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
一、力的平移定理
定理:可以把作用在刚体上点A的力F平行移到任一点B,但必须同时附加一个力偶,这个附加力偶的矩等于原来的力F对新作用点B的力矩。
证:设力F作用在刚体上的A点,如图2-17(a)所示,现将力F平行移动到B点。根据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B点上加一对平衡力(F′,F″),令它们的作用线平行于力F,且F=F′=-F″,如图2-17(b)所示,这三个力组成的力系与原力是等效的。将这三力看成一个作用在B点的力F′和一个力偶(F″,F)。因此,原来作用在A点的力F,现在被一个作用在B点的力F′和一个力偶(F″,F)所代替,如图2-17(c)所示,从而实现了力的平行移动。附加上的力偶的矩为:
M=Fd=MB(F)
图2-17
即附加力偶矩等于力F对平移点B之矩。因此定理得证,该定理指出,一个力可等效于一个力和一个力偶,或者说一个力可分解为作用在同平面内的一个力和一个力偶。反过来,根据力的平移定理,可证明其逆定理也成立,即同平面内的一个力和一个力偶可合成为一个力。
二、平面力系向一点的简化
刚体上作用有多个力组成的平面任意力系F1、F2、…、Fn,如图2-18(a)所示。从力系作用的平面内任选一点O,O点称为简化中心。根据力的平移定理,将力系中诸力分别平移到简化中心O点,结果是得到作用于O点的平面汇交力系、、…、,以及由相应的附加力偶组成的平面力偶系M1、M2、…、Mn,如2-18(b)所示,其中有:
图2-18
这些附加力偶的矩分别等于力F1、F2、…、Fn对O点的矩,即:
M1=MO(F1)、M2=MO(F2)、…、Mn=MO(Fn)
分别对平移后得到的两个简单力系进行合成。平面汇交力系可以进一步合成为作用线通过简化中心O的一个力,称为平面任意力系的主矢,如图2-18(c)所示,其大小和方向等于原来各力的矢量和,即:
(2-13)
平面力偶系可以合成为一个力偶,这个力偶的矩MO称为平面任意力系对简化中心O点的主矩,等于各个附加力偶矩的代数和,也就是原来各力对O点的矩的代数和,即:
(2-14)
综上所述,一般情况下,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O简化,可得到一个力和一个力偶。这个力的作用线通过简化中心O点,其大小和方向等于力系中各个力的矢量和,称为平面任意力系的主矢。这个力偶的矩等于力系中各力对O点的矩的代数和,称为平面任意力系对简化中心O点的主矩。
因为主矢等于各力的矢量和,并不涉及作用点,所以它和简化中心的选择无关;而主矩等于各力对简化中心之矩的代数和,当取不同的点为简化中心时,各力的力臂将有改变,各力对简化中心的矩也随之改变,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主矩和简化中心的选择有关。因此,涉及主矩时,必须指明是力系对哪一点的主矩。
主矢的大小和方向通过O点选取直角坐标系Oxy,如图2-18(c)所示,用合力投影定理可知:
故主矢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2-15)
式中,i、j分别为沿x、y轴正向的单位矢量。
根据平面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的结果,可能有下面四种情况。
①,MO≠0。力系的主矢等于零,主矩MO不等于零时,显然,主矩与原力系等效,即原力系可合成为合力偶,合力偶矩为。
因为力偶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之矩都相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主矩与简化中心的选择无关。
②,MO=0。当力系的主矩MO等于零,主矢不等于零时,显然,主矢与原力系等效,即原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等于主矢,合力的作用线通过简化中心O。
③,MO≠0。当力系的主矢、主矩都不等于零时,如图2-19(a)所示,根据力的平移定理的逆定理,主矢和主矩可合成为一合力。如图2-19(b)所示,将主矩为MO的力偶用两个力和FR表示,并令,然后去掉平衡力系(,),则主矢和主矩合成为一个作用在点O′的力FR。如图2-19(c)所示,这个力FR就是原力系的合力,合力矢等于主矢;合力的作用线在O点的哪一侧,应根据主矢和主矩的方向确定;合力作用线到O点的距离d,可按下式算得:
图2-19
④,MO=0。平面力系的主矢、主矩均等于零时,原力系平衡,这种情形将在下节详细讨论。
三、固定端约束
利用平面任意力系简化理论,分析一种工程中较为常见的约束类型——固定端约束(插入端约束)及其约束力的表示方法。约束和被约束物体彼此固结为一体,既限制物体的移动,同时又限制物体转动的约束,称为固定端约束(插入端约束)。例如,插入建筑物墙内的阳台、输电线的电线杆、固定在刀架上的车刀等,都是此种约束。上述实例中的阳台、电线杆、车刀等物体可以简化成一个杆件插入固定面的形式,如图2-20(a)所示。杆上受到平面力系作用时,插入墙壁的固定端部分受到的约束力是杂乱分布的,可视为平面任意力系,如图2-20(b)所示。选择插入点A为简化中心,将这群力向点A简化,结果为作用在A点的一个力FA和一个力偶MA。因此,在平面力系情况下,固定端A处的约束力可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如图2-20(c)所示。通常这个力FA的大小和方向均未知,用两个未知约束分力FAx和FAy表示,用MA表示约束力偶。约束力FAx和FAy限制杆端沿平面内任何方向的移动,称为固定端反力;约束力偶MA限制杆在平面内的转动,称为固定端反力偶。因此,固定端约束包含三个未知量,如图2-20(d)所示。
图2-20
【例2-8】 重力坝受力情形如图2-21(a)所示。设P1=450kN,P2=200kN,F1=300kN,F2=70kN。求力系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余弦、合力与基线OA的交点到点O的距离x以及合力作用线方程。
图2-21
解 ①将力系向点O简化后,可得到作用在点O的主矢和主矩MO,如图2-21(b)所示。
由图2-21(a),有:
主矢在x、y轴上的投影分别为:
主矢的大小为:
主矢的方向余弦为:
则有:
主矢在第四象限,与x轴的夹角为-70.48°。
力系对点O的主矩MO为:
MO=∑MO(F)=-3F1-1.5P1-3.9P2=-2355kN·m
②合力FR的大小和方向与主矢相同,其作用线位置的x值可根据合力矩定理求得,如图2-21(c)所示,即:
MO=MO(FR)=MO(FRx)+MO(FRy)
其中
MO(FRx)=0
故
MO=MO(FRy)=FRy·x
解得:
③设合力作用线上任一点的坐标为(x,y),将合力作用于此点,则合力FR对坐标原点的矩的解析表达式为:
MO=MO(F)=xFRy-yFRx
将求得的MO、∑Fx、∑Fy的代数值代入上式,求合力作用线方程为:
-2355=x(-670.1)-y(232.9)
670.1x+232.9y-2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