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1 我们面临的新变化
心理故事:成长
小李来自某县城,毕业于重点中学,在家里是独生女儿,父母的掌上明珠。小李一直是妈妈心中的乖女儿,老师眼里的好学生,高中的学习目标是考取某名牌重点大学。由于高考没有发挥好,小李只考上了一所普通高等院校。九月,在父母的陪同下,小李闷闷不乐来到学校报到,由于对大学的生活很不适应,她常常感到压抑、烦恼、悔恨,学习没有目标,生活没有兴趣,是应该继续读下去还是回到父母的身边去生活的问题反复困扰着她。一天在QQ上聊天,她向心理咨询老师倾诉了心中的烦恼与困惑,在老师的建议下,她勇敢地走进了学生心理辅导中心,接受了心理咨询。此后小李又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慢慢的,小李有了变化,不但打消了退学的念头,而且成为了一名乐观、自信、开朗的学生干部。
【感悟与思考】 对于环境的适应问题不只是大学新生必须面临的问题,其实每个人,当面对或进入一个陌生环境,都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耄耋老人不知要经历多少次面对新环境的过程。然而,人就是在这种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地调节自己、发展自己和完善自己的。
心理知识:我们面临的新变化
大学环境对大学生尤其是新生有重要影响,由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学习内容以及人际关系等的变化,每个大学新生都会经历一个适应阶段,所不同的是有的人适应期长,有的人适应期短,有的人适应能力强,有的人适应能力差。如果个体自身与环境变化相脱节,就容易出现适应上的问题,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因而缩短适应期,克服适应阶段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是每一位大学新生都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事实上,新生从到大学的那一天起就面临着许多方面的变化。
一、角色的变化
中学生在人们眼中是半独立的未成年人,在家长面前更是掌上明珠。进入大学后,我们发现校园中、班级内高手云集,不仅文化成绩上与自己不相上下,而且文学修养、体育特长、文艺才干、交往能力等各有千秋,有许多同学胜过自己。于是乎有的同学感到心理失去了平衡,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似乎一下子一落千丈。
二、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的变化
中学是基础教育,目前大多是应试教学。而大学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教学目标,无论在教学内容上、方法上都与中学有很大的不同。大学教师授课时对教材有取舍和补充,只是指导性地讲解和释疑,或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大学生有更多的自习和自由支配的时间。有许多问题要大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解决。这种变化要求大学生从教师灌输的教学方式到学生的自主自学,从态度上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初到大学的学生会感到有些难以适应。
三、追求目标的变化
考上大学是大部分中学生追求的近期目标,而进入大学后,就业、创业或者继续深造成为了大部分大学生新的目标。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以实现这些目标,大学新生会存在不小的茫然。还有一小部分大学新生发现自己的专业不如别人的好,认为自己走错专业之门,看不到专业的发展方向,找不到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的结合点,感到失落,缺乏学习的动力,表现出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四、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离开了悉心照料的父母,离开了朝夕相处的中学同学,来到新的城市,新的学校,原有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改变了,出现了诸多的不适应。例如,有的大学生刚到新的环境中,对于学校的饮食、住宿条件、人际关系都很不适应,老是留恋在过去的环境和条件里,这也看不惯,那也不如意,抱怨这个,抱怨那个,无所适从,又苦于无法改变环境,备感无奈与痛苦。
心理训练:充满自信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希望你能通过外表和行为的一些练习,给别人一种自信的感觉,进而增加你的自信。希望你能充满信心地去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变化。问问自己:你自信吗?你能确定一个身边激励你的自信的榜样吗?如果你希望像他(她)一样自信,那么就请做一做吧!
1. 活动步骤
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设定情境,每位同学在小组内进行如下练习。
(1)行走时抬头、挺胸,步子迈得有弹性。懒惰的姿势和缓慢的步伐能滋长人的消极思想,而改变走路的姿势和速度可以改变人的心态。平时你从未意识到这一点吧?从现在你就试试看!
(2)抬起双眼,目视前方,眼神要正视别人。不正视别人,意味着自卑;正视别人则表露出的是诚实和自信。同时,与人讲话看着别人的眼睛也是一种礼貌的表现。
(3)当众发言。当众发言是克服羞怯心理、增强人的自信心、提升热忱的有效突破口。你应明白,当众讲话,谁都会害怕,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你不要放过每次当众发言的机会,每位同学尝试进行1分钟即兴演讲。
(4)众人面前显显眼。试着在你乘坐地铁或公共汽车时,在较空的车厢来回走走,或是当步入教室、会场时有意从前排穿过,并选前排的座位坐下。
2. 讨论与分享
小组派一名代表与全班同学分享本小组讨论以下问题的结果和收获。
(1)当你试着改变自己的时候,你在行动前后的心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当你做到了自己以前因为缺乏信心而没有去做的事情(例如当众发言)时,跟你比较熟悉的同学是如何评价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