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中介与就业促进(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附件2 我国企业员工使用就业中介情况调查报告

张 洁

一、调查及统计分析方法说明

(一)调查背景

为了促进劳动者就业,加强政府对就业中介服务的进一步指导,更好地发挥就业中介组织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作为“劳动力市场中介与就业促进”课题研究的一部分,我们开展了此次对我国企业员工使用就业中介情况的调查。

(二)调查方式

为了摸清情况,开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课题组于2006年11月—2007年4月对我国企业员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遵从简单随机抽样的原则,调查方式为通过企业人事部门向员工发放问卷,并在员工填写后回收问卷。

调查共发放问卷2 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999份,有效回收率为80.0%。

通过对回收问卷的逻辑检查,从总体来看,问卷填写的质量较高,调查结果是可信的。

(三)统计方法

本问卷调查的统计工作主要是针对各题目进行描述性的统计分析,采用频数分布分析和交叉分析两种分析方法。

(1)频数分布分析。通过频数分布表了解各变量的数据分布特征。

(2)交叉分析。首先,对行变量和列变量的独立性进行皮尔逊卡方检验,当其显著性水平低于0.05时,表明两变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否则相反;其次,对于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两个变量,通过交叉列联表反映它们之间的频数分布关系。

二、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一)地区分布

本次调查共涉及上海、北京、广东、江西、苏州5个地区的企业员工,调查样本的地区分布情况见表1。

表1五省市调查样本分布统计表


img

(二)性别结构——男女比例基本持平

本次共调查了974名男性员工,1 025名女性员工,男性占有效样本的48.7%,女性占51.3%,调查样本的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因此可以判断,本次调查的数据可以客观地反映不同性别的员工使用就业中介服务机构的差异。

(三)户口类型结构——以非农业户口员工为主

本次调查中,非农业户口的员工占1 999份有效调查样本的85.8%,农业户口的员工占14.2%,两者的比例相差悬殊。

(四)来源地结构——本市人明显多于外地人

在1 999份有效样本中,有64.0%为本市人,36.0%为外地人,本市人明显多于外地人。

(五)年龄结构——以青年人为主

如表2所示,本次调查样本中,20~30岁的员工所占比重为65.9%,而20岁以下及35岁以上的员工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可见此次调查样本以青年人为主。

表2样本年龄结构统计表


img

(六)受教育程度——高学历员工所占比重较大

如表3所示,调查样本中受教育程度为大专、高职及以上的高学历员工所占比重较大,“大专、高职”、“大学本科”、“硕士或以上”学历的员工共占全部样本的82.5%,“初中或以下”的低学历员工所占比重仅为2.6%。

表3样本学历结构统计表


img

三、调查揭示的问题

(一)就业中介服务机构尚未被我国企业的员工广泛接受

1.半数以上员工未曾使用过就业中介服务机构

通过对企业在职人员的调查发现,未曾使用过任何就业中介服务机构的员工占全部样本的56.6%(见表4),由此可见,我国的就业中介服务机构尚未被劳动者广泛接纳。

表4企业在职人员使用就业中介服务机构的情况


img

2.就业中介服务机构的信用及其提供信息的有效性成为人们担心的问题

通过具体的调查发现,总体来讲,员工不使用就业中介服务机构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其存在信用问题及不能提供有效的单位招聘需求信息。如表5所示,因为这两项原因而不使用就业中介服务机构的人数明显多于因为就业中介机构服务态度较差、收费过高和在就业中介服务机构接受服务需要等待的时间过长及其他原因而不使用就业中介服务机构的人数。

表5不使用就业中介服务机构的原因统计表


img

(二)公共部门所属的就业中介服务机构成为主力军

如表6所示,除半数以上员工从未使用过就业中介服务机构外,有14.7%的员工使用过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中心,12.6%的员工使用过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相对而言,较少被调查者曾经通过社会团体及行业就业服务机构或其他部委就业服务机构寻找过工作。由此可见,非公共部门主办的就业中介服务机构在中国尚未被广泛接受。

表6被调查者曾经使用过的就业中介服务机构的情况统计表


img

此外,不同人群倾向于使用的就业中介服务机构也略有不同。

1.不用学历人群的差异

在高学历员工中,有更多的人使用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中心,而低学历者明显倾向于使用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

大专、高职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最常选择的是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中心,其次是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如表7所示,在401名大专、高职学历的员工中,有18.7%的人曾使用过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中心寻找工作,17.2%的人曾使用过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大学本科学历的员工中,这两者的比例分别为18.2%和8.9%;硕士或以上学历的员工中,这两者的比例分别为16.4%和4.0%。然而低学历者,尤其是初中或以下学历的员工,一般选择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或民营就业中介,很少求助于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中心。

表7不同学历人群选择就业中介服务机构的情况统计表


img

注:括号中为有效样本数或使用该渠道的人数百分比。

2.不同年龄人群的差异

年龄处于25~40岁的中青年人更青睐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中心,而在年龄处于25岁以下或40岁以上的员工中,使用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的人多于使用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中心的人。

如表8所示,处于20岁以下、20~25岁和40岁以上三个年龄段的员工,使用过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寻找工作的人数比例高于使用过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中心的人数比例;而在25~30岁、30~35岁、35~40岁的员工中,情况则相反。

表8不同年龄人群选择就业中介服务机构的情况统计表


img

注:括号中为有效样本数或使用该渠道的人数百分比。

3.不同户口类型人群的差异

农业户口人群倾向于使用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

如表9所示,在252名农业户口员工中,有29.0%的人曾经通过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寻找工作,而在1 520名非农业户口员工中,仅有10.9%的人使用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

表9不同户口类型人群选择就业中介服务机构的情况统计表


img

(三)就业中介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项目单一

调查显示,在职人员在之前寻找工作时,就业中介服务机构主要提供的服务是向其提供单位的招聘信息——在曾使用过就业中介服务机构的员工中,有75.2%的人表示就业中介服务机构曾经向其提供这项服务。此外,有22.7%的人曾接受过写简历或面试指导的服务。而就业中介服务机构很少提供包括人事代理、培训等在内的其他就业服务。

表10就业中介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项目统计表


img

(四)就业中介对促进就业发挥的有效性总体不佳,仅对特定群体比较有效

通过调查“员工通过何种渠道获得目前职位的招聘信息”发现,社会关系网络是最有效的工作搜寻渠道,而职业介绍机构在帮助求职者获得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仅高于纸质媒介,位于各种工作搜寻渠道的倒数第二位——仅有13.4%的员工通过这一渠道获得现有工作,如表11所示。

表11员工获得目前职位招聘信息的途径统计表


img

续前表


img

就业中介服务机构仅对促进以下特定群体获得工作比较有效:

1.对生产操作人员寻找工作有效

几乎对于各种职位类型的员工来讲,社会关系网络和网站都是其获得工作的最有效的两种途径,唯有对于生产操作人员来讲,有较大比例(25.3%)的员工通过职业介绍机构获得目前的职位,如表12所示。

表12各职位类型员工获得目前职位招聘信息的途径比较表


img

注:括号中为有效样本数或使用该渠道的人数百分比。

2.对低学历人员寻找工作有效

如表13所示,50名初中或以下学历的员工中,有16%的人通过职业介绍机构获得目前职位的招聘信息。在275名高中、中专或职校学历的员工中,有20.4%的人通过职业介绍机构获得目前职位的招聘信息。对于高中、中专、职校及以下学历的员工来说,职业介绍机构成为他们获得工作的最有效的三种渠道之一。而在大专、高职及以上学历的员工中,仅有较小比例的人是通过职业介绍机构获得目前职位的招聘信息的。由此可见,职业介绍机构对帮助低学历者寻找工作更加有效。

表13不同学历的员工获得目前职位招聘信息的途径比较表


img

注:括号中为有效样本数或使用该渠道的人数百分比。

3.对外地人寻找工作有效

调查显示,相对于本地人,职业介绍机构成为继社会关系网络和网站之后对外地人最有效的求职途径——有15.5%的外地人通过这一渠道获得现有工作,如表14所示。

表14不同来源地的员工获得目前职位招聘信息的途径比较表


img

注:括号中为有效样本数或使用该渠道的人数百分比。

4.对农业户口人员寻找工作有效

职业介绍机构成为农业户口人员获得工作的主要途径,其求职有效性仅次于社会关系网络,位居各种求职渠道的第二位;而对于非农业户口人员来说,职业介绍机构的求职有效性仅高于纸质媒介,位于倒数第二位,如表15所示。

表15不同户口类型员工获得目前职位招聘信息的途径比较表


img

注:括号中为有效样本数或使用该渠道的人数百分比。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本次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对当前我国企业员工使用就业中介服务机构的情况有了初步把握,并据此分析出了我国就业中介服务机构的缺陷和不足,这可以为我们进一步完善就业中介服务机构的就业促进作用提供很多启示,现归纳总结如下几点。

第一,在我国,员工中没有使用过就业中介服务机构的人所占的比例很大,在一半以上,就业中介服务机构本身的信用问题及其提供信息的有效性成为这部分人担心的主要问题。

第二,从我国目前的就业中介服务市场来看,公共部门所属的就业中介服务机构成为就业中介组织队伍的主力军,其中主要以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中心、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为代表,两者的市场份额相差不大,但各自有着较为明显的目标市场。从调查来看,低学历(大专、高职学历以下)和农业户口人员往往通过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寻找工作,而高学历(大专、高职及以上学历)人群往往通过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中心寻找工作。

第三,我国就业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项目比较单一。大多数就业中介服务机构仅向前来求职的人员提供单位的招聘信息,很少提供包括人事代理、培训等在内的其他就业服务项目。

第四,目前我国就业中介组织的就业促进作用还十分有限。调查显示,在各类在职人员中,只有低学历人员、生产操作人员、外地人以及农业户口人员倾向于通过公共部门的职业介绍机构寻找工作。因此,发展针对弱势群体的公共就业中介服务,对缓解失业、促进就业有积极的意义。

附录:员工调查问卷

img

就业中介研究——员工调查问卷

尊敬的先生/女士:

您好!为了促进劳动者就业,加强政府对就业中介服务的进一步指导,更好地发挥就业中介组织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我们承担了教育部重大课题“劳动力市场中介与就业促进”。本次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您使用就业中介的情况及对就业中介的相关评价。

您的回答信息将对本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问卷所获得的资料仅供研究报告整体分析之用,我们将对您所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感谢您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合作和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2006年11月

A 问卷说明

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在备选答案编号上选择打钩。

-

B 个人基本情况

B1.您的性别:

(1)男 (2)女

B2.您的年龄:______岁

B3.您目前的户口:

(1)本市农业户口 (2)外地农业户口

(3)本市非农业户口   (4)外地非农业户口

B4.您的受教育程度:

(1)初中或以下 (2)高中、中专或职校

(3)大专、高职  (4)大学本科

(5)硕士或以上

B5.您在进入本公司前的工作经验:

(1)应届毕业生,无工作经验 (2)有工作经验______年______月

B6.您已在本单位工作了______年______月。

B7.您目前的职位类别:

(1)管理人员 (2)专业技术人员

(3)市场营销人员/业务员(4)行政后勤人员

(5)生产操作工人(6)其他(请注明)______

C 个人使用就业中介组织情况

C1.您是通过哪种渠道获取目前工作单位的招聘信息的:

(1)职业介绍机构(2)校园招聘会

(3)社会招聘会(4)直接与企业联系

(5)工作单位的网站 (6)就业中介网站

(7)商业网站    (8)报纸、杂志招聘广告

(9)广播、电视招聘广告(10)路牌等招贴广告

(11)家人、亲戚     (12)朋友、熟人

(13)老师        (14)同乡、同学、同事  

(15)猎头(16)劳务派遣公司

(17)其他(请注明)______

C2.(C1选择(11)~(14)任一选项者,即您是通过家人、亲戚、朋友、熟人、老师、同学、同事或同乡等找到工作的,请回答本题;否则请跳至下一题)您选择这种方式的原因是:(可多选)

(1)获取信息更容易 (2)信息更真实有用

(3)上当受骗的可能性小(4)成功率高

(5)成本低 (6)其他(请注明)______

C3.您曾通过哪些就业中介组织找过工作?

(1)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

(2)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中心

(3)其他部委就业服务机构   

(4)国有企业性质就业中介 

(5)社会团体及行业就业服务机构(包括工会、残联、妇联、共青团及其他协会等所属的)

(6)民营就业中介

(7)其他(请注明)______

(8)我不清楚这个机构的背景 

(9)没有使用过就业中介机构

C4.(C3选择(1)~(8)任一选项者,即曾经使用过某种就业中介组织的,请继续;C3选择(9)者,即没有使用过就业中介组织的,请跳至C7题)您使用就业中介组织,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可多选)

(1)就业中介组织掌握大量的企业用工需求信息

(2)可帮助缩短找到工作的时间

(3)可提高找到工作的机会

(4)可帮助减少找到工作所需要的花费

(5)可帮助找到更好的工作

(6)提供的信息具有可信度

(7)其他原因(请注明)______

C5.在您找工作时,就业中介组织为您提供了哪些服务?(可多选)

(1)提供单位的招聘信息

(2)提供写简历或面试指导

(3)提供寻找工作建议

(4)评价您的能力、就业岗位的能力需求

(5)人事代理(档案、户口、社会保险或党组织关系)

(6)培训

(7)其他(请注明)______

C6.您对政府部门主办的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项目收费的评价:

(1)部分项目可以收费,部分项目不应该收费

(2)根本就不应该收费

(3)收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应该比非政府主办的就业服务机构收费低

C7.您不使用就业中介组织的原因是:

(1)不能提供有效的单位招聘需求信息

(2)收费过高

(3)服务态度较差

(4)就业中介存在信用问题,如存在欺骗

(5)等待的时间过长

(6)其他(请注明)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