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观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和鲜明特征

任何事物都有其特定的内容。事物的内容,指的是事物内在因素的总和。认识事物,必须了解和把握事物的内容。同样地,任何事物都有其特征。事物的特征,指的是事物的征象、标志等,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重要方面。认识事物,不能不认识事物的特征,即毛泽东所明确强调的,要着眼于事物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也有其具体内容和特征,内容和特征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元问题。认识马克思主义,必须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眼界广阔、知识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各个方面,不下大气力、不下苦功夫是难以掌握真谛、融会贯通的。”[51]学习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首先要抓住其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予以概括和说明。

第一,从学科构成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涵盖多种学科,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多种学科内容的有机统一体。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与此相联系,这三个部分或学科的内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每一组成部分或学科的内容都是多方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世界的物质性理论、实践与世界的关系理论、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理论、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理论、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理论、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理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的理论、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理论、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理论、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理论、认识活动及其规律理论、真理及其检验标准理论、价值与价值观理论、人的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四大部分:一是关于商品和货币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商品理论、货币理论、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理论等;二是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理论、资本主义生产(核心是剩余价值生产)理论、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剩余价值的分配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理论、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理论等;三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根本任务理论、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经济职能理论等;四是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秩序理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对外开放理论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理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理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和途径理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建设理论、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及其实现理论等。以上三个学科或组成部分的内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内容的有机统一体。

第二,从基本原理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一种思想体系都有自己特定的基本原理,它决定该思想体系的本质和学科性质,马克思主义也是如此。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当然具有自己的基本原理。问题在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它有哪些内容。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在我们看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有联系,后者是前者的基础,但是,又不能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的是主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相联系并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内容之中的一以贯之的理论原理。按照这样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有关于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原理、关于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原理、关于认识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原理、关于资本主义本质与发展规律的原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与发展规律的原理、关于共产主义本质与实现规律的原理、关于人的本质与全面发展规律的原理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这些方面,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的主体部分。

第三,从本质规定性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集中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四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性上。一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实践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四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这是我们应当着力把握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

(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事物往往具有多方面的特征,认识事物应当认识事物的一切特征。就像列宁强调的:“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住、研究清楚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永远也不会完全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这一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犯错误和防止僵化。”[52]马克思主义的特征也是多方面的,如实践性、阶级性、革命性、科学性、时代性、批判性、继承性、创造性、开放性、多样性等。认识马克思主义理应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多方面特征。

在事物的多方面特征中,有主要和次要、基本和非基本、鲜明和不鲜明之分。认识事物的特征,在全面性要求的基础上,最根本的是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主要的、基本的和鲜明的特征。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特征,也应当首先重点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主要的、基本的、鲜明的特征。

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最基本的和最鲜明的特征是实践性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第一,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一是表现为它具有的彻底批判精神。马克思明确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53]这里尽管讲的是辩证法的本质,但是,实际上整个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也是革命的和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反对把旧事物、旧制度看成永恒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反对一切维护腐朽的社会制度、为腐朽的社会制度辩护的理论。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具有自觉的自我批判意识,他们总是不断反思自己理论的不足,不断克服自己理论的历史局限性,把自己的理论不断推向前进。二是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以科学的理论形式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它丝毫不隐瞒和回避自己的阶级本质,不以“超阶级”的幌子标榜自己是“全人类”利益的代表,而是公然申明自己的阶级性,申明自己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它坚决批判一切剥削阶级的理论观点,自觉捍卫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彻底推翻一切剥削制度、消灭社会不平等的现象、争取工人阶级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为己任。马克思曾经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54]。事实上,不仅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马克思主义都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

第二,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主要表现在于:一是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以人类取得的科学成果为前提。它充分地吸收和利用了人类取得的一切有价值的科学成果,从而使自己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二是它不带任何偏见,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三是它的理论的深刻性。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55]四是它明确地要求人们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它。五是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56]。事实确实如此。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这一对马克思主义内涵的界定,就鲜明地体现了它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既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又是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把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于一身,是因为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具有一致性。工人阶级是现代化机器大生产的产物,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人心所向体现着社会前进的方向。工人阶级的本性决定了它必须科学地认识世界,只有科学地认识世界,特别是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才能找到自身解放的道路,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不可分割的,科学性根源于革命性的要求,并且通过革命性表现出来;革命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并且靠科学性来保证,二者内在地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并且通过一系列原理表现出来。

第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它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一是表现为它的产生和发展以实践为基础。它是一种来自实践的理论,它创立的原动力来自社会实践的需要,它的理论内容来自实践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它是实践经验的总结。马克思主义又是一种回到实践中去的理论,它指导了实践,为实践服务,又在实践中接受了检验,被实践这个权威确立为科学真理,又被实践赋予永葆青春的活力,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离开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丧失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二是表现为它以实践观点作为自己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一切理论观点都是以实践观点为基础的,实践观点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中的一条红线。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简称《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57]。这个文献的关键词就是“实践”。包含在这个文件中的科学的实践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胚芽,它后来在生产劳动这种最基本的实践形式中被充分展开,成了打开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史大门的钥匙。在这个《提纲》中,写下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58],后来用金色大字被镌刻在马克思的墓碑上,这是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观点的突出表现。三是表现为它对一切否定实践、沉湎于纯粹思想领域的错误观点和做法总是给予无情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学说的过程中,针对那些只在纯粹思想的范围内批判资本主义却不进行推翻资本主义的实践活动的唯心主义理论家们的错误观点指出:“思想永远不能超出旧世界秩序的范围,在任何情况下,思想所能超出的只是旧世界秩序的思想范围。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59]他们又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60]。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所以一再强调实践观点,也是为了批判一切旧唯物主义以及唯心主义不懂得实践的根本缺陷。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其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性是其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离不开实践性,正是在坚持实践性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才更加有理、有力,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才能更加鲜明和坚定,从而更加彰显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正是在坚持实践性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才能在实践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才能认识客观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从而保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正是在坚持实践性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6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才能真正地结合、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性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作为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之所在,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其他性质和特征都是由这一本质和特征所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就是要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在实践性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