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概要(201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大国经济发展理论》概要

欧阳峣注22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经济高速持续增长,“金砖国家”群体性崛起,使得大国经济现象愈益令人瞩目。深入系统地研究大国经济发展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理论上看,遵循张培刚教授提出的“发展中大国应该成为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的命题,分析大国经济从落后形态转向现代形态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将为发展经济学理论注入新的活力;如果将中国等典型大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和规律的研究,提升为普遍的范畴体系和知识体系,就有可能构建中国风格的经济学话语体系。从实践上看,探索大国经济发展的特征模式和战略导向,可以为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和政策支持,为各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和借鉴。在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包括理论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和数学建模方法。

二、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理论贡献

沿着张培刚教授的思路,将发展中大国作为研究的重点对象,从界定大国的概念和经济发展的内涵开始,提出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范式。在回顾大国经济理论研究的历程,概括大国经济发展典型化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国家规模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明确了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的核心原理。然后,在此框架下,重点研究大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制度变迁和治理结构等问题。

1.研究的主要内容

(1)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式。通过对大国概念的界定和遴选,比较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明确了研究对象和内容;通过分析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明确了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思路,提出了基本的思维框架。

(2)大国经济研究的回顾。从亚当·斯密开始,分析了西方学者研究大国经济的思想轨迹;回顾了中国学者研究大国经济的历程,概括了主要的理论观点;总结了以往研究大国经济的主要贡献,提出了从多维视角、深化视角和学科视角开展研究的方向。

(3)大国经济发展的典型化特征。通过分析大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事实,从中概括大国经济发展的典型化特征,并具体分析了规模特征在增长要素和经济总量中的表现,内源特征在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中的表现,多元结构在技术结构、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中的表现。

(4)国家规模与经济增长。分析大国初始条件及其规模性,以及由此形成的大国效应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阐述市场化程度制约下的国家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不同规模国家经济发展优势进行实证检验,并明确了规模优势原理在大国经济发展理论中的核心原理地位。

(5)工业化、资源约束与产业升级。通过分析工业化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阐述大国自然资源禀赋对产业体系的影响,分析大国工业布局与重点产业发展战略及其特征,科学地评价发展中大国工业化质量,提出了大国产业升级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思路。

(6)城市化、劳动力转移与城乡统筹。通过比较分析发展中大国城市化模式,阐释发展中大国劳动力转移理论及其中国模式,以中国为例分析异质性劳动力转移与城乡统筹,提出了发展中大国城市化的战略思路。

(7)制度变迁、体制转型与经济增长。通过分析制度变迁的内涵与大国制度变迁特征,分析制度变迁促进大国经济增长的机理与模式,比较“金砖国家”经济体制转型模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了发展中大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制度均衡及对策建议。

(8)治理结构、政府行为与宏观调控。通过分析国家规模约束下的大国治理结构,总结大国的政府经济行为特征,阐释了大国的宏观调控手段及其运用的特点,提出了运用财政手段和货币手段的对策。

2.研究的结论和观点

(1)大国经济发展具有不同于小国经济发展的特征。通过研究大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事实和典型化事实,并从典型化事实中概括典型化特征,我们认为大国经济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规模特征、内源特征和多元特征。所谓规模特征,是指大国经济发展的要素规模和市场规模较大,它们支撑着大国经济的总量规模;所谓内源特征,是指大国可以依靠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实现大国经济的内源发展;所谓多元特征,是指大国在经济、制度、技术等方面往往展现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组合。在这三个基本特征中,规模特征处于核心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内源特征和多元特征是由规模特征派生出来的。

(2)国家规模对经济发展优势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国土规模和人口规模以及由于市场范围大而导致的运输成本节约,都是大国优势形成的重要源泉。市场规模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有:通过扩大分工范围和优化区域分工格局促进经济增长;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技术外部性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提高贸易竞争力和贸易利益促进经济增长。在发展中国家,国家规模和劳动生产率的相关性不显著,而在发达国家,国家规模与劳动生产率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种差异是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市场化程度的不同所导致的。通过对不同规模国家经济的发展优势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了比较明显的分层特征,大国经济发展优势是一种由资源要素禀赋引起的比较优势和由市场规模、技术能力及社会能力引起的竞争优势的集合体。

(3)大国自然资源对产业体系和产业升级有较大影响。丰裕的自然资源禀赋为产业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金砖国家”的自然资本价值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大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不仅与技术水平有关联,而且与国家自然资源状况有关联。大国的自然资源特征有利于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大国的重点支柱产业应该是产业群,而不可能像小国那样依托少数重点产业来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通过对中国和美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比较,发现两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强度要高于产业结构高级化,而且两国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持续效应,其作用机理也具有相对稳定性。

(4)大国空间和人口特征对城市化模式有较大影响。发展中大国城市化呈现出大城市偏向、地区差异和城乡分割的特征,而且人口规模越大的发展中大国越倾向于具有这种特征。根据大国的空间和资源特征,应该将优势资源集中于发展大城市,再以大城市为中心逐步辐射到中小城市的发展,形成大中小城市集聚的城市群格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但由于某些发展中大国存在迁移成本和劳动力价格歧视等制约因素,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并不具有完全的因果关系,对城市化水平的贡献较小。中国“候鸟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呈现这种特征。发展中大国的经验表明,城市化的最终结果并不一定是城乡统筹,有的国家甚至出现城市化水平提升和城乡差距扩大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某些因素限制了城市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

(5)大国制度变迁的复杂性对体制转型模式有较大影响。国家规模与制度变迁有关联,大国制度变迁往往呈现出渐进性、复杂性和路径依赖的特征。在发展中大国,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作为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内生变量,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一般来说,大国制度变迁倾向于采取渐进式变迁模式、双轨制变迁模式和政府主导型变迁模式,它有利于实现稳定有序的社会转型。通过比较“金砖国家”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不同的经济体制变迁模式下生产要素发挥的作用及对产出的影响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随着新兴大国经济增长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需要构建长期经济增长机制的制度安排,即有利于技术进步、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制度创新机制。

(6)大国经济治理的特殊性对宏观调控政策有较大影响。由于国家规模庞大和管辖范围过宽,大国往往选择分级治理结构和以财政分权为核心的分权治理模式,需要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大国政府经济行为呈现出一些共同特征,而且中央政府行为和地方政府行为有明显的差异性,中央政府行为以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协调发展和内外经济协调发展为取向;地方政府行为则表现为公共性与自利性并存,因其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而发生地方政府利益竞争,最突出的是大国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大国的宏观调控也有某些特征,在财政政策方面表现为协调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政策效果的区域效应、重视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以及财政预算管理和财政政策国际性协调的加强;在货币政策方面表现为保持货币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实行差别化和调整结构的货币政策,以及构建多元化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3.本成果的理论贡献

(1)通过界定大国概念,明确了大国的内涵、层次及类型。国外学者以人口规模单项总量指标来界定大国,国内学者以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两项总量指标来界定大国,或者基于经济学定价原理来界定大国。本研究筛选出国家幅员、人口数量、经济总量三个易于量化和排序的初始条件,将大国定义为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国民生产总值大等特征的国家。同时,以人口数量为基础,并考虑国土面积和国民生产总值,遴选出24个大国;根据国土、人口和经济总量情况,综合考虑对世界市场的控制力和市场潜力,把大国划分为特大国、中等大国和一般大国三个层次;根据世界银行制定的标准,把大国划分为高收入大国、中等收入大国和低收入大国三种类型。这种界定的特点在于:第一,以最基本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为依据,避免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可以界定为大国或者小国的矛盾,可以保持大国地位的明晰性和连续性,从而为研究大国经济发展理论提供比较稳定的研究对象;第二,把大国区分为不同的层次,并将特大国视为典型大国,有利于分析大国经济发展的典型化事实,概括大国经济发展的典型化特征;第三,把大国区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利于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大国进行比较分析,并且研究从低收入大国和中等收入大国向高收入大国转变的路径,制定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战略思路。

(2)通过概括典型特征,提升了大国特征的普遍性和规范性。库兹涅茨曾经将大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归纳为内部差异性、外贸依存度较低,以及国内市场和资源的规模性;钱纳里提到了大国内部市场的主导性、高储蓄和高投入,以及经济结构的复杂性;张培刚将发展中大国特征概括为人口众多、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和人均收入水平低;童友好认为大国经济具有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巨大、经济规模大、对世界经济影响力大、工业门类齐全等特征。实际上,上述特征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典型化事实,使用这种研究方法具有列举不尽的缺陷。在观察典型化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和比较抽象出大国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才会具有普遍性和规范性。本研究从典型化事实中概括典型化特征,将大国经济的特征概括为规模特征、内源特征和多元特征,这是一种理论的创新。首先,新的概括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提升,更加具有普遍性。这三大特征的抽象度很高,达到了经济学范畴的层次;国内外学者列举的一系列具体的大国特征,都可以包含在规模特征、内源特征、多元特征这三大特征之中,或者说都可以用这三个经济学范畴来解释。其次,新的概括在相同层次上来分析大国经济的特征,更加具有规范性。目前学术界对大国经济特征的概括,虽然在内涵上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在形式上并不一致,特别是列举的各种特征不属于同一层次,而用规模特征、内源特征、多元特征来进行概括,体现了表述形式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3)通过明确核心原理,奠定了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的基础。国内外学者研究大国经济的主要目标是揭示大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和战略模式,而没有致力于通过学科研究构建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的知识体系,所以没有涉及核心原理的问题。明确核心原理应该是衡量一种理论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的重要标志,本研究明确提出将规模优势原理作为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的核心原理,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一,这个核心原理同大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一致的。我们提出了大国经济的基本特征即规模性、内源性和多元性,但在某种意义上说,内源性和多元性又是从规模性中派生出来的。正是因为大国的资源丰富、市场规模总量很大,才会具有内源发展的特征;也正是因为大国经济增长要素的规模大而形成跨度,才会形成多元经济的特征。从规模性的特征出发,我们提出了规模优势原理。第二,这个核心原理同大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优势是一致的。基于规模优势,大国分工深化和专业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大国国内产业推移可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国国内需求拉动可以促进经济自主发展。第三,这个核心原理是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的基础。从大国国内需求的规模优势可以推演出以内需为主、外需为辅的发展模式;从大国自然资源的规模优势可以推演出产业部门齐全和整体推进的发展模式;从大国幅员辽阔的规模优势可以推演出区域互补和协调发展的模式。大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和规律,都可以运用规模优势原理来进行合理的解释。

(4)通过探索发展模式,深化了对大国经济发展道路的认识。本研究具体研究了大国工业化、城市化、制度变迁和经济治理等重大问题,运用规模性、内源性和多元性特征分析了各个具体领域的特征,运用规模优势原理分析了各个具体领域的战略和政策。其一,研究了大国自然资源的规模特征和多元特征,分析了大国自然资源优势对工业化模式、布局,以及产业升级的影响作用,提出以内源为主和节约利用资源的战略,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和重点推进支柱产业群的战略,发挥资源比较优势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战略。其二,研究了大国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的规模特征和经济发展的多元特征,分析了大国城市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提出了大中小城市集聚的城市群发展战略,以及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鼓励农民就地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的战略和政策。其三,研究了大国人口数量的规模性所导致的利益群体多元性和利益关系复杂性,分析了大国制度变迁的渐进性变迁模式、双轨制变迁模式和政府主导型变迁模式,提出了大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制度均衡及相应的制度安排。其四,研究了大国幅员辽阔和人口众多的规模性,分析了大国的分级治理结构和财政分权模式,以及相应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行为特征,提出了引导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协调发展和内外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以及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导向。

(5)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形成了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的雏形。本研究是以学科基础理论为目标的,因而需要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涉及研究对象的界定、研究范式的选择、客观对象特征的概括、核心原理的确定,以及主体内容的安排等问题。我们尽力做了这些基础性工作。首先,明确地界定了大国的概念,并且提出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美国等特大国或者典型大国为研究对象,选择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新兴大国作为经验对象,选择美国等发达大国作为经验借鉴。其次,分析了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范式,提出借助古典经济学范式、新古典经济学范式和发展经济学范式,遵循从市场范式到分工深化、从规模效应到竞争优势、从二元结构到经济转型的路径,研究发展中大国经济从落后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战略模式。再次,概括了大国经济发展的典型化特征,提出国土、人口、资源、市场和经济总量的规模性特征,资源和市场的内源性特征,以及区域经济、技术结构、人力资本和城乡发展的多元性特征,其中规模特征是主体特征。其四,明确了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的核心原理,提出规模特征是大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规模优势是大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优势,规模优势原理是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的核心原理。最后,明确了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的主体内容,围绕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以及政府治理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并把经济增长要素的特征和作用纳入其中,构建这个知识体系的主体内容。

三、成果的学术创新、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

遵循张培刚教授提出的创新发展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命题,系统地研究大国经济发展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一是通过界定大国概念、提出研究范式、选择研究对象、概括典型化特征、明确核心原理和研究重大问题,初步形成了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的雏形,为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作出积极的理论贡献;二是通过探索发展中大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道路,分析大国治理模式及政策导向,为发展中大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提出了建议。

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学术论文,分别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中国工业经济》、《财政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经济学家》、《经济评论》等重要刊物发表,其中有2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篇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3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复印,1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1篇被《中国经济学人(英文)》全文转载,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国家社科网上发表的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经济学科项目情况总结文章的统计数据证明,本成果论文转载率居全国第3位。同时,作者分别在201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学者论坛和2013年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学术论坛发表演讲,在国内外形成了较好的影响。著名经济学家、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谭崇台先生欣然为本成果作序,对本成果的研究思路和理论创新作了较高的评价,肯定本成果“为大国的经济发展思想做了基础性、开拓性和系统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