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版权工作努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在江苏省版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曹卫星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委文化建设新部署,总结交流全省版权工作情况,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在新的起点上大力推进版权工作,进一步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强省建设的促进作用,我们召开了此次全省版权工作座谈会。下面我谈四点想法,与大家交流。
一、近年来我省版权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版权作为一种智力成果权,是文化和科技发展的产物,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我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国家的部署要求,将版权工作作为文化强省建设、创新型省份建设和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致力于做到“四个加强”:一是加强前瞻部署,多次就软件正版化等版权相关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出台专门文件,并列入文化建设工程实施计划,在文化产业振兴、文化园区基地建设、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等工作中作出部署;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我省政府建有专门的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省长担任组长,这次会议前又更名为省版权工作领导小组,增加了省公安厅、通信管理局、互联网信息办等成员单位;三是加强省部合作,2011年我省政府与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建立战略合作机制,确定“共同实施版权兴业战略”;四是加强资金保障,将版权有关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全省财政安排机关软件正版化资金近1亿元。
在我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推动下,全省版权系统认真贯彻国家和我省文化建设及知识产权工作部署,深入实施省版权“十二五”规划、知识产权“十二五”规划,大力推进版权兴业工程,版权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版权保护成效显著。各级版权行政管理部门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打击侵权盗版、互联网专项治理“剑网行动”等多项行动,查处了一批侵权盗版大案要案,版权市场环境明显改善。去年全省获国家版权局表彰的查处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和个人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南通通过加强版权保护,促进家纺产业大发展,其成功经验得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充分肯定,南通家纺市场被列为全球首个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二是版权产业迅猛发展。根据省版权局组织的版权产业贡献率调查,2012年全省版权产业实现增加值3842亿元,其中核心版权产业(包括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信息服务、软件业、广告、设计、工艺品、版权服务)占到51.2%,版权产业出口额334亿美元,全省新闻出版业营业收入、广播电视实际创收、城市影院票房均位居全国前列。版权产业已成为我省重要的国民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增长点。三是版权服务不断加强。成立江苏版权保护中心,成为较早实施作品著作权免费登记的少数省市之一;建立江苏紫金版权交易中心、中国(南京)软件国际博览会等版权展示交易平台,并在刺绣、工艺美术作品、正版软件等领域建立版权服务平台及设立基层版权管理办公室和版权工作站,提供作品登记、评估质押、经纪代理、展示交易等版权公共服务。全省作品登记连续5年实现40%以上增长,去年登记量突破3万件,位居全国前列。四是软件正版化全国领先。软件虽然研发投入大,侵权复制却很容易。2010年国务院部署新一轮软件正版化检查整改工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分别下发通知作出专门安排,明确工作重点和序时进度,至2012年底省、市、县三级政府机关提前1年完成任务;同时重点推进国有和大型民营企业软件正版化,有力促进了民族软件产业健康发展。苏州浩辰软件公司被WIPO授予“版权金奖(推广运用奖)”。五是宣传教育有声有色。强化人员素质和工作基础建设,推进版权示范创建和宣传教育培训,苏州、昆山被国家版权局评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去年我省评选出13家省级版权示范城市、园区和单位,促进了地方和企业版权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积极开展“4·26”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系列宣传、版权校园行等活动,版权社会认知度不断提高。
版权工作成绩来之不易,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一是版权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我省图书、影视、软件等版权作品虽然数量增长很快,但内容雷同甚至抄袭的现象仍然存在,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原创作品还不多。二是版权产业规模有待壮大。缺乏高水准、专业化的版权服务平台、中介机构和版权经纪人,智力成果的运用及商品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不高。从与先进地区的比较看,2012年我省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7.11%,同年美国这一比重为11.25%,2010年上海、深圳这一比重分别为10.83%、15.4%。从省内区域间的比较看,苏南地区版权产业发达,有2个城市1个园区被评为国家级示范,4个园区7家企业被评为省级示范,而苏中苏北示范创建较为滞后,仅淮安市和淮安软件园入选省级示范。三是版权执法监管有待加强。版权执法体系和执法机制尚不健全,版权行政执法力量不足,版权执法均由文化综合执法机构承担,一些领域侵权盗版现象仍比较普遍,公众版权保护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我们既要充分肯定已经取得的成绩,坚定信心,又要重视和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推动版权工作取得更大进步。
二、新的形势和任务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版权工作
当前,江苏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正加快由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由粗放增长向集约发展转变、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发展创新型经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稳定经济增长、深化文化改革发展等战略任务,都为版权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必须进一步加强版权工作。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重大部署。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我国将更重视知识的创造与增长,重视将知识转变为财富的方式。而版权制度以激励创新、保护智力创造成果为基本出发点,以维护作者权益为基本目标,其实质是通过保护权利人,激励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必须依靠版权、专利、商标以及商业秘密、地理标志和植物新品种等多种知识产权的创造、使用、管理和保护。同时,妥善处理好版权问题,有利于改善我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形象,有利于应对企业“走出去”面临的知识产权挑战。我们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的核心作用,一方面大力促进优秀版权产品等高价值知识产权产出,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一方面积极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版权环境,增强民族版权产业竞争力和创新积极性,为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第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提质增效升级必须进一步加强版权工作。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是当前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也是中长期的政策取向。针对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忧、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形势,省委省政府要求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型,巩固和发展经济稳中向好态势。要看到,版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广告设计、工艺美术、计算机软件、信息网络等版权产业基于对受版权保护的智力成果的运用,具有绿色、低碳、减排的特征,已成为知识经济增长极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作用。如美国的版权产业与信息产业、飞机制造业并称为“朝阳产业”,其软件、影视、图书等在国际市场具有绝对优势;版权产业也是日本、韩国等国经济复苏和产业振兴的“发动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版权工作放到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工作大局中谋划和推进,加强版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管理,推动版权相关产业发展、实现版权市场价值,努力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转型发展的生力军。
第三,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增强江苏文化软实力必须进一步加强版权工作。版权和文化是通过作品连接的,版权的主体是作品的创造者,版权的客体是涵盖文化领域各个方面的各类作品。对版权作品的创造、许可、复制、传播与使用是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文化创意、广告设计等相关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如果没有版权保护的制度支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国内外文化创意类产业的发展来看,大多离不开“创意创作是根,运作运用是神,无形资产是本,知识产权是魂”的基本格局,也可以说,“文化是田园,创意是种子,版权是肥料”。如美国迪士尼公司影视作品产业运作收益主要来自电影票房、录像制品、电视播放、衍生产品等,其中哪一个都离不开版权的保护和经营。任何一个文化企业,只有依法获得最好的版权作品、版权资源,才能获得最大的市场;任何一个国家,只有把文化资源通过创作转化为可支配控制的版权资源,只有在广泛拥有最具价值的版权作品、版权资源的基础上,才能占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我们要认真贯彻国家和省里对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新的重大部署,在新一轮文化改革发展中更加重视版权工作,推动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涌现、广泛传播,为激励文化创新、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江苏文化软实力发挥更大作用。
总之,版权是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战略资源和核心要素,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顺应新形势新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加强改革攻坚,推动我省版权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成为新时期江苏文化强省建设和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品牌。
三、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版权工作目标任务
前不久省政府对我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部署。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规划(2014—2020)也正在编制过程中。要根据“十三五”总体规划和知识产权规划,启动编制版权工作专项规划,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文化建设工程部署和知识产权工作要求,坚持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完善版权服务体系,加大版权保护力度,扩大软件正版化成果,推动版权产业发展,全面提高版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推动江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到“十三五”期末,实现版权社会认知度明显提高,版权保护与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版权作品和版权园区、企业数量明显提高,版权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明显提高。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不断优化版权服务。现在,版权已成为创作者最广泛、使用者(包括取得授权许可的制作、传播者和社会公众两个方面)也最广泛的一项知识产权,对加强社会化服务的要求很高。要强化版权服务功能,加快发展版权服务业,不断完善功能健全、结构合理、实用高效的版权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加强服务平台建设。整合版权服务资源,逐步优化江苏版权保护中心服务功能,建成集版权收集、共享、转化和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深入开展版权进园创建活动,鼓励社会化版权基础服务机构加快发展,在文化创意园区、数字出版基地、动漫、广告、软件产业园等集聚区设立版权工作站和服务机构,推动版权服务向基层和一线延伸。二是加强服务内容建设。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提高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大力推进作品登记、计算机软件登记、合同登记、质权登记等各项版权登记工作,进一步扩大内容范围和登记数量。不断开发、扩充新的版权公共服务项目,开展版权鉴定评估、授权代理、交易维权、融资、拍卖等综合服务。三是加强交易平台建设。推动建立文化产品产权版权交易中心、版权资源中心,打造专业化版权交易平台,探索构建综合性版权要素市场,促进实体和网上版权交易活动。提升南通家纺画稿交易博览会等版权贸易展会的规模和影响力,促进版权保护成果广泛运用。规范管理、发展壮大专业化版权中介机构,显著提升版权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组织在版权市场化中的作用。
(二)大力发展版权产业。抓住我省实施转型升级工程和“三大产业计划”、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机遇,深入实施版权兴业工程,大力推进版权产业跨越式发展。一是实施版权核心竞争力提升计划。从对内来看,要推进文化与科技、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和发展水平,挖掘利用版权资源,发展壮大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计算机软件、游戏动漫、工艺美术、文化娱乐等优势版权产业,打造一批强势自主版权和自主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俱佳的优秀版权产品的创作、运用和传播。这次会后省里将首次开展最具价值版权产品奖评选活动,引导版权企业建立作品创新机制,增强自主版权作品开发能力。从对外来看,根据2012年版权产业贡献率报告,我省核心版权产业中商品出口额仅占全省总额的0.14%,其商品进口额约为出口额的2倍,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逆差仍然严重。要认真贯彻国务院今年3月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高价值原创性作品(制品),不断扩大苏版图书、省产软件、优秀影视作品版权贸易输出规模。二是建设各具特色的版权产业带和集聚区。推广版权保护促进产业发展的南通模式,鼓励各地根据自身优势发展地方特色版权产业,推动家纺、紫砂、云锦、刺绣、水晶、漆器、书画等版权产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一批有地域特色、知名度高的版权密集型产业。三是发挥版权示范创建的辐射引领作用。按照去年国家和省里关于版权示范城市、示范单位、示范园区(基地)创建和管理的文件要求,认真做好申报、考核、授牌和监督管理等工作,加强对有条件园区和企业的指导、培训及战略分析,争取“十三五”期间培育5家国家级、30家省级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有力引导和推动版权产业加快发展。
(三)切实加强版权执法。与其他知识产权比较,版权更加依赖于保护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必须坚持把加强执法作为工作重心,建立健全版权纠纷调解和维权援助、重大案件曝光、版权保护应急预警、查处案件和举报奖励等机制,充分发挥版权、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扫黄打非”及其他相关部门的作用,始终保持打击侵权盗版的高压态势。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坚持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相结合。司法保护在版权保护中发挥着基础性、主导性作用,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已审议通过《关于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方案》,为版权等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的职业化、统一化指明了方向。而行政执法具有及时、快捷、高效的特点,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显著特点和优势。要认真贯彻国家版权局即将出台的《版权行政执法指导意见》,按照我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在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中加强版权执法能力建设,逐步完善版权行政执法体制,加大版权行政执法投入,每年向国家推荐评选执法先进集体和个人,并加强版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的有效衔接。二是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治理相结合。建立版权监管平台,加强与公安、通信管理、互联网信息管理等多部门协同和长三角区域联防协作,有效利用各种执法资源打击侵权盗版;同时,深入开展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行动”以及其他有针对性的版权保护专项执法工作,集中打击阶段性问题突出的侵权盗版行为,依法严处一批大案要案。三是坚持传统领域与新兴领域相结合。不断拓宽执法工作面,既惩治传统领域的侵权盗版行为,又加大对网络载体的监管力度,支持现代著作权保护技术开发应用,针对网络文学、音乐、影视、动漫、游戏、软件等重点领域,突出抓好保护数字版权、规范网络转载等工作,严厉打击网络和数字环境下的各种侵权盗版行为。
(四)进一步推进软件正版化。软件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江苏是全国软件产业增长快、集聚度高、竞争力强的地区之一。去年全省软件业务收入突破5000亿元,达到5177亿元,继续位居全国第一;列入统计的软件企业达4540家,数量跃居全国第一。为推动民族软件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形成公平竞争的软件市场环境,必须进一步加大软件正版化工作力度,推动软件正版化与信息化建设、信息安全工作相结合,大力推进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使用正版软件,不断提高我省软件版权保护水平。一方面,要完善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长效机制。市、县级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检查整改工作全面完成后,各级政府新购计算机设备不断增加,软件更新升级迅速。要严格落实去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制定的《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政府机关使用计算机软件行为,建立健全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长效机制。重点做到“四纳入”,即将软件采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将所购软件纳入资产管理,将采购资金及软件资产管理纳入审计监督,将软件正版化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版权管理部门作为软件正版化工作的牵头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对各地软件正版化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另一方面,要继续扩大使用正版软件的企业范围。以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大型外资和民营企业为重点,通过实施软件资产管理,深入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落实省政府《加快文化产业振兴若干政策》,对正版软件开发企业和使用正版化软件的企业同时实施一定的经济奖励,鼓励支持正版化软件的推广,引导企业主动实施软件正版化。
(五)广泛开展版权宣传。虽然近几年版权宣传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这项工作仍是版权工作中亟待加强的重要环节。各级版权行政管理部门要把版权宣传普及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建立政府主导、新闻媒体支持、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版权宣传普及教育常态机制,不断提高公众的版权意识和版权保护观念,使“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作、尊重版权”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一是丰富宣传手段。充分利用“4·26”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以及重大节庆活动等重点时段,借助版权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平台,集中开展版权知识、版权工作主题宣传,形成强大声势。利用新闻媒体的传播优势,开设形式多样的版权知识专题、栏目与讲座,出版一批面向公众的优秀版权书刊,广泛宣传版权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显著成果。二是突出宣传重点。围绕软件正版化、专项行动等加强重点工作宣传,围绕打击侵权盗版重点案件加强版权法制宣传,特别是围绕版权示范创建、版权优势产业和企业、办案有功单位及个人等加强先进典型宣传,总结经验后在面上推广。三是扩大宣传范围。将包括版权在内的知识产权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培训的必修课程,通过购买服务方式继续开展版权校园行活动,使版权保护“进机关、进园区、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采取多种形式,深入不同社会群体开展版权公益宣传,加强对权利人、使用者集中的各种社会团体、组织等的版权知识宣传,切实增强广大机关干部、著作权人、企业经营者的版权保护意识。
四、努力为版权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版权工作涉及范围广、领域多,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措施,努力提供坚实保障。
(一)健全工作机制。为加强对版权工作的统筹协调,近日省政府在省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上,成立由新闻出版(版权)、文化、广电、公安、财政、商务、通信等部门组成的省版权工作领导小组。省版权局要履行好牵头职责,加强与国家版权局、部门、地方的协调沟通,切实承担起办公室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增强全局意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各地要将版权作为重点文化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考评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版权工作协调合作机制,调动各方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联动效应和工作合力。要完善版权统计制度,做好版权相关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统计调查,定期发布研究报告;加强地方版权立法,结合实际制定相关版权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同时,跟踪了解国际版权保护发展新动向,特别是美欧发达国家版权保护的新情况、新趋势,积极推进版权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版权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二)完善政策体系。省财政安排经费专项用于一般作品免费登记,省辖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发生的一般作品免费登记费用由本级财政承担,各级财政对示范创建、版权执法、软件正版化和版权宣传等工作安排专项经费,并适时建立软件作品登记财政补贴制度;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把版权产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实施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影响力大的重点项目;推进版权与金融的融合,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各类基金增加对版权工作的投入,允许投资人以版权等无形资产评估作价出资组建文化企业,支持版权类企业充分挖掘无形资产的金融价值,开展版权质押融资,逐步形成以政府为引导、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认真执行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文化经济政策以及支持现代服务业、知识产权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对版权产业落实文化产业优先发展待遇、享受省扶持各类产业发展的最优政策;对文化演艺、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信息服务等重点行业实行特殊扶持政策;对版权中介机构建设等给予补贴、税收、政府购买服务等多方面激励;对获得全国或江苏省版权示范称号的城市、单位和园区(基地)给予适当奖励以及作品登记、执法资源、公共服务建设等倾斜扶持,并优先推荐申报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建立版权保护社会信用体系,把版权保护信用信息与公司上市、政府资金支持、评奖评优等相挂钩,增强全社会的版权诚信意识。
(三)强化队伍建设。版权有其特殊性,掌握它需要相应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同时,随着印刷复制、录音录像、无线电通讯、网络等复制传播技术迅速发展,新的保护客体和作品利用方式不断产生,版权诉求越来越多,对版权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地要健全版权管理和执法机构,充实版权管理和执法人员。成立江苏版权研究基地,推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创办知识产权学院,开展版权理论与实务研究,培养高素质现代化版权专门人才。探索建立版权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和培训制度,成立江苏版权培训基地,对急需的版权管理、执法、专业服务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不断提高版权行政管理和执法队伍综合素质。各地版权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与版权行业组织和协会的合作,对文化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版权市场化、产业化意识和版权运用、保护能力,并积极开展实务型的版权经纪人、代理人等培训。加强版权贸易、市场运用和涉外版权人才队伍建设,组建版权人才库、专家库和版权事务高级咨询团队,遴选优秀专业人才到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和大型企业进行交流、培训和访问,努力造就一支熟悉国际国内版权保护制度、有国际视野和高端业务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为全面提升版权工作整体水平提供智力支持。
做好版权工作,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唯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众志成城,合力推动版权工作不断更上新台阶,才能为推进“两个率先”、建设创新江苏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曹卫星于2014年7月5日在全省版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稿,发表时略有删减,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