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第五
方正,指人的品行正直不阿,不为外力所屈服。“贤良方正”,是历代选士的重要标准,西汉时期就有诏令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的措施。贤良方正,也成为我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
本篇共有66则,记载了魏晋士人们刚正耿直、不畏权威、尽忠节孝、舍生取义的故事。本书节选了其中15则。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1)。”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2),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
(1)委:抛弃,舍弃。
(2)引:拉。
【译文】
陈寔与友人约定时间一起出行,时间定在正午。结果过了正午友人还不来,陈寔于是不等他先走了,走了之后友人才到。当时陈寔的长子陈纪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陈纪:“令尊在家吗?”陈纪回答道:“等了您好久也不来,他已经走了。”友人于是大怒道:“真不是人啊!与别人约定一起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陈纪说:“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到了正午不来,就是没有信用;当着别人儿子的面骂他的父亲,就是无礼。”友人感到惭愧,就下车来拉他,陈纪头也不回地走进门里去了。
二
南阳宗世林(1),魏武同时,而甚薄其为人,不与之交。及魏武作司空,总朝政,从容问宗曰:“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志犹存。”世林既以忤旨见疏,位不配德。文帝兄弟每造其门(2),皆独拜床下。其见礼如此。
【注释】
(1)宗世林: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今属河南)人。年轻时即修德有美名,曹丕时征为直谏大夫。明帝时欲以之为相,以年老固辞不就。
(2)文帝兄弟:指曹丕、曹植。
【译文】
南阳宗承与曹操是同时代人,但很看不起曹操的为人,不肯与曹操结交。等到曹操做了司空,总揽朝政,就从容地问宗承道:“可不可以同我结交啊?”宗承答道:“松柏的志气还在。”宗承因为不顺从曹操而被疏远后,官位与德行不相称。曹丕与曹植兄弟每次到他家拜访,都会各自拜倒在他的坐榻下。他受到的礼遇就像这样。
四
郭淮作关中都督(1),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2)。淮妻,太尉王凌之妹(3),坐凌事,当并诛,使者征摄甚急(4)。淮使戒装(5),克日当发(6)。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许。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7)。既至,淮与宣帝书曰(8):“五子哀恋,思念其母。其母既亡,则无五子;五子若殒(9),亦复无淮。”宣帝乃表特原淮妻(10)。
【注释】
(1)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属山西)人。历官雍州刺史、征西将军等,进封都乡侯。
(2)战庸:战功。庸,功。
(3)王凌:字彦云,太原祁(今属山西)人。曹操时辟为丞相掾属。曹丕时拜散骑常侍,伐吴有功,封宜城亭侯。司马懿当权时,为太尉。他拟迎立楚王曹彪为帝,废齐王曹芳,为人告发后服毒自杀,司马懿诛其三族。
(4)征摄:捉拿。
(5)戒装:准备行装。
(6)克日:限定时间。
(7)徇:营救。
(8)宣帝: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三国时期魏国的大都督,丞相,代曹爽把持政权,封宣王。其孙司马炎代魏称帝,追尊为晋宣帝。
(9)殒(yǔn):死亡。
(10)表:指上表给魏帝。原:宽恕,赦免。
【译文】
郭淮担任关中都督时,深得民心,也屡立战功。郭淮的妻子是太尉王凌的妹妹,受王凌的株连,应当一起处死,使者追捕捉拿非常急迫。郭淮便让妻子准备行装,按限定的日期出发。州府里的文武官员及百姓都劝郭淮起兵抗拒,郭淮不答应。到了期限,他就打发妻子上路,百姓号哭追赶呼叫的有几万人。走了几十里地,郭淮才让左右侍从把夫人追回来,于是文武官员急速奔驰,就像去营救即将被斩首的人那样紧急。妻子回来后,郭淮上书司马懿说:“我的五个儿子哀痛眷恋,思念他们的母亲,他们的母亲如果死了,那么五个儿子也就没有了;五个儿子如果死了,也就不再有我郭淮了。”司马懿看到后就上表魏帝,特赦了郭淮的妻子。
五
诸葛亮之次渭滨(1),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2),乃遣辛毗为军司马(3)。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4),亮设诱谲万方(5),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亮遣间谍觇之(6),还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当军门立,军不得出。”亮曰:“此必辛佐治也。”
【注释】
(1)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属山东)人,三国蜀汉丞相。死谥忠武侯。次渭滨:驻扎在渭水旁。次,停留。
(2)魏明帝:曹睿,字元仲,曹丕的长子。继位之初很勤勉,多次成功防御吴、蜀的北伐,后来大修宫室,临终让曹爽、司马懿同时辅政,埋下祸根。晋宣王:司马懿。
(3)辛毗(pí):字佐治,颍川阳翟(今属河南)人,官至卫尉。军司马:应作“军师”。晋人避司马师之名讳,故改为“军司”。“马”为衍字。
(4)对渭而陈:隔着渭水对阵。陈,同“阵”。
(5)设诱谲(jué):指设计诱骗对方。谲,欺骗。万方:千方百计。
(6)觇(chān):窥视,察看。
【译文】
诸葛亮率军驻扎在渭水之滨,关中为之震动。魏明帝很担心司马懿出兵应战,就派辛毗任军师。司马懿与诸葛亮隔着渭水对阵后,诸葛亮千方百计设计诱骗对方出战。司马懿果然大怒,准备用重兵来应战。诸葛亮派间谍去探看对方的动静。间谍回来报告说:“有一位老人,神情坚毅地手拿黄钺,在军营门口站立着,军队无法出来。”诸葛亮说:“这必定是辛毗了。”
十
诸葛靓后入晋(1),除大司马(2),召不起。以与晋室有仇(3),常背洛水而坐。与武帝有旧,帝欲见之而无由,乃请诸葛妃呼靓(4)。既来,帝就太妃间相见。礼毕,酒酣,帝曰:“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5)?”靓曰:“臣不能吞炭漆身(6),今日复睹圣颜。”因涕泗百行(7)。帝于是惭悔而出。
【注释】
(1)诸葛靓(jìng):字子思,魏司空诸葛诞之子。诸葛诞叛魏时,派他入吴,官拜右将军、大司马,晋灭吴后,他到了晋的都城洛阳。
(2)除:拜官授职。大司马:官名。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
(3)与晋室有仇:诸葛靓之父诸葛诞被司马昭所杀,故与晋有杀父之仇。
(4)诸葛妃:司马懿的儿子琅邪王司马伷(zhòu)的王妃是诸葛靓的姐姐,晋武帝司马炎的叔母。后文之“太妃”亦指诸葛妃。
(5)竹马之好:指儿时的友情。竹马为儿童玩具,用竹竿当马骑。
(6)吞炭漆身:战国时韩、魏、赵合力杀智伯,赵襄子尤恨智伯,取其头漆为饮器。智伯的门客豫让为替其报仇,漆身为癞,吞炭为哑,改变容貌声音,想刺杀赵襄子,事败而死。后即喻指矢志复仇。
(7)涕泗(sì):眼泪鼻涕。
【译文】
诸葛靓后入晋朝,官拜大司马,他却不肯应召。因为他与晋朝王室有杀父之仇,所以常常背对洛水而坐。他与晋武帝有交情,武帝想见他又找不到什么借口,就请诸葛妃把诸葛靓叫来。诸葛靓来后,武帝就到太妃这里来和他相见。见过礼后,大家畅快地饮酒,武帝说:“你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的情谊吗?”诸葛靓说:“我不能像豫让那样吞炭漆身为父报仇,所以今天得以再见到圣上的容颜。”说着涕泪满面。武帝于是惭愧悔恨地走了。
一一
武帝语和峤曰:“我欲先痛骂王武子(1),然后爵之。”峤曰:“武子俊爽,恐不可屈。”帝遂召武子苦责之,因曰:“知愧不?”武子曰:“尺布斗粟之谣(2),常为陛下耻之。它人能令疏亲,臣不能使亲疏,以此愧陛下!”
【注释】
(1)王武子:王济,字武子,太原晋阳(今属山西)人。善《易》及《老》《庄》。好弓马,善清谈,有名于时,尚晋武帝女常山公主。官中书郎、骁骑将军、侍中、太仆等。武帝的弟弟齐王司马攸有才华,所以武帝猜忌他,再加左右亲信进谗,便把司马攸逐出朝廷。王济曾竭力反对,还派妻子进宫劝阻,引起武帝的不满,所以痛骂王济。
(2)尺布斗粟之谣:汉朝淮南厉王刘长被文帝以谋反罪流放,途中绝食而死。民谣讽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译文】
武帝对和峤说:“我要先痛骂王济,然后再给他封爵位。”和峤道:“王济这人俊迈豪爽,恐怕不能使他屈服。”武帝就召见王济,狠狠地责骂他一通,于是问他说:“知道羞愧吗?”王济道:“汉代有‘尺布斗粟’之谣,我常常替陛下感到耻辱!别人能叫疏远的人亲近,我却不能使亲近的人疏远,为此我愧对陛下。”
一五
山公大儿著短帢(1),车中倚。武帝欲见之,山公不敢辞,问儿,儿不肯行。时论乃云胜山公。
【注释】
(1)山公:山涛,字巨源,河内怀县(今属河南)人。“竹林七贤”之一,好老庄哲学。晋初任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原有集,已佚,有辑本。大儿:长子,名该,字伯伦,官至左卫将军。短帢(qià):古代士人戴的一种便帽。在朝见皇帝时戴这种帽子与礼不合,所以山该不肯去见武帝。
【译文】
山涛的长子戴着一顶便帽,靠在车中。武帝想见他,山涛不敢推辞,就去问儿子,儿子不肯去。当时人评论就认为儿子胜过山涛。
一六
向雄为河内主簿(1),有公事不及雄,而太守刘淮横怒(2),遂与杖遣之。雄后为黄门郎,刘为侍中,初不交言。武帝闻之,敕雄复君臣之好。雄不得已,诣刘再拜曰:“向受诏而来,而君臣之义绝,何如!”于是即去。武帝闻尚不和,乃怒问雄曰:“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犹绝?”雄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臣于刘河内不为戎首(3),亦已幸甚,安复为君臣之好?”武帝从之。
【注释】
(1)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今属河南)人。官至黄门侍郎、泰州刺史、河南尹。后因固谏忤旨,忧愤而死。河内:郡名。治所在今河南沁阳。
(2)刘淮:当作刘准,字君平,历官河内太守、侍中、尚书仆射、司徒。横怒:暴怒。
(3)戎首:指挑起事端者。
【译文】
向雄担任河内主簿时,有一件公事与向雄并无关涉,而太守刘淮暴怒,便处以杖责并革职遣退了他。向雄后来担任黄门侍郎,刘淮担任侍中,两人始终互不说话。武帝听说此事,就命令向雄与刘淮恢复原来君臣的关系。向雄没有办法,便到刘淮那里,再拜行礼后说:“我刚才接受皇帝的诏命而来,而原来我们之间的君臣情义已经断绝,你认为怎么样?”说完就走了。武帝听说他们还是不和,就怒问向雄说:“我命你去恢复君臣情义,为什么还是绝交呢?”向雄说:“古代的君子,举荐人时合乎礼仪,贬退人时也合乎礼仪;现在的君子,举荐人时像要把他放在膝上似的疼爱,贬退人时像要把他推落深渊似的仇视。我对于刘淮,不做挑起事端者,就已是很幸运的了,怎么可能再去恢复君臣情义呢?”武帝只好随他去了。
一七
齐王冏为大司马(1),辅政,嵇绍为侍中,诣冏咨事。冏设宰会(2),召葛、董艾等共论时宜(3)。等白冏:“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遂送乐器,绍推却不受,冏曰:“今日共为欢,卿何却邪?”绍曰:“公协辅皇室,令作事可法。绍虽官卑,职备常伯(4),操丝比竹盖乐官之事,不可以先王法服为伶人之业(5)。今逼高命(6),不敢苟辞,当释冠冕,袭私服(7),此绍之心也。”等不自得而退。
【注释】
(1)齐王冏(jiǒng):字景治,齐王司马攸之子,袭封齐王。赵王司马伦篡位,冏起兵杀伦,拜大司马,执掌朝政。后为长沙王司马乂所杀。
(2)设宰会:设宴邀请僚属聚会。宰,指朝中官员。
(3)(yú):字虚,司马冏的属官。董艾:字叔智,亦为司马冏属官。
(4)备:充当,充任。常伯:指皇帝近臣。
(5)法服:古代礼法规定的官服。
(6)高命:尊者的命令。
(7)袭:穿。
【译文】
齐王司马冏担任大司马,辅佐朝政,嵇绍担任侍中,到司马冏那里去请示公事。司马冏设宴邀请僚属来集会,召来葛、董艾等一起讨论时事。葛等对司马冏说:“嵇侍中擅长演奏丝竹管弦乐器,主公可以让他弹奏一曲。”于是叫人送上乐器,嵇绍推辞不肯接受。司马冏说:“今天大家同乐,您何必推辞呢?”嵇绍说:“您协助辅佐皇室,所做的事应该值得效法。我虽然官职卑微,也算忝列皇帝的近臣。弹奏音乐,原本是乐官的事,我不能身穿先王的官服,来做伶人的事情。现在我迫于尊者的命令,不敢随便推辞,应当脱去官服,穿上便装,这就是我的想法。”葛等自觉无趣只好退席。
一九
羊忱性甚贞烈(1)。赵王伦为相国(2),忱为太傅长史,乃版以参相国军事(3)。使者卒至(4),忱深惧豫祸(5),不暇被马(6),于是帖骑而避(7)。使者追之,忱善射,矢左右发,使者不敢进,遂得免。
【注释】
(1)羊忱:一名陶,字长和,泰山(今属山东)人。历官太傅长史、扬州刺史、侍中。
(2)赵王伦:赵王司马伦,字子彝,司马懿之子。晋武帝封其为赵王。惠帝永康初与梁王一起废贾后,自为相国,次年自立为帝,不久被杀。
(3)版:指书写于木版上之文书。时赵王伦专朝政,故用版诏的形式授以官职。参相国军事:官名。相国府属下的军事参谋,亦称参军。
(4)卒(cù):后多作“猝”,忽然。
(5)豫祸:指受祸害牵累。豫,通“与”,牵涉。
(6)被马:给马加上鞍勒。
(7)帖骑:指骑上没有鞍勒之马,贴身在马背上。
【译文】
羊忱的性格非常正直刚烈。赵王司马伦做相国时,羊忱担任太傅长史,于是下版诏授予羊忱参相国军事之职。使者突然来了,羊忱深怕受祸害牵连,来不及给马加上鞍勒,就骑上没有鞍勒的马逃避。使者追他,羊忱善于射箭,就忽左忽右地放箭,使者不敢迫近,羊忱这才得以脱身。
二三
元皇帝既登阼,以郑后之宠(1),欲舍明帝而立简文(2)。时议者咸谓舍长立少,既于理非伦(3),且明帝以聪亮英断,益宜为储副(4)。周、王诸公并苦争恳切(5),唯刁玄亮独欲奉少主以阿帝旨(6)。元帝便欲施行,虑诸公不奉诏,于是先唤周侯、丞相入,然后欲出诏付刁。周、王既入,始至阶头,帝逆遣传诏遏使就东厢(7)。周侯未悟,即却略下阶(8);丞相披拨传诏(9),径至御床前,曰:“不审陛下何以见臣?”帝默然无言,乃探怀中黄纸诏裂掷之。由此皇储始定。周侯方慨然愧叹曰:“我常自言胜茂弘(10),今始知不如也!”
【注释】
(1)郑后:郑阿春,河南荥阳(今属河南)人。元帝纳为琅邪夫人,得宠,生简文帝司马昱。孝武帝时追尊为简文太后。
(2)明帝:司马绍,字道畿,晋元帝之子。少聪慧,工于书法,勇猛善战。死后庙号肃宗,谥为明帝。
(3)非伦:不合伦常。
(4)益:更加。储副:储君,太子。
(5)周、王:周、王导。
(6)刁玄亮:刁协,字玄亮,渤海饶安(今属河北)人。元帝心腹,任尚书令。阿帝旨:迎合元帝的心意。阿,曲从,迎合。
(7)逆:预先。遏(è):阻止。
(8)却略:倒退着走。
(9)披拨:用手拨开。
(10)茂弘:王导字茂弘。
【译文】
晋元帝登上帝位后,因为宠爱郑后,所以想废掉长子司马绍改立司马昱。当时议论者都认为舍弃长子改立幼子,既在道理上不合伦常,并且司马绍聪明果断,更适宜立为太子。周、王导等诸位大臣,都竭力恳切地相争,只有刁协一人想拥戴幼主,以迎合元帝的心意。元帝于是想实施这个行动,又怕诸位大臣不肯接受诏令,就先叫周、王导入朝,然后准备拿出诏书交给刁协。周、王导进来后,刚走到台阶前,元帝预先派遣传诏者阻止他们上殿,让他们先到东厢房去。周尚未醒悟过来,就倒退着下了台阶。王导则用手拨开传诏者,径直走到皇帝坐榻前说:“不知道陛下为什么召见臣下?”元帝默然无言,就从怀里拿出黄色诏书来撕碎扔掉它。从此太子人选才确定下来。周这才感慨惭愧地叹道:“我常自认为胜过王导,现在才知道不如他啊!”
三四
苏峻既至石头(1),百僚奔散,唯侍中锺雅独在帝侧。或谓锺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2),古之道也。君性亮直(3),必不容于寇雠,何不用随时之宜,而坐待其弊邪(4)?”锺曰:“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而各逊遁以求免(5),吾惧董狐将执简而进矣(6)。”
【注释】
(1)苏峻既至石头:指苏峻叛乱攻入京城。苏峻,字子高,长广掖县(今属山东)人。元帝时为鹰扬将军,以平王敦之功进冠军将军。后与祖约起兵攻入京城,专擅朝政,为温峤、陶侃等所败。
(2)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语见《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谓作战时要见机而动。
(3)亮直:诚实正直。
(4)弊:通“毙”,败亡。
(5)逊遁:退避。
(6)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晋卿赵盾因避灵公杀害而出走,未出境,其族人赵穿杀灵公。董狐认为责任在赵盾,故在史书上写:“赵盾弑其君。”后为古代良史的代称。
【译文】
苏峻的叛军到了石头城后,朝中百官都逃散了,只有侍中锺雅一个人随侍在成帝身旁。有人对锺雅说:“要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您生性诚实正直,必定不能为仇敌宽容,何不随机应变,坐等叛军的败亡呢?”锺雅说:“国家混乱不能匡扶,君主危急不能救助,却各自退避以求免祸,我怕董狐就要拿竹简前来记载了!”
四二
江仆射年少(1),王丞相呼与共棋。王手尝不如两道许(2),而欲敌道戏(3),试以观之。江不即下。王曰:“君何以不行?”江曰:“恐不得尔。”傍有客曰:“此年少戏乃不恶。”王徐举首曰:“此年少,非唯围棋见胜。”
【注释】
(1)江仆射:江虨(bīn),字思玄,陈留(今属河南)人。博学知名,官至尚书左仆射、护军将军。
(2)手:指棋艺。道:指围棋的格子,一道格子一颗棋,故以道称棋子。
(3)敌道戏:指下棋时双方对等,互不让子。
【译文】
江虨年轻时,丞相王导叫他一起下棋。王导的棋艺原本比江虨差两子左右,而这次他想与对方对等下棋,想试试结果怎么样。江虨没有立即下子。王导说:“你为什么不走棋?”江虨说:“恐怕不能这样。”旁边有位宾客说:“这位年轻人的棋艺不错。”王导慢慢地抬头说:“这位年轻人不只是以围棋见长而已。”
五一
刘真长、王仲祖共行(1),日旰未食(2)。有相识小人贻其餐(3),肴案甚盛(4),真长辞焉。仲祖曰:“聊以充虚(5),何苦辞?”真长曰:“小人都不可与作缘(6)。”
【注释】
(1)刘真长:刘惔。王仲祖:王濛。
(2)日旰(gàn):天晚。
(3)小人:指人格低下者。
(4)肴(yáo)案:指菜肴。案,端饭菜用的木盘。
(5)充虚:充饥。
(6)作缘:指结交、交往。
【译文】
刘惔、王濛一同出行,到天晚了还没有吃饭。有个认识的小人送给他们饭食,菜肴很丰盛,刘惔推辞不吃。王濛说:“暂且用来充饥,何必推辞?”刘惔说:“小人全都不可以与他们打交道。”
五九
王子敬数岁时(1),尝看诸门生樗蒲(2),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3)。”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子敬瞋目曰:“远惭荀奉倩(4),近愧刘真长。”遂拂衣而去。
【注释】
(1)王子敬: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工书法,兼擅诸体,尤精行草,与父齐名,并称“二王”。
(2)门生:指依附于世家大族门下的寒士。樗(chū)蒲: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
(3)南风不竞:语出《左传·襄公十八年》,谓师旷能从乐声中测出楚师士气不振,没有战斗力。喻指竞赛的一方力量不强。南风,南方的音乐。不竞,乐声低微。
(4)荀奉倩:荀粲,字奉倩,豫州颍川(今属河南)人,三国魏人。善言玄理,有名于时。
【译文】
王献之才几岁时,曾看门人们玩樗蒲赌博,见到有胜有负,就说:“南风不竞。”门人们轻视他是个小孩子,便说:“这位小郎也只是以管窥豹,有时看到一点斑纹罢了。”王献之瞪大眼睛说:“远一点的人我只比不上荀奉倩,近一点的人我只比不上刘真长!”说完就一甩袖子走了。