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学的本土化研究
——以山东为例浅谈儒家思想与监狱学发展的关系
马冀贤[96]
本文从儒家思想的精华与监狱学发展关系入手,以山东地区为例,探讨监狱学本土化研究的价值与方法,力图在创新监狱学教学模式,完善监狱人民警察培育体系,为监狱学学科建设、监狱人民警察的教育与培训以及解决现代化监狱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贡献。
儒家思想与监狱学的发展,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部分,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众所周知,监狱作为我国的刑罚执行机关,既是保障人民民主专政的忠诚的武器,又是改造人与教育人的救赎之所,为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震慑犯罪,改造犯罪,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指导监狱工作的开展,培养高素质、高标准的监狱人民警察,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狱学教育体系应运而生。在新形势下,犯罪的复杂化、多样化,犯罪预防和刑罚矫正的任务日益艰巨,高素质的监狱人民警察的培养如何进行?在复杂形势下的监狱管理路在何方?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当前形势下监狱学发展所面临的严峻的挑战。正因如此,我们尝试着将监狱学的发展立足于本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这样接地气的教学方式,也许真的会为新形势下监狱学的发展,开辟一条通天大道。所以,本文以山东地区为例,汲取了儒家思想的精髓,使其与监狱学的发展想融合,结合了山东省将儒家思想应用于刑罚矫正和犯罪预防实践的探索,就监狱学的本土化研究,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儒家思想的价值
众所周知,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儒家思想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习俗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在不断的发展与改良当中,形成了一个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宏大的思想体系。对儒家思想的产生和演变的历史性认识,对儒家思想的基本范畴和科学实质的精确把握,对儒家思想现在价值的深入挖掘与科学性的转化,都是我们将儒家思想的积极因素与监狱学巧妙融合的先决条件,更是推动监狱学本土化的重要原动力。山东地区,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被称之为齐鲁大地的孔孟之乡,儒家思想对其影响深远,而且,自1988年起,以山东省运河监狱为开端,山东各地将儒家思想的精髓与监狱管理、刑法矫正、犯罪预防等工作相结合,在省监狱管理局的指导下,各地监狱的相关实践探索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儒家思想包罗万千,对社会影响深远。其中,既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思想,“先公后私”“见利思义”的价值观,“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以及“反躬自问”“知过改过”的自省精神等文化精华,当然,又有三纲五常等文化糟粕。儒家思想中优秀的精神为祖国的自强不息不断完善,国家的繁荣稳定,社会的和谐发展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努力促进监狱学本土化的过程当中,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将儒家思想进行厘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坚定的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糟粕进行批判否定。通过批判的继承,做到对儒家思想进行科学的创造与转化,做到故为今用,只有这样,才能为监狱学的发展打好一个坚实的文化基础,才能更好地使儒家思想中的精髓为社会服务,为国家造福。毕竟,二十一世纪对于中国来说注定不平凡: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整个世界都在我们面前展开;这是一个空前激荡的时代,国内国际风云际会,孕育着无数机遇与挑战;这是一个空前厚重的时代,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制度变迁叠加在一起成为改变历史的力量。而振兴与利用儒学精髓,对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处理好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也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儒家思想为我们处理好这三类关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指导。其次,儒家思想的精华部分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谋而合的,儒家思想虽然庞大,但其精华部分总结出来大体有明礼守信、仁者爱人、为政以德、与人为善等等。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先进的文化特性,与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高度契合。最后,也是对于监狱学发展,监狱的管理,犯罪的预防等方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儒家思想的精华符合犯罪预防以及改造教育罪犯的实际需要。因为儒家思想主张“治标须治本”,重视犯罪现象产生的原因,认识到犯罪现象虽然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但在实际当中,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家庭、法律、个人等几个方面进行预防以及矫治。儒家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人性的本善,主张德主刑辅,先教后刑。确实,从现来看,现代社会犯罪的根源除了法律意识的缺失,道德沦丧、是非不分、“三观不正”仍然是决定和影响犯罪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在强化法制教育的同时,可以积极的借鉴儒家在道德教化和人性修养中的精髓,这样,既可以做好在新时期中罪犯的改造和矫正工作,又可以对加强监狱管理、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素质、推动监狱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监狱学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我国的监狱学学科自成立至今,成绩斐然,既培养了众多优秀的监狱人民警察,又为监狱管理的现代化,犯罪预防以及罪犯矫治等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方针。但是,监狱学目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就本论文而言,我个人认为监狱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个监狱学的发展需要紧跟外部环境变化的脚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监狱学需要打破自身发展的瓶颈。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法制意识的淡薄不再是现在违法犯罪的唯一因素,由心理问题、道德问题等引起的犯罪呈上升趋势,而且,在社会上,潜在的犯罪因子也促使我们不得不防备。正因为犯罪问题的多元化,服刑人员个人情况与心理问题的复杂化等,都对监狱的管理以及监狱人民警察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监狱学作为以监狱法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培养高素质的监狱人民警察是其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在新形势、新环境下,如何加强对监狱的管理,适应复杂的监狱新环境,成功改造服刑人员,都是当代监狱人民警察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而如何培养高素质的监狱人民警察,正是监狱学所面临的严峻考验之一。
监狱学面临的问题之二就是自身的发展问题。许多监狱学研究学者对监狱学的发展现状比较担忧。一个是监狱学在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完全形成一套自己的具有权威性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和基本规律,而且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分支学科零散的拼凑,没有突出监狱学科的专业特点,缺乏比较权威的理论指导性。而且,部分大学教师以及学生在课堂互动中反应,在监狱学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较为枯燥无味,难以吸引人,课程之间重复内容较多,且所学到的监狱学相关知识与实际工作中所接触的内容差别较大,难以真正的学以致用。特别是当今社会中,犯罪的复杂化以及多元化,导致了狱内敌对斗争形势严峻,狱内工作紧张复杂,且部分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监狱相关工作指手画脚,这些都是对我国现在监狱工作平稳健康发展的一大挑战,更是对我国现代监狱学如何适应当前环境,与时俱进,培养出更加出色的监狱人民警察以此来应对复杂的监狱管理环境,改造教育罪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儒家思想与监狱学的关系
儒家思想的精华是指导我们如何正确地为人处世,修身立德,提升自己思想道德境界的引路灯;监狱学是培养合格的监狱人民警察以及指导监狱工作建设的最重要的学科。二者看似毫不相干,但是却有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监狱学拓展了儒家思想的应用领域,而儒家思想指导着监狱学向着本土化、科学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
儒家思想中的精髓与监狱学相融合,开拓了监狱学发展的新方向。因为,在过去,监狱学学科内容较为零散,空洞,枯燥,虽然有案例,但不足以形成一个监狱学独有的体系。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监狱管理面临着问题日益严峻,罪犯问题多元化,对警察的素质有了新的要求。在过去,单纯地依靠法律相关知识培训监狱警察,就如同只有骨架,缺乏灵动性,缺少了必要的人情味,而且警察也是人,也需要生活,天天在监狱中面对罪犯,难免会受到一些不良的影响。天天在监狱与家的两点一线中生活,难免会感到枯燥与单调,甚至是有种与社会脱节的感觉,不利于监狱警察们家庭的幸福与和谐,更不利于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稳定。而且,单纯地依靠法律条文以及制度规章来教育改造罪犯,有可能使罪犯产生一种高压心态,甚至是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他们的教育与改造。特别是对于监狱内部一些顽固分子来说,如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改造,使他们能真正的认罪伏法,积极的改造,降低重新犯罪的几率,都是我们现在正在面临的严峻的问题。而我们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修身等精华与监狱学相结合,可以形成以法律为筋骨,以儒家精髓为血肉的教学模式。先通过对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培训,提高监狱警察队伍的整体的思想道德素养以及文化水平。然后,通过监狱人民警察对监狱的管理,以及对罪犯的改造模式的创新,使儒加思想精华与监狱学进行完美的融合,推进监狱学本土化的进程。例如,针对监狱中的暴力犯,重点开展以“勇德”中心的教育,让罪犯学会仁爱、宽容、忍让;针对贪污、受贿等职务类犯罪的在押犯,重点开展“廉德”“羞恶心”教育,提高罪犯的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针对未成年犯,重点开展“修身”“亲老敬老”教育,全面提升罪犯的思想道德素质,重塑罪犯的家庭伦理观念等等。这样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法律与道德双管齐下,标本兼治,有利于从人性的角度,唤醒罪犯向善的一面,使其坚定对生活的信心,有利于其积极改造,重新做人。
儒家思想与监狱学的融合,可以更有效地对监狱进行管理,对罪犯进行更高效的教育与改造。但是,这也就对监狱警察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上。这就需要监狱学依据儒家思想中的精华,不断地进行系统化的完善,最终形成有本土特色的监狱学理论基础,促进监狱的科学化管理,提高罪犯的改造与教育的效率,降低重复犯罪率。
四、监狱学本土化进程的实践
监狱学本土化的推进工作如何开展和各地区监狱的实际管理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监狱与监狱学的关系密不可分,监狱学对监狱的各项工作进行着指导,而监狱是监狱学最好的实践场所。推动监狱学的本土化工作,就要使得监狱工作也要因地制宜地开展。
山东监狱工作始终贯彻“以改造人为宗旨”的方针,针对罪犯的犯罪原因,将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以法制教育为根基,使其认识的违法犯罪的严重性,促使其认罪悔罪,又以思想道德教育贯穿整个监狱工作的方方面面,把儒家思想中的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升罪犯的道德认知、道德感情、道德素质和道德实践能力,使罪犯能进行真正的忏悔,积极的改造,进而可以回归社会,做一个遵纪守法、对社会有用的人。因为,犯罪行为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如何“根治”犯罪,祛除在押犯人身上的“毒瘤”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对以往监狱工作的经验总结中,我们不难发现,对罪犯的改造,最关键的就是改造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监狱文明是国家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尺,创建现代化的文明监狱更是司法部对全国监狱系统提出的目标性要求,山东省监狱系统是最积极的实践者之一,这也为监狱学的本土化最积极的探索。
从1988年,运河监狱与山东省曲阜师范学院在监狱内开设了第一期学制两年的儒学函授班开始,山东省各地监狱都积极地将儒学思想应用到监狱工作的实际工作当中,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山东省济宁监狱最早提出了“学儒育警”“学儒育新”的监狱管理理念,将儒家思想引入了监狱文化建设;邹城监狱针对罪犯的思想特点,将孟子思想中的修身、仁爱、道义等理念进行了专题教育,在对罪犯的道德认知进行改造和指引的同时,将法制教育、文化教育以及技术教育为辅助,利用开办心灵大讲堂等方式,帮助在押犯人学习立足社会的生活与工作技能,帮助他们学会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本领,促进其思想更深层次的改造;山东省德州监狱以“德”字为中心,将德育工作作为改造罪犯的重中之重,刚柔相济,劳动改造与思想改造相结合,针对在押罪犯的道德缺失,是非混沌等现状,积极打造以得育人,以德救人的工作教育模式,利用《弟子规》等我国传统文化的典籍,编纂了《服刑人员改造口诀》,全口诀突出德的重要性,积极鼓励罪犯树立“守法尚德,扬善弃恶,自赎求新,明理乐学”的改造理念,突出了“育人铸魂,励志图新”的文化导向,对调动罪犯学德、修德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起到了重要的意义等等。通过将儒家思想与监狱工作相结合,对山东省监狱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在押犯人的改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运河监狱创办的孔子函授大学为例:孔子函授大学创办27年,共有11期学院累计3212人结业,这些学员当中,有1709人被评为改造积极分子,720人被评为技师,2698人受到过标兵等荣誉称号,而且重新犯罪率为零。
山东省各级监狱部门积极地将儒家思想引入到监狱管理工作当中,对监狱学本土化推进的最大的实践过程。监狱人民警察是整个监狱工作的主要推动者,更是改造罪犯、教育罪犯的灵魂的工程师,所以,从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人文道德素质为出发点,建立以儒学为核心的新型监狱人民警察队伍,推动传统文化与监狱工作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指导罪犯开展学儒自新活动,通过学习人生态度、处事方式、修身之道,进而实现脱胎换骨,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山东省烟台监狱在警察职工教育培训活动中,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列为首要的学习目标,成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协会,号召警察职工用感恩的心看待自己的职业和工作,进而从警察队伍开始,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进而以身作则,对在押罪犯进行以去恶从善、仁爱贵德、勤劳节俭等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等等。
五、监狱学本土化的展望
监狱学本土化的推进,特别是儒家思想的精髓融入到监狱学的系统当中,现在仅仅停留在各监狱的探索阶段,仍然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而且操作过程中仍然需要不断地完善。所以,监狱学本土化仍然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希望在不久以后的将来,儒学思想可以与监狱学能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体系,无论是在监狱警察的培养,还是在监狱管理过程中,进行科学的指导。所以,在本文的最后,我个人对监狱学本土化进程的推进,提出几点建议:
(一)深化监狱学教学改革,完善大学教育体系
在大学开设监狱学专业,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监狱人民警察。但是,文中也提到了,现在大学教育中监狱学所面临的诸如课程零散枯燥,没有形成特色的教学体系等相关问题,导致了新生代监狱人民警察在上手监狱工作之时感觉无法学以致用,工作无从下手,且在监狱管理中,顽固罪犯改造与矫治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也日益突出。所以说,不断完善大学教育体系,对大学教育中监狱学科进行特色化的教学改革,十分重要。
按照各地监狱在监狱管理中利用如家思想进行犯罪预防和罪犯矫治的成功经验,将如家思想与大学期间的监狱学教育有机的结合,从学生阶段起,做到以现有监狱学学科为基石,以如家思想精髓为精神构造,力图培养出以法律为标尺,以道德教育为方式的新生代高素质的监狱人民警察,力求做人与治学双丰收。
众所周知,在大学期间的监狱学教学之中,法律教育,警察素质教育以及犯罪心里学教育仍然是主流。不能否认,作为监狱人民警察,法律素质,警察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基础,也是现行监狱学教学的主流。如果说,可以在现有监狱学教学基础上,增加部分与儒家思想相关的课程,及应用,如儒家思想精髓与犯罪预防的应用,儒家思想与罪犯矫治,监狱人民警察道德素质培养等等,并且邀请知名的儒学大家以讲坛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从做人与治学双向入手,培养高素质的新生代监狱人民警察。
(二)加强教育学日常培训,创新狱警培训模式
监狱警察是监狱管理与罪犯矫治的主力军,也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力量之一。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监狱警察在每天奔波于家和监狱的两点一线之中,既要面对着对罪犯的管理与改造教育,又要承担着生活的压力,这对监狱警察的身心健康是一项极大的挑战。在我走访过的许多监狱中,很多同事都曾坦言,不知不觉将监狱工作中的一些习惯带到了生活当中,职业病现象明显,而且监狱工作相对封闭,长期奔波于两点一线之间,经常有种与社会脱节的感觉,加之现代监狱管理中,顽固罪犯数量增多,压力很大。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正如《礼记·大学》中所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结合本文观点,我认为,可以将儒家思想的精髓与监狱人民警察的日常培训相结合,创新监狱人民警察的培训模式。对监狱人民警察进行定时培训,脱产与非脱产相结合,将儒家思想中的精髓应用其中,开办儒学大讲堂,儒学读书会,儒学与监狱管理应用座谈会等,进而提高每一名监狱人民警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此来保证每一名同志可以时刻充满正能量,用阳关心态对待工作,对待生活。也只有这样才能为监狱学本土话进程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监狱学的本土化推进工作任重而道远,山东省监狱系统依托儒家思想对其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希望在不久以后的将来,各地区可以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监狱管理模式,以此来为监狱学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实践资料,充实监狱学的教学内容。也更希望监狱学能形成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为今后监狱人民警察的培养、文明监狱的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