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X线诊断图解(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节 骨坏死和骨软骨病

一、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

【X线表现】

(1)初期:病变髋关节组成骨轻度骨质疏松,关节囊外上方软组织肿胀,股骨头轻度外移,髋关节间隙内侧轻度增宽。

(2)早期:股骨头骨骺变小,密度增高,骨纹消失,股骨头向前外侧移位,关节间隙增宽;股骨头骺骨折、节裂,可出现新月征。股骨颈粗短,骨质疏松,骺线增宽,邻近骺线骨质囊样缺损。

图1-5-1 左侧股骨头骨骺变小,密度增高,骨纹消失,股骨头向前外侧移位,髋关节间隙增宽,股骨头骨骺骨折、节裂,其内可见点状低密度区。左股骨颈粗短,骺线略增宽。右髋关节未见确切异常

(3)进展期:坏死骨骺内肉芽组织明显增生,骨骺扁平且密度不均匀性增高,坏死骨碎裂,有时出现大小不等囊变区,骺线增宽及骨骺干骺早期闭合。

(4)晚期:临床治疗及时,股骨头骨骺可逐渐恢复正常;治疗延迟,遗留股骨头样或圆帽状畸形;引起继发性退行性骨关节病。

【影像鉴别】

髋关节结核:关节结核骨质破坏周围少有硬化带,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周围骨质疏松广泛而明显,无明显骺板和干骺端增宽。

【特别提示】

儿童股骨头骨骺坏死常见于3~9岁的男孩,多数患儿发病隐匿,临床以髋关节疼痛、跛行,活动功能受限及肌肉萎缩为主要症状。

二、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

图1-5-2 双侧股骨头变扁,股骨颈缩短变形;股骨头见多发小囊状骨质破坏区及斑点状骨质增生影;双侧髋关节关节间隙变窄,其相应关节面见骨质增生硬化现象

【X线表现】

(1)早期:髋关节间隙轻度增宽,以关节中下为主,主要因关节软骨增宽,股骨头外移所致,早期股骨头外移在2mm以内,晚期可达5mm,一般认为是关节旁及关节内软组织充血所致,可以逆转。

(2)发展:相对高密度区周边出现弯曲走行的真正高密度硬化边,有时两者之间有低密度带。病变呈椭圆形、三角形或楔形。

(3)继续发展:股骨头骨结构完全消失,股骨头明显变扁或蕈状变形,内有弥漫或局限性硬化或囊变区,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增粗,可有关节半脱位。髋臼缘和股骨头基底部增生变成骨赘,髋臼关节面出现硬化并囊变,股骨头与髋臼变扁,股骨颈吸收,使下肢变短。

【影像鉴别】

(1)退变性假囊肿:局限于骨性关节面下,形态规整,边缘硬化,无股骨头塌陷。

(2)暂时性骨质疏松:局部骨质疏松、密度减低,但无相对高密度的死骨,亦无关节面的塌陷,MRI上无环绕坏死区的低信号带,随访本病可以恢复正常。

(3)骨岛:多为孤立的圆形硬化区,边缘清楚光整,密度较高。

【特别提示】

股骨头缺血坏死常见病因包括创伤(股骨颈骨折)、皮质激素、酒精中毒等。MRI能较早对该病作出诊断,特异性MRI诊断征象是“双线征”。

三、月骨缺血坏死

图1-5-3 月骨内见囊状骨质破坏区,月骨外形尚规整,头月关节正常

【X线表现】

(1)早期:月骨靠近桡侧骨性关节面下出现一线形裂隙。

(2)发展:月骨桡侧骨性关节面弧形而光滑的新月状轮廓消失,呈参差不齐改变,体积缩小,骨密度增高,正常骨小梁消失,有时可呈囊样改变。

(3)周围关节间隙轻度增宽。

【影像鉴别】

(1)月骨结核:常同时侵犯其他腕骨并伴有关节间隙变窄。

(2)单纯性月骨骨折:可见透亮的骨折线,相邻骨质早期密度降低及随后的高密度及硬化。

(3)二分月骨:为正常变异,常双侧对称发生,无任何症状,只是在偶然拍片中发现,2块骨边缘光整锐利,并有皮质包绕,密度正常。

【特别提示】

月骨缺血性坏死又称Kienbock病,是以月骨渐进性缺血坏死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好发于20~30岁的青年体力劳动者。男多于女,且以右侧多见。常有外伤和劳损病史。

四、剥脱性骨软骨炎

图1-5-4 右股骨内侧髁关节面下见碟形低密度骨质缺损区,周围骨质增生硬化,缺损区局部见小碎骨块影。右膝关节间隙无明显狭窄。右髌骨呈二分髌骨改变

【X线表现】

(1)好发部位:股骨内外侧髁、距骨上关节面、肱骨小头、髌骨后方关节面等。

(2)特征性表现:剥脱小骨块密度较高,边缘锐利,周围环绕低密度透亮线,其下对应部位有明显硬化环。

(3)完全性剥脱并移位:关节面下碟形骨质缺损,周边硬化,关节腔内游离体。

【影像鉴别】

关节结核:关节结核的骨质破坏以关节面边缘部位为主,伴关节间隙变窄和关节肿胀。

【特别提示】

剥脱性骨软骨炎是一种关节软骨下骨无菌性坏死,多见于膝关节,但也可以发生于其他关节,21%~40%与创伤有关。肘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几乎都发生在肱骨小头。坏死骨块大小可不同,一般约1cm宽,厚度不超过0.5cm。坏死逐渐与其周围正常骨分离,可脱落而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面上留下浅洞,逐渐被纤维组织填充。有时游离体分成2块或3块,晚期可发展成骨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