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应知的古代军事常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2 “定远”、“镇远”是什么样的军舰

说起北洋水师的主力战舰“定远”、“镇远”,实在有太多的话题能够使人动容。它们既代表了近代中国海军的骄傲,也代表了中国海军的耻辱。它们是近代中国人追求自强的见证,也无奈地承担了失败。

在晚清建设海军的热潮中,北洋水师得到了清廷最多的经费支持。李鸿章对于世界海军的发展形势十分关注,认识到大型铁甲战舰的作用,于1881年向德国伏尔铿船厂订造了两艘大型铁甲舰,还派刘步蟾、魏瀚等人去船厂监制,李鸿章亲自为两舰定名“定远”、“镇远”。

两舰本应在1884年交货,但是建成之时恰好中法战争爆发,德国作为中立国,按国际惯例,不能在战争期间交货。直到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德国方面才派人将两舰送回中国。

“定远”和“镇远”是同型军舰,在舰种方面属于铁甲舰。铁甲舰指的是以钢铁作舰体,拥有装甲防护(钢铁的舰体不等于装甲)的主力战舰,其地位相当于战列舰(实际上,铁甲舰确实发展成了近代战列舰)。“定远”型铁甲舰满载排水量7670吨,舰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两舰的总功率有所区别,“定远”舰为6200马力,“镇远”舰为7200马力,因此在航速上,“定远”为14.5节,“镇远”为15.4节(1节=1海里/小时,1海里=1852米)。舰上的主要武器为:305毫米口径的巨炮四门,装在舰体中部两舷,四门炮可同时指向舰首方向;首尾各有一门150毫米口径火炮,作为副炮;75毫米舢板炮四门;各种口径机关炮十余门;鱼雷发射管三具。另外每艘战舰上还携带鱼雷艇两艘。装甲材质为熟铁和钢,最厚处达到356毫米。

“定远”和“镇远”两舰归国之后,成为了远东地区最强大的战舰,即使放眼全世界,这两艘战舰也称得上名列前茅。两舰均划归北洋水师,“定远”舰成为北洋水师旗舰,管带(舰长)为刘步蟾,“镇远”舰管带为林泰曾。这两艘巨舰的出现,极大地震慑了周边不怀好意的势力,尤其是日本。1886年,北洋水师六艘主力舰组成编队出访,先后到达了朝鲜元山、俄国海参崴、日本的东京和长崎。日本朝野震撼,纷纷思考如何对付此两舰。此后,日本朝野上下节衣缩食,疯狂建设海军。到甲午战争前,日本海军的总吨位已经超过中国。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1894年9月17日,“定远”、“镇远”作为主力,参加了著名的黄海大东沟海战。战斗中,“定远”、“镇远”成为全军中流砥柱,一直坚持战斗。事后统计,“定远”舰中弹一百五十多发,“镇远”舰中弹二百二十多发。但是两舰均没有受到重大损害,给日军造成很大威胁。“定远”舰上的305毫米主炮还曾经击中日军旗舰“松岛”号,一炮即击破敌舰船舷,使其弹药库起火,被迫退出战斗。大东沟海战以北洋水师沉没五舰、日军五舰受重创而结束。

大东沟海战之后,北洋水师不再出海作战,致使日军取得了黄海的制海权。1895年2月4日,日军鱼雷艇偷袭威海卫,“定远”舰左舷中雷,不得不移至浅滩搁浅,作为固定炮台使用。2月9日,日本陆军攻占威海卫陆上炮台,北洋水师已经被日军水陆合围。2月10日,刘步蟾下令炸毁“定远”,随后即自杀。日军攻占威海卫,“镇远”被日军俘虏,编入日本联合舰队服役,舰名仍为“镇远”,于1911年退役,次年被作为废铁拆解。

这两艘曾经的远东第一大铁甲舰,却以这样凄凉的结局收场,实在令无数中华儿女扼腕叹息。“定远”、“镇远”两舰的落幕,是近代中国海军建设的一大挫折。自此之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海军再未拥有如此吨位的战舰,已经逝去的“定远”、“镇远”两舰,还长期挂者“中国史上最大战舰”的头衔。直到二十一世纪,随着人民海军一批新式大型战舰服役,才使这两舰摘掉了“第一”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