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危犯教育转化与循证矫正的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转化过程与成果

(一)矫正非理性思维,提高认知水平。没有民警与罪犯良性互动,没有罪犯的积极配合,改造好罪犯就是一句空话。向犯认为:父母抛弃了他,民警为难他,同改不理他。可见他对民警、同改抱有一种敌意。为打破僵局,我们开始寻找突破口。在查阅档案时,我们发现3月30日,是向犯的生日。2007年3月30日当天,民警把他叫到谈话室,当他听到“祝你生日快乐”的祝福时,向犯先是一愣,接着说道:“十岁以后,就再没有人给我过生日了,你是第一个给我过生日的民警”。民警也趁机给他讲父母生他养他的不易,临走时送给他笔和笔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中午又端来长寿面,改善伙食,使他内心有所触动。当年端午节,又和他一道吃粽子、话家常,使他感到久违的温暖。由于无亲人探视,民警又多次送给他生活用品,并把他定为困难户予以救济,弥补缺失的亲情。“我书读得不多,但我知道好歹”,短短一句话,让民警看到了希望。

在向犯严管期间,民警多次找他谈话。他理直气壮地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先下手为强,否则就吃亏。”“坐牢前,我就靠两个拳头打天下,这样别人才会怕我。现在,我也要靠两个拳头,打出属于自己的天地,才能当老大。”从言谈中,民警感到,文化程度低、认知偏激是向犯走上犯罪道路以及服刑后违规违纪的重要原因。民警反问道:“你又得到了什么?在社会上,你打人、骂人、伤害人,得到判刑11年的后果。服刑后,又继续打架斗殴,扰乱秩序,得到多次禁闭、差点加刑的结果,别人并没有把你当英雄。”“你的同学、朋友通过求学、创业、奋斗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做对社会有益的人,而你却沉浸在过去,不能自拔,浪费青春。”

从谈话中,我们还可以感到向犯的认知和普通人不同,扭曲的荣誉感、变味的义气、狭隘的英雄观。我们决定将计就计,积极营造良好氛围,运用心理暗示作用,激发向犯的上进心。向犯身体好,精力充沛,争强好胜,民警就安排他协助抓队列训练,使队列训练上了一个台阶。他“义气”重,民警就引导他协助民警维护改造秩序。2008年春节,他成功制止一起罪犯违纪事件,受到表扬。他劳动技能强,民警就积极推荐他参加劳动竞赛。2008年3月,在监狱组织的劳动竞赛中,他不负众望,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这些满足了他的虚荣心,使他很有成就感。我们还鼓励他积极参加活动,融入集体,学会与他人相处,在竞赛中争第一、当“老大”、做“英雄”。民警的赏识,使他的心态变得阳光,认知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民警还趁热打铁,把他编入小学班,督促他学习,提高识字能力,使他能读书、看报、写信,在学习中,不断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懂得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二)磨炼意志,培养自制力。在严管期间,为了更好地控管他,我们专门安排两名表现稳定、身体比他壮的罪犯包夹他,时时提醒他,当向犯冲动打人时,能及时制止他。训练时,把他安排在第一排。学习时,让他坐在前列。劳动时,把他放在民警值班台前。这些,都是为了便于对其实行人盯人、面对面、无缝隙管理。我们还严格落实“清查制度”,防止劳动工具或其他物品被向犯用作违纪工具,加大力度遏制他的恶习,逐步培养良好习惯。

另外,为培养他的自制力,民警还和他一道学习《服刑人员行为规范》,逐字逐句讲解其中的含义,督促他背诵、理解,践行规范。在此期间,民警制订针对性的计划,确立训练目标,对向犯进行严格的队列训练,督促他在规定的期限内,掌握动作要领,走路必须走直线,不能有任何的随意性。有意识地安排手工活、细活,培养他的忍耐力。开始,他对这些措施并不理解,对抗过多次,我们也对他采取了必要的强制措施,让他清醒地认识违规违纪的严重后果,从而对监规纪律产生畏惧感。然后更多的是教育,让他懂得冲动是魔鬼、害人又害己的道理。为增强他的感性认识,民警给他讲西点军校和解放军仪仗队的故事,给他看《大阅兵》的录像片,消除了他的抵触情绪,提高了他的自觉性。

(三)亲情帮教,浪子回归。缺失亲情是向犯缺乏责任感、改造无动力、难于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2007年10月,解除严管后的向犯两度给民警写信,一是感谢民警对其帮助;二是流露出对父母的思念和牵挂。收到信后,民警及时回信,肯定了他的进步,让大家都能看到他的转变,改变对他的看法,同时也能监督他。面对他的新需求,攻坚小组一致认为,亲情帮教是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从亲情着手很有必要。

2007年11月初,民警分别给其父母、舅舅写了一封信,信中写了向犯的改造表现和对亲人的思念,建议他们来监狱探视。11月底,收到其舅舅的回信,从来信中民警得知其父母生活的不易,孤独寂寞,身体已大不如前,并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晚上,向犯拨通舅舅的联系电话,在电话里舅舅告诉他父母的近况,嘱咐向犯听民警的话,还答应做其父母的思想工作。为了慎重起见,民警和向犯所在村的治保主任取得联系,恳请他出面做其父母的工作,促使他们一家见上一面,化解心中的症结。治保主任感到这是一件积德好事,就满口答应。第二天,治保主任将情况反馈给我们,“可怜天下父母心,虽然他父母怨他、恨他,但心里一直在担心他,牵挂他。”

2007年12月,我们和分监区民警一道把向犯的生活场景录了像。2008年元旦前夕,攻坚小组民警再次来到向犯家中,一边安抚他父母,一边把录像放给他们看。“父母大人,从前我不懂事,打你们,骂你们,伤透了你们的心,是我对不起你们,你们要保重身体,等我回来。”听到熟悉的声音,看到熟悉的面孔,他的父亲百感交集,拉着我们的手激动地说:“孩子走到这一步,我们当大人的也有责任,都怪我教育方法太简单、太粗暴。”并要我们转告他,只要他好好改造,就一定会来看他。我们把家访过程进行了录像,回来后,把录像放给向犯看,随着镜头不断变化,向犯情绪也在起伏波动,看到家乡的新变化,他感到欣喜。看到年迈的父母,愧疚之情溢于言表。

此后,细心的民警发现向犯改造虽有进步,但总是沉默寡言,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民警在谈话中了解到,向犯多年未见父母,希望能亲眼见到父母,当面表达后悔之情。民警及时联系其父母并介绍了他的情况,民警的努力感动了他的父母,最后商定2008年春节来看望他。在万家团圆的日子里,其父母如期而至,亲人在这样特殊场合“重逢”,向犯激动得泣不成声,年迈的父母老泪纵横,在场的民警也受到感染。此后向犯一直与父母保持联系,一块寒冰在炙热的亲情下,开始逐渐消融。

2008年端午节,我们邀请他的父母来监狱参加亲情帮教活动。父母的突然到来让他又惊又喜,他上台高兴得唱起《父亲》这首歌,还给父母洗脚,表达孝心,儿子的转变让父母很欣慰。此后,结合监狱开展的“给亲人的一封信”活动,向犯提起笔,一笔一画给父母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问候父母。浓浓亲情给他改造增添了信心,增强了他面对现实生活的勇气,改造道路越走越平坦。

民警不离不弃的教育引导,迟来的亲情感召,历经挫折的自省,终于使向犯最终走上积极改造之路,连续获得监狱六个表扬奖励,并被评选为改造积极分子,减去剩余刑期,现已刑满出狱。出狱后,他依靠体力在外打工,自食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