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病
青霉病又称水烂病,简称“水烂”,主要为害近成熟期至贮藏运输期的果实,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以苹果贮运期发生较多。该病除为害苹果外,还可侵害柑橘、梨、猕猴桃等多种水果。
【症状诊断】青霉病只为害果实,主要发生在采后贮运期,多以伤口为中心开始发病(彩图2-414)。初期病斑为淡褐色圆形或近圆形,扩展后呈淡褐色腐烂(湿腐),表面平或凹陷,并呈圆锥形向果心蔓延(彩图2-415)。条件适宜时,病斑扩展迅速,十多天即可导致全果呈淡褐色至黄褐色腐烂(彩图2-416、彩图2-417),腐烂果肉呈烂泥状(彩图2-418),表面常有褐色液滴溢出,并有强烈的特殊霉味。潮湿条件下,随病斑扩展,从表面中央向周围逐渐产生小瘤状霉丛,该霉丛初为白色,渐变为灰绿色或青绿色(彩图2-419),霉丛多为散生(彩图2-420),有时呈轮纹状排列,有时形成层状。果实伤口明显时,常从伤口处开始产生(彩图2-421),有时果实内部也有霉状物(彩图2-422)。霉丛或霉层表面产生灰绿色或青绿色粉状物,受震动或风吹时易形成“霉烟”。后期,病果失水干缩,果肉常全部消失,仅留一层果皮。
彩图2-414 青霉病多从伤口处开始发生
彩图2-415 病斑呈钝圆锥状向果实内部扩展
彩图2-416 青霉病病果呈黄褐色腐烂
彩图2-417 严重时,整个果实呈淡褐色腐烂
彩图2-418 病斑表面与剖面比较
彩图2-419 病斑表面逐渐产生灰绿色霉状物
彩图2-420 霉状物呈丛生状(棒状青霉)
彩图2-421 青霉状物随伤口形状产生
彩图2-422 有时烂果内部也产生霉状物
【病原】主要为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Link)Thom]和意大利青霉(P.italicum Wehmer),均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病斑表面的灰绿色及青绿色霉状物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发病规律】青霉病菌是一类弱寄生性真菌,可在多种基质上生存,无特定越冬场所。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主要从各种机械伤口(碰伤、挤压伤、刺伤、虫伤、雹伤等)侵染为害,病健果接触也可直接侵染。破伤果多少是影响病害发生轻重的主要因素,无伤果实很少发病。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但病菌耐低温,0℃时仍能缓慢发展。
【防控技术】
1.防止果实受伤 这是预防青霉病发生的最根本措施。生长期注意防控蛀果害虫及鸟害;采收时精细操作,避免造成人为损伤;包装贮运前严格挑选,彻底剔除病、虫、伤果。
2.改善贮藏条件 贮果前进行场所消毒,清除环境中病菌。尽量采用单果隔离包装,防止贮运环境中的病害扩散蔓延。有条件的尽量采用气调贮藏及低温贮藏,以减轻病害发生。
3.适当药剂处理 包装贮运前果实消毒,能显著减轻贮运期的青霉烂果。一般使用500克/升抑霉唑乳油1000~1500倍液、或450克/升咪鲜胺乳油1000~1500倍液浸果,浸泡0.5~1分钟后捞出、晾干,而后包装贮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