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炭疽病
叶炭疽病在全国各梨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多为零星发生,但在管理粗放果园常发生较重,特别是连续多年管理粗放的果园,在中后期多雨潮湿条件下常造成早期落叶。
【症状诊断】叶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叶柄也可受害。叶片受害,初期在叶面上产生淡褐色至红褐色圆形小斑点(彩图3-186),稍后逐渐扩大成褐色圆形或多角形病斑(彩图3-187、彩图3-188),叶背病斑颜色较深(彩图3-189、彩图3-190);后期病斑呈灰褐色至灰白色,常有同心轮纹(彩图3-191)。有时主脉及其附近病斑较多(彩图3-192),病斑多时常相互遇合成不规则形褐色斑块(彩图3-193),严重时病叶变黄、脱落(彩图3-194),形成早期落叶(彩图3-195)。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可产生许多淡红色小点,后变为黑色。叶柄受害,形成长椭圆形或长条形病斑,褐色至黑褐色,稍凹陷(彩图3-196),易导致叶片脱落。
【病原】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属于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病斑表面产生的初为淡红色、渐变黑色的小点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其上产生分生孢子。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落叶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进行侵染为害,田间有多次再侵染。梨树生长中后期发生较多。树势衰弱、枝叶茂密、结果量大、地势低洼、管理粗放的果园发病较多,阴雨潮湿有利于病害发生。
彩图3-186 叶片上的初期病斑
彩图3-187 叶片病斑少时,多呈近圆形
彩图3-188 叶片病斑多时,常呈多角形
彩图3-189 叶片背面近圆形病斑
彩图3-190 叶片背面多角形病斑
彩图3-191 有时病斑表面有不明显轮纹
彩图3-192 主脉及其附近病斑
彩图3-193 病斑多时形成斑块
彩图3-194 严重时,叶片变黄脱落
彩图3-195 受害严重果园,早期落叶
彩图3-196 叶柄受害状
【防控技术】叶炭疽病防控技术模式如图3-9所示。
图3-9 叶炭疽病防控技术模式图
1.加强果园管理 发芽前彻底清扫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消灭病菌越冬场所。增施肥水,合理调整结果量,促使树体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合理修剪,使果园通风透光,及时除草,雨季注意排水,降低环境湿度。结合药剂防控,在中后期喷施0.3%尿素溶液+0.3%磷酸二氢钾溶液,补充树体营养,促使树体健壮。
2.生长期喷药防控 一般果园不需单独喷药防控,个别往年病害严重果园,从病害发生初期或雨季到来前开始喷药,10~15天1次,连喷2~3次即可。效果较好的药剂有: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0克/升悬浮剂800~1000倍液、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3000~4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800~1000倍液、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0克/升悬浮剂600~800倍液、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50克/升咪鲜胺乳油1000~1500倍液、80%代森锰锌(全络合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