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局扩大会议到六中全会
四千人讨论以后,乔木同志提出了起草新稿的原则设想。认为在六中全会作出决议的时机已经成熟,不宜再延迟。篇幅的确太长,像论文而不像决议,拟改为条文式的体裁。毛泽东晚期思想同毛泽东思想建议加以区分。决议中应对毛泽东晚期思想的错误及其由来和发展作出比较系统的说明,当然更要以很大的力量讲毛泽东思想。在这之后,起草小组、乔木同志又重新改写。
1981年3月18日,小平同志同起草小组负责同志谈话,认为决议稿的轮廓可以定下来了,并对建国以后各段历史作出了概括性的评价。耀邦同志主张决议稿多听听老干部、政治家的意见,小平同志赞成。3月26日,小平同志又转告陈云同志的两条意见。一条是加一篇话,讲解放以前党的历史,60年历史一写,毛泽东同志的功绩就概括得更全面了。再一条是提倡学哲学,学毛泽东的哲学著作。
1981年3月31日发出了第三次提供讨论的稿子,发给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和一些在党内有很长历史、很高威望的老同志(乔木说是52人),征求他们的意见。这次讨论没有采取开会的方式,而是各人改在稿子上,或者另外提出书面修改意见,或者约起草小组的同志谈修改意见。
根据这些意见,起草小组、乔木同志继续修改,拿出了第四次供讨论的稿子。这次稿子28000字。结构已经和最后通过的决议相同。前面加了一个简明的前言,记得是专门请胡绳同志来写的,乔木同志很称赞。接着讲32年总估计,这是乔木同志从陈云同志的建议中得到启发,而建议加强的。这两段一加强,稿子的气势就相当地不同了。后面分四段,分别讲建国初七年,八大后十年,“文化大革命”十年,两年徘徊和伟大历史转折,然后讲毛泽东思想,最后是内容很充实的总结。
5月,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70多人参加,讨论了10天。乔木同志在政治局会议上有个说明,《胡乔木文集》和《胡乔木谈中共党史》中都收了。
这篇对历史决议的说明非常重要。关于少用以至不用路线错误路线斗争,关于革命的原意和广义,关于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新民主主义时期和重提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等等,理论上政治上都很重要。现在发表的文稿略去了一点,就是关于毛泽东晚期思想和毛泽东思想的区别。曾经决定用“毛泽东晚期思想”这个概念来概括毛泽东后来的错误思想,讨论中很多人不大赞成,认为说不清楚,不如就用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来概括为宜。认为这样才能同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后来在历史决议中就没有再用“毛泽东晚期思想”这个概念。
5月19日,小平同志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有一篇重要讲话。《邓小平文选》中登了。
根据小平同志的意见和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的结果,把各种好的意见吸收进去,又作了很多的修改,由政治局会议原则通过,提交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这是第五次提供讨论的稿子。经过吸收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的意见,这次稿子,是32000千字,增加了4000字。从意见的条数讲,恐怕吸收了好几十条。
1981年6月15日至25日,举行十一届六中全会的预备会议,进一步讨论决议修改稿。6月22日,小平同志在预备会上又作了重要讲话,在《邓小平文选》中也登了。在讨论中,中央委员们提了很多修改意见。根据这些意见,对决议稿又作了修改,吸收的实质性意见将近100条,篇幅也增加到35000多字,又增加了3000多字。
6月22日至25日,党中央还召开在京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全国政协部分老同志共130多人的座谈会,征求他们对决议稿的意见。他们提的意见也吸收了。举一个例子,原来讲“文化大革命”打倒所谓“走资派”是错误的,讨论中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提出来,对知识分子当作所谓“资产阶级学术权威”来打倒,这也是重要的问题,修改时采纳了这个意见。决议的稿子要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和外文,参加翻译的同志和一些外国专家,也提出了一些文字上的好意见,修改时吸收了。
有一些意见,修改时没有吸收。小平同志在4月7日的谈话中,就说了有些意见不能接受。例如,说八届十二中全会、九大非法;说“文化大革命”期间党不存在了。党不存在了怎么能粉碎“四人帮”?再后来,又说过有些意见不能接受。例如,说毛泽东同志自建国以后就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1957年以来,就存在一条贯彻始终的“左”倾路线;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以前这个十年间,成绩不是主要的,错误是主要的;“文化大革命”整个是一场反革命;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就是要整人,从整人开始,以整人结束;“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归结起来就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前期是共产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后期就不是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其以前的错误,应通通由毛泽东同志一个人负责;等等。
决议中关于“文化大革命”以后这一部分是什么时候加进去的?这个问题在四千人讨论以前就提出来了。但是,四千人讨论稿上只说这一段的成就和问题,将在十二大论述。四千人讨论中,中央党政军机关都有人发言认为应当写这一段,写华国锋同志的一些重要错误,要求调整他的职务。这一意见在简报上登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中央政治局11月和12月间开了9次会讨论这一段时间华国锋同志的错误,中央常委决定决议里写上这一段。邓小平同志认为,把华国锋同志的错误写进去,对于全党、对于人民有益,有好处,对于华国锋同志本人也有极大的好处。
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起草过程,经过上上下下反反复复群众路线的讨论过程,吸收了各种好的意见,排斥了各种不合适的意见,所谓博采众议,又力排众议(前一个“众”是大众,后一个“众”是小众),6月27日至29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了这一历史决议。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