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崎丰子文学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研究的主要问题与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问题

本书以《大地之子》、《两个祖国》、《不毛地带》、《浮华世家》、《白色巨塔》、《女系家族》和《女人的勋章》等山崎丰子的长篇小说为研究对象,在系统解读、充分掌握其代表作的丰富内涵和社会意义的基础上,合理借鉴先行研究的成果,以事实为依据,深入挖掘山崎小说特有的艺术精髓、批判精神与社会效应。

本书主要深入探讨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

(1)山崎丰子作品的文学性解读。如前所述,社会小说带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人们也将更多的目光集中在其独特视角和精心选材上。但万变不离其宗,任何文学作品的特性都是基于其文学本身的特点而得以体现的。因此,如何将社会小说重新还原在文学的范围内考量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显得尤为重要。山崎中后期的长篇小说,均以揭露真实事件为主要内容,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然而,作为文学作品,其主题思想、写作手法和人物塑造等才是整部作品成功的基石。山崎小说是怎样通过虚拟手法表现真实社会的呢?这是一个亟须研究的问题。

(2)山崎丰子文学的创作阶段解析。山崎从事文学创作超过半个世纪,作品不仅受到日本国内读者的热爱,还被大量译介至国外,受到广泛关注。其创作风格随潮流而动,反应社会变化,把握时代脉搏。但是,目前对其创作阶段少有解析,且看法不一。本书拟以时间为序,将山崎的文学创作分为“尝试期”、“发展期”、“巅峰期”和“寡作期”4个阶段,通过探讨各阶段的特点和变化,从整体上对其文学创作生涯做出客观评价。

(3)山崎小说中的审美取向。作为“社会派”作家,山崎小说的社会功能显而易见。但是,作为文学研究,更应对作品的审美取向进行深刻的解读。在作品中,读者可以体会到由关西方言、女性用语表现出的语言的魅力,以大阪地区商家传统文化为代表的关西风俗美,由人物的忍耐力、拒妥协等性格构成的坚毅品格,以及超越性别差异、血缘关系的“亲情美”。这些特征组成了山崎小说独特的审美意识。

(4)山崎小说中的反战思想。在电视剧《大地之子》的开场,山崎丰子郑重地写道:“在我的心里,永远铭记着悲惨战争中幸存者的苦难和战火中仍未消失的、大地上人们的恩爱之情。谨奉此片,作为中日友好的见证。”山崎豊子.“大地の子”ふたたび[A]. “大地の子”と私[M].東京:文藝春秋,1999:209。从处女作《暖帘》开始,“尊重生命、倡导和谐”的理念始终贯穿在山崎的整个创作生涯。山崎的反战思想更多地体现在后期的“战争三部曲”中。这3部作品有共同特点,即:都没有过多地出现宏大的战争场景,而是在战争这种特殊时期和环境中凸显人生百态;作品都以“哀”为主要基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性,表达了作者厌战、反战的情绪。探究山崎如何通过文学手法塑造典型人物、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变化,如何深刻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是准确领悟山崎小说中蕴含的反战思想真谛的关键。

(5)山崎反战思想中的“归”元素与“和”元素。山崎的创作主要以真实事件为模版,最大限度地体现作品的真实性和社会性。创作手法尤其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重视对现实人生感情的开掘,透过实际生存的心理空间来感知实际生存的物质空间,从而以人的心态世界的生动饱满,补充了单纯的人的命运流程的散漫薄弱”李德纯.在命运的背悖与冲突中挖掘人生——论石川达三和山崎丰子的创作[J].外国文学评论,1993(3):94。。“归”元素与“和”元素以不同的方式贯穿在她的每一部作品中。尊重生命、仁爱之心、自由平等、人性回归……作品通过各种角度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人类应该消除一切矛盾,和谐、自由地生存和发展。

1.3.2 研究的角度与方法

本书拟对山崎丰子及其社会小说做系统的阐释和评价,运用相关文学理论,探讨山崎小说乃至日本社会小说的本质、作用和发展趋势等问题。在日本文学的框架内,对山崎小说的艺术价值、作品中反映出的“审美意识”、“反战思想”,以及社会效应等进行深入探讨,做出正确的判断。

日本文学自古便“以本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审美取向等为基础,经过长期与中国文学的不断撞击、选择、消化与融合,最终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本民族特色的文学体系”高文汉.中日古代文学比较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43。。所以,在研究日本作家及其作品时,应该在公正客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日本民众的视角。换言之,如果一味追求从其他民族的角度去审视作品,无论用什么方法都很难完全领悟、诠释其整体内涵。尤其是在研究社会小说这样的现实主义文学的过程中,必须将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放在当时日本的社会大环境中去考量,参考作者创作时的社会形态、社会动向、社会思潮等外部因素。由于日本的岛国特性,这些外部因素也具有特殊性。所以,在研究过程中,不是孤立地,而是要时刻着眼于日本历史和文学史,探寻日本文学整体的演变过程和主要特征。比如,山崎丰子的每部作品几乎都源自某一时期的社会事件(或现象),当时社会对事件争论的焦点和舆论导向与今日不同,若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将会引起对作品理解的误差。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必须将作品回置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将作者还原到当时的写作环境中去,以确保本书研究的深入性、全面性和合理性。

本书力求克服片面性,尽量全面、深入地了解日本文学;在研究过程中与时俱进,动态地把握作家、作品特点及其时代特征;将研究置于世界文学视域之内,从中、日、西多维互动关系中动态把握主题,形成问题意识,在重视差异性的同时,比较、归纳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详见:孟庆枢.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日本学论坛,2007(2):3-6。以填补该领域的空白。

在研究方法上,以对山崎丰子全部作品的整体研究和其代表作品的专项研究为事实依据,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东西方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对山崎小说的文学价值、社会影响等做出综合评价。比较法、归纳法和演绎法是本书运用的主要方法。本书遵循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首先细致解读山崎丰子的全部作品,并对其写作特点和艺术手法进行分析和归纳。同时,梳理中、日两国有关山崎本人及其作品的资料,重点参考日本评论家青地晨总结出的山崎小说的六大特点,以及其他评论家对山崎小说的评论,对各种资料进行梳理,提出见解,并得出结论。山崎小说之所以引人入胜,主要源于其缜密、长期的取材活动。尤其像《大地之子》这样涉及历史问题、表现现实社会的长篇小说,取材时间长达3年之久。其取材领域的广泛性、取材对象的多样性,都应该被视为其文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介绍给读者,以拉近读者与山崎的距离,感受山崎小说内在的独特魅力。

本书重视原典资料,重视先行研究。力求在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局部透视与宏观比较的统一,对山崎的社会小说给予客观定位,为今后日本社会派文学乃至大众文学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当然,作为中国研究者,在研究外国作家、作品时,除了遵循已成定论的研究成果外,还应突出本国研究者的主体性。

日本社会小说的大量出现主要集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其产生和发展受到了历史小说的影响。无论是在题材的选用、人物的塑造,还是在故事的脉络、背景的设计等方面,都与历史小说有相似之处。因此,在分析与归纳这类作品时,可以借鉴日本或其他国家历史小说的理论研究,进行阶段性总结。山崎丰子在真正成为职业作家前的10年间,一直与以创作历史小说著名的井上靖共事,并受到井上靖各方面的帮助和指导。因此,在山崎小说中,尤其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刻画中,可以看到近似于历史小说的写作风格。

“审美从群体化到个体化、小型化、分散化的转变也将影响到文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在预测未来文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时,社会学方法、历史传记方法仍会有一定的地位,因为文学作品必然联系于社会,而作家的生活也一定会介入作品。”陈鸣树.论文学研究方法论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向[J].学术月刊,1992(6):17。本书在充分借鉴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收集了大量山崎本人的随笔和谈话,以及长期担任山崎创作助手的中、日、美等国人员的访谈,拟从多个角度对各部作品的问题意识、创作动机、创作方法、人物塑造以及文学创作背后的山崎丰子的种种艰辛历程做详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