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第4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就是要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必须规范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行为,明确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等。

一、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可靠性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会计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管理层以及投资者、债权人等有关各方进行经济决策的依据。如果会计数据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就无法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经营情况、进行经济决策的需要,甚至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

可靠性通常包括下面三层含义:一是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二是会计核算应当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三是会计信息应当能够经得起检验,具有可验证性。

二、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会计的目标就是为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必须让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如果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没有什么作用,那就不具有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会计核算要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需求的不同特点,确保提供的会计信息与有关各方的决策需要相关。由于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有着不同的需要,即使再全面的会计报表也不可能完全满足所有各方的需要,因此,会计核算只能提供通用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通过对通用会计报表中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能够得到其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这样的会计信息就符合相关性的要求。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要使用会计信息首先必须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这就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简明、易懂,能够清晰、明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容易为人们所理解。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越来越广泛,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内部管理层、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会计信息的用户对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可比性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二是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按照可比性的要求,应当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进行会计核算,使所有企业的会计核算资料和数据能够相互比较,便于分析、汇总,以满足国民经济宏观管理和调控的需要。

在会计核算中坚持可比性,既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又可以制约和防止会计主体通过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的变更在会计核算中弄虚作假,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总能完全反映其实质内容。为了使会计信息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其客观情况,必须依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而非外在形式进行会计核算。

【例1.2】 A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一台大型固定资产投入生产经营,租期10年,该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为12年。从法律形式来看,在租期未满以前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尚不属于承租企业,但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在租赁期内该固定资产受承租企业实际控制,因此,从其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其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故会计核算上应当将其视为承租企业的资产。

如果仅仅按照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进行会计核算,而其法律形式又没有反映其经济实质,那么,其结果不仅不会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反而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

视野拓展

百度百科“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词条可供读者参考。

六、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按照重要性的要求,企业相对重要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力求全面准确,并在会计报告中做重点说明;而对于那些次要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则可适当简化会计核算程序,采用简便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在账户和会计报告中一并反映。

从核算效益来看,对会计事项的处理,如果不分轻重主次和繁简详略,采取完全相同的处理方法,则必将耗费过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许多不必要的工作量,影响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同时,还有可能有损于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甚至影响决策。

重要性原则的运用涉及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重要性的判断问题。对于不同的会计主体、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来说,重要与不重要是相对的。某项会计事项是否具有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七、谨慎性

谨慎性又称稳健性,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会计核算中的谨慎性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小心谨慎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例如,在会计核算中对应收账款估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对期末存货的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等都体现了谨慎性的要求。

从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来看,通过会计核算提供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信息,不仅有利于企业作出准确的经营决策,也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置秘密准备。因此,我国在规定谨慎性原则的同时,还必须对谨慎性原则的具体运用作出规定,而不能由企业漫无边际、任意使用或歪曲使用谨慎性原则;否则,将影响会计核算客观性原则的要求,造成会计核算秩序的混乱。

八、及时性

及时性是指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及时性要求会计核算工作要讲求时效,会计处理要及时进行,以便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会计信息不仅要真实可靠,而且必须保证时效,及时将信息提供给使用者。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瞬息万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越发显得重要。在会计核算中坚持及时性: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在经济业务发生后,会计人员要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凭证;二是要求及时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即根据收集的原始凭证及时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财务报表;三是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将编制出的财务报表传递给报表使用者。

思考与讨论

为什么企业提供会计信息必须遵循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