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上两潮神
“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这首诗描绘的就是钱塘江潮水的壮观景象。北宋词人柳永那首书写杭州盛景的词作《望海潮》中,也有“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的描写,意思是说,钱塘江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际,十分壮观。
浙江的钱塘潮被称为世界奇观。潮水来临时,只见江面闪现出一条白线。渐渐地,白线越来越近,越来越宽,震耳欲聋的声响也越来越压迫你的耳膜。潮水由远而近,奔涌而来,潮头越堆越高,一面水墙矗立于江面,势如万马奔腾。
钱塘潮来袭,就像是江水狂怒了,势不可当。在浙江的民间传说中,钱江潮还真是潮神怒气堆涌的杰作。这潮神就是春秋时期的吴国大夫伍子胥和越国丞相文种。
一、吴国大夫伍子胥
伍子胥本是楚国人,父兄因小人谗言惨遭杀害,伍子胥出逃吴国。“伍子胥过韶关,一夜白头”的典故,就是讲伍子胥逃离楚国过韶关时的惊险。韶关地势险要,且有重兵把守,传说伍子胥为此一夜急白了头,后幸得扁鹊弟子相助才得蒙混过关。可不曾想,过了韶关后,又一条大江横在了伍子胥面前,那就是咱们浙江美丽的富春江。
伍子胥正为怎么过江发愁呢,看见江上一个渔翁驾了一艘小船,正在撒网打鱼。伍子胥赶紧招呼:“这位大爷,求您帮我渡江吧。”
渔翁二话不说,就把小船撑了过来:“请上船吧。”
到了对岸,伍子胥不好意思地拿出腰间的宝剑,说:“老人家,我是逃难而来,没带银两。这把宝剑镶有七星,值一些钱,就送给您吧。”
谁知渡船老人听了,哈哈大笑,说:“你难道没有听说满城贴满了悬赏捉拿伍子胥的布告,谁告发了伍子胥,就可以得赏大米万石,升官发财啊。我救你,哪是为了钱财。”
原来渔翁早就知道他的身份,伍子胥感动得连连道谢,老人家却早已驾着小舟远去了。
现在的富春江七里泷还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子胥渡”三个字,传说那里就是当年伍子胥渡江的地方。
伍子胥到吴国后,受到吴王重用。吴国在几年的时间里先后对楚、齐、晋等国开战,还收服了越人,成为春秋时期的一大强国。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攻打吴国失败后,逃回越国,蜂拥而至的吴军将越国会稽城围得水泄不通。越王听从大夫文种的建议,携美女、玉器向吴王求和。
被越国收买的吴国太宰伯嚭向吴王求情,吴王一时心软,就想撤兵。可是,刚烈的伍子胥坚决不同意,他慷慨激昂地劝说吴王:“大王啊,勾践可是个意志坚强的人啊,您现在放过了他,几年后他一定会打回来,到时候大王您自身难保呀。”
夫差一边把玩着勾践送来的珠宝,一边漫不经心地说:“爱卿多虑了,我把勾践夫妇扣押在吴国做几年奴仆,看他还怎么翻身。”于是,吴王罢兵回国。吴王夫差自从打败了越国,就变得傲慢起来,并听信伯嚭谗言,在公元前484年赐死伍子胥。
伍子胥死前仰天长叹:“吴王竟能糊涂至此,听信小人谗言,他一定会后悔的!”他还留下遗言:“我死后,把我的头颅挂在城墙上,我要亲眼看着勾践灭掉吴国。”
夫差听说此事,更加恼羞成怒。他让人用鸱夷草把伍子胥的尸体包起来,抛进了钱塘江。
民间传说,满腔怨愤的伍子胥死后化身为潮神,那滚滚而来、一浪高过一浪的钱塘江潮水,就是伍子胥愤怒的抗议。伍子胥因此被浙江人奉为潮神。人们还在吴山立了伍公祠,祭奠伍子胥。
浙江潮被称为两度潮。就是说,钱江潮会来两次,汹涌澎湃的第一次潮水过去后,还会来个回头潮。关于回头潮的故事,也十分有趣。
二、越国丞相文种
驱动这回头潮的可不是伍子胥,而是越国的丞相文种。有人会问,越国的丞相文种和吴国的大夫伍子胥不是冤家对头吗,为什么两人都与钱江潮有关呢?原来呀,文种和伍子胥一样,也受了天大的冤屈。
越王勾践的左膀右臂,一个是主管军事的范蠡,另一个就是主管内务的文种。越国被吴国打败后,勾践夫妇和范蠡都被掳到吴国做了人质,文种则留在被吴国打得七零八落的越国,默默地组织生产,重建国家。经过文种三年的努力,等勾践被夫差放回来时,越国已经慢慢恢复了元气。也就是说,越国能反败为胜,打败吴国,文种功不可没。按理说,文种是越国的大功臣,越王定会格外礼遇和器重。
可是,有句话叫作“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意思是说,鸟打光了,弓箭就用不着了,可以藏起来了;兔子打完了,追兔子的狗就可以杀掉烹煮了。勾践称霸后,范蠡引退,并写信告诫文种:“大王打天下的时候,需要我们替他卖命;可现在大王成就霸业了,我们还是识相点,赶紧从大王眼皮子底下消失吧,免得大王猜忌我们,以为我们赖在他身边,觊觎他的王位。”
文种不相信勾践是这样的人,但没想到的是,果然被范蠡言中了。有一天,勾践派人给文种送来一口宝剑,跟他说,这就是夫差杀死伍子胥的宝剑。文种一听就明白了,大王这是要赐自己死啊。就这样,文种和伍子胥一样,成了同一柄剑下的冤魂。
传说,文种死后,伍子胥驾潮而来,冲开文种的坟墓,把文种接走了。从此,这两位英雄的英魂同游钱塘江上,驱赶潮水。前潮是伍子胥,后潮是文种,从而形成了钱塘江两度潮的奇观。
小链接
为什么会有壮观的钱塘潮
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当然与伍子胥、文种无关啦,那是古人因无法解释这个自然现象而编出来的故事。事实上,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可以归因为以下四点:
一是跟钱塘江口的形状有关。钱塘江口是喇叭形,进口大,出口小,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江水进口宽达100千米,到外十二工段却仅宽几千米,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叠加,越叠越高。
二是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在潮水的冲击下,在潮水前端越堆越高,使得潮水流速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高过一浪的景观。
三是跟节气有关。每年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
四是跟风势有关。钱塘江沿海一带常有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一致时,风势助长了潮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