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逻辑构造(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节 方法:借助于关系理论对实在的分析

上述构造理论的研究,就其方法来说,主要的特征在于力图使过去一直被分开探讨且已取得长足进展的两门科学相互为用,照本书的看法,这两门科学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取得更重大的进步。逻辑斯蒂(符号逻辑)已由罗素和怀特海的研究所充实而提出一种关系理论,这种理论使我们能毫不犹豫地去处理几乎所有纯次序论的问题。另一方面,近来人们在致力于把“实在”还原为“所予”,例如这种还原已由阿芬那留斯、马赫、彭加勒、曲尔佩而且特别是齐恩和杜里舒(这里只举几个名字)部分地实行了。本书拟把这种关系理论应用于对实在的分析,以便把构造的概念系统的逻辑形式条件表述出来,更清晰地了解和探究这个系统的基础,并且通过对这个系统的描述(这个描述部分地还只是一个粗略的纲要)证明在这个基础上和那些逻辑形式的范围内构造系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关系理论的基本思想可追溯到莱布尼茨关于“普遍数学”(mathesis universalis)和组合术(ars combinatoria)的思想;关系理论之应用于建立构造系统则与莱布尼茨关于“普遍符号”(charateristica universalis)和“普遍科学”(scientia generalis)有联系。

逻辑斯蒂。逻辑斯蒂的最博大的系统是怀特海和罗素的系统。这是目前唯一包含充分发展的关系理论的系统,因而也是唯一可以考虑作为构造理论的辅助方法的系统。逻辑斯蒂系统是以弗雷格、施罗德、皮亚诺等人的准备工作为基础的。罗素和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Principia Mathe matica)对这个系统做了完备的叙述;卡尔纳普的《逻辑斯蒂概要,并论关系理论及其应用》对这个系统及其应用作了简述。罗素的《数学的原理》(The Principles of Mathematics)、《数理哲学导论》,杜比斯拉夫和克劳贝格的《系统分类哲学辞典》没有使用符号来解说逻辑斯蒂系统;贝曼的《数学和逻辑》则用了另外一套符号来讲述这个系统。C·I·刘易斯的《符号逻辑概论》提供了直至1917年符号逻辑发展的一个历史梗概和丰富的文献资料。

关系理论之应用。怀特海和罗素对关系理论之应用于非逻辑对象曾有所设想,但尚未在逻辑上予以贯彻,如怀特海在《空间、时间和相对论》、《自然知识原理研究》、《自然概念》等著作中提出“外延抽象理论”和“过程理论”,罗素在《我们关于外间世界的知识》、《物质的究极成分》、《感觉材料和物理学的关系》等著作中提出外间世界的构造。本书提出的构造理论在具体实施上与罗素颇有不同,然而构造理论还是以罗素的方法论原则为基础的,即:“科学的哲学研究的最高准则是:凡是可能的地方,就要用逻辑构造代替推论出的存在物”(见“感觉材料和物理学的关系”一文)。不过,我们将比罗素更为彻底地应用这个原则(例如,对自我心理基础的选择(第64节),由已见物构造出未见物(第124节),他人心理对象的构造(第140节)。卡尔纳普的《逻辑斯蒂概要》第二部分含有关系理论之应用于各个不同领域的例子(集合论、几何学、物理学、亲缘关系理论、知识分析、语言分析)。

构造理论。关于科学概念如何还原为“所予”的问题,马赫和阿芬那留斯已经为其解决作了最重要的提示。现在有三种不同的建立概念系统的尝试:齐恩的《建立在生理学和物理学基础上的认识论》,杜里舒的《秩序论》,杜比斯拉夫和克劳贝格的《系统分类哲学辞典》;但他们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只有杜比斯拉夫的研究具有一种构造系统的形式,因为他勾画出了一个定义的链条。我们的系统和上面提到的这几种系统在个别点上有一致之处,我们将在有关的地方指出这种一致性;但是总的来说,由于本书使用的方法论手段,我们的系统与其他系统有着基本的区别。

另外,我们的系统与胡塞尔作为目标提出来的“经验数学”(《关于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哈勒,1913年,第141页)和迈农的对象理论亦有共同点。同概念的分类系统(如奥斯特瓦尔德、冯特、曲尔佩、梯利希的系统)的关系则比较遥远了,因为这类系统根本不使概念互相推导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