使资本主义岌岌可危的情况下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何在,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创建其经济理论的。也就是说,他是以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为背景,对社会生产总量和国民收入是由何种因素决定的,以及对严重失业、“富裕中的贫困”的矛盾现象做出解释,并寻求解决的对策。他明确承认,他的这一理论是关于“经济繁荣内部何以会孕育着使其自身趋于毁灭的种子”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